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四

△转妙法轮品下

尔时世尊,作是思惟。往昔诸佛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在何方所。转於无上微妙法轮。於时世尊,发是心已,其地即时自然涌出。异於馀方。

尔时世尊,复如是念。往昔诸佛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云何而转无上法轮。为当坐转。为当卧转。於时世尊,发是心已,彼地方所。即现五百师子高座。世尊见此五百座已,即发敬心。以敬过去诸世尊故。三匝围绕三高座已至第四座。即上其上。加趺而坐。譬如师子无所怖畏无所惊动。时憍陈如。五比丘等。即白佛言:希有世尊,即今悉有如许佛来同说法也。云何乃有若干高座。尔时佛告五比丘言:汝诸比丘,今应当知。此贤劫中。有五百佛。出现於世。三佛已过入般涅槃。我今第四。出现於世。馀者当来续复兴显尔时世尊,复如是念过去诸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为转金轮。为转银轮。转颇梨轮。转琉璃轮。为当转於赤真珠轮。转马瑙轮。转砗磲轮。转虎珀轮。转珊瑚轮。转七宝轮。为转木轮。

尔时世尊,如是念时。於心内发自智见。知过去诸佛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依四圣谛。次第三转十二种相因缘。而转无上法轮。而世间中。无有沙门及婆罗门。或天或魔。或梵世界。无一众生能作如是自在无畏转法轮者,

尔时世尊,箕宿月初十五日内。十二日昊过半人影。当如是时,名毗阇耶(隋言难胜)。北面而坐。合於鬼宿及房宿时。转於无上清净法轮。一切世间。所有沙门。及婆罗门天魔梵等。无有能转如是法轮。以房宿日转轮。无碍说法。依世故以此日。

尔时世尊,告五比丘。如是言音。所谓如来有此言音。善能教授。善能慰喻。能教不缺。能教恭敬。不曲不谄。不丽不粗。不绮不朴。柔顺调和。善能作业。不缓不急。无有妨碍。真正微妙。善巧分明。流靡甘美。悦可众情。无浊无垢。不可毁坏。无与等者,离染清净。久来常舍。不失不乏。无结无缚。解脱光洁。不贫不吃。亦不软弱。能为一切众生生乐。能与一切众生身体。而作润泽。能发一切诸众生心。能断欲心。断瞋恚心。断愚痴心。能摄诸魔。能破诸罪。悉能降伏一切外道。

世尊音响。善能教他,犹如鼓声,犹如梵声,犹如迦罗嚬伽鸟声。如帝释声。如海波声。如地动声。昆仑震声。孔雀鸟声。拘翅罗声。命命鸟声。如雁王声,犹如鹤声,犹如师子猛兽王声,犹如箜篌琵琶。五弦筝笛等声。闻者能令一切欢喜。教诲分明。意喜乐闻。微妙甚深。无处乏少。能令众生造诸善根。闻者不空。字体分炳。文句显了。义业幽邃。法藏真实。合时合节。合三摩耶。不过时授。知诸根情。顺於法句。以诸种种布施庄严。持戒清净。忍辱含受。精进勇猛。诸禅寂定。奋迅神通。智慧分别。世间善恶。慈成就乐。悲无劳倦。喜欢舍离。建立三乘。绍三宝种。分别三聚。净三脱门。实语训诲。智人所叹。圣所可意。无量无边,犹如虚空。遍至一切。诸相具足。

世尊如是声音。告诸五比丘言:汝诸比丘出家之人。恒常须舍世间二事。何等为二。一受欲乐。凡有行动。依於聚落。凡夫所叹。此须弃舍,第二舍者,自身所困。受苦之处。非圣所叹。不得自利。不得利他。此法须舍。而说偈言:

自身损处速弃捐,诸根境界悉须舍。若能舍此二种法,即得甘露正真道。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等当知。我如是舍彼二边已,说有中路。我自证知。为开眼故。为作智故。为寂定故。为诸通故。为觉了故。为沙门故。为涅槃故。而得成就。汝等比丘。若欲得知。出有中路。如我所证。为开眼故。为生智故。为寂定故。乃至涅槃八正圣道。所谓正见正分别。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汝等比丘。此是中路。我已证知。为开眼故。为生智故。为寂定故。为发诸通。为觉了故。为沙门故。为涅槃故。当得成就。而说偈言:

