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语道第二凡十四章

  或问:“鬼神之德之盛。”曰:“不知也。”又问。曰:“诚。知体物不遗,与不见不闻之为一不可掩,然后知诚之所为。知诚之所为者,然后知鬼神之情状。知鬼神之情状,然后可与语道。” 

  知及仁不守,知不行也。及守而不庄,不畅于四肢也。知仁庄而教不以礼,不发于事业也。知及,始也;动礼,终焉。君子成己成物之学备矣。 

  善思者如井,井不迁而泉至。故思不出其位,善思者夫。 

  甘泉子语杨生曰:“而知博约之义乎?观蜜之采采,则知博文矣。观蜜之酿而成,则知约礼矣。今之儒者,强记而冥行,其诸异乎颜氏之子之博约矣。”或曰:“博约拟诸采酿,尽矣乎?”曰:“否。夫彼,外物也。若夫博之,博我也,约之,约我也。我自有之也,乌乎外?” 

  蜾裸负螟蛉之子,封而祝之,久则肖之,其气质之变化也。犹乎异形也,而况于人之同类者乎!故古之善师者,相禅受以意,故能变,变则化。今之相师者,不虚以受,实以信,而欲变化以至于道也,不亦难乎! 

  或问:“道。”曰:“于物物而求之。”他日有问道。曰:“合物物而求之。”门人惑。曰:“于物物而求之,其小者也。合物物而求之,其大者也。”他日又有问者,则告之曰:“于物物之中,合物物之中而求之。夫中也者,道也。知小而不知大者,不足以语全;知大而不知小者,不足以语分;知小大而不知中,可与语器,不可以语道。夫知小大道器之为一体,则几矣。” 

  或问:“学何学矣?”曰:“学乎天地与我一者也。”“何谓一?”曰:“宇宙内其有二乎?二焉,息矣。知宇宙间一我与天地也,故君子法之以自强不息。是故家国天下之事,无一而非性也。” 

  或曰:“请学何学?”曰:“其大学乎!”曰:“有要乎?”曰:“有,止至善为要。”曰:“何先?”曰:“先知止而后定静安虑,是故以言乎止至善之功,至矣;以言乎天下国家之大,斯其要矣。故曰:“在格物。”物格而家国天下无余蕴矣,至矣,尽矣。其旨也微乎!” 

  甘泉子曰:“君子之志法乎天,行法乎地,其变化法乎四时,故能与天地并。志法乎天,故远而无外。天包乎地,行法乎地,故近而无遗。变化法乎四时,时而出之,故出而无穷。” 

  君子敬可以生仁,定可以生智,思可以生勇。夫能敬而后定,故定而不寂;能定而后思,故思而无邪。敬定思一也。仁不欲方,智不欲圆,勇不欲动。兼而有之,可与入道。 

  或问:“政。”曰:“在正身。天下国家与身一也,有一不知,不可谓之知性;有一不尽,不可谓之尽性。” 

  性也者,其天地之生生者乎!其于人心也,为生理。道也者,其生生之中正者乎!其于生理也,为中和。夫中正者,天之道也;中和者,人之道也。反是则辟焉戾焉,不足以为道,君子不道焉。 

  杨仕鸣问于甘泉子曰:“鸾也欲归与朋友共求田,而为之井,使耕于是,学于是,相亲让于是,以为世轨,可乎?”甘泉子曰:“善哉志!”或曰:“欲行王政而毋井田,可乎?曰:“田不分则民不均,民不均则富者侈,贫者困,贫者困则衣食不足,衣食不足则礼义不兴。虽有孝子慈孙,不能相保,不能相保则兵生,兵生而食不足,此灭亡之道也。故分田则衣食足而教可兴,兵藏于农而国可守,公入无军国之费,是以其君安富尊荣,而垂拱无为也。故一事而有三利者,分田之谓矣。”或曰:“行王政而毋学[校可乎?”曰:“]田以基之,教以成之,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相接以]礼而化于道,上下联属而不可解,和气致而天地位,此之谓盛德。”或曰:“欲毋封建也,可乎?”曰:“王者大公而无我。井田,公于民者也;封建,公于臣者也。未有公于下而下不公于上者也。天下大公谓之仁域。夫分而治之则专,专则民受其惠。此至仁之术也。”或曰:“欲毋肉刑也,可乎?”曰:“可则尧舜之仁为之矣。夫愚民,杀之而不见其形,则不知戒,戒而使远之,仁之术也。” 

  杨仕鸣问:“学存诸心矣,必求以养之者何?”甘泉子曰:“夫性根于中,其人之元气乎!其草木之根乎!人之元气必谷肉之气以养之,草木之根必培灌以养之。故天之生物也,鼓之雷霆,润之风雨,其养之者与其元气一也。况人之义理根于性,不学焉则息,息则不能生。生生不已,以至于光大也。故义理无内外。” 

猜你喜欢
  卷十一 十一之二·孔颖达
  里仁篇·王夫之
  御制咏诗六义·孔颖达
  杂篇·让王第二十八·庄子
  春秋传卷四·胡安国
  卷十三·朱熹
  卷八·苏辙
  西归直指卷一·周梦颜
  翠岩芝禅师·惠洪
  卷四·佚名
  续高僧传卷第十·道宣
  呈行政院维护佛教寺僧·太虚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二·佚名
  卷二十三·佚名
  法华文句记卷第六·湛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处士边(自家意思集)·顾嗣立

