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七卷

饿鬼品之二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饿鬼世间。彼以闻慧。观于迦摩饿鬼(迦摩两卢波魏言欲色)。以何业故。而生其中。彼以闻慧。知此众生。若男若女。若黄门人。着种种衣。而自严饰。服女人衣。行淫女法。若人欲发。与之交会。因此事故。而得财物。施与凡人。非福田处。不净心施。以是因缘。身坏命终。生于欲色饿鬼之中。受鬼身已。种种严饰。随意所念。皆得从心。欲善则美。欲恶则丑。若其欲作。爱不爱色。悉能为之。或作男子。颜容端正。或作女人。姿首美妙。或作畜生。相貌殊异。能作种种上妙庄严。能遍游行一切方所。若得食饮。能食无患。少行施故。能以微细之身。盗入人家。以求饮食。世人说言。毗舍阇鬼。盗我饮食。或作人身。入他节会。或作鸟身。食人祭饭。其身细密。人不能见。此鬼如是。随意能现种种众色。世人皆名如意夜叉。或作女身。与人交会。如是种种庄严诳人。行于人间。在鬼道中。乃至恶业。不尽不坏不朽。故不得脱。业尽得脱。从此命终。随业流转。受生死苦。人身难得。如海中龟值浮木孔。若生为人。堕伎儿中。着种种衣纵逸游戏。以求活命。自以己妻。令他从事。而求财物。以余业故。受如斯报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饿鬼世间。彼以闻慧。观于海渚诸饿鬼等。以何业故。而生其中。彼以闻慧。知此众生。前世之时。见有行人欲过旷野。病苦疲极。于是人所。多取其价。与直薄少。以恶贪故。巧辞欺诳。旷野空乏远行之人。以是因缘。生海渚中。是海渚中。无有树林。陂池河水。其处甚热。于彼冬日。甚热毒盛。欲比人间夏时之热。过踰十倍。唯以朝露而自活命。虽住海渚。不能得水。以恶业故。见海枯竭。设见树林。皆悉炽燃大火焰起。望心断绝。众恶臻集。无有安隐。饥渴烧身。呻[口*睾]悲恼。自心所诳。处处奔走。悲声叫绝。无救无护。无依无恃。皮发蓬乱。身体羸瘦。一切身脉。皆悉粗现。犹如罗网。所至之处。皆悉空竭。无救无归。无依无怙。恶业不尽。不坏不朽。故使不死。业尽得脱。从此命终。随业流转。受生死苦。人身难得。如海中龟值浮木孔。若生人中。生在海渚。或有一足。或复短足。困乏浆水。以余业故。受如斯报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饿鬼世间。彼以闻慧。观于阎罗执杖饿鬼。以何业故。而生其中。彼以闻慧。知此众生。以悭嫉故。自坏其心。亲近国王大臣豪贵。专行暴恶。心无慈愍。不行正理。为诸贤善之所轻毁。如是恶人。身坏命终。受阎罗王执杖鬼身。于鬼世界。为阎罗王。趋走给使。若有众生。造诸恶业。时阎罗王。即令此鬼。录其精神。此鬼身色丑恶可畏。手执刀杖。头发蓬乱。倒发覆身。长唇下垂。耽耳大腹。高声大叫。以怖诸鬼。手执利刀。拟诸罪人。反执其手。以绳缚之。将诣王所。白大王言。我于人中。摄此罪人。来至于此。大王此人。前世行不善业身业不善。口业不善。意业不善。愿王呵责。时阎罗王。即说偈颂。而呵责言