如是八种正路因,除灭死生恐怖荆既得除灭诸业已,永更不受一切生。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等比丘。至心谛听。有四圣谛。何等为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得道圣谛。如此名为四种圣谛诸比丘,何等相名为苦圣谛。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忧悲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此诸苦故。名苦圣谛。

诸比丘,何等名为苦集圣谛。所谓此爱数数动心。发思欲事。处处思想。是则名为苦集圣谛。

诸比丘,何等名为苦灭圣谛。所谓彼爱远离弃舍。悉除灭荆不留馀残。心及心想。一切寂定。是则名为苦灭圣谛。

诸比丘,何等名为得道圣谛。逮得於此八正圣路。所谓正见正分别。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此名灭苦得道圣谛。

此苦圣谛。我往昔来。不从他闻。於诸法中。自生眼智。生意生明。生誓愿。生智慧。此苦圣谛。须如是知。乃至未闻。诸法之中。生眼智慧。彼苦圣谛已照知竟(梵本再叠今略取要)如是苦集圣谛。不从他闻。於诸法中。生眼及智。彼苦集法。悉须灭之。如是乃至。苦集圣谛。已灭尽讫。

如是苦灭圣谛。不从他闻。於诸法中。生眼及智。彼苦灭谛。今应须证。如是乃至生智慧已,苦灭圣谛。得证知荆如是苦集灭已得道圣谛。不从他闻於诸法中。生眼及智。彼苦集灭。知得道证。乃至生智慧。还彼苦灭。得道证竟(已上四章并皆叠道)。

诸比丘,乃至我此四种圣谛。如是三转十二因缘。如实未证。我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可得言我觉了也。

诸比丘,我以此四圣谛三种转如实十二相证。然後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可言我觉了也。

诸比丘,我於尔时,生智生见。不散乱心。正得解脱。诸比丘,此我最後生。更不受有也佛说如是法相之时,长老憍陈如。即於彼坐。远尘离垢。除诸缠缚。净诸烦恼。於诸法中。得净眼智。所有集法。一切皆灭。知法灭已,如实证知。譬如净衣。无有垢秽。无有黑缕。随所染处。而受其色。如是如是,彼憍陈如。即於坐处。诸垢皆除。烦恼尽灭。得法眼净。如实而知。是时彼会六万天子。远尘离垢。亦於诸法。得净眼智。

尔时世尊,作师子吼。说是偈言:不可言说法甚深,真如寂静无名字。最胜憍陈如先证,我所求道得不空。而有偈说。

如是甚深法说时,最胜世尊慈悲行。憍陈如得净法眼,复有诸天亿万千。

尔时所有地居诸天。闻世尊说如是法相。一时大唱。作如是言:仁者各知。今日婆伽婆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在波罗奈鹿野苑中。往昔诸仙所居住处。转於无上微妙法轮。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梵若魔。实不能转如是法轮。而说偈言:

善哉世尊真如见,为众转甘露法轮。持戒禅定辐辋釭,惭愧精进轴鐧毂。甚深无异正真说,建立是轮三界尊。今在波罗奈城边,鹿野苑中如是转。

尔时彼处地居诸天。唱是声已,其声上彻四天王天。四王闻已,复传唱声。其声中作如是言说。今日世尊,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在波罗奈鹿野苑中。转於无上微妙法轮。一切世间。若有沙门。及婆罗门。若梵若魔。实无有人能然转者,

四天王天。作是声时。忉利天闻。忉利天王。如是作声。夜摩天闻。夜摩作声。兜率天闻。兜率作声。化乐天闻。化乐作声。他化天闻。他化作声。梵天王闻。时梵天王。即作是言:今日世尊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在波罗奈鹿野苑中。转於无上微妙法轮。一切世间。若有沙门。及婆罗门。一切魔梵。实不能转。如是次第。经一念顷时上诸天。各各相告。其声遍满如是乃至大梵天所。

