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正篇第八

  中正然后贯天下之道,此君子之所以大居正也。盖得正则得所止,得所止则可以弘而至于大。乐正子、颜渊,知欲仁矣。乐正子不致其学,足以为善人信人,志于仁无恶而已;颜子好学不倦,合仁与智,具体圣人,独未至圣人之止尔。

  学者中道而立,则有(位)[仁]以弘之。无中道而弘,则穷大而失其居,失其居则无地以崇其德,与不及者同,此颜子所以克己研几,必欲用其极也。未至圣而不已,故仲尼贤其进;未得中而不居,故惜夫未见其止也。

  大中至正之极,文必能致其用,约必能感而通。未至于此,其视圣人恍惚前后,不可为之像,此颜子之叹乎!

  可欲之谓善,志仁则无恶也。诚善于心之谓信,充内形外之谓美,塞乎天地之谓大,大能成性之谓圣,天地同流、阴阳不测之谓神。

  高明不可穷,博厚不可极,则中道不可识,盖颜子之叹也。

  君子之道,成身成性以为功者也;未至于圣,皆行而未成之地尔。

  大而未化,未能有其大,化而后能有其大。

  知德以大中为极,可谓知至矣;择中庸而固执之,乃至之之渐也。惟知学然后能勉,能勉然后日进而不息可期矣。

  体正则不待矫而弘,未正必矫,矫而得中,然后可大。故致曲于诚者,必变而后化。

  极其大而后中可求,止其中而后大可有。

  大亦圣之任,虽非清和一体之偏,犹未忘于勉而大尔,若圣人,则性与天道无所勉焉。

  无所杂者清之极,无所异者和之极。勉而清,非圣人之清;勉而和,非圣人之和。所谓圣者,不勉不思而至焉者也。

  勉盖未能安也,思盖未能有也。

  不尊德性,则学问从而不道;不致广大,则精微无所立其诚;不极高明,则择乎中庸失时措之宜矣。

  绝四之外,心可存处,盖必有事焉,而圣不可知也。

  不得已,当为而为之,虽杀人皆义也;有心为之,虽善皆意也。正己而物正,大人也;正己而正物,犹不免有意之累也。有意为善,利之也,假之也;无意为善,性之也,由之也。有意在善,且为未尽,况有意于未善耶!仲尼绝四,自始学至成德,竭两端之教也。

  不得已而后为,至于不得为而止,斯智矣夫!

  意,有思也;必,有待也;固,不化也;我,有方也。四者有一焉,则与天地为不相似。

  天理一贯,则无意、必、固、我之凿。意、必、固、我,一物存焉,非诚也;四者尽去,则直养而无害矣。

  妄去然后得所止,得所止然后得所养而进于大矣。无所感而起,妄也;感而通,诚也;计度而知,昏也;不思而得,素也。

  事豫则立,必有教以先之;尽教之善,必精义以研之。精义入神,然后立斯立,动斯和矣。

  志道则进据者不止矣,依仁则小者可游而不失和矣。

  志学然后可与适道,强礼然后可与立,不惑然后可与权。博文以集义,集义以正经,正经然后一以贯天下之道。

  将穷理而不顺理,将精义而不徙义,欲资深且习察,吾不知其智也。

  知、仁、勇,天下之达德,虽本之有差,及所以知之成之则一也。盖谓仁者以生知、以安行此五者,智者以学知、以利行此五者,勇者以困知、以勉行此五者。

  中心安仁,无欲而好仁,无畏而恶不仁,天下一人而已,惟责己一身当然尔。

  行之笃者,敦笃云乎哉!如天道不已而然,笃之至也。

  君子于天下,达善达不善,无物我之私。循理者共悦之,不循理者共改之。改之者,过虽在人如在己,不忘自讼;共悦者,善虽在己,盖取诸人而为,必以与人焉。善以天下,不善以天下,是谓达善达不善。

  善人云者,志于仁而未致其学,能无恶而已,「君子名之必可言也」如是。

  善人,欲仁而未致其学者也。欲仁,故虽不践成法,亦不陷于恶,有诸己也。不入于室由不学,故无自而入圣人之室也。

  恶不仁,故不善未尝不知;徒好仁而不恶不仁,则习不察,行不着。是故徒善未必尽义,徒是未必尽仁;好仁而恶不仁,然后尽仁义之道。

  「笃信好学」,笃信不好学,不越为善人信士而已。「好德如好色」,好仁为甚矣;见过而内自讼,恶不仁而不使加乎其身,恶不仁为甚矣。学者不如是不足以成身,故孔子未见其人,必叹曰「已矣乎」,思之甚也。