汝是人中愚痴辈  种种恶业自庄严

汝本何不修善行  如至宝渚空归还

善业因缘得乐果  乐果因缘生善心

一切诸法随心转  流转生死常不断

一切诸行悉无常  犹如水泡不坚固

若能如是修正法  是人未来得胜报

若有人能常修善  舍离一切诸恶业

是人则不至我所  乘阶上生受天报

若人愚痴无觉悟  爱乐恶业至我所

能舍恶业诸不善  是人则行第一道

若见世间诸业果  亦见天上种种乐

如是犹起放逸心  是人不名自爱身

为利谁故造恶业  放恣一切身口意

如是人等行各异  汝今业对至我所

汝为众恶所诳惑  毕定行于崄恶道

若人爱乐造恶业  未来人身甚难得

若人远离众恶业  憙行善法心爱乐

此人现世常安乐  必得涅槃解脱果

若有众生习善行  于世间中最殊胜

若人习学不善业  一切世间最大恶

若有智慧行善人  能离初中后恶法

若有造习众恶业  则入地狱受苦报

能以善法调诸根  则获世间净胜法

是人身坏命终时  上生天宫受快乐

业系缚汝甚坚牢  阎罗使者之所持

送至恐怖诸恶道  阎罗世界大苦处

汝于前世作众恶  此业今当还自受

自作自受不为他  若他所作非己报

如是阎罗王。呵责罪人已。使者将出。以此罪人自作恶业自业所诳。将受果报种种苦恼。楚毒治之。饥渴所逼。但食风气。恶业不尽。故使不死。从此得脱。随业流转。受生死苦。若处人中。生在边戍。幽山崄谷。深河峻岸。危怖之处。有自在者。行于此路。令其引导。以余业故。受斯罪报

复次行者内观于法。云何比丘观于五地。彼以闻慧。明眼观察十种色入。何等为十。一者眼入。二者色入。三者耳入。四者声入。五者鼻入。六者香入。七者舌入。八者味入。九者身入。十者触入。云何比丘眼缘色相。比丘观眼缘色。而生于识。三法和合而生于触。触共受想思识者。触相触者。觉相受者。知相想者。如长短爱不爱。现见相对等思者。识知一缘。而各各相(思有三分或色非色)。各各自体。如十大地法。何等为十。一者受。二者想。三者思。四者触。五者作意。六者欲。七者解脱。八者念。九者三昧。十者慧。一缘而各各相识等。十一法亦如是。犹如日光一起众光自体各各别异。如识自体异。乃至思亦如是。彼比丘如实知色入。观眼空无所有。无坚无实。比丘如是。如实知道离于邪见。正见心喜。眼离痴垢。实见其眼但是肉段。痴无所知。但是泪窍如实知已离于欲心。观眼无常。知无常已。但是肉团。住在孔穴。如实知眼。筋脉缠缚。当知众缘和合而有眼入。如是眼者。无有见者。无我无知。乃至苦亦如是。观眼入已。得离欲意。是比丘如实观察眼入已。分别观色。如是色者。爱以不爱皆悉无记。以分别生。何法可见。何者为净。何者是常。何者可贪。比丘如是思惟观察。如实知色。非有非乐。如是思惟观察色相。无坚无实。以分别生。爱不爱等。非实有耶。一切众生。于爱不爱。虚妄贪着。如此色者。非有自体。非常非有。非真非乐。非不坏法。非坚非我。以贪欲嗔痴自覆心故。生爱不爱。非色有爱有不爱耶。以忆念生故。比丘如是观于色入。见名色已。不贪不染。不迷不取。知色无坚。彼比丘如是观眼。观色入已。不着眼识。得离欲秽。眼识非我。我非眼识。触受想思。亦复如是(观眼色第五地于十三不相开)。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饿鬼世间。彼以闻慧。观啖小儿诸饿鬼等。以何业故。而生其中。彼以闻慧。知此众生。恶术咒龙。为除灾雹。诳惑病人。咒术夜叉。取人财物。或复杀羊。如是之人。身坏命终。堕活地狱。受无量苦。从地狱出。生婆罗婆叉饿鬼之中(婆罗婆叉魏云食小儿)。复有众生。杀生余报。生在人中。为此饿鬼。偷而食之。或至产妇所住之处。取彼婴儿。或匍匐时。或始行时。如是饿鬼。偷诸小儿。次第食之。若得其便。即能断命。若无杀业。莫能为害。伽他颂曰

