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折

(范仲淹上,云)老夫范学士,自与兄弟张镐同到京师,见了圣人,日不移影,对策百篇。圣人见喜,加为头名状元。今日驿亭中安排茶饭,管待状元。令人请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正末上,云)张镐怎想有今日也呵!(唱)

【双调】【新水令】往常我望长安心急马行迟,谁承望坐请了一个状元及第。恕面生也白象笏,少拜识也紫朝依。今日个列鼎而食,煞强如淡饭黄虀。到今日恰回味。

【驻马听】当日个废寝忘食,铸铁砚长分磨剑的水;到今日攀蟾折桂,步金阶才觅着上天梯。得青春割断管宁席,险白头掷却班超笔。谢罢礼,君恩敕赐平身立。

(做见科)(范仲淹云)兄弟峥嵘之日,奋发有时。若不是这一番举荐呵,岂有今日?(正末云)不干哥哥事。(范仲淹云)果然不干我事,是兄弟的才学过人。(正末云)也不是。(范仲淹云)都不是呵,凭甚么得这官来?(正末唱)

【雁儿落】都则为范张鸡黍期,今日得龙虎风云会。你休夸举荐心,我非得文章力。

【得胜令】都则为那平地一声雷,今日对文武两班齐。想当初在古庙里题诗句,谁承望老龙王劈破面皮。其实、驱逼的我无存济;谁知、可元来运通也有发迹。

(长老云)贫僧来到这京师,听知的张镐中了头名状元,在于驿亭中。我望相公走一遭去。(做进见科)(范仲淹云)长老间别无恙?(正末云)长老勿罪。(长老云)恭喜相公已得美除。(正末唱)

【落梅风】当日个荐福碑,多谢你老禅师倒陪了纸墨。不想那避乖龙肯分的去碑上起,可早霹雳做粉零麻碎。

(宋公序上,云)小官宋公序。听知的范学士哥哥在驿亭中,我先去见哥哥去。赵实,你休着走了那张浩,只在这里等着。来到门首,我自过去。(做见范科,云)哥哥一别许久。(范仲淹云)相公,你与这相公厮见。(宋问科,云)敢问哥哥,这位是谁?(范仲淹云)则这个便是张镐。(看张云)呆弟,这个便是扬州太守宋公序。(正末唱)

【水仙子】枉自有三封书札袖中携,我则索拨尽寒炉一夜灰。眼睁睁现放着傍州例,我则去那菜馒头处拖狗皮。早两桩儿送的来路绝人稀。(范仲淹云)兄弟,那死的死了,扬州为何不去?(正末唱)便道你扬州牧能义气,我则怕又做了死病难医。

(宋公序云)哥哥不知,您兄弟路上拿住一个假张浩也。(范仲淹云)在那里?拿将过来。(正末云)张仲泽,我和你有甚冤仇,着人杀坏我来?(净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正末唱)

【川拨棹】你道你便老实,你不知为不知,你只会拽耙扶犁,抱瓮浇畦。万言策谁人做的?你待要狐假虎威。哎,你个贾长沙省气力。

【七弟兄】就里、端的,现放着试金石。这是万邦取则鱼龙地,对金銮壮志吐虹霓,不比你那看青山满眼骑驴背。

【梅花酒】呀,张仲泽你忒下得,说小生当日,正波迸流移,无处可也依栖。他倚恃着黄金浮世在,我险些儿白发故人稀。当日在,村庄里、村庄里,教学的;教学的,谢天地;谢天地,遂风雷;遂风雷,脱白衣;脱白衣,上丹墀;上丹墀,帝王知;帝王知,我身亏;我身亏,那一日;那一日,便心坦克;便心里,得便宜。

【收江南】呀,你今日讨便宜翻做了落便宜。你待将沤麻坑,索换我那凤凰池。(净云)可怜见我父亲年纪高大,又有疾病哩。(正末唱)你道你父亲年老更残疾,他也不是个好的。常言道“老而不死是为贼。”

(云)只不见我那大恩人在那里?(曳剌云)相公认的洒家吗?只我便是赵实。(末云)哥哥,受张镐两拜。(曳剌云)洒家不敢,相公请起。(范仲淹云)兄弟,你为甚么拜他?(正末云)哥哥不知,我当此一日,若不是他饶了我性命呵,岂有今日!(范仲淹云)原来有这等事。你一行人听我下断:假张浩暗赖了万言长策,诈图官爵,杀坏平人,市曹中明正典刑;赵实见义当为,不行邪径,就加你为吉阳县令;荐福寺长老加为紫衣太师;宋公序选吉日良辰,就招女婿张镐过门。老夫杀羊造酒,做一个喜庆的筵席。(众谢科)(正旦唱)

【鸳鸯煞】则这远公休结白莲会,谢安却被苍生起,谁知也有这日。成就了宰相荐贤心,才趁了男儿仗义胆,白破了贼汉拖刀计。倒招了个女娇娃结眷姻,和你这老禅师为交契。大都来是书生命里,不争将黄阁玉堂臣,几乎的做了违宣抗敕鬼。

题目 三封书揭扬州牧

正名 半夜雷轰荐福碑

猜你喜欢
  卷六百三十六·彭定求
  覃怀高·唐圭璋
  赵汝恂·唐圭璋
  张榘·唐圭璋
  卷二十九·阮阅
  卷四十五·阮阅
  句四联·林逋
  楔子·白朴
  原叙 (自《近代蜀四家词·香宋词》)·赵熙
  唐诗镜卷十九·陆时雍
  卷一百·陈思
  卷十四·乾隆
  秋夜陪张丞相赵侍御游灉湖一·张说
  王梵志诗集序·王梵志
  希澹园诗集目録·虞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532 ·佚名

