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乐器篇第十五

  乐器有相,周召之治与!其有雅,太公之志乎!雅者正也,直己而行正也,故讯疾蹈厉者,太公之事耶!诗亦有雅,亦正言而直歌之,无隐讽谲谏之巧也。

  象武,武王初有天下,象文王武功之舞,歌维清以奏之。大武,武王没,嗣王象武王之功之舞,歌武以奏之。酌,周公没,嗣王以武功之成由周公,告其成于宗庙之歌也。

  兴己之善,观人之志,而思无邪,怨而止礼义。入可事亲,出可事君,但言君父,举其重者也。

  志至诗至,有象必可名,有名斯有体,故礼亦至焉。

  幽赞天地之道,非圣人而能哉!诗人谓「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赞化育之一端也。

  礼矫实求称,或文或质,居物[之]后而不可常也。他人才未美,故(绚)[宜]饰之以文,庄姜才甚美,(乃更绚之用质素)[故宜素以为绚]。下文「绘事后素」,素谓其材,字虽同而义施各异。故设色之工,材黄白者必绘以青赤,材赤黑必绚以粉素。

  「陟降庭止」,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德修业,欲及时也。「在帝左右」,所谓欲及时者与!

  江沱之媵以类行而欲丧朋,故无怨;嫡以类行而不能丧其朋,故不以媵备数,卒能自悔,得安贞之吉,乃终有庆而其啸也歌。

  采枲耳,议酒食,女子所以奉宾祭、厚君亲者足矣,又思酌使臣之劳,推及求贤审官,王季、文王之心,岂是过欤!

  甘棠初能使民不忍去,中能使民不忍伤,卒能使民知心敬而不渎之以拜,非善教寖明,能取是于民哉?

  「振振」,劝使勉也;「归哉归哉」,序其情也。

  卷耳,念臣下小劳则思小饮之,大劳则思大饮之,甚则知其怨苦嘘叹。妇人能此,则险诐私谒害政之心知其无也。

  「绸直如发」,贫者紒纵无余,顺其发而直韬之尔。

  蓼萧、裳华「有誉处兮」,皆谓君接己温厚,则下情得伸,谗毁不入,而美名可存也。

  商颂「顾予烝尝,汤孙之将」,言祖考来顾,以助汤孙也。

  「鄂不鞾鞾」,兄弟之见不致文于初,本诸诚也。

  采苓之诗,舍旃则无然,为言则求所得,所誉必有所试,厚之至也。

  简,略也,无所难也,甚则不恭焉。贤者仕禄,非迫于饥寒,不恭莫甚焉。「简兮简兮」,虽刺时君不用,然为士者不能无太简之讥,故诗人陈其容色之盛,善御之强,与夫君子由房由敖、不语其材武者异矣。

  「破我斧」,「缺我斨」,言四国首乱,乌能有为,徒破缺我斧斨而已,周公征而安之,爱人之至也。

  伐柯,言正当加礼于周公,取人以身也,其终见书「予小子其新逆」。

  九罭,言王见周公当大其礼命,则大人可致也。

  狼跋,美周公不失其圣,卒能感人心于和平也。

  甫田「岁取十千」,一成之田九万亩,公取十千亩,九一之法也。

  后稷之生当在尧舜之中年,而诗云「上帝不宁」,疑在尧时高辛子孙为二王后,而诗人称帝尔。

  唐棣枝类棘枝,随节屈曲,则其华一偏一反,左右相矫,因得全体均正。偏喻管蔡失道,反喻周公诛殛,言我岂不思兄弟之爱以权宜合,义主在远者尔。唐棣本文王之诗,此一章周公制作,序己情而加之,仲尼以不必常存而去之。

  日出而阴升自西,日迎而会之,雨之候也,喻婚姻之得礼者也;日西矣而阴生于东,喻婚姻之失道者也。

  鹤鸣而子和,言出之善者与!鹤鸣鱼潜,畏声闻之不臧者与!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晨风虽挚击之鸟,犹时得退而依深林而止也。

  渐渐之石言「有豕白蹢,烝涉波矣」,豕之负涂曳泥,其常性也;今豕足皆白,众与涉波而去,水患之多为可知也。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犹「王天下有三重焉」:言也,动也,行也。

