首页 / 正文

卷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纂传卷十六    元 王天与 撰

高宗肜日第十五      商书

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祖己训诸王作高宗肜日高宗之训

【汉孔氏曰耳不聪之异雊鸣唐孔氏曰经言肜日有雊雉不知祭何庙鸣何处故序言祭成汤升鼎耳以足之陈氏曰雉野鸡雄者有冠长尾身有文采善鬭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寳器○吕氏曰灾异有二等无道之君与天地隔絶不通至过恶彰著始出灾异以警惧之其灾异之应常迟贤君至诚与天地万物爲一体或有少过虽情性之差亦有灾异其灾异之应常速高宗宪天工夫防与天通故微有过失而飞雉之变随见○汉孔氏曰贤臣也以训导谏王○唐孔氏曰史叙其事作高宗肜日高宗之训】

高宗肜日

【唐孔氏曰此篇亦是训也○蔡氏曰今文古文皆有】

高宗肜日越有雊雉祖已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唐孔氏曰史録其事以爲训王之端○汉孔氏曰祭之明日又祭殷曰肜周曰绎于肜日有雉异孙氏曰肜有相寻不絶之意绎则取其寻绎而复祭也○汉孔氏曰言至道之王遭变异正其事而异自消唐孔氏曰此经直云祖已曰不知与谁语郑云谓其党王肃云言于王下句始言乃训于王此句未是告王之辞私言告人郑说是也蔡氏曰格犹格其非心之格祖己言当先格王心之非然后正其所失之事惟天监民以下格王之言王司敬民以下正事之言】

乃训于王曰惟天监下民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天民民中絶命民有不若德不听罪天旣孚命正厥德乃曰其如台

【蔡氏叙章指见上文○汉孔氏曰祖己旣言遂以道训谏王言天视下民以义爲常林氏曰天监视下民其祸福无常惟常主于义耳○汉孔氏曰言天之下年与民有义者长无义者不长非天欲夭民民自不修义以致絶命郑氏曰短折曰夭林氏曰高宗之祀意者有祈年请命之意如汉武之于五畤八神欤故祖己先论寿天之理以义爲主眉寿不可以祷祠而得夭折不可以禳禬而延惟能常厥义虽不祈年之永而自永矣蔡氏曰言民而不言君者不敢斥言也○汉孔氏曰不顺德言无义不服罪不改修天已信命正其德谓有永有不永蔡氏曰孚命者以妖孽为符信而谴告之欲其恐惧修省以正德也祖己意谓数祭丰昵徼福于神不若德也黩于祭祀傅说尝以进戒意或吝改不聴罪也雉雊之异是天旣孚命正厥德矣高宗当因雊雉以自省不可谓适然而自恕也○汉孔氏曰祖己恐王未受其言故乃复曰天道其如我所言新安王氏曰承上文言天旣孚命以正其德矣民乃曰欲如我之愿是犹侥幸于获福避祸也亦愚矣】

【按其如台三字商书凡四见孔氏之说颇合但乃曰非祖己之言合依王氏说】

呜呼王司敬民罔非天典祀无丰于昵

【蔡氏叙章指见上文○汉孔氏曰昵近也叹以感王入其言王者主民当敬民事民事无非天所嗣祭祀有常不当特丰于近庙欲王因异服罪改修之林氏曰王之所职在于敬民民父天母地以生无非天之嗣故当敬之也应氏曰或谓高宗昵于近亲薄于祖庙故有鼎雉之异夫高宗仁贤之君厚父薄祖岂爲之乎祖己之意特谓王能敬民即所以敬天而佑助之理在其中不必区区厚于祖考之亲以徼意外之福也○吕氏曰傅说戒高宗黩祭高宗旣领其言曰防哉又许以克迈乃训其后乃复有此病盖人之气质偏厚处最难变化方知行之果艰也】