  孙其志于仁则得仁,孙其志于义则得义,惟其敏而已。

  博文约礼,由至着入至简,故可使不得叛而去。温故知新,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德,绎旧业而知新(盖)[益],思昔未至而今至,缘旧所见闻而察来,皆其义也。

  责己者当知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故学至于不尤人,学之至也。

  闻而不疑则传言之,见而不殆则学行之,中人之德也。闻斯行,好学之徒也;见而识其善而未果于行,愈于不知者尔。「世有不知而作者」,盖凿也,妄也,夫子所不敢也,故曰「我无是也」。

  以能问不能,以多问寡,私淑艾以教人,隐而未见之仁也。

  为山平地,此仲尼所以惜颜回未至,盖与互乡之进也。

  学者四失:为人则失多,好高则失寡,不察则易,苦难则止。

  学者舍礼义,则饱食终日,无所猷为,与下民一致,所事不踰衣食之间、燕游之乐尔。

  以心求道,正犹以己知人,终不若彼自立彼为不思而得也。

  考求迹合以免罪戾者,畏罪之人也,故曰「考道以为无失」。

  儒者穷理,故率性可以谓之道。浮图不知穷理而自谓之性,故其说不可推而行。

  致曲不贰,则德有定体;体象诚定,则文节着见;一曲致文,则余善兼照;明能兼照,则必将徙义;诚能徙义,则德自通变;能通其变,则圆神无滞。

  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是以鄙夫有问,仲尼竭两端而空空。易无思无为,受命乃如响。圣人一言尽天下之道,虽鄙夫有问,必竭两端而告之;然问者随才分各足,未必能两端之尽也。

  教人者必知至学之难易,知人之美恶,当知谁可先传此,谁将后倦此。若洒扫应对,乃幼而孙弟之事,长后教之,人必倦弊。惟圣人于大德有始有卒,故事无大小,莫不处极。今始学之人,未必能继,妄以大道教之,是诬也。

  知至学之难易,知德也;知其美恶,知人也。知其人且知德,故能教人使入德,仲尼所以问同而答异以此。

  「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尽其道,其惟圣人乎!

  洪钟未尝有声,由扣乃有声;圣人未尝有知,由问乃有知。「有如时雨之化者」,当其可,乘其间而施之,不待彼有求有为而后教之也。

  志常继则罕譬而喻,言易入则微而臧。

  「凡学,官先事,士先志」,谓有官者先教之事,未官者使正其志焉。志者,教之大伦而言也。

  道以德者,运于物外,使自化也。故谕人者,先其意而孙其志可也。盖志意两言,则志公而意私尔。

  能使不仁者仁,仁之施厚矣,故圣人并答仁智以「举直错诸枉」。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道,所谓「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者也;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所谓「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者也;以众人望人则易从,所谓「以人治人改而止」者也;此君子所以责己责人爱人之三术也。

  有受教之心,虽蛮貊可教;为道既异,虽党类难相为谋。

  大人所存,盖必以天下为度,故孟子教人,虽货色之欲,亲长之私,达诸天下而后已。

  子而孚化之,众好者翼飞之,则吾道行矣。

猜你喜欢
  晏子死景公哭之称莫复陈告吾过第十七·晏婴
  论语精义卷一上·朱熹
  卷二·陈经
  春秋集传详说卷一·家铉翁
  卷二十八·山井鼎
  卷十五·鄂尔泰
  春秋传序·胡安国
  原序·夏良胜
  卷五·姚舜牧
  贵直论第三 知化·吕不韦
  法相大學特科開學講演·欧阳竟无
  论将第四·吴起
  我的佛教革命失败史·太虚
  判摄一切佛法·太虚
  佛顶尊胜陀罗尼注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克明·隋树森

    陈克明,江西临川县人。约生于公元一三OO 年,卒于一三七五年之后,由元入明。著有《环籁小稿》、《一笑集》等。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九畹芳兰”。 套数 【中吕】粉蝶儿 怨别 画阁萧疏,那

  • ●卷四·徐锡麟

    康熙三十九年十月,皇太后六秩圣寿,上恭进佛三尊、御制万寿无疆赋围屏一架、御制万寿如意太平花一枝、御制龟鹤遐龄花一对、珊瑚进贡一千四百四十分、自鸣钟一架、寿山石群仙拱寿一堂、千秋洋镜一架、百花洋镜一架、东珠

