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算地第六

凡世主之患,用兵者不量力,治草莱者不度地。 故有地狭而民众者,民胜其地;地广而民少者,地胜其民。民胜其地 者,务开;地胜其民者,事徕。开则行倍。民过地,则国功寡而兵力少;地过民,则山泽财物不为用。夫弃天物,遂民淫者,世主之务过 也,而上下事之,故民众而兵弱,地大而力小。故为国任地者,山陵 居什一,薮泽居什一,溪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一,恶田居什二,良田居什四。此先王之正律也,故为国分田数小。亩五百,足待一役,此地不任也。方土百里,出战卒万人者,数小也 。此其垦田足以食其民,都邑遂路足以处其民,山陵薮 泽溪谷足以供其利,薮泽堤防足以畜。故兵出,粮给而 财有余;兵休,民作而畜长足。此所谓任地待役之律也 。

今世主有地方数千里,食不足以待役实仓,而兵 为邻敌臣,故为世主患之。夫地大而不垦者,与无地者同;民众而不 用者,与无民者同。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用兵之道,务在一赏。 私利塞于外,则民务属于农;属于农则朴,朴则畏令。私赏禁于下, 则民力抟于敌,抟于敌则胜。奚以知其然也?夫民之情 ,朴则生劳而易力,穷则生知而权利。易力则轻死而乐 用,权利则畏罚而易苦。易苦则地力尽,乐用则兵力尽 。

夫治国者能尽地力而致民死者,名与利交至。民 之生,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民 之求利,失礼之法;求名,失性之常。奚以论其然也?今夫盗贼上犯 君上之所禁,下失臣子之礼,故名辱而身危,犹不止者 ,利也。其上世之士,衣不暖肤,食不满肠,苦其志意 ,劳其四肢,伤其五脏,而益裕广耳,非性之常,而为 之者,名也。故曰名利之所凑,则民道之。

主操名利之柄,而能致功名者,数也。圣人审权 以操柄,审数以使民。数者臣主之术,而国之要也。故万乘失数而不 危,臣主失术而不乱者,未之有也。今世主欲辟地治民而不审数,臣欲尽其事而不立术,故国有不服之民,主有不令之臣。故圣人之为国 也,入令民以属农,出令民以计战。夫农民之所苦;而战,民之所危 也。犯其所苦,行其所危者,计也。故民生则计利,死则虑名。名利 之所出,不可不审也。利出于地,则民尽力;名出于战 ,则民致死。入使民尽力,则草不荒;出使民致死,则 胜敌。胜敌而草不荒,富强之功,可坐而致也。

今则不然。世主之所以加务者,皆非国之急也。 身有尧舜之行,而功不及汤武之略者,此执柄之罪也。臣请语其过。 夫治国舍势而任谈说,则身劳而功寡。故事诗书谈说之 士,则民游而轻其上;事处上,则民远而非其上;事勇 士,则民竞而轻其禁;技艺之士用则民剽而易徙;商贾 之士佚且利,则民缘而议其上。故五民加于国用,则田 荒而兵弱。谈说之士,资在于口;处士,资在于意;勇 士,资在于气;技艺之士,资在于手;商贾之士,资在 于身。故天下一宅,而圜身资民;资重于身,而偏讬势 于外。挟重资,归偏家,尧舜之所难也;故汤武禁之, 则功立而名成。圣人非能以世之所易,胜其所难也;必 以其所难,胜其所易。故民愚,则知可以胜之;世知, 则力可以胜之。民愚,则易力而难巧;世巧,则易知而 难力。故神农教耕而王天下,师其知也;汤武致彊而征 诸侯,服其力也。今世巧而民淫,方仿汤武之时,而行 神农之事,以随世禁,故千乘惑乱。此其所加务者,过也。

