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

第四目存养。《中庸》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儒家言人道,本之天性。性所表现曰心,曰情。而心统性情,尤为主要。故为学更重心。心有生命,有成长。心有学,为道心。心不学,为人心。道心惟微,人心惟危。故必存其道心使不亡,养其善性使日成;而后七情得中,而天下和。故存心养性,为中国儒家讲学主要一纲目。道家亦重心,故中国人为学,儒家外常兼采道家。佛家亦重心,而儒释道三家论修心工夫各不同。陆象山论学最主心。明代王阳明继之。陆王之学,亦称心学,均偏重存养。朱子则存养与格物穷理并重,始为内外交尽,心物并重,得儒家孔孟之正传。《中庸》所谓尊德性道问学,惟朱子为得其全。

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始为志学后最高理想之境界。至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则全在对外应接格物穷理之阶段中。论其心,则仁。对事物,则智。仁智交尽,始达圣学之最高境界。至是则群而即己,天而即人,宇宙大自然即学即道,即是一己之生命,内外相互和合成为一体,亦可谓只是己之一心,而更不见有其他分别矣。

西方人为学重外不重内,重物个重心,乃无所谓存养工夫。宗教若有存养,然系灵魂直通上帝,与中国所重人与人相通之心亦不同。总之,西方之学过分注重外,而对人心失其道,则举世终不免于乱。故西方人所谓物理,则仅只为物理。其所谓心理,亦实只是物理。人群大道则只在法律中,而法律只在禁止人之某许活动,中国人之所谓道,则在引导人走向理想人生,为人生全体一大活动,一消极,一积极,其义又大不同。故可谓西方无道,无道则乱,亦其宜也。

猜你喜欢
  卷十九·郑玄
  卷六 檀弓上第三·郑玄
  卷七 离娄章句上·朱熹
  解老第二十·韩非
  尚书古文疏证卷六上·阎若璩
  第二章 7·辜鸿铭
  卷四·叶酉
  尚书考异原序·梅鷟
  第五十卦:《鼎卦》·佚名
  卷十九之下·何楷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四·佚名
  复费范九先生书·太虚
  卷七十五·佚名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三·佚名
  第六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王实甫

    (旦上,云)自那夜听琴后,闻说张生有病,我如今着红娘去书院里,看他说甚么。(叫红科)(红上,云)姐姐唤我,不知有甚事,须索走一遭。(旦云)这般身子不快呵,你怎么不来看我?(红云)你想张……(旦云)张甚么?(红云)我张着姐姐哩。(旦云)我

  • 卷323 ·佚名

    司马光 和陈殿丞芍药 化工余巧惜别春残,更发浓芳牡丹。 檀点藏心殷胜缬,异香迎鼻酷如兰。 琼楼窈窕仙家宅,云叶低垂醉里冠。 自有殊功存药录,不当独取郑诗看。 司马光 和冲卿崇文宿营直睹壁上题名

  • 卷二百四·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四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八十一 王十朋 观国朝故事 昔在元佑初朝廷用老成元恶首窜殛贤隽偕彚征帘帷八年政内外咸清明四夷各自守天下几太平绍圣党论起曲学尊金陵忠良投海岛党籍编姓名

  • 卷十一·胡文学

    钦定四库全书 甬上耆旧诗卷十一 监察御史胡文学编 薛滦州穰 字有年宋知衡州朋龟十一世孙也少资性过人好问学举於乡授涿州知州涿俗素强悍兼岁大祲盗贼多公至发廪粟赈饥亲问民所疾苦力为疗之盗贼渐息民得复苏三年用荐

  • ●卷十一·陈康祺

    ◎国初乡会试同考官无定额国初乡会试房考无定额。顺治十六年己亥会试,庶吉士为同考者九人,皆戊戌进士也。十八年辛丑会试,庶吉士为同考者十六人,内戊戌进士五人,己亥进士十一人。雍正二年癸卯顺天乡试,庶吉士为同考者八人。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纪昀

