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刘子卷之一
播州录事参军袁孝政注
清神第一
形者,生之器也。心者,形之本也。神者,心之宝也。故神静而心和。
心静无劳汝形。问静不扰其性情者,去尘远秽。故天清而白日昭,河清而圣人出,时清即太平,水清即鱼跃,神清即无累,心清即影直。神者,深智之名。清者,不浊之称。若能清洁其身,则垢不染秽焉。能静其心神,身无损累。故孔子以伯夷叔齐可言清矣。
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将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和养神则自安於内,清虚栖心则不诱於外。神恬心清,则形无累矣。虚室生白,吉祥至矣。
人心内若生白而不浊,则吉祥至矣。瞻彼不阕者,虚室生白。人心若空虚,则纯白独生。司马彪曰:阕,空也,止也。
人不照於昧金而照於莹镜者,以莹能明也。不监於流波而监於静水者,以静能清也。镜水以明清之性,故能形物之形。由此观之,神照则垢灭,形静则神清;垢灭则内慾永尽,神清则外累不入。今清歌奏而心乐。
韩娥善歌,欲之齐。唱歌行至雍门,大雨雪,粮尽,欲唱歌乞食,雍门人不识,以杖击之。韩娥乃悲哭,雍门人闻其哭,尽皆悲泣,三日为之不食。有智者谓娥曰:子既善歌,可止哭而歌。韩娥即唱歌,其歌清畅可动梁尘,雍门人闻之,三日忘其食也。
悲声发而心哀,神居体而遇感推移。以此而言,则情之变动自外至也。夫一哀一乐犹塞正性,况万物之众而能拔擢以生心神哉。故万人弯弧以向一鹄,鹊能无中乎。
鹊是奸点之乌,故人皆之於射,比喻人心万端,情乱心荡,如彼鹊中箭也。
万物眩曜,以惑一生,生能无伤乎。七窍者精神之户牖也,志气者五藏之使候也。耳目诱於声色,鼻口之於芳味,肌体之於安适,其情一也,则精神驰骛而不守。志气摩於趣舍,则五藏滔荡而不安。嗜慾连绵於外,心腑壅塞於内,蔓衍於荒淫之波,留连於是非之境而不败德伤生者,盖亦寡矣。是以圣人清目而不视,静耳而不听,闭口而不言,弃心而不虑,贵身而忘贱,故尊势不能动。
昔尧让位与许由,许由不受,洗耳於河也。
乐道而忘贫,故厚利不能倾。容身而处,适情而游,一气浩然,纯白於衷。故形不养而性自全,心不劳而道自至也。
防慾第二
人之禀气,必有情性。性之所感者,情也。情之所安者,慾也。
慾者,贵爱之原,奢淫之本也。故夏癸商辛以慾亡国,庆封智伯以慾亡家,皆由不防微虑远,积小成大枚。太公《六韬》曰:两叶不去,将寻斧一柯;荧荧不灭,炎炎奈何。此为小之不除,祸之大也。
情出於性而情违性,慾由於情而慾害情。情之伤性,性之妨情,犹烟波之与水火也。烟生於火而烟郁火,冰出於水而冰遏水。故烟微而火盛,冰浮而水通;性贞则情销,情炽则性灭。是以珠莹则尘埃不能附,性明而情慾不能染也。故林之性静,所以动者风摇之也;水之性清,所以浊者土浑之也;人之性贞,所以邪者慾眩之也。身之有慾,如树之有竭,树抱竭则还自凿,身抱慾而返自害。故竭盛则木折,慾炽则身亡。将收情慾,先敛五关。五关者,情慾之路,嗜好之府也。目爱彩色,命曰伐性之斤;耳乐淫声,命曰攻心之鼓;口贪滋味,命曰腐肠之药;
肥肉美酒,腐肠之药。
鼻悦芳馨,命曰燻喉之烟;身安舆驷,命曰召蹙之机。
疏受曰: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叉履机危。於是挂冠东都门外,辞老归家,群公送者千人。庾信曰:群公别二疏。二疏者,疏受两兄弟也。故曰:两疏见机,解组谁逼。《书》曰:居宠思危,罔弗惟畏。