【○总说一篇意○苏氏曰高宗肜日之祭野雉鸣于鼎耳此爲神告以宗庙祭祀之失审矣故祖己谓先格王心之非盖武丁不専修人事数祭以媚神此失之大者故祖己先格而正之或者谓天灾不可以象类求夫书曰越有雊雉足矣而又记其鸣于耳非以耳爲祥乎人君于天下无所畏惟天可以儆之今曰天灾不可以象类求我自视无过则已矣爲国之害莫大于此真氏曰苏氏所谓以象类求者谓洪范五行之说也鸣不于他而于鼎耳盖鼎者祭祀之器耳主聴聴不聪则灾孽生焉汉儒之论灾异大抵如此成帝时博士行大射礼有飞雉集于庭登台而雊又集太常宗正丞相府御史车骑府又集未央宫承明殿御史大夫王音进言天地之气以类相应谴告人主甚微而着雉者聴察先闻雷声故经载高宗雊雉之异以明转祸为福之验今以博士行礼之日大众聚防飞集于庭历阶登堂历三公之府典宗庙骨肉之官然后入宫其宿畱告晓人具备虽人道相戒何以过是后帝使诏问音曰闻捕得雉毛羽颇类拘执者得无人爲之音对曰安得此亡国之语不知谁主爲此佞谄之计诬乱圣德如此汉去三代未逺一雉之异君臣相儆如此故附着焉】

【○说高宗之训○汉孔氏曰所以训也亡林氏曰逸书与见存之书同序者若肆命徂后与伊训同序高宗之训与此篇同序伊训篇末加肆命徂后四字以见篇次当在是而遭秦大之逸也若以此为例则此篇之末当更有高宗之训四字盖世乆而失之】

尚书纂传卷十六

猜你喜欢
  轻重甲第八十·管仲
  词章·吕坤
  第一章·王夫之
  经济文衡后集卷十五·佚名
  第一章 总论·佚名
  须颂篇第六十·王充
  实质与影像·钱穆
  踵军令第二十·尉缭
  后序·赞宁
  卷九十五·道世
  中国佛学会会员大会开会辞·太虚
  论中国佛教史·太虚
  占察善恶业报经行法·智旭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一·佚名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六十九·彭定求

        卷669_1 【城南偶题】章碣   谁家朱阁道边开,竹拂栏干满壁苔。野水不知何处去,   游人却是等闲来。南山气耸分红树,北阙风高隔紫苔。   可惜登临好光景,五门须听鼓声回。   卷669_2 【赠边将】章碣  

  • 国秀集巻下·芮挺章

    (唐)芮挺章 编○范朝【二首】宁王山池水势临阶转峰形对路开槎从天上得石是海邉来瑞草分丛种祥花间色栽旧传词赋客唯见有邹枚题古瓮寺【原题题石瓮寺】胜境宜长望迟春好散愁闗连四塞起河带八川流复磴承香阁重岩暎彩楼为

  • 卷二十五·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二十五平湖沈季友编国朝魏湖西学渠学渠字子存号青城嘉善人顺治戊子举人除成都推官时蜀道荒凉务以抚绥为政重定嘉眉卭雅赋额民颇德之擢刑部主事赎魏女之没官脱丁生之谤狱转兵部郎陞湖广提学后补

  • 卷一五三 梁紀九·司马光

      屠維作噩(己酉),一年。   高祖武皇帝中大通元年(己酉,公元五二九年)   春,正月,甲寅,魏于暉所部都督彭樂帥二千餘騎叛奔韓樓,暉引還。   辛酉,上祀南郊,大赦。   甲子,魏汝南王悅求還國,許之。   辛巳,上祀明堂。   

  • 韩忠献公遗事 全文·强至

      公自定武入为枢密使,时仁宗嗣位未立,公请置内学教宗子,建储之意默存其中。事未及行,公秉政,仁宗倦勤甚,势渐逼,更不暇置内学。每进对罢,即论太子天下本,不可不预立,以系天下心,语日益深切,前后不可胜数。仁宗终无一言,不喜,亦不