尔时娑婆世界之主。大梵天王。既闻声已,复发如是梵音唱言:今日世尊佛婆伽婆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在波罗奈鹿野苑中。转於无上微妙法轮。一切世间。若有沙门。若婆罗门。天人魔梵。实无有人能作如是如法转者,如是次第。至有顶天。

尔时世尊,当转法轮。是时天人魔梵沙门。及婆罗门。一切世间。大光普照。其铁围山。大铁围山。其两山间。幽冥黑暗。所有众生。受极重苦。而此日月。如是光明。如是大德。如是神通。如是威力。如是自在。而於彼处。不能照耀。不能令光。佛威神故。彼处普照。其中众生。得光明故。各各相见。各各相知。各相谓言:此处亦复有众生也(已上两句梵本再称)尔时世界土地。所有一切树木。百卉药草。悉皆顺时。随其种类。大小各各。自生茎叶花果。生已花自然来雨於佛上。为供养故。其虚空中。清净无有尘雾烟霞。暂起轻雲。降微细雨。以洒於地。雨水清凉。具八功德。雨已还晴。复起微风。凉冷调適。四方皆净。显现分明。无有尘翳。上界虚空。诸天聚集。作天音乐。唱天妙歌。雨天种种曼陀罗花。并及摩诃曼陀罗花。又雨诸天细妙之衣。雨天金银琉璃。所作七宝莲花。复雨无量优钵罗花。波头摩花。拘物头花。分陀利花。下如来上。复雨无量种种杂香末香涂香。散如来上。散已复散。如来坐处。四面周匝。方一由旬。其种种花。悉皆遍满。间无空缺。复此大地。六种震动。动遍动等遍动。震遍震等遍震。涌遍涌等遍涌。吼遍吼等遍吼。觉遍觉等遍觉。一切众生。一向悉皆受大快乐。於彼时中。无一众生有欲恼者,瞋恚恼者,愚痴恼者,我慢恼者,贡高恼者,不惊不怖。无一众生造作诸罪。若患众生。即得除差。饥渴众生。即得饱满。酒醉众生。即得醒悟。颠狂众生。皆得本心。盲者得视。聋者得听。若有六根不完具者,悉得具足。贫冻倮露诸众生等。皆得富饶。羸瘦众生。皆得肥满。系闭众生。皆得解脱。枷锁杻械诸众生等。自然得出。地狱众生。即得灭恼。六畜众生。无有惊怖。饿鬼众生。饥渴得定。如是因缘。其憍陈如。得名证智。

尔时长老憍陈如。身如实得见一切诸法。如实得知一切诸法。如实得证一切诸法。如实得度烦恼险路。度烦恼碛。度无疑处。心中决定无有滞碍。已得无畏。不从他学。时憍陈如。知彼法行。从坐而起。顶礼佛足。胡跪合掌。而白佛言:善哉世尊,我入佛法。世尊度我。以为沙门。与具足戒。愿作比丘。

尔时佛告憍陈如言:善来比丘。入我法中。行於梵行。尽苦边故。是时长老憍陈如。身即便出家。成具足戒。馀四比丘。各说法要。随机教授。而彼众中。有三比丘。乞食他行。唯二比丘。禀受教诲。其後三人。既将食来。合有六人。相共坐食。彼等已得如来说法教化承受。当是之时,次一长老。跋提梨迦(隋言小贤)。其次长老名婆沙波(隋言起气)。是等二人。即於坐中。远尘离垢。尽诸结惑。净烦恼界。於诸法中。得法眼净。所有结惑。一切皆荆识无常法。如实证知。譬如净衣。无有黑缕。无有脂腻。随所欲染。正受其色。如是如是,而彼长老跋提梨迦。并及长老婆沙波等。在於彼坐。远尘离垢。得净法眼。略说乃至。即成出家。得具足戒如是次第。彼後来人所乞食者,如法教化。如法摄受。世尊如法示现之时,彼之长老摩诃那摩(隋言大名)。并及长老阿奢逾时(隋言调马)。即於彼坐。远尘离垢。於诸法中。得净法眼。如是如是长老大名长老调马。即於彼坐。尽烦恼垢。如实证知。彼等自见得诸法相。度法相已,无复疑心。到无畏地。不从他闻。於佛法中。得知证已,从坐而起。顶礼佛足。在於佛前。胡跪合掌。而白佛言:唯愿世尊,听我出家。与我具戒。