  (苟)[耇]造德降,则民(诚)[諴]和而凤可致,故鸣鸟闻,所以为和气之应也。

  九畴次叙:民资以生莫先天材,故首曰五行;君天下必先正己,故次五事;己正然后邦得而治,故次八政;政不时举必昏,故次五纪;五纪明然后时措得中,故次建皇极;求大中不可不知权,故次三德;权必有疑,故次稽疑;可征然后疑决,故次庶征;福极征然后可不劳而治,故九以向劝终焉。五为数中,故皇极处之;权过中而合义者也,故三德处六。

  「亲亲尊尊」,又曰「亲亲尊贤」,义虽各施,然而亲均则尊其尊,尊均则亲其亲为可矣。若亲均尊均,则齿不可以不先,此施于有亲者不疑。若尊贤之等,则于亲尊之杀必有权而后行。急亲贤为尧舜之道,然则亲之贤者先得之于疏之贤者为必然。「克明俊德」于九族而九族睦,章俊德于百姓而万邦协,黎民雍,皋陶亦以惇叙九族、庶明励翼为迩可远之道,则九族勉敬之人固先明之,然后远者可次叙而及。大学谓「克明俊德」为自明其德,不若孔氏之注愈。

  义民,安分之良民而已;俊民,俊德之民也。官能则准牧无义民,治昏则俊民用微。

  五言,乐语歌咏五德之言也。

  「卜不习吉」,言卜官将占,先决问人心,有疑乃卜,无疑则否。「朕志无疑,人谋佥同」,故无所用卜;鬼神必依,龟筮必从,故不必卜筮,玩习其吉以渎神也。

  衍忒未分,有悔吝之防,此卜筮之所由作也。

猜你喜欢
  世运·吕坤
  厚黑丛话卷六·李宗吾
  卷六·高诱
  第十二章 15·辜鸿铭
  卷一百五十一·卫湜
  枢言第十二·管仲
  卷八·季本
  重刻任子遗书书后·任不齐
  普游品第十五·佚名
  卷二百三十七·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四·欧阳竟无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一·唐慧琳
  与张纯一居士书(二通)·太虚
  亚欧美佛教之鸟瞰·太虚
  法镜经后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场·老舍

    时间 老年间的那幺一天,上午。地点 土财主金三官宅内,客厅)。人物 赵 旺 荷 珠 赵 鹏 王 兴 金三官 黄员外黄家的管家 仆人数人 金贞凤〔厅内悬灯结彩,而缺乏喜气:灯是破的,彩是旧的。〔赵旺夹着把条帚,弯着腰

  • 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司马迁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

  • 南唐世家第二·欧阳修

    李昪,字正伦,徐州人也。世本微贱,父荣,遇唐末之乱,不知其所终。昪少孤,流寓濠、泗间,杨行密攻濠州,得之,奇其状貌,养以为子。而杨氏诸子不能容,行密以乞徐温,乃冒姓徐氏,名知诰。及壮,身长七尺,广颡隆准。为人温厚有谋。为吴楼船军使

  • 第八十回 吴侍御尸谏效忠 曾星使功成改约·蔡东藩

      却说当时尸谏的忠臣,乃是甘肃皋兰人吴可读。可读旧为御史,因劾奏乌鲁木齐提督成禄,遭谴落职,光绪帝即位,起用可读,补了吏部主事。因见帝后迭丧,后嗣虚悬,早思直言奏请,但是广安一奏,犹且被斥,自己本是汉人,又系末秩微员,若欲

  • 名山藏卷之四十八·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刑法记◆刑法记夏商周之盛其先皆巳得民数世乃始践天子之位行礼乐之事民知先王之德之厚而无争心治古之人亦颛愿朴侗易以任使故德教可以渐仁义可以孚后世皆自草昧间与英雄角而胜之前世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佚名

    万历十六年十一月庚戌朔 上御皇极殿以 大祀 天于圜丘传制誓戒百户○礼科都给事中苗朝阳因山东生儒不服搜简顺天监生诡窃贤科奏请禁诸生不许陈说民情利害官员贤否违者以不遵卧碑黜革问遣国学援例非原籍查明身家并无

