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壹言第八

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时也,治法不可不慎也, 国务不可不谨也,事本不可不抟也。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 。治法明,则官无邪。国务壹,则民应用。事本抟,则民喜农而乐战 。夫圣人之立法化俗,而使民朝夕从事于农也,不可不知也。夫民之 从事死制也,以上之设荣名,置赏罚之明也。不用辩说 私门而功立矣,故民之喜农而乐战也。见上之尊农战之 士,而下辩说技艺之民,而贱游学之人也,故民壹务; 其家必富,而身显于国。上开公利而塞私门,以致民力 ,私劳不显于国,私门不请于君。若此而功名劝,则上 令行而荒草辟,淫民止而奸无萌。治国能抟民力而壹民 务者彊,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夫圣人之治国也,能抟力,能杀力。制度察则民 力抟,抟而不化则不行,行而无富则生乱。故治国者,其抟力也,以 富国彊兵也;其杀力也,以事敌劝农也。夫开而不塞则短长,长而不 攻则有奸;塞而不开则民浑,浑而不用则力多,力多而不攻则有虱。 故抟力以壹务也,杀力以攻敌也。治国贵民壹;民壹则朴,朴则农, 农则易勤,勤则富。富者废之以爵,不淫;淫者废之以刑而务农。故 能抟力而不能用者,必乱;能杀力而不能抟者,必亡。故明君知齐二 者,其国彊;不知齐二者,其国削。

夫民之不治者,君道卑也;法之不明者,君长乱 也。故明君不道卑,不长乱,秉权而立,垂法而治,以得奸于上而官 无不,赏罚断而器用有度。若此则国制明而民力竭,上爵尊而伦徒举 。今世主皆欲治

民,而助之以乱;非乐以为乱也,安其故而不窥于时 也。是上法古而得其塞,下修今而不时移,而不明世俗之变,不察治 民之情,故多赏以致刑,轻刑以去赏。夫上设刑而民不服,赏匮而奸 益多。故上之于民也,先刑而后赏。故圣人之为国也, 不法古,不修今,因世而为之治,度俗而为之法。故法 不察民之情而立之,则不成;治宜于时而行之,则不干 。故圣王之治也,慎为察务,归心于壹而已矣。

猜你喜欢
  述而篇·孔子
  孔子闲居·戴圣
  第二章 天灾之苦·梁启超
  提要·李光地
  尊孟辨卷下·余允文
  卷二十六·佚名
  经典稽疑原序·陈耀文
  卷三十·乾隆
  卷三·黄镇成
  卷五·王植
  哀公·哀公二十一年·左丘明
  卷三十四·佚名
  大意经全文·佚名
  金刚藏菩萨·佚名
  卷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七出 题鹞·李渔

    〖翠华引〗(生上)拾翠佳人遍野,王孙尽束雕鞍;只为倾城色少,潘车懒出柴关。小生韩琦仲,与戚友先同学攻书。怎奈他是个膏粱子弟,只喜斗鸡走狗、蹴鞠呼卢,不但文章一道,绝不留心,就是那焚香挥麈、种竹栽花之事,也非其所好。可惜他令

  • 卷之三·高启

    呉郡髙啓季迪著南州徐庸用理编五言古诗拟古十二首其一繤繤墙下李芃芃陂中麦浩浩望逺

  • 第二十二回 问谠论独懍一心 哭墓门暗祝三事·萧晶玉

    且说伏准被王氏一把抓在眼上,哎哟一声,跌倒在地,把王氏吓得一闪。伏准连忙扒起,擦着眼睛说:“你太冒失,望人上硬走!”王氏说:“黑灯影里,我那阵知道有人在此?”孙氏说:“大相公几时来的?也没听见个脚步响。”伏准

  • 第四折·马致远

    (范仲淹上,云)老夫范学士,自与兄弟张镐同到京师,见了圣人,日不移影,对策百篇。圣人见喜,加为头名状元。今日驿亭中安排茶饭,管待状元。令人请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正末上,云)张镐怎想有今日也呵!(唱) 【双调】【新水令】往常

  • 卷二十六·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二十六钱塘 王琦 撰表书共九首为吴王谢责赴行在迟滞表【通监天宝十四载十二月安禄山以张通晤为睢阳太守与陈留长史杨朝宗将胡骑千余东略地郡县官多望风降走惟东平太守嗣吴王祗济南太守李随