民之性,度而取长,称而取重,权而索利。明君 慎观三者,则国治可立,而民能可得。国之所以求民者少,而民之所 以避求者多。入使民属于农,出使民壹于战。故圣人之治也,多禁以 止能,任力以穷轴,两者偏用则境内之民壹;民壹则农,农则朴,朴 则安居而恶出。故圣人之为国也,民资藏于地,而偏讬危于外。资于 地则朴,讬危于外则惑。民入则朴,出则惑,故其农勉而战戢也。民之农勉则资重,战戢则邻危。资重则不可负而逃,邻危则不归于无资 。归危外讬,狂夫之所不为也。故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 国事本则宜。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 此臣之所谓过也。

夫刑者所以禁邪也;而赏者,所以助禁也。羞辱 劳苦者,民之所恶也;显荣佚乐者,民之所务也。故其国刑不可恶而 爵禄不足务也,此亡国之兆也。刑人复漏,则小人辟淫而不苦刑,则徼幸于民上。徼幸于民上以利求,显荣之门不一,则君子事势以成名 。小人不避其禁,故刑烦;君子不设其令,则罚行。刑烦而罚行者, 国多奸;国多奸则富者不能守其财,而贫者不能事其业,田荒而国贫。田荒则民轴生,国贫则上匮赏。故圣人之为治也,刑人无国位,戮 人无官任。刑人有列,则君子下其位;戮人衣锦食肉,则小人冀其利 。君子下其位,则羞功;小人冀其利,则伐奸。故刑戮者,所以止奸 也;而官爵者,所以劝功也。今国立爵而民羞之,设刑而民乐之,此盖法术之患也。

故君子操权一政以立术,立官贵爵以称之,论劳举功 以任之,则是上下之称平。上下之称平,则臣得尽其力 ,而主得专其柄。

猜你喜欢
  周书·君陈·佚名
  曲礼下·戴圣
  卷九 九之二·孔颖达
  均任第二十九·佚名
  卷十五·陆陇其
  博与专的问题·孔子
  卷七·胡彦升
  第十一章 5·辜鸿铭
  卷四十九·沈廷芳
  卷十七·胡广
  卷四十三(玄奘译)·佚名
  卷十四·赞宁
  鸟巢禅师塔院重建碑·太虚
  传教西洋之提议·太虚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五卷·一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临江驿潇湘秋夜雨·臧懋循

    临江驿潇湘秋夜雨杂剧(元)杨显之撰●临江驿潇湘秋夜雨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淮河渡波浪石尤风 正名 临江驿潇湘秋夜雨楔子〔末扮张天觉同正

  • 卷六·邓雅

    ●钦定四库全书玉笥集卷六(明)邓雅 撰○五言长律奉饯外舅之襄阳外舅襄阳去江南草緑时夕阳沙上酒旧雨卷中诗云断吴天隔舟行楚岸移浩歌明月上长啸远风吹到想春将尽居应地最宜鹿门深草木汉水净凫鷖龎老神仙宅羊公德政碑览

  • ●卷三·邵伯温

      英宗于仁宗为侄,宣仁后于光献为甥,自幼同养禁中。温成张妃有宠,英宗还本宫,宣仁还本宅。温成薨而竟无子。一日,帝谓光献曰:“吾夫妇老无子,旧养十三(英宗行第)、滔滔(宣仁小字),各已长立。朕为十三、后为滔滔主婚,使相娶嫁。”

  • 卷十·连横

    典礼志连横曰:礼,所以辅治者也。经国家,序人民,睦亲疏,防祸乱,非礼莫行。故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台湾为海上荒服,我延平郡王辟而治之,文德武功,震铄区宇,其礼皆先王之礼也。至今二百数十

  • 六七九 陕甘总督勒尔谨奏续缴违碍书籍板片折·佚名

    六七九 陕甘总督勒尔谨奏续缴违碍书籍板片折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初六日陕甘总督臣勒尔谨跪奏,为续缴违碍书籍板片,恭折奏闻事。窃照甘省查缴违碍书籍一案,前据各属呈缴到臣,业经臣于上年四月内恭折奏缴在案。惟查甘省幅员辽

  • 卷六十三·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六十三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师古曰诸帝子传皆言王而此独云子者以戾太子在其中也】 孝武皇帝六男卫皇后生戾太子