    边字近道,建安人。与同邑虞韶、虞廷硕、毛直方四人齐名。所著有《自家意思集》四卷及《读史摭言》若干卷。月泉吟社分赋《春日田园杂兴》诗,近道有句云:「耕鉏晓雨有余地,应接东风无暇时。」吴清翁极赏叹之。 仙船岩 仙机

  • 甲集第六·钱谦益

    杨按察基《眉庵集古今诗一百一十二首【感怀(十四首)】璞玉宜深藏,白雪乃寡和。和寡非所悲,衒玉徒取祸。奈何刖足者,抱璞不知过。进非烈士忠,退耻愚夫懦。佣春匪利直,贩鬻欲自涴。山中一尺雪,且复掩扉卧。

  • 编辑者跋·汪精卫

    鄙人日本人也,住华北而一浅学无德之处士耳。今先于中国人、先于华中华南之人士,将此一国元首之著作从事编辑出版,何等不可思议之事欤!可知广大世间罕有之例不少焉。兹略叙其缘起而明本书刊行之始末。鄙人从少来到中国研究

  • 卷255 ·佚名

    梅尧臣 司马君实遗甘草杖 美草将为杖,孤生马岭危。 难从荷筱叟,宁入化龙陂。 去与秦人采,来扶楚客衰。 药中称国老,我懒岂能医。 梅尧臣 司徒陈公挽词二首 位至三公有,恩加赐谥无。 再调金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二十三·佚名

    万历三十四年七月戊辰朔以孟秋享 大庙遣英国公张惟贤成国公朱应槐永康侯徐文炜代献行礼○遣官祭 司门之神○调贵州总兵左都督陈璘为广东总兵○云南顺宁府云州城工告竣抚臣陈用宾按臣沈正隆共条经理四事一增立增立

  • 卷之一千二百八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十九·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卷十九马察地方佟佳氏巴笃理札尔固齐  雅西塔哲克锡巴班    萨穆哈图顾胡图      约达尼缪施浑      拜卓拜       绥哈以上俱有传库察       岱哈

  • 别集上卷七·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上卷七 宋 李幼武 纂集 汪藻 字彦章饶之德兴人中崇宁二年进士乙科调婺州察推除宣州教忧吉除荆南书记不赴改江西提学司干至京除编修九域图志母忧吉除校书郎迁着佐符宝郎时政和四年也

  • ●岁华纪丽卷第四·韩鄂

    唐韩谔撰 明沈士龙胡震亨同校 冬 冬为玄英 【梁元帝纂要云冬为玄英亦曰安宁暮冬三冬九冬玄冬】 帝称颛顼神号玄冥 司寒 【魏相曰北方之神颛顼承坎执权而司寒】 属水 【其日壬癸其音羽其数六其性智其事听其味咸其臭

  • 王端毅奏议序·王恕

    周官冡宰即唐虞百揆之职虽列于六曹而实总众务厯代宰相之设则别立六曹以隷之迨于我朝始不置相然所谓吏部尚书者独为六部之长所领人才又天下首务非他政事比盖大臣之最重者也故非德足以格君正国才足以察理辨物者莫宜为之

  • 天方性理留传卷三·刘智

      概言  第三卷历叙小世界,所以显著之由。小世界有有形之显著,有无形之显著。观于有形之显著,可以知造物自然之妙,观于无形之显著,可以知天人一致之精。小世界之形,后于天地,小于天地。小世界之理,先于两间,广于两间。盖因

  • 尚书古文疏证卷七·阎若璩

    第九十七尔雅为诂训之书特少所袭用大禹谟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即唐虞曰载征每嵗孟春遒人以木铎狥于路即夏曰嵗伊训惟元祀太甲惟三祀商曰祀也泰誓惟十有三年春毕命惟十有二年周曰年也愚及质之今文书反多未合如唐虞纯称

  • 滕文公下·孟子

    本篇以论立身处世的“出处”、气节等为主,很富有哲理性,当然也仍然离不开政治。全篇原文共10章,本书选8章。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原文】陈代①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

  • 法华玄论卷第二·吉藏

    第三释名具存梵本应云萨达磨分陀利修多罗。竺法护公翻为正法莲华。罗什改正为妙余依旧经。远公双用二说。加以多名谓真法好法等也评曰。什公改正为妙者必应有深致。今当试论之。正以对邪受称妙以形粗得名。以九十六术

  • 卷二目·徐昌治

    法高僧摘要卷二目(大法无间。幽显可通。知来遡徃。振聩惊聋。一番寒彻骨。徧界是香风。佛法相见也。谁之功)。佛图澄(邺中竺晋咸和)  鸠摩罗什(天竺晋建元)  僧寔(京师追远周太和)  佛驮跋陀(京师晋义熙)  道

  • 卷第二十九·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二十九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穴/(丬*臬)]言 序曰。虚空世界。一梦场也。三乘四教。一梦法也。诸佛众生。一梦中人也。梦中之人。据梦场受梦法。又安保其不梦梦乎。故有梦中而言其不梦者。正大梦者

  • 云林县采访册·倪赞元

    地理杂志。清仉赞元纂辑。不分卷。赞元曾任该县训导。云林于光绪十三年(1887)自嘉义县析出。光绪二十年(1894)纂成此册,约六万字。全县分十五堡,一堡一门,每门都按积方、沿革、山川、廨署、仓廒、街市、营汛、水利、祠庙

  • 圣宝藏神仪轨经·佚名

    二卷,赵宋法天译。说祈祷圣宝藏神之仪轨。明求者得大富,饶益有情,及成就牟尼一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