  • 卷四百七十三·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七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一百七 王廷相 折杨柳 陇头二三月杨柳黄绿丝郎行杨树下骢马金络羁马瘦不忍鞭柳弱不堪折出谷复入谷落日独行客水流陇山下

  • 魏了翁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庆元五年(1198)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开禧元年(1205),除秘书省正字。明年,迁校书郎,出知嘉定府,以养亲归里,筑室白鹤山下,授徒讲学。嘉定初,知汉州。历知

  • 卷十五·本纪第十五·柯劭忞

      ○武宗   武宗仁惠宣孝皇帝,讳海山,顺宗答剌麻八拉第二子也。顺宗三子:长曰魏王阿木哥,其母微;帝与仁宗皆昭献元圣皇后宏吉剌氏所出,所谓兴圣皇太后也。帝以至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生。   成宗大德三年,命帝代宁远王

  • 第六十一回 定秘谋元舅除凶 窃主柄强藩抗命·蔡东藩

      却说宦官鱼朝恩,专掌禁兵,势倾朝野,每有章奏,期在必允,朝廷政事,无不预议,偶有一事,不得与闻,即悻悻道:“天下事可不由我主张么?”自大如此,都是代宗一人酿成。养子令徽,为内给使,官小年轻,止得衣绿,尝与同列忿争,归告朝恩。朝恩

  • 唐鉴卷五·范祖禹

    太宗三贞观十四年帝大徴天下名儒为儒官数幸国子监使之讲论増学生满三千二百六十员自屯营飞骑亦给博士使授以经有能通经者听得贡举于是四方学者云集京师乃至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升讲筵者至八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纪昀

    唐纪 【八】 肃宗 ○肃宗 肃宗皇帝讳亨玄宗第三子也母曰元献皇后杨氏初名嗣升封陕王开元四年为安西大都护 【按旧书云二岁封陕王五岁拜安西 大都护肃宗以景云二年生至开元四年当是六岁】 幼性仁孝玄宗尤爱之十五年徙

  • 郑灼传·姚思廉

    郑灼字茂昭,东陽信安人。祖父郑惠,梁衡陽太守。父郑季徽,通直散骑侍郎、建安令。郑灼幼时聪明敏慧,立志专心于儒学,少时受业于皇侃。梁中大通五年(533),出仕为奉朝请,累迁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安东临川王府记室参军,转平西

  • 戒子通录卷五·刘清之

    苏丞相训子孙诗颂【字子容丹阳人元佑丞相绍圣家居作述怀百韵以代家训今取其略云 按以后録宋人语标题内俱不直书其名盖当时尊礼先进之意今亦各仍其旧】我昔就学初髫童齿未龀严亲念痴狂小艺诱愚钝始时授章句次第敎篇韵

  • 洪范明义卷末·黄道周

    明 黄道周 撰洪范再定今文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隂隲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彛伦攸叙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陻洪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彛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彛伦攸

  • 王霸第十一·荀况

    [题解]本篇论述了要称王天下所必须实行的一系列政治措施,如守要领,立礼法,讲道义,明名分,择贤相,用能人,取民心等等;同时,篇中兼述了霸道与亡国之道以与王道相观照。[原文]11.1国者,天下之制利用也(1):人主者,天下之利势

  • 卷第九十五·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九十五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八 【论】第一正入当位法门中从尔时善财已下至我唯知此一解脱门於此段中

  • 三宜盂禪師語錄卷七·明盂

    住雲門顯聖寺門人淨範編山陰嗣法弟子祁淨超較訂拈古世尊因長爪梵志索論義,預約曰:我義若墮,當斬首以謝。世尊曰:汝義以何為宗?志曰:我以一切不受為宗。世尊曰:是見受否?志拂袖而去。行至中路有省,乃歎曰:我義兩處負墮,是見若受;負

  • 大乘经纂要义·佚名

    亦称《十善经》。佛教著述。作者不详。一卷。敦煌遗书藏本。内容主要宣说应敬礼佛、法、僧三宝,断除十恶,勤修十善。在斯3966号背面有题记二行,文谓:“壬寅年(822)六月,大蕃国有赞普印信,并此《十善经》本流传诸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