  • 南唐书卷十七·陆游

    宋 陆防 撰杂艺方士节义列传第十四吴廷绍为太医令烈祖因食饴喉中噎国医皆莫能愈廷绍尚未知名独谓当进楮实汤一服疾失去冯延己苦脑中痛累日不减廷绍密诘厨人曰相公平日嗜何等对曰多食山鸡鹧鸪廷绍曰吾得之矣投以甘

  • 钦定南巡盛典卷八十·高晋

    程涂谨按圣驾六次南巡俱自乾清门啓銮由大清门出广宁门二十七里至宛平县大井村尖营十里拱极城二里卢沟桥五里长新店二里赵新店尖营五里董公庵房山县界十五里良乡县黄新庄行宫计程六十六里自黄新庄行宫起四里入良乡县北

  • 表记·戴圣

    子言之:“归乎!君子隐而显,不矜而庄,不厉而威,不言而信。”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甫刑曰:‘敬、忌而罔有择言在躬。’”子曰:“裼袭之不相因也,欲民之毋相渎也。”子曰

  • 卷八·程公说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八    宋 程公说 撰年表八宋卿年表余读书至微子之命未尝不三叹息也孔子序书曰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命微子啓代殷后作微子之命殷之亡非周黜之天黜之也武庚以罪杀之微

  • 文公·文公九年·左丘明

    【经】九年春,毛伯来求金。夫人姜氏如齐。二月,叔孙得臣如京师。辛丑,葬襄王。晋人杀其大夫先都。三月,夫人姜氏至自齐。晋人杀其大夫士縠及箕郑父。楚人伐郑。公子遂会晋人、宋人、卫人、许人救郑。夏,狄侵齐。秋八月,曹伯

  • 卷十七·赜藏主

      ○云门(文偃)匡真禅师广录中(门人明识大师赐紫守坚集)   △垂示代语师因不安。云:“打草鞋行脚去。”无对。师云:“汝问,我与汝道。”僧便问:“和尚什么处去?”师云:“四维上下对机设教去。”代前语云:“和尚宜吃涢附汤。

  •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九·王日休

      十六观经云。上品上生者。读诵大乘经典。解第一义。然则修上品者佛之深旨不可不知。今浅者尚不能知。况其深乎。故此卷自浅及深切于日用者皆载焉。名曰助修上品。  习说  孔子化三千之徒。其要旨不出一部论语

  • 联合国战胜后之平和世界·太虚

    ──三十二年作──一这里所说的平和,完全在这次大战中的联合国方面真能把轴心国澈底击溃后的胜利上,所以是战胜后的,而不是战争未决中的。战争没有长久不和息而平静下去的,假若联合国没有真能把轴心国击溃,或半击溃或互相

  • 佛说息诤因缘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摩迦子聚落之中。坐夏安居。诸苾刍众去佛不远亦各安居。时有沙门名曰尊那。在惹卢迦林中坐夏安居。彼有外道尼乾陀惹提子。是极恶者忽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三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三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大经下以涅槃释义。然无生义散在诸教。名相委悉不过大经。故引四句六句释无生义。不出自他智断能所事理思议不思议。悉无生也。即是因果光扬能显义也。并在第十九经

  • 大声集·万俟咏

    词别集。北宋万俟咏撰。一卷。咏字雅言,一说名雅言, 自号词隐。约宋哲宗元祐间在世。崇宁中(约1104)充大晟府制撰,按月用律制词。黄庭坚称为一代词人。原有《大声集》五卷,周邦彦为之序,后佚。近人赵万里辑成此编,收词二十

  • 金方镇年表·吴廷燮

    军事史书。清吴廷燮撰。作者有感于前代金史多有散亡,遂将正史中之诸方镇(总管)析出,汇成此表。凡一卷。所记事始于金收国元年(1115年),止于天兴三年(1234年),此百多年间诸方镇之姓名、兵战、升擢、贬谪等事皆有所录。因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