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四 孟子四
△天时不如地利章
"孤虚",以方位言,如俗言向某方利,某方不利之类。"王相",指日时。集说。〔僩〕
孟子将朝王章
问:"'孟子将朝王',齐王托疾召孟子,孟子亦辞以疾,莫是以齐王不合托疾否?"曰:"未论齐王托疾。看孟子意,只说他不合来召。盖在他国时,诸侯无越境之礼,只因以币来聘,故贤者受其币而往见之,所谓答礼行义是也。如见梁惠王,也是惠王先来聘之。既至其国,或为宾师,有事则王自来见,或自往见王,但召之则不可。召之,则有自尊之意,故不往见也。答陈代:'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此以在他国而言;答万章:'天子不召师,而况诸侯乎!'此以在其国而言。"〔僩〕
或问"孟子将朝王"一段。曰:"贤者在异国,诸侯可以使币聘之。若既在本国,贤者可以自去相见,诸侯却不当去召他了。盖异国则诸侯不能亲往,故可以聘。在国,则君自当去相见,又岂可以召哉!要见孟子出处之义,更兼陈代与公孙丑问不见诸侯处,及天子不召师,并之齐不见平陆事一道看,方见得孟子自有一个方法在。"问:"孟子不去,亦兼恶其讬疾不真实否?"曰:"观其终篇,不如此说。"又问:"平陆大夫既以币交得不是,何故又受他底?"曰:"又恐他忽地自来。"
"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文势似"使管子而愚人也,则可"。若是义理不是,则曾子岂肯恁地说!
孟子之平陆章
"'王之为都'。左传:'邑有先君之庙曰"都"。'看得来古之王者尝为都处,便自有庙。贺孙录云:"古人之庙不迁。"如太王庙在岐,文王庙在丰。武王祭太王则於岐,祭文王则於丰。贺孙云:"镐京却无二王之庙。"'王朝步自周,至于丰',是自镐至丰,以告文王庙也。又如晋献公使申生祭于曲沃。武公虽自曲沃入晋,而其先君之庙则仍在曲沃而不徙也。又如鲁祖文王,郑祖厉王,则诸侯祖天子矣;三桓祖桓公,则大夫祖诸侯矣。故礼运曰:'诸侯不得祖天子,大夫不得祖诸侯。公庙之设私家,非礼也,自三桓始也。'是三桓各立桓公庙於其邑也。"又问:"汉原庙如何?"曰:"原,再也,如'原蚕'之'原'。谓既有庙,而再立一庙,如本朝既有太庙,又有景灵宫。"又问:"此於礼当否?"曰:"非礼也。贺孙云:"问郡国有原庙否?"曰:"行幸处有之,然皆非礼也。"然以洛邑有文武庙言之,则似周亦有两庙。"又问:"原庙之制如何?"曰:"史记'月出衣冠游之所',贺孙云:"汉之原庙,是藏衣冠之所。"谓藏高帝之衣冠於其中,月一取其衣冠,出游於国中也。古之庙制,前庙后寝,寝所以藏亡者之衣冠。故周礼:'守祧,掌守先王、先公之庙祧,其遗衣服藏焉。'至汉时却移寝於陵,所谓'陵寝',故明帝於原陵见太后镜奁中物而悲哀。蔡邕因谓:'上陵亦古礼,明帝犹有古之馀意。'然此等议论,皆是他讲学不明之故,他只是偶见明帝之事,故为是说。然何不使人君移此意於宗庙中耶?"又曰:"'王之为都',又恐是周礼所谓'都鄙'之'都'。周礼:'四县为都。'"广录同贺孙。
孟子为卿於齐章
问:"孟子宾师之礼如何?"曰:"当时有所谓客卿者是也。大概尊礼之,而不居职任事,召之则不往,又却为使出吊於滕。"〔木之〕
沈同以其私问章
孟子答沈同伐燕一章,诚为未尽。"何以异於是"之下,合更说是吊民伐罪、不行残虐之主方可以伐之,如此乃善。又孟子居齐许久,伐燕之事,必亲见之,齐王乃无一语谋於孟子,而孟子亦无一语谏之,何也?想得孟子亦必以伐之为是,但不意齐师之暴虐耳。不然,齐有一大事如此,而齐王不相谋,孟子岂可便居齐耶!史记云:"邹人孟轲劝齐伐燕云:'此汤武之举也。'"想承此误,然亦有不可晓者。〔僩〕
"劝齐伐燕如何?"曰:"孟子言伐燕处有四,须合而观之。燕之父子君臣如此,固有可伐之理。然孟子不曾教齐不伐,亦不曾教齐必伐,但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又曰'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则非孟子意也。"〔去伪〕
燕人畔章
安卿问:"周公诛管蔡,自公义言之,其心固正大直截;自私恩言之,其情终有自不满处。所以孟子谓:'周公之过,不亦宜乎!'"曰:"是。但他岂得已哉!莫到恁地较好。看周公当初做这一事,也大段疏脱,他也看那兄弟不过。本是怕武庚叛,故遣管蔡霍叔去监他,为其至亲可恃,不知他反去与武庚同作一党。不知如何纣出得个儿子也恁地狡猾!想见他当时日夜去炒那管叔说道:'周公是你弟,今却欲篡为天子;汝是兄,今却只恁地!'管叔被他炒得心热,他性又急,所以便发出这件事来。"尧卿问:"是时可调护莫杀否?"曰:"他已叛,只得杀,如何调护得!蔡叔霍叔性较慢,罪较轻,所以只囚於郭邻,降为庶人。想见当时被管叔做出这事来,骚动许多百姓,想见也怕人。'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毋毁我室!'当时也是被他害得猛。如常棣一诗是后来制礼作乐时作。这是先被他害,所以当天下平定后,更作此诗,故其辞独哀切,不似诸诗和平。"义刚曰:"周公也岂不知管叔狡犭会?但当时於义不得不封他。"曰:"看来不是狡犭会,只是呆子。"〔义刚〕
孟子去齐章
陈希真问:"孟子去齐处,集注引李氏说'"忧则违之",而荷蕢所以为果',如何?"曰:"孟子与荷蕢皆是'忧则违之'。但荷蕢果於去,不若孟子'迟迟吾行'。盖得时行道者,圣人之本心;不遇而去者,圣人之不得已。此与孔子去鲁之心同。盖圣贤忧世济时之心,诚非若荷蕢之果於去也。"〔时举〕
孟子去齐居休章
沙随谓:"'继而有师命',乃师友之'师',非师旅也。正齐王欲'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锺,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时事。"先生曰:"旧已有此说。但欲授孟子室,乃孟子辞去时事。所谓'於崇吾得见王',则初见齐王时事。以此考之,则师旅为当。"〔道夫〕
《朱子语类》 宋·朱熹
猜你喜欢 卷五十 仲尼燕居第二十八·郑玄 思贤 第八·王符 卷十三【起僖公十五年尽二十一年】·杜预 春秋説卷四·洪咨夔 《国风》分叙·傅斯年 卷二十六·王道焜 卷二十六目录·乾隆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建立·冯友兰 论语正义卷二十一·刘宝楠 卷七十一(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八大菩萨经正文·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二·欧阳竟无 告日本佛教大众·太虚 观察诸法行经卷第三·佚名 第十七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