尔时佛告二比丘言:汝等比丘。善来入我自说法中。行於梵行。正尽苦边。时二长老。即成出家。得具足戒。而有偈说。小贤起气憍陈如,摩诃那摩及调马。

彼等初证知见此,如来甘露鼓法门。

尔时世尊,即告彼等五比丘言:汝诸比丘,我日夜恒行正念故。正行行已,得於无上正真解脱。具足证知。汝等比丘。应当学我作如是念。行於正行。汝等亦当得此无上正真解脱。当证知耳。

尔时魔王波旬。往诣佛世尊所。到佛所已,即以偈颂。而白佛言:瞿昙以欲爱自缠,一切天欲及人欲。今既入此大缠缚,我决不放汝沙门。

尔时世尊,思惟知是魔波旬说。世尊如是思惟知已,即还以偈答波旬言:我以久脱诸爱缠,天欲人欲悉并离。大缚我既得出讫,况复汝先被我降。

尔时魔王波旬闻佛说此偈已默然而祝如是思惟。沙门瞿昙。知我意行。沙门释子。见我心情。即怀怅怏。苦恼不乐。於彼地方。没身不现。

尔时世尊,复更重告五比丘言:汝等比丘。若知诸色是无我者,是色则不作恼坏相。当不受苦。应如是见。应如是知。如是有色。以色无我。是故一切色。能生恼。色能生苦。虽生苦恼。亦不可得色之定性。色既不定。亦不可愿色如是有。亦不可道愿如是无。其色既然。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汝等比丘。当知於识亦无有我。识若有我。此识应当不作於恼。不作於苦。以识体无不可得故。云何乃得作如是有。亦不可道愿如是无。以识无我。是故识能作恼作苦。以识本无。即不可愿识如是有如是不有。

复告比丘。於汝意云何。识为当常为当无常。时诸比丘即白佛言:世尊,此识无常。佛复问言:识既无常为苦为乐。诸比丘言:世尊,此识是苦。佛复告言:识既是苦无常破坏。非是正法。非是常祝若能如是见於识者,乃可能作如是思惟。彼是於我。或我是彼。或我见我是於我耶。诸比丘言:不也世尊,

佛告诸比丘,汝等当知。所有诸色。或过去色。现在未来。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上若下。若近若远。一切不可作如是念。彼是於我。我是於彼。如是如是,如实正智。应须如是,所有一切受想行识。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上下。远近诸识。不作是念。我是於彼。彼是於我。或我是我。如是如是,如实正见。当如是知佛告诸比丘,汝等当知。若有多闻声闻之人。能作如是思惟见者,当厌离色受想行识。既厌离已,一切不乐。既心不乐。而得解脱。既得解脱。当生是智。我生已荆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後有。我如是知。

尔时世尊,说是法已,时五比丘。於有为中。诸漏灭荆心得解脱。当於是时,此世间有六阿罗汉。一是世尊,五是比丘。而於後时。如来授记。汝等比丘。若知我初转於法轮说法之时,不违我教。最第一者,谓五仙首其憍陈如比丘是也。