此五者所以养生,亦以伤生。耳目之於声色,鼻口之於芳味,肌体之於安适,其情一也。然亦以之死,亦以之生;或为贤智,或为庸愚,由于处之异也。譬由愚者之养鱼乌也,见天之寒,则内鱼於温汤之中,而栖乌於火林之上。水木者所以养鱼乌也,养之失理必至憔烂。色声芳味所以悦人也,悦之过理还以害生。故明者剖情以遣累,约慾以守负,食足以充虚接气,衣足以盖形御寒,靡丽之华不以滑性,一辰乐之感不以乱神,处於止足之泉,立於无害之岸。此全性之道也。夫蜂姜螫指则穷日烦扰,蚊虻嗜肤则通宵失寐。蜂蚊小害,指肤外疾。人入山则避蜂姜,入室则驱蚊虻。何者?以其害於体也。嗜慾攻心,正性颠倒。嗜慾大害,攻心内疾,方於指肤亦以多也。外疾之害,轻於秋毫,人知避之;内疾之害,重於太山,而莫之避,是弃轻患而负重害,不亦倒乎。人有牛马放逸不归,必知收之;情慾放逸而不知收之,不亦惑乎。将收情慾,必在脆微。情慾之萌,如木之将蘖,火之始荧,手可掣而断,露可滴而灭,及其炽也,结条陵云,煽嫖章华。
熛者火焰飞也,煽者火然也。楚有章华之台,甚高大。楚王好勇,放火烧此台,令士卒救之,有功者一准陈头赏劳。於是士卒乃以泥涂其身,争入火救之。故曰:煽漂章华之台者也。
虽穷力运斤,竭池灌火而不能禁,其势盛也。嗜慾之萌,耳目可关而心意可钥;至於炽也,虽襞情卷慾而不能收,其性败也。如能塞兑於未形,
兑者,眼也。老子日塞其兑,闭其门。不见色慾也。
禁慾於脆微,虽求悔憎,其可得乎。
去情第三
情者,是非之主,而利害之根。情者,利害之根,是非之主。非情,则物无所疑。有情,则应而成碍,故须去之也。
有是必有非,能利亦能害。是非利害存於衷,而彼此还相疑。故无情以接物,在遇而恒通;有情以接人,触应而成碍。由此观之,则情之所处,物之所疑也。是以媒扬誉人
媒扬,为媒之人,不知何代人也。
而受誉者不以为德,身肤强饭而蒙饱者不以为惠,婴儿伤人而被伤者不以为怨,侏儒嘲人而获嘲者不以为辱。何者。挟利以为己,有情於誉饱,虽蒙惠而非德,无情於伤辱也。虽获毁而无憾,鱼不畏网而畏鸿,
鹈,鹧鹅乌,亦名胡污,泽乌是也。
复伟者不怨锁邹
镆鎁,剑名也。闻鱼肠、属镂、子将、芙蓉、流彩、莲花,明月、七星,皆剑名也。
而怨其人。网无心而乌有情,剑无情而人有心也。使信士分财,不如投策探钩;
令人分财物者,财动足也。
使廉士守藏,不如闲局全封。何者。有心之於平,不若无心之不平也;有慾之於廉,不若无慾之不廉也。今人目若骊珠,
骊珠,黄帝时明目人也,百步之外视於秋毫。秋毫者,兔毫端末也。
心如权衡,
权衡者,秤是也。
评人好丑,虽言得其实,彼必嫌怨。及其自照明镜,摹倒其容,丑状既露,则内暂而不怨。向之评者与镜无殊然而向怨,今之暂者以镜无情而人有心也。三人居室,二人交争,必取信於不争者,以辩彼此之得失。夫不争者未必平,而交争者未必偏,而信於不争者,何也。以争者之心并挟,胜情故也。飘瓦击人虚心,触己虽有恢心而不怒者,以彼无情於击触也。是以圣人弃智以全真,遣情以接物,不为名尸,
尸,主也。虽然若以愚,然不为此名中,亦不为此图谋之府,故无际也。
不为谋府,混然无际,而俗莫能累矣。
韬光第四
物之寓世,未尝不韬形灭影,
韬,藏也。太公作书名曰《 六韬》 者:龙韬、虎韬、豹韬、人韬、驿骊、凤韬。张头曰:人当韬读以徒价,非自街也。
隐质遐外,以全性栖命者也。夫含奇佩美,
凡人当须隐质灭形,自求多福也。
街异露才者,未有不以此伤性毁命者也。
凡世上万物好佩华美,街示於佳异,迥露才者,未有不以此伤性者也。
是故翠以羽自残,
孔雀毛至青黄葱翠,堪为器用,多被世人取之。
龟以智自害,
神龟负图而出,人取钻灼之,则知吉凶之兆也。
丹以含色磨,肌石以抱玉碎。质此四者生於异俗,与人非不隔也;托性於山林,寄情於物外,非有求於人也。然而自贻伊患者,未能隐其形也。若使翠敛翮於明丘之林,
南方去中国九万里火山,凤出处也。
则解羽之患永脱;龟曳尾於阳谷之泥,