    郑清之 三友 松号大夫交可绝,梅为清客志相同。 英英凤实卑余子,楚楚龙孙过乃翁。 晚际一弓櫜素月,署中千斛粜清风。 小轩正欲供晨坐,付与遮拦晓日东。 郑清之 三月二十四日自东山到金峨一宿而归偶

  • 卷67 ·佚名

    邓深 晚春 雨催柔绿上桑枝,新霁浮云未尽归。 寂寂帘栊留燕舞,阴阴查柳护莺衣。 莫于绮席嫌筹并,已觉青春作鸟飞。 满径落花愁踏损,羊欣切勿款柴扉。 邓深 晚秋怀社中诸子 池塘水落倒枯荷,橘绿

  • 卷十三·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十三明 高棅 编五言古诗十三名家【下之一】刘长卿【唐高仲武云长卿有吏干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皆自取之诗体甚能链饰大抵十首以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盖思鋭才窄也】从军行五首倚剑白日暮望乡登戍

  • 卷二百六十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六十四菌类【附石耳】七言古【附长短句】答永新宗令寄石耳    【宋】黄庭坚饥欲食首山薇渴欲饮颖川水嘉禾令尹清如冰寄我南山石上耳筠笼动浮烟雨姿瀹汤磨沙光陆离竹萌粉饵相

  • 卷一百三十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三十六行营类五言律送南特进赴归行营    【唐】刘长卿闻道军书至扬鞭不问家塞云连白草汉月到黄沙汗马河源饮烧羗陇坻遮翩翩新结束去逐李轻车送郑正则徐州行营    【唐】

  • 第十一回 凶信讹传·蒲松龄

    却说小举人上京会试,太太嘱咐道:"若会了便捎个信去,着你爹爹来家;不会,便亲自去看。" [跌落金钱]嘱咐娇儿记在心,到京遇着太原人,我儿呀,你可细把你爹爹问。若能会了休起身,细写府县合庄村,我儿呀,我就托人捎个信。不会不必返家

  • 志第四 礼仪四·魏徵

    周大定元年,静帝遣兼太傅、上柱国、杞国公椿,大宗伯、大将军、金城公煚,奉皇帝玺绂策书,禅位于隋。司录虞庆则白 ,请设坛于东第。博士何妥议,以为受禅登坛,以告天也,故魏受汉禅,设坛于繁昌,为在行旅,郊坛乃阙。至如汉高在汜,光武

  • 后秦姚苌传·李延寿

    姚苌字景茂,生于南安赤亭,是烧当族的后代。祖父姚柯迥,协助魏把姜维牵制在沓中,因功授予绥戎校尉、西羌都督。父亲弋仲,在晋永嘉之乱时,向东迁移到榆眉。刘曜任命弋仲为平西将军、平襄公。后来随石季龙迁到清河滠头。石勒(

  • 叔孙建传·李延寿

    叔孙建,代郡人。父亲叔孙骨,被昭成皇帝的母亲王太后抚养大,所以跟各皇子同列。叔孙建从小以有智谋和勇敢著称。道武帝到贺兰部时,他常在皇帝身边。登国初年,任外朝大人,和安同等十三人交相主持日常事务,参预军国大计。他跟随

  • 卷四十四·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四十四宋 魏了翁 撰特牲馈食礼一天子大夫士以索牛羊豕此特牲诸侯之士特牲馈食礼第十五 释曰郑知非天子之士而云诸侯之士者案曲礼云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彼天子大夫士此仪礼特牲少牢故知是诸侯

  • 卷八·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通义卷八      吴江朱鹤龄撰谷风之什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笺风而有雨则润泽行喻朋友同志则恩爱成】将恐将惧维予与女【音汝】将安将乐【音洛】女转弃予【上声○传言朋友趋利穷达相弃吕记朋友

  • 晏婴叔向论晋季世(昭公三年)·佚名

    ——末世是一个巨大的黑洞 【原文】 候使晏婴请继室于晋(1)...... 既成昏②,晏子受礼,叔向从之宴,相与语。叔向曰:“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③,吾弗知。其为陈氏矣(4)。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旧四量:豆、区、釜、钟(5)。四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佚名

    大唐罽宾三藏佛陀多罗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

  • 成就妙法莲华经王瑜伽观智仪轨一卷·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归命释迦牟尼佛  宣说方广大乘典  为诸菩萨而开示  甚深最胜真实教  我今依于大教王  遍照如来成道

  • 阿毗昙心论卷第四·佚名

        尊者法胜造    晋太元元年僧伽提婆共惠远于庐山译  契经品第八  已说定品契经品今当说。  一切智所说  契经微妙义  此吾今当说  宜应善心听  虽有一切阿毗昙契经义。然诸契经应具分别今当

  • 雪關和尚語錄卷一·雪关智訚

    侍者傳善輯瀛山語錄崇禎己巳,師初住瀛山,鄭方水相國請開法。初住院,示眾:「昔日楊岐會禪師輔弼慈明時,師資道合、雪曲賡酬,後來卻住個荒村破院,老屋敗椽僅蔽風雨,人不堪其憂,師獨不改其樂。衲子有請更創者,固止之曰:『爾輩出家,做

  • 青年近卫军·法捷耶夫

    法捷耶夫的长篇小说。它通过克拉斯诺顿城的共青团地下组织“青年近卫军”同德国法西斯斗争的故事,真实地再现了“青年近卫军”成员的光辉业绩,歌颂了苏联人民在党领导下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小说成功

  • 普光坦庵禅师语录·佚名

    一卷。清机峻说,全弘录,罗开麟序(依驹本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