恶业系缚受恶果  若行善业受乐报

业绳长坚系缚人  缚诸众生不得脱

不得安隐涅槃城  长流三有受众苦

能以智刀斩斯业  必得解脱诸热恼

以断业绳无系缚  得至无为寂静处

如鱼入网为人牵  爱缚众生死亦尔

如人毒箭中野鹿  其鹿狂怖走东西

毒药既行不能脱  爱缚众生亦如是

常随众生不放舍  观爱如毒应远离

愚痴凡夫为爱烧  犹如大火焚干薪

是爱初染难觉知  得报如火自烧灭

若欲常乐心安隐  应舍爱结离诸着

如鱼吞钩命不久  爱结缚人亦如是

缚诸众生诣恶道  堕于饿鬼饥渴逼

饿鬼世界诸苦恼  处处逃遁而奔走

地狱趣中受苦者  皆由爱结因缘故

若诸贫穷困病人  求索朝飡自存济

皆由爱结因缘故  受斯苦报圣所说

如是具观一切贪嫉因缘果报。于生死中得生厌离。弃舍诸欲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饿鬼世间。彼以闻慧。观于食人精气诸饿鬼等。以何业故。而生其中。彼以闻慧。知此众生。于前世时。巧辞诳人。诈言亲友。我为汝护。其人闻已。策心勇力。是时彼人。令他入敌。欲丧其命。舍之而去。竟不救护。欲于王所取其财物。时被诳者。没阵而死。彼人以是不善因缘。身坏命终。堕于食人精气饿鬼之中。受大饥渴。自烧其身。刀斫其体。皮肉断坏。从空雨刀。遍走四方。无逃避处。若见有人行恶无信。不奉三宝。即得彼便。入其身中。食啖精气。以自济命。求之甚难。困不能得。或至十年。或二十年。乃得一便。常困饥渴。自作恶业。还自受之。恶业不尽。故使不死。乃至恶业。不尽不失不朽。故不得脱。业尽得脱。从此命终。生于人中。常守天祀。贫穷困厄。不得自在。食啖残祀。以余业故。依他自活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饿鬼世间。彼以闻慧。见有饿鬼。名梵罗刹。以何业故。而生其中。彼以闻慧。知此众生。前世之时。杀害生命。以为大会。谓其希有贩卖饭食。贱取贵卖。贪嫉破坏。如是众生身坏命终。堕饿鬼中。名婆罗门罗刹饿鬼。为饥渴火焚烧其身。驰奔疾走。现视人像。杀害众生。或住空巷衢道四交路首。以求人便。诸婆罗门。杀生设会。多生其中。或自藏身。以杀害人。或入人身中。以断人命。咒术人言。鬼神着人。入人身已。令人心乱。狂惑无知。如是恶业。常作众恶。饥渴烧身。受大苦恼。住饿鬼界。乃至恶业。不尽不坏不朽。故不得脱。业尽命终。余业因缘。生在人中。常食人肉。或饮人血。以余业故。受如斯报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饿鬼世间。彼以闻慧。观火炉中食诸饿鬼等。以何业故。生于彼处。彼以闻慧。知此众生。远离善友。贪嫉覆心。喜啖僧食。如是之人。身坏命终。堕于地狱。受无量苦。从地狱出。生于君茶饿鬼之中(君茶魏云火炉)。既生之后。饥渴烧身。如火焚林。周遍奔走。而求饮食。自业所诳。于天寺中。被烧残食。合火而啖。心常忆念。火炉残食。饥渴烧身。二火俱起。呻吟[口*睾]叫。作诸恶业。决定成熟。乃至恶业不尽。犹不得脱。业尽得脱。余业因缘。生于人中。贫穷多病。随其行处。常为火烧。野火所焚。以余业因缘。受如斯报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饿鬼世间。彼以闻慧观。多行嫉妒。习于遍业。究竟成业。堕饿鬼道。生于不净巷陌之中。以何业行。生于彼处。彼以闻慧。见此众生。悭嫉覆心。以不净食。与诸梵行清净之人。以是因缘。身坏命终。生于不净啰他饿鬼之中(啰他魏言巷陌)。若于昼日。人不能见。若人夜行。则多见之。若城邑聚落众聚之处。若住旷野。行军厕屏秽恶之处。虫蛆满中。臭处不净。若人见者。恶不欲视。欧吐舍去。而是饿鬼。生在其中。由前世时。以不净食。持与众僧。以是因缘。生不净处。受大苦恼。虽处其中。常不得食。有诸恶鬼。手执利刀。刃出火焰。在傍守护。常困饥渴。一月半月。乃得一食。犹不得饱。设得食饱。守粪诸鬼。强打令吐。饥渴烧身。呻[口*睾]哀叫。交横驰走。忧恼悲泣。即以伽他。而说颂曰