阳谷,在日出处也。《 书》 :日出阳谷而天下明。无所不照者也。
则钻灼之悲不至;丹伏光於春山之底,
春山,是荆山之别名,多出玉朱砂者也。
则磨肌之患永绝;石亢体於玄圃之岔,则剖琢之忧不及。故穷岩曲岫之梓梁,生於积石,颖贯青天,根凿黄泉,分条布叶,轮菌嫘诡,麒磷戏其下,鹤鸾游其颠,浮云栖其侧,清风激其问,终岁无毫厘之忧,兔刀斧之害者,非与人有得也,能韬隐其质,故致全性也。路侧之榆,樵人采其条,匠者伐其柯,余有尺蘖而为行人所折者,非与人有伟也,然而致寇者,形不隐也。周鸡断尾,获免於牺牲;
周文王欲以杀雄鸡祭庙,其鸡知毛色合度,乃自鱿其尾。於是尾断,不中祭祀,神明不敌,遂免死者也。
山狙见巧,终必招害。
山狙,灵兽,善能拍箭。楚王出猎,山狙逵树见巧。王问左右曰:谁能善射。对曰:惟有养由基善射。王令由基射之。由基至,则调弦捻箭。山狙乃即抱树而啼,知由基神射,无避箭,必见死也。
由此言之,则出处之理亦可知矣。是以古之德者韬迹隐智以密其外,澄心封情以定其内。内定则神腑不乱,外密财形骸不扰。以此处身,不亦全乎。
崇学第五
至道无言,非立言无以明其理。大象无形,非立象无以测其奥。道象之妙,非言不津。津言之妙,非学不传。未有不因学而鉴道,不假学以光身者也。夫茧噪以为丝,织为缣执,绩以鲔敝,则王侯服之;学为礼仪,丝以文藻,而世人荣之。茧之不噪,则素丝蠹於筐笼;人之不学,则才智腐於心胸。海蚌未剖,则明珠不显;崑竹未断,则凤音不彰;
黄帝使伶伦氏於崑仑山西解谷之曲,探竹为律管。其竹黄似金,吹之,声合凤音无异。故言凤音不彰者也。
情性未链,则神明不发。譬诸金木,金性苞水,木性藏火。故链金则水出,钻木而火生。人能务学,钻链其性,则才惠发矣。青出於蓝而青於蓝,染使然也;冰生於水而玲於水,寒使然也;镜出於金而明於金,莹使然也;戎夷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语,教使然也。
戎在西,夷在东,其人言语各异。一同初生之时,孩子啼之声无有别异。及其长大,言语各别。乃是教习使之学教然异者也。
山抱玉而草木润焉,川贮珠而岸不枯焉,口纳滋味而百节肥焉,心受典诰而五性通焉。故不登峻岑不知天之高,不瞰深谷不知地之厚,不游六艺不知智之源。远而光华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故昊算质劲,非苦羽而不美;
吴者,东吴。会稽出竹,质正坚紧,堪为箭艺。虽复端直,须要括羽镞之也。
越剑性利,非淬砺而不钴;人性谖惠,非积学而不成。洽浅以及深,披间而睹明,不可以传闻称非得以泛滥善也。夫还乡者,心务见家,不可以一步至也。慕学者,情缠典素,不可以一读能也。故为山者基於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於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灵珠如豆,
初如小豆粒,长大径寸,光明一室。人能读学,及成明,神智自明如斯也。
不见其长,叠岁而大,铙舌如指,
以铜为之,以木为舌。
不觉其损,累时而折。悬岩滴溜,终能穴石;规车牵索,卒至断轴。水非石之钻,绳非木之锯,然而断穴者,积渐之所成也。耳形完而听,不闻者聋也;目形全而视,不见者盲也;人性美而不监,道者不学也。耳之初窒,目之始昧,必不悟百金,遭医千里。人不涉学,犹心之聋盲,不知远祈明师,以攻心卫性之蔽也。故宣尼临没,手不释卷,仲舒垂卒,口不辗诵;
董仲舒,广川人,下帷读书,七年不窥园圃,弟兄不面,乘马三年,不知牡牝。
有子恶卧,自碎其掌;
有子,是有若也。读书恶睡,自划碎其掌也。
苏生患睡,亲锥其股。以圣贤之性,犹好学无倦,蚓伊佣人而可息哉!
