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哀公·哀公二十一年

【传】二十一年夏五月,越人始来。

秋八月,公及齐侯、邾子盟于顾。齐有责稽首,因歌之曰:「鲁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唯其儒书。以为二国忧。」

是行也,公先至于阳谷。齐闾丘息曰:「君辱举玉趾,以在寡君之军。群臣将传遽以告寡君,比其复也,君无乃勤。为仆人之未次,请除馆于舟道。」辞曰:「敢勤仆人?」


译文


二十一年夏季,五月,越国人第一次来鲁国。

秋季,八月,鲁哀公和齐平公、邾隐公在顾地结盟。齐国人责备从前叩头而哀公不相应回礼那件事,因而唱歌说:“鲁人的罪过,几年还没有自己察觉,使我们发怒暴跳。正由于他们只拘泥儒家之书,造成了两国苦恼又忧愁。”

这一趟,哀公先到阳穀。齐国的闾丘息说:“劳驾君王亲自光临,来慰劳寡君的军队,臣下们将要用驿车向寡君报告。等到他们报告回来,君王未免太劳累了。由于仆人没有准备好宾馆,请在舟道暂设行馆。”哀公辞谢说:“岂敢烦劳贵国的仆人?”

猜你喜欢
  景公梦五丈夫称无辜晏子知其冤第三·晏婴
  卷八五·邱濬
  卷四十三·程公说
  卷十三·纳兰性德
  原序·袁燮
  卷十四·姚际恒
  提要·方苞
  北山·佚名
  卷二十五·王昭禹
  机缘品第七·释法海
  明网菩萨光品第一·佚名
  卷三·佚名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佚名
  劳工之道德·太虚
  评道德学社丛书·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曹宰·唐圭璋

      据词中“江南佳信”、“神京作镇”云云,作者或为北宋人。   喜迁莺   冬寿太守   岁华将近。得昨夜一枝,江南佳信。建水城中,武夷峰上,恰属老人星分。间世挺生贤哲,贾马文章清俊。推太守,想区区百里,难淹良骏。  

  • 第三场·老舍

    时间 前场后片刻。地点 严府。人物 严 喜 马 明(御史,边老生) 杨 顺(御史,二花脸) 路 楷严世蕃 沈青霞 歌伎 (四或八人)〔幕开:台上已摆好席位,严喜坐在台口等候客人。〔马明、杨顺上。马明 (念)严府开酒筵。杨顺 

  • 卷一私情四句·冯梦龙

    [笑]东风南起打斜来。好朵鲜花叶上开。后生娘子家没要嘻嘻笑。多少私情笑里来。凡生字。声字。争字。俱从俗谈叶入江阳韵。此类甚多。不能备载。吴人歌吴。譬诸打瓦抛钱。一方之戏。正不必如钦降文规。须行天下也。[

  • ●霞笺记目录·佚名

    第一齣 家门始末第二齣 中丞训子第三齣 丽容矢志第四齣 霞笺题字第五齣 和韵题笺第六齣 端阳佳会第七齣 洒银求欢第八齣 烟花巧赚第九齣 洒银起衅第十齣 父子伤情第十一齣 求美结欢第十二齣 书房私会第十

  • 原序·周权

    ●此山诗集原序诗有经纬焉诗之正也有正变焉後人傅益之说也伤时之失溢於讽刺者果皆变乎乐府基於汉实本於诗考其言皆非愉悦之语若是则均谓之变矣建安黄初之作婉而平羁而不怨拟诗之正可乎滥觞於唐以文为诗韩吏部始然而舂

  • 提要·许嵩

    【臣】等谨案建康实録二十卷唐许嵩撰嵩自署曰高阳葢其郡望其始末则不可考书中备记六朝事迹起呉大帝迄陈后主凡四百年而以后梁附之六朝皆都建康故以为名其积算年数迄唐至徳元年丙申而止则肃宗时人也前有自序谓今质正传