时诸比丘,闻是语已,即白佛言:希有世尊,其憍陈如长老比丘。作何善根。以是因缘。如来初转无上法轮。其能不违。作是语已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等比丘。至心谛听。我念往昔。还在此处波罗捺城。有一瓦师。是时彼有一辟支佛。身体带患。欲治病故。入於聚落。夏将欲至。其辟支佛。为治病故。诣瓦师边。既到彼已,语瓦师言:仁者瓦师。汝若不辞。我寄汝家一夏安坐。乃至治玻将息差故。时彼瓦师。以清净心。白辟支佛。作如是言:善哉大仙。此语不违。随意而祝我当称力。给奉大仙。四事供养。时彼瓦师。为辟支佛。去家不远。作一房屋。与彼令坐。安施卧具。蝇拂灯脂。时辟支佛。即於彼夜。入火三昧。时彼瓦师。见大火光。作是思惟。何故此灯如是炽明。而久不灭。莫彼草屋被火所烧尔时瓦师。安徐轻足。至草菴所。密私伺看。见辟支佛。结加而坐。如大火聚。炽然放光。其身俨然不被烧爇。瓦师见已,速疾卻看。急走而还。後日信心倍生希有。而彼尊者辟支佛。住彼瓦师家。如是寂静。经停一夏。安居将养。而彼瓦师所须四事。悉皆供奉。而供养之。复将医师。遣为治玻须药疗者,悉皆与之。而不能得彼辟支佛身病损差。彼辟支佛。既因身玻遂便命终。

尔时瓦师。见彼尊者辟支佛身入般涅槃。见已怅怏。忧愁不乐。啼哭流泪。呜呼称冤。是时无量无边人民。闻彼瓦师哭泣声已,诣彼借问言:汝瓦师。何故如是呜呼而哭。时彼瓦师。向彼人辈。说辟支佛神通因缘。此之仙人。如是精进。如是持戒。常行妙法。我将医师。来为疗治。不能得差。

尔时别有诸辟支佛。唯少一人。不满五百。将栴檀木。以神通飞。从空而来。阇维於彼辟支佛身讫。而慰劳彼瓦师言:仁者瓦师。汝心应生欢喜踊跃遍满於体。何以故?汝既供养此仙人身。汝此功德。汝当来世大得善利。汝见我等神通已不。瓦师言见。

尔时彼等诸辟支佛。复语瓦师。作如是言:如今我等所作神通。此之仙人神通亦然。於我等边。此最老大。时彼瓦师。即问彼等辟支佛言:尊者今居在何处所。诸辟支佛。报瓦师言:去於此处。有一聚落。名王舍城。去城不远。有一山名诸仙居山。我等居在彼处而祝

尔时瓦师。即白彼等辟支佛言:善来诸仙。受我家食讫随意去。

尔时彼等诸辟支佛。一切皆受彼之饭食。食讫已後语瓦师言:於当来世。有佛出现。汝於彼边。发心乞愿。藉此功德清净之心。闻已即白彼诸仙圣辟支佛言:尊诸仙辈。前我门师。最老最大。愿我亦然。於未来世。当得值遇释迦如来。教法之中。得出家者,愿我老大成最上座。彼等仙言:愿汝此誓决成就也。

尔时彼等诸辟支佛。与於瓦师此誓愿已,即从彼处。飞空而去。瓦师既见辟支佛等。飞腾虚空。神通而行。以清净心。观彼等行。合十指掌。顶礼彼等。尔时瓦师。见彼尊者辟支佛身入般涅槃。收其舍利。而起於塔。庄严彼塔。著好相轮。轮内悬铃。缯采幡幢。将诸香花。烧香末香涂香。而以供养。发誓愿言:藉此善根。於当来世。愿值於彼释迦如来。彼所说法。愿我证知。我於彼边愿成最大最老声闻。汝等比丘当知。尔时彼瓦师者,今此长老大憍陈如比丘是也。其憍陈如。往昔供养彼辟支佛。以是善根因缘力故。今於我边。最初说法。而得证知。我复授记。於诸僧内。最初知法。不违我心。於先出家。谓憍陈如比丘是也。

佛本行集经耶输陀因缘品第三十八上。

尔时波罗奈国。去城不远。於中有一尼拘陀树。彼树扶疏蓊蔚滋茂。其城内外。一切人民。或诸王子。宰相百官。皆悉以时祭祀承事供养彼树。其树所有人来乞愿。愿我此愿。皆得称可。我有所作。皆当得成。若我成就如是事时。我当祭祀奉报恩福。而彼等人。或复先世业种清净。或福力强。成就彼因。或逐现报。而随心念。谓言此树能与我愿。而彼人来。作大供养。而报赛之。复有别人。来乞於愿。随愿亦成。若复有人。来彼树间。乞求男女。其人先业福德因缘。而得男女。而彼等人。各心念言:彼等树能与我男女。彼等人来。各大祭祀。作大供养。报偿彼树。而彼林树。一切人民。为其作名。号曰乞求所愿。皆得如是神树。