专学第六
学者出於心,心为身之主。
心禀五常,嗜好不一,或谋经史,或爱琴书。时慕游俗,乍希恬静,莫不由心。故出心也。
耳目候於外,若心不在学,则听讼不闻,视简不见。如欲链业,必先正心,而後理义入焉。夫两叶掩目,
目主明,耳主听。两叶掩目,则无所睹也。
则冥默无睹;双珠填耳,
耳主闻,若双珠塞之,则寂寞无闻也。
必寂寞无闻。叶作目蔽,珠为耳粳,二关外拥,视隔内听。
心在於内,物在於外。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既无视听,心隔於内。故云视听内隔。
固其宜也,而离娄察秋毫之末,
离娄,是黄帝时人,目明,百步视见秋毫。秋毫者,兔毫端末毛也。
不闻雷霆之声;季子听清角之韵,不见嵩岱之形。
季子,是吴之公子,善能别音听乐识存亡。清角,声角,是木声,雍和养育之声。乐中有此声,其国宁也。若无此声者,其国亡也。季子入外国听乐求此声,专用心於耳,不用其目,则不见嵩山岱山之形也。
视不关耳而耳不见,
目主见而耳不能见。专心驻於目,铃忘其耳,则听不闻,故也。
听不关目而目不闻者,何也?
耳主闻而目不能闻。专心於耳,铃忘其目,则视不见,由心不能两用也。
心溺秋毫,意入清角,故也。
离娄用心则弃耳,用耳则弃心。心溺者,没溺於视听者也。
是以心驻於目,必忘其耳,则听不闻。心驻於耳,必遗其目,则视不见也。使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令一时俱成,虽执规矩之心,回划劂之手
剟,方刀也,今之划像矩。劂,圆刀也,今之刻镂刀曲也,像规。规者圆,矩者方。虽执方圆之手,运而不能成也。一云剧攘是黄帝时律疾能走人也,俗云剧攘律疾也。
而不能者,由心不两用,则手不并运也。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弈秋,是古之善棋人名也。因善博弈,乃得姓弈。
当弈之思,有吹笙过者,乍而听之,则弈败矣。非弈道暴深,情有堑间,笙猾之也。猾,乱狡之。隶首,天下之善算也。有呜鸿过者,弯弧拟之,将发未发之问,问以三五,则不知也。非三五难算,意有暴昧,鸿乱之也。弈秋之弈,隶首之算,穷微尽数,非有差也。然而心在笙鸿而弈败,等挠者是心不专一,游情外务也。瞽无目而耳不可以察,专於听也;鳖无耳而目木以闻,专於视也。以瞽鳖之微而听察聪明,审者用心一也。夫蝉之难取而黏之如剟,
剟,急也。仲尼适楚,见偃楼者捕蝉,黏如攘。孔子曰:巧哉!巧哉。
卷耳易采而不盈倾筐,专与不专也。
后妃叹曰:若得君子将共治国。不知祭祀之时以过,专与不专,则斯见也。
是故学者必精勤专心,以入於神。若心不在学而强讽诵,虽入於耳而不谛於心。譬若聋者之歌,效人为之,无以自乐,虽出於口则越散矣。
刘子卷之一竟
猜你喜欢 ●物犹如此总目·徐谦 第七章 公农·梁启超 提要·任启运 御制题宋版六经图八韵·杨甲 卷十·俞汝言 春秋左传谳卷一·叶梦得 卷八十五·秦蕙田 日月·佚名 卷十四·何楷 (十二)·钱穆 (四)·钱穆 卷二十七·佚名 明哲品法句经第十四·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玄奘 大般涅槃经玄义卷上·灌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