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行第九
或曰:俱謂賢者耳(徐湘琳曰:"俞樾云,'俱'乃'但'字之誤。"),何乃以聖人論之?對曰:賢者亦然。人之行莫大於孝,莫顯於清。曾參之孝,有虞不能易;原憲之清,伯夷不能間。然不得與游、夏列在四行之科,以其才不如也。仲尼問子貢曰:"汝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貢之行不若顔淵遠矣,然而不服其行,服其聞一知十。由此觀之,盛才所以服人也。仲尼亦奇顔淵之有盛才也,故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悅。"顔淵逹於聖人之情,故無窮難之辭,是以能獨獲亹亹之譽,爲七十子之冠。曾參雖質孝,原憲雖體清,仲尼未甚嘆也。
或曰:苟有才智,而行不善,則可取乎?對曰:何子之難喻也!水能勝火,豈一升之水,灌一林之火哉!柴也愚,何嘗自投於井?夫君子仁以博愛,義以除惡,信以立情,禮以自節,聦以自察,明以觀色,謀以行權,智以辨物,豈可無一哉!謂夫多少之間耳。且管仲背君事讐,奢而失禮,使桓公有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之功。仲尼稱之曰:"微管仲,吾其被髪左祍矣!"召忽伏節死難,人臣之美義也,仲尼比爲匹夫匹婦之爲諒(徐湘琳曰:"一本作'量'。")矣。是故聖人貴才智之特能立功立事益於世矣。如愆過多,才智少,作亂有餘,而立功不足,仲尼所以避陽貨而誅少正卯也,何謂可取乎?漢高祖數頼張子房權謀以建帝業,四皓雖美行,而何益夫倒懸?此固不可同日而論矣!
或曰:然則仲尼曰"未知,焉得仁?"乃高仁耶,何謂也?對曰:仁固大也,然則(徐湘琳曰:"'則'字當衍")仲尼此亦有所激然,非專小智之謂也。若有人相語曰:"彼尚無有一智也,安得乃知爲仁乎?"昔武王崩,成王達,周公居攝,管、蔡啓殷畔亂,周公誅之;成王不逹,周公恐之(徐湘琳曰:"'恐'疑當作'怨'。")。天乃雷電風雨以彰周公之徳,然後成王寤。成王非不仁厚於骨肉也,徒以不聦叡之故,助畔亂之人,幾喪周公之功,而墜文武之業。召公見周公之旣反政而猶不知,疑其貪位,周公爲之作《君奭》,然後悅。夫以召公懷聖之資而猶若此乎?末業之士,苟失一行,而智略褊短,亦可懼矣!仲尼曰:"可與立,未可與權。"孟軻曰:"子莫執中,執中無權,猶執一也。"仲尼、孟軻可謂逹於權智之實者也。
殷有三仁,微子介於石不終日,箕子内難而能正其志,比干諫而剖心。君子以微子爲上,箕子次之,比干爲下。故《春秋》,大夫見殺,皆譏其不能以智自免也。且徐偃王知脩仁義而不知用武,終以亡國;魯隱公懷讓心而不知佞僞,終以致殺;宋襄公守節而不知權,終以見執;晋伯宗好直而不知時變,終以隕身;叔孫豹好善而不知擇人,終以凶餓:此皆蹈善而少智之謂也。故《大雅》貴旣明且哲,以保其身。夫明哲之士者(徐湘琳曰:"'者'字當衍"),威而不懾,困而能通;决嫌定疑,辨物居方;欀禍於忽杪,求福於未萌;見變事則逹其機,得經事則循其常;巧言不能推,令色不能移;動作可觀則,出辭爲師表。比諸志行之士,不亦謬乎!
猜你喜欢 周书·康诰·佚名 卷十三 大诰第九·孔颖达 近思録原序·茅星来 论语学案卷一·刘宗周 卷二·袁俊翁 第四章 19·辜鸿铭 卷二十九·林之奇 卷二十六·魏了翁 牧民解第六十三·管仲 卷三·胡广 卷十·夏良胜 卷二百九十二·佚名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全文·佚名 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梁启超 致湖北教育厅长书·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