尔时彼城有一最大巨富长者,名曰善觉。而彼长者,多有资财。势力自在。无量畜牧。所谓象马牛羊骆驼。及驴骡等。无所乏少。丰饶五穀。多有奴婢。音声伎妾。估客作人。真珠虎珀。琉璃颇梨。砗磲码瑙。白玉珂贝。金银铜钱。众事具足。无所骞阙。其长者宅,犹如北方毗沙门天大王宫殿。一种无异。时彼长者,无有男女。所有亲眷来往之者,作如是言:谓仁长者,若仁自知。仁家巨富。多有势力。略说乃至。众事备悉。但仁家中。无有子息。而此城外。有一神树。名曰乞求所愿。皆得彼树。若有男子女人。来从乞求男女皆得。长者何故不往诣於彼树边乞求索男女。若能乞者,必应得生男女不疑。勿令仁家种族断绝。

时彼长者,报其一切诸亲族言:何有是事。而彼树木。无识无情。若能与人男女愿者,无有是处。凡男女者,皆由父母先业因缘。或复福力。而得男女。而彼人言:我等自身各亲祈请。并彼树边。得於男女。以得愿故。至彼树所。作大供养。报偿彼树。时彼长者诸亲眷属。再过三过。殷勤劝请彼长者言:汝大长者,不可不信。彼树实能如是与愿。彼已得男。彼已得女。长者但去彼树能与人之心愿。索男得男。索女得女。决定无疑。

猜你喜欢
  汾阳无德禅师颂古代别卷中·楚圆
  卷二十四·佚名
  卷五百四十五·佚名
  卷第十一·居顶
  十地经论 第四卷·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澄观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二·石雨明方
  四念处卷第三·智顗
  转法轮经忧波提舍·佚名
  卷五十·道世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一卷·佚名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十四[宋铭]·惟白
  第十七章 摩哂陀之入寂·佚名
  大妄语决堕地狱·印光
  诫初心学人文·知讷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十八·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七十八 宋 陆游 撰 感旧 莫笑山翁老欲僵壮年曾及事高皇雕戈北出戍穷塞华表东归悲故乡万事固难轻忖度百年犹有未更尝纷纷谤誉何劳问但觉邯郸一梦长【齐民要术曰智如禹汤不如更尝】 东园 车

  • 卷第二百九十一 後周紀二·司马光

      起玄黓困敦(壬子)九月,盡閼逢攝提格(甲寅)四月,凡一年有奇。   太祖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廣順二年(壬子、九五二年)   九月,甲寅朔,吳越丞相裴堅卒。以台州刺史吳延福同參相府事。   庚午,敕北邊吏民毋得入契丹境俘掠。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十三·焦竑

      禮部一(尚書一)   ◆尚書一   奉議大夫禮部尚書藁城崔公亮傳(雷禮)   禮部尚書朱公夢炎傳(黃佐)   禮部尚書偰公斯傳   禮部尚書李公叔正傳(黃佐)   禮部尚書門公克新傳   禮部尚書陳公廸傳   資善大夫禮

  • 卷之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皇王大纪卷十·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纣元祀纣见闻甚敏材力过人强足以拒谏文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髙天下以声以海内贤才皆出已下性汰侈好酒色始为象箸箕子叹曰今为象箸后必为玉杯玉杯象箸必将食熊蹯豹胎他又将称是王求足欲天下殆哉迁都朝

  • 绎史卷一百十二上·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列庄之学【上】刘向别録列子者郑人也与郑缪公同时盖有道者也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号曰道家【○宜为繻公 汉书道家列子八篇名御寇】列子【天瑞】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眎之犹众庶也国不足