种子不善因缘故  获得忧苦恶果报

因果之性相相似  恶业因缘得苦报

为恶业钩之所牵  如鱼吞钩入恶道

吞钩之鱼尚可脱  恶业牵人无免者

诸业大力牵众生  不善业绳之所缚

将诣饿鬼世界中  具受诸大饥渴苦

诸饿鬼等饥渴苦  过于火刀及毒药

如是饥渴有大力  无量饥渴恼众生

无一念时得休息  昼夜苦恼常不离

乃至不得微少乐  常受种种诸辛苦

以作苦业因缘故  生恶道中受苦报

于此苦报难得脱  何时当得受安乐

所见诸泉悉无水  一切陂池皆枯竭

处处逃奔求水浆  往至诸河悉不见

我所行处求诸水  山林旷野无不遍

随所至处望水饮  求觅少水不能得

饥渴之火烧我身  无归无救受大苦

如是饿鬼。自业所诳。呻唤哀[口*睾]。乃至恶业不尽。故不得脱。报尽命终。以余业故。生于人中。受诸淫女。妇女之身。若得男身。生除粪家。身服女人所著之衣。行女人法。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饿鬼世间。以何业故。生于食风饿鬼之中。彼以闻慧。知此众生。见诸沙门婆罗门贫穷病人。来乞求者。许施其食。及其来至。竟不施与。令此沙门及婆罗门贫穷病人。饥虚渴乏。如触冷风。彼妄语人。身坏命终。堕于婆移婆叉(魏言食风)饿鬼之中。既受鬼身。饥渴苦恼。如活地狱。等无有异。奔走四方。无所悕望。无人救护。无依无怙。自心所诳。于远方处。适见饮食。在于林间。及僧住处。奔走往趣。疲极困乏。饥渴倍常。张口求食。风从口入。以为饮食。以恶业缘。故使不死。恶业持身。妄见食想。犹如渴鹿见阳焰时。谓之为水。空无所有。如旋火轮。以前世时虚诳许人而竟不与。以此报故。但眼见食。而不能得。伽他颂曰

因果相似圣所说  善因善果则成就

善因则不受恶果  恶因终不受善报

因缘相顺缚众生  生死相续如钩锁

生死系缚诸众生  轮回诸趣莫能脱

若能断除诸系缚  坚牢钩锁业烦恼

是人能至寂静处  永断一切诸忧恼

其人如是。受相似因苦报之时。自心所诳。奔摮圩摺3J撤缙R宰曰蠲D酥炼褚挡痪〔换挡恍唷9什坏猛选R稻∶铡I谌酥小F肚钕录H怂岷觥3N谌诵硎┓可帷R骋挛铩6抻胝摺N潘硎薄P脑猛谩V梁蟛换瘛W秤墙帷J芏挚唷R徽呒⒖省6哂悄铡J艽罂嗄铡R杂嘁倒省J苋缢贡āYに淘

猜你喜欢
  卷八·佚名
  净土圣贤录偈·彭希涑
  新 僧·太虚
  金刚顶经瑜伽十八会指归一卷·佚名
  一窒六窗·佚名
  第三十一章 舍利奉安·佚名
  嘉泰普灯录总目·雷庵正受
  佛说长者法志妻经·佚名
  卷第三十五·佚名
  大光明藏中卷·宝昙
  一五 大缘经·佚名
  续集古今佛道论衡一卷·智升
  马喻品第十九·佚名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下·道宣
  卷第四十七·志磐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六齣·单本

    第二十一齣 闹题【梁州令】〔生上〕海棠枝上拭罗巾。新红点点眞眞。怎生发付两红裙。难摆画。无倒断。枉逡巡。灯前恍惚还疑梦。被底绸缪宛似初。要识两边玄妙处。中间须用下工夫。那晚花烛之下。我只道小姐是个旧人

  • 存家诗稿卷八·杨巍

    明 杨巍 撰排赋过十八盘山并州愁作客况复渡桑干去国几千里登山十八盘兵戈今未息道路古来难落落悲双鬓迢迢愧一官乡书过塞少节序向花残海上园庐在归欤赋考槃贺冯长史新居十载逰梁苑秋来始定居官贫无锦绮屋满尽图书渐