  • 卷九·连横

    度支志连横曰:台湾,天富之国也;官山府海,利尽东南。荷人得之,欲以掌握通商之霸权。顾其时地利未启,移民未多,归入不过十敷万盾,故犹仰东印度公司之津贴也。延平建宅,万众偕来,蓄锐待时,百事俱举。养兵之数,多至七十有二镇。使镇为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五·佚名

    万历六年五月辛亥朔弋阳王府镇国将军拱<娹胸X>觊管府事用银装盛酒镡投送南昌府知府王三锡三锡会官举发抚按奏闻革拱<娹胸X>禄米一年不许管理府事○太子少保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卒赐祭葬如例赠太子太保谥端肃守礼立朝四十

  • 卷之一千四百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一·萧常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一      宋 萧常 撰帝纪一 昭烈皇帝讳备字玄德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後也胜子贞元朔二年封陆城侯因家於涿郡祖雄举孝亷官至东郡范令父弘亦仕州郡昭烈生於桓帝延熙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纪昀

    辽纪 【四】圣宗 【二】○圣宗二统和十六年春正月乙丑如长泺二月庚子夏国来贡丙午以监门卫上将军耶律实哷为中台省左相夏四月癸卯振崇德宫所隶被水 州县丁未罢民输官俸己酉祈雨乙卯如木叶山五月丁卯祠木叶山告来岁南

  • 卷第十九·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十九〈起天平勝寶五年正月、盡八歳十二月〉」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臣菅野朝臣眞道等奉勅撰。」寳字稱徳孝謙皇帝續日本紀卷第十九」寶字稱徳孝謙皇帝五年春正月癸夘朔。廢朝。天皇御中

  • 最近西洋哲学与佛学·太虚

    西洋哲学在二十年前后,柏格森、杜威,罗素、杜里舒等曾喧赫一时,近十年则皆退归沉寂。然有特殊开发者,乃为英人柏烈雷与怀德海。怀德海先以大数学家知名,其专哲学亦十余年耳。而各与佛学相密迩,为前此所未曾有,因分取略论之。

  • 佛说檀特罗麻油述经·佚名

        东晋竺昙无兰译  佛在摩竭国因沙夺山中。时佛子罗云随佛在山中。罗云夜卧为鬼神所娆惊起。明日至佛所为佛作礼。却在一面树下坐。罗云以手扶颊。低头不乐默然不语。佛即问罗云。何以低头如畏怖状。罗云言我

  • 卷第一百六十·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六十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得纳息第一之四诸法无色界无色起。彼法无色界心俱耶。答诸法无色界无色起。彼法或无色界心俱。或欲界心俱。或色界心俱。或不系心俱。

  • 传法正宗定祖图卷第一(并序十作卷)·契嵩

        宋镡津东山沙门臣僧契嵩撰  原夫菩提达磨。实佛氏一教之二十八祖也。与乎大迦叶。乃释迦文如来。直下之相承者也。传之中国。年世积远。谱谍差谬。而学者寡识。不能推详其本。真遂不谅。纷然异论。古今颇尔

  • 卷第四十一·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四十一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十一世石霜圆禅师法嗣袁州杨歧方会禅师郡之宜春冷氏子。少警敏。及冠不事笔砚。窜名商税务掌课最。

  • 诸真论还丹诀·佚名

    集《玉壶颂》、青霞子、容成公、曹圣图诸家内丹歌诀。据《道枢》卷12载,太一真人元龟授中条子丹道,婴儿僮授以《太 一玉壶》十章。本诀当为宋元人所辑。

  • 原道·韩愈

    中国古代哲学著作。韩愈著。为批判“佛”、“道”而作,论述了与佛教、道教的“道”相对立的儒“道”,以及与佛教祖统相抗衡的道统。认为世俗的君臣之道,君主统治百姓,百姓服事君主,臣帮助君以统治人民,这是自古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