  • ●崇祯实录卷之十五·佚名

    怀宗端皇帝(十五)崇祯十五年春正月辛未朔,上朝毕,召延儒、贺逢圣、谢陞入殿,曰:『古圣帝明王皆崇师道,卿等乃朕之师,宗社奠安,允惟诸先生是赖』。命东向立,上降座西向揖之;各媿谢。先是,辽东宁前道副使石凤台以清意许和,驰书询守将

  • 科试考二·王世贞

    四年癸酉,命太常少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陈询、侍讲学士兼右春坊右中允吕原主顺天试。 礼部祠祭司主事周骙奏:“设科取士,当遵国法禁例。洪武以来,旧例曾由科目出身、未入流品官、生员发充吏、罢闲官吏监生生员、娼优隶

  • 第三十三册 天聪四年颁发满汉官员敕书·佚名

    第三十三册 天聪四年颁发满汉官员敕书及致蒙古台吉之盟书行文庚午年正月颁赐敕书、刘付档天聪四年正月三十日,汗曰:“贾维钥,尔原系明革职郎中。克遵化後,令尔仍为郎中,以备补缺。今遵化出都堂缺,令尔仍以郎中管都堂

  • ●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一·丁传靖

    范讽 石延年 杜默 彭几从子乘 御史台有阍吏,隶台四十余年,事二十余中丞矣。颇能道其事,尤善评其优劣。每声喏之时,以所执之梃,验中丞之贤否,贤则横其梃,否则直其梃。此语喧闻,凡为中丞者,惟恐其梃之直也。范讽为中丞,闻望甚峻。

  • 卷二百五十八·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五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赋役宋哲宗元佑四年右司谏刘安世乞罢畿内保甲疏曰臣窃惟祖宗深鍳五代外重之弊聚天下之兵寓之畿内制驭四海如臂使指可

  • 一三九、田骈考(附:彭蒙、王斶)·钱穆

    《史记?孟荀列传》:&ldquo;田骈齐人,学黄老道德之术。&rdquo;《汉志》道家有《田子》二十五篇,(《吕览》高诱《注》云:&ldquo;道书十有五篇。&rdquo;)班固曰:&ldquo;名骈,(《庄子释文》引《慎子》云:&ldquo;田骈名广。&rdquo;)齐

  • 卷一·刘敞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权衡卷一      宋 刘敞 撰前汉诸儒不肯爲左氏学者爲其是非缪于圣人也故曰左氏不传春秋此无疑矣然爲左氏者皆耻之因共护曰丘明受经于仲尼此欲以自解免耳其实非也何以言之邪仲尼之时鲁国贤者无

  • 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佚名

    大唐沙门释义净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百千人俱。皆是大阿罗汉诸漏已尽。复与无量菩萨摩诃萨俱。人中大龙一生补处。尔时世尊在一树下。于胜妙座加趺而坐。于大众中普

  • 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下·智顗

        陈隋国师智者大师撰  三归戒初门第十三   一归佛 二归法 三归僧  次十善而辨三归者。如来未兴于世。尔时已有十善之化。是为世间旧善。岂有三宝之可归。大圣初成正觉。方因提谓长者。开授三归之戒。

  • 孟子译注·孟子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汉书·艺

  • 一贯别传·吹万广真

    主张三教道理一贯的论著。五卷。明·吹万广真撰。收在《嘉兴藏》。本书内容是在阐述儒道释三家重要典籍的精义,或以一经、一章为范围,或单就一句话发挥。卷一为〈儒宗〉,所解的儒家经典有《易经》及《四书》。卷二为〈玄

  • 分别论·佚名

    亦称《毗婆崩伽论》。南传佛教论典。为南传上座部根本七论之一。全论分十八品:第一品蕴分别;第二品处分别;第三品界分别;第四品圣谛分别;第五品根分别;第六品缘分别;第七品念处分别;第八品正勤分别;第九品神足分别;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