  • 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六·佚名

    顺宗王叔文以杜佑掌财赋而已副之【范祖禹】贾耽郑珣瑜相次归卧【范祖禹】刘禹锡【东坡】董侹【刘禹锡】宪宗一宪宗求听谏争【范祖禹】于頔劝峻刑上曰欲使朕失人心耳【范祖禹】上不以平蔡郓事付史【范祖禹】以张弘靖为

  • 杜暹传·刘昫

    杜暹,濮州濮阳人。父杜承志,在武则天称帝之初做过监察御史。当时,怀州刺史李文日柬为皇枝近属,被仇人所告,杜承志为他辩解。不久,李文日柬获罪,杜承志也受牵连,贬为方义县令。后又任天官员外郎。接着来俊臣等罗织罪名,陷害无辜

  • 台湾海防并开山日记·罗大春

    同治十三年(甲戌)——是年,为计偕之岁。闽中例,必以三、四官轮船载举人莅天津;而每岁春、冬二季,凡官船之在外者,又必调集一合搜之:故星使以书求商校阅之期于余。盖一经北上,必迟至四、五月乃获旋闽。余定以是月(三月

  • 尽心下篇·王夫之

    一父兄者,对子弟之称。若因用兵而多所杀戮,则直谓之杀人耳。人固不可杀,奚论其有子弟而为人父兄与否!杀人亲,重矣,杀鳏寡孤独者独轻乎?缘子弟故而杀之,故曰“杀人之父兄”。此言当时法家置为参夷、连坐之刑,上及父兄

  • 月令明义卷一·黄道周

    明 黄道周 撰孟春章第一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旧歴不用改从今左】【汉初冬至日躔牵牛之首立春在营室二度昏九十五度参初中旦九十一度尾十三度中今去不用者以汉章帝元和二年日在斗二十一度距今一千五百五十

  • 礼记要义卷第二十一·魏了翁

    杂记下一虽有亲之大䘮犹为轻服者除有父之䘮如未没䘮而母死其除父之䘮也服其除服卒事反䘮服虽诸父昆弟之䘮如当父母之䘮其除诸父昆弟之䘮也皆服其除䘮之服卒事反䘮服注云没犹竟也除服谓祥祭之服也卒事旣祭反䘮服服后死

  • 佛法之真精神·太虚

      今日得闻刘军长所说佛法上无我、大悲二特点,极为透澈!知诸公必已能依此无我大悲而深契力行。今日相聚一堂,实为生平快事!  佛法虽有诸乘差别,而真正佛法厥唯大乘。依大乘法以说明宇宙原理,一切万有之事事物物,都是众缘

  • 17.说慧地品·佛音

    慧地之六——释缘起如前面所说的“蕴处界根谛缘起等种种法是慧地”的慧地诸法之中,只留下缘起及包摄于“等”字之中的缘生法了,所以现在当来说明它们。此中当先知道无明等法是“缘

  • 四体书势·卫恒

    又名《四体书传并书势》。书学论著。一卷。晋卫恒撰。成于撰者晚年。卫恒,字巨山,生年不详,卒于晋永平元年(291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官至侍郎。卫氏父子皆能书,卫恒弟卫宣长于篆字与草书,与父兄不相上下;

  • 金莲仙史·潘昶

    清代白话长篇神怪小说。四卷二十四回。自序署“台南青阳道人潘昶明广”。《金莲仙始》是演绎全真教有关人物史迹的章回体小说。叙述了南宋咸阳人王重阳遇钟离权、吕洞宾二仙点化后,在陕西省户县祖庵镇修“活死人墓”以

  • 评诗格·李峤

    诗格著作。旧题唐李峤撰。李峤(644—713),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官至中书令。李峤一生,前与王勃、杨炯相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晚诸人殁,遂独为文章耆老,为学者取法。《评诗格》

  • 隋唐佳话·刘餗

    分上、中、下三卷,共一百六十多则;又补遗及附录十五则。史学家刘知几之子、唐人刘餗作。内容记晋至唐史事,以隋唐两代居多。司马光所编《资治通鉴》曾采用此书中有关唐代的一些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