  • 卷357 ·佚名

    苏辙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七李氏园 有客骑白驹,扬鞭入青草。 悠悠无远近,但择林亭好。 萧条北城下,园号李家媪。 系马古车门,随意无洒扫。 鸣禽惊上屋,飞蝶纷入抱。 竹林净如灌,流水清可澡。

  • 卷十一·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十一     明 冯惟讷 撰 汉第一 高帝【姓刘氏讳邦字季】 大风歌【一名三侯之章】 【汉书曰高帝既定天下还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

  • 卷一八六 唐紀二·司马光

      起著雍攝提格(戊寅)八月,盡十二月,不滿一年。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武德元年(戊寅,公元六一八年)   八月,薛舉遣其子仁果進圍寧州,刺史胡演擊卻之。郝瑗言於舉曰:「今唐兵新破,關中騷動,宜乘勝直取長安。」舉然之,會有疾

  • 卷二十 太平興國四年(己卯,979)·李焘

      起太宗太平興國四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丁亥,以右補闕石熙載為兵部員外郎,樞密直學士。   命太子中允直舍人院張洎、著作佐郎直史館華陽勾中正使高麗。   上初即位,謂齊王廷美曰:「太原我必取之。」及議

  • 卷五 崇祯二年己巳·计六奇

      刘懋请裁驿递(懋,兵科左给事)  初上即位,励精图治,轸恤民艰,忧国用不足,务在节省。给事中刘懋上疏,请裁驿递,可岁省金钱数十余万。上喜,着为令,有滥予者,罪不赦。部科监司,多以此获遣去。天下惴惴奉法。顾秦、晋士瘠,无田可耕

  • 卷之二百七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三百三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九十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九十二典礼志十五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四【求福仪注 求福祝辞献雏鸡背镫祝辞 献鱼背镫祝辞 献雉背镫祝辞 献鲜背镫祝辞堂子亭式殿祭马神仪注 堂子亭

  • 卷五·陈骙

    钦定四库全书南宋馆阁录卷五     宋 陈騤 撰撰述绍兴元年四月十四日诏乐章赞颂敇葬軷祭文夏国人使到驿宴设教坊白语删润文字及答高丽书文并依旧制长贰分诸官撰六月十三日诏应祠祭天地社稷祝文令秘书省依旧分撰

  • 卷三十九·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三十九宋 徐天麟 撰职官九奉使矫制下元帝建昭三年使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共诛斩匈奴郅支单于於康居始郅支单于困辱使者上书骄嫚汤为人沈勇有太虑多策谋喜奇功每过城邑山川常登望旣

  • 卷九十四·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九十四    明 湛若水 撰 蠲租 礼记王制曰古者公田借而不税市廛而不税关讥而不征林麓川泽以时入而不禁夫圭田无征 臣若水通曰借者借其力以

  •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五·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持国轮王先行品第五之余复次大王。有四种法。若圆满者。即能安住大乘。成就不放逸行。心无流散。何等为四。一者戒护诸根。二者观欲过失。三者摄受一切

  • 苏婆呼童子请问经卷中·佚名

    唐天竺三藏输波迦罗奉 制译分别成就相分品第五复次苏婆呼童子。时彼行者于诸障难。得解脱已。身心清净无诸垢秽。譬如明月而埋于云。云除散灭丽乎光天。于虚空中朗然显现。念诵人所修种种功德。除断毗那夜迦所作障难

  • 永济融禅师住辽阳永安寺语录卷下·佚名

    书记 师印 照德 录普说师云。堂堂意气走雷霆。凛凛威严扫邪宗。巨灵抬手无多子。劈破华山千万重。还会么。若还会得。山僧便下座。其或未然。更为饶舌。参须真参。悟须寔悟。汝等切莫学邪徒。而随下流。永安寺里论

  • 秦氏三兄弟·老舍

    《茶馆》的前身《秦氏三兄弟》。1956年,老舍写成一部宣传普选的话剧《秦氏三兄弟》,四幕六场,以戊戍维新、辛亥革命、北伐战争、解放前夕四个历史时期作为剧情背景,人物众多。戏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写起,直写到1948年反

  • 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佚名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金刚手菩萨,为愚众生类。请问诸秘密名义?佛为说之,及略说修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