  • 资治通鉴后编卷九十七·徐乾学

    宋纪九十七【起彊圉大渊献正月尽上章摄提格十二月凡四年】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大观元年春正月戊子朔赦天下 甲子中太一宫使魏国公蔡京复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戊戌幸兴德禅院 庚子置礼仪局

  • 卷四·陆以湉

    ◎高东溪宋高东溪先生登,上渊圣皇帝五书,集中尚存其四,大旨皆主于任用君子黜退小人。有云:“昔汉元帝承宣帝之后,好贤不坚,恶恶不著。知萧望之、周堪、张猛之为贤,任之且贰而勿专;知弘恭、石显之为恶,去之且疑而勿决。卒

  • 明英宗睿皇帝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四·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十二景泰元年秋七月癸卯朔 太上皇帝在迤北○ 帝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门之神○遣礼部侍郎李实少卿罗绮指挥马显偕瓦剌知院使臣完者脱欢等使迤北瓦剌遣书其可汗曰我国家与可汗自祖宗以来和好往来恩意甚

  • 卷之六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洪宪遗臣(早应该侍先帝于地下)·李定夷

    筹安会发起人严又陵,以南方要人请办帝制派。知大好京华,无容足地,特萧条补被,匆匆出都。吾人追想严氏当壬寅癸卯之交,中国新学方始萌芽,以其早岁留学外洋,富于译才。如《天演论》《原富》诸书,莫不脍炙人口,称为新学泰斗。乃晚

  • 七六○ 谕内阁《总目提要》办竣总纂官纪昀陆锡熊等交部从优议叙·佚名

    七六○ 谕内阁《总目提要》办竣总纂官纪昀陆锡熊等交部从优议叙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十六日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十六日内阁奉上谕:《四库全会总目提要》现已办竣呈览,颇为详核,所有总纂官纪昀、陆锡熊着交部从优议叙,其协勘查校

  • 邹忌修八尺有余·佚名

    【提要】 这是人人皆知的名篇,一直收录在学校的教材书中。此文展示了《战国策》的文学价值: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说理极为生动别致、立意也正直高卓,的确值得千古流传、世代研读。 【原文】 邹忌修八尺

  • 钦定南巡盛典卷六十四·高晋

    海防 海塘总图浙东西十一郡杭嘉宁绍温台六府皆临大海温台山多土结所有海塘之处间多碶闸斗门蓄泄之利多冲决之患少故厯来修筑之事较省于他郡杭嘉宁绍四府江水顺流海潮逆上加以回溜汕刷一日两次非巨石长桩宻排深砌不

  • 襄公·孔子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仲孙蔑会晋栾黶、宋华元、卫甯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夏,晋韩厥帅师伐郑,仲孙蔑会齐崔杼、曹人、邾人、杞人次于鄫。秋,楚公子壬夫帅师侵宋。九月辛酉,天王崩。邾子来朝。冬,卫侯

  • 卷二十三·孙瑴

    钦定四库全书古微书卷二十三明 孙防 编诗纬魏博士宋均所注诗纬十八卷而隋志云七经纬八十一篇之外别有诗杂防则含神雾推度灾泛歴枢皆防类也其必有閟秘而不传者故其名益矞其词益诡诗含神雾书既神矣奠之以雾又纽之曰含

  • 卷十·惠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礼说卷十     翰林院侍讲惠士奇撰夏官一大司马以九伐之法正邦国曰眚曰伐曰坛曰削曰侵曰正曰残曰杜曰减康成谓眚犹眚瘦王霸记曰四面削其地如其说则眚与削何以别乎春秋庄公二十有二年肆大眚谷梁子曰肆

  • 庄子天下篇述义序言之二·马叙伦

    庄子学说,似受印度哲学之影响颇深;其天下篇曰:「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薰然慈仁,谓之君子;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

  • 菩提道次第略论序·宗喀巴

    华夏密乘中兴,暨西藏佛法内流,大勇实为前矛。勇原籍四川巴县,姓李名锦章,民国八年夏,与大慈大觉同日从余落发,方二十七龄尔。受戒参禅江天寺,及住静五台山,迨十年秋,余讲法华于宛平,来依座下。时有日本东密老宿觉随者,屡以唐代传

  • 太上内丹守一真定经·佚名

    经名:太上内丹守一真定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宋元。与《玉清无上内景真经》等同时。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题“南岳七金宝山庆华紫光天母传”。述抱一契灵、服食金晶、定神御气之术。

  • 放牛经·佚名

    一卷,秦罗什译。为增一阿含经放牛品之别译。以放牛之十一法譬比丘之