    列传金 【三】○金三罗索【和尼 默音仲 哈里】 宗翰德克德额图珲瓜尔佳实讷 赫木颇阿里 杲 昂罗索宗翰德克德额图珲瓜尔佳实讷赫木颇阿里杲昂△罗索罗索字斡里延完颜部人年二十一代父布达为七水诸部长太祖克宁

  • 卷二十·宇文懋昭

    <史部,别史类,钦定重订大金国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二十 纪年 章宗皇帝中 【己未】承安四年春二月诏建太学於京城之南总为屋七十有五区西序置古今文籍秘省新所赐书东序置三代鼎彛俎豆敦盘尊罍及春秋释

  • 卷六十七·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六十七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杨胡朱梅云传第三十七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师古曰致至也○刘

  • 李先传·李延寿

    李先,字容仁,中山卢奴人。年少时喜爱读书,并擅长占相之术。慕容永请他当首席谋士,他劝慕容永占据长子城。在慕容永属下,他官拜秘书监。慕容永被消灭后,他又迁往中山。皇始初年,李先在井陉投奔道武帝,道武帝问李先道:“卿是哪里

  • 齐助楚攻秦·佚名

    【提要】 “计者,事之本也;听者,存亡之机也。计失而听过,能有国者寡也。”有关国家和个人的重大决策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一步走错,谬以千里。如果没有采纳有关国家存亡的关键大计而导致重大决策失误,那么国破家亡也很正常。

  • 191.欧阳修改革文风·林汉达

    范仲淹被排挤离开朝廷以后,他的同事富弼,因为支持新政,被诬陷是范仲淹的同党,丢了官职;韩琦替范仲淹、富弼辩护,也受到牵连。当时,有些人虽然同情范仲淹,但是不敢出头说话。只有谏官欧阳修大胆上书给宋仁宗说:“自古以来,坏人陷

  • 十一、释山·佚名

    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 山三袭,陟。再成,英。一成,坯。 山大而高,崧。山小而高,岑。锐而高,峤。卑而大,扈。小而众,岿。 小山,岌。大山,峘。 属者,峄。独者,蜀。上正,章。宛中,隆。山脊,冈。未及上,翠微。山顶,冢。 崒者厜

  • 卷二十 文王世子第八·郑玄

    (陆曰:“文王,周文王昌也。郑云:‘以其善为世子之礼,故着谥号标篇,言可法也。’”)[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文王世子》者,以其记文王为世子时之法,此于《别录》属《世子法》。”此篇之内凡有五节,从“文王之为世子”下

  • 变虚篇第十七·王充

    传书曰:宋景公之时,荧惑守心,公惧,召子韦而问之曰:“荧惑在心,何也?”子韦曰:“荧惑,天罚也,心,宋分野也,祸当君。虽然,可移于宰相。”公曰:“宰相所使治国家也,而移死焉,不祥。”子韦曰:“可移于民。”公曰:“民死,寡人将谁为也?宁独死耳

  • 卷三百六十四·佚名

    △初分实说品第六十二之二若由此真如施设地界。即由此真如施设水火风空识界。若由此真如施设水火风空识界。即由此真如施设无明。若由此真如施设无明。即由此真如施设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若由此

  • 无二品第三十七·佚名

    尔时贤者阿难白佛言:唯世尊,世尊所说初不称誉五波罗蜜。亦不称誉佛十八法。但称誉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佛告阿难。般若波罗蜜者,於五波罗蜜佛十八法中最尊。云何阿难。不为萨云若布施。宁可称誉檀波罗蜜不。报言:不也世尊,不

  • 阅东方杂志漫感·太虚

    本刊(海潮音)二十四卷未间断,今年东方杂志三十九卷又在重庆复刊了。复刊号上的“耶律楚材逝世七百年纪念”:‘公文集卷十二为子铸作诗三十首,句云:“十二学诗书,二十应制策,禅理穷究竟,方年二十七”,是公至二十七岁始穷究佛理也

  • 瑜伽师地论释一卷·最胜子

        最胜子等诸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本地分中五识相应地之一。  敬礼天人大觉尊  福德智慧皆圆满  无上文义真妙法  正知受学圣贤众  稽首无胜大慈氏  普为利乐诸有情  广采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