  • 卷之四百五十五·佚名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十一月。庚申。谕军机大臣等、前谕令甯夏将军锡振。前往奉天接署仁字军统领。该员业经陛辞。尚未据报到差。奉省营务。关系紧要。该员无论行抵何处。即着克期迅速前进。毋稍延缓。将此谕令知之

  • 一百五十四 苏州织造李煦奏颁赐药饵未到曹寅即已病故摺·佚名

    康熙五十一年八月二十一日 臣李煦跪奏: 八月十八日,臣家人赍回报曹寅患病奏摺,臣恭设香案脆读御批,蒙万岁俯念曹寅病重,颁赐金鸡拿圣药。而宸衷又以路远迟延,特命驰驿南回,限九日到扬州。天心之垂慈,隆恩之破格,至矣极矣。无如

  • 卷十一·高士奇

    <史部,纪事本末类,左传纪事本末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十一詹事府詹事高士竒撰鲁与邾莒搆怨【鲁伐灭小国附小国来伐并附】隐公元年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五年邾人郑人伐宋七年伐邾为宋讨也 桓公二年秋七月杞侯

  • 卷九十七·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九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经国宋光宗绍熙四年司农寺主簿吕祖俭奏曰臣闻天下之势未有久安而不动之理而治忽安危之几每伏於暇豫无事之时此繇昔及今事

  • 榕村语录卷十九·李光地

    宋六子二世人于可爱之物必欲得为己有转眼便属他人此身尚不得有又何者为吾有此吾儒至粗道理佛家却以此呼呵人总由愚者多也康节于此见得最透程子乃讥其于学全然不识至横渠虽讥其力索强探然谓自孟子后都无他见识其所言为

  • 提要·阎若璩

    【臣】等谨案古文尚书疏证八卷国朝阎若璩撰若璩字百诗太原人徙居山阳康熈已未荐举博学鸿词古文尚书较今文多十六篇晋魏以来絶无师説故左氏所引杜预皆注曰逸书东晋之初其书始出乃増多二十五篇初犹与今文并立自陆徳明据

  • 正经·宋宗元

    目虽明不能见其睫,蔽于近也,登高而望远,视非加察,而捽若指掌。人之识量相万,岂不信欤?懵者暗于当事,智者烛于先机。如鉴所悬,维高莫掩矣。夫前人已事,卓尔有立,其辩妍媸、规得失、料成败,超超乎鉴无遗照者。余不敏,窃愿于此借鉴焉

  • 世俗度世品第十·佚名

    佛告持人,菩萨何谓菩萨得晓了知现世度世经典之要。云何名曰现世度世。若有菩萨常顺思惟现世度世。云何顺思。何谓现世法。何谓度世法。若有住于颠倒法行皆从想有。由因缘生合于虚妄。有二缘立从二想生。一从虚妄。二从

  • 卷第十五·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十五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单提九十二事法之四佛在拘睒弥人间游行。尔时世尊初夜为诸声闻说法。说法已是诸比丘各各还住房。时六群比丘于余处谈话。经久乃还扣房户。房内人问言谁。答言我是

  • 齐谐记·东阳无疑

    志怪小说集。南朝宋东阳无疑作。七卷。所记多鬼神灵怪之事,故取《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语为书名。原书已佚。《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七卷,题宋散骑侍郎东阳无疑撰。《旧唐志》同, 《新唐志》入

  • 皇清开国方略·阿桂

    又名《清开国方略》、 《开国方略》、《皇朝开国方略》。33卷。清乾隆三十九年 (1774) 阿桂、梁国治、和珅等奉敕编辑,乾隆五十一年 (1786)成书。该书采用编年体体例记载了清朝开国史。在卷首篇里,记载了努尔哈赤前史;

  • 传戒正范·读体

    全称《三坛传戒正范》。律学著述。明末清初读体撰。四卷。系传戒之章程。据弟子戒显序称,读体感于仪轨“疏慵失准”,故撰辑本书。全书内容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含初坛授沙弥戒、二坛授比丘戒、三坛授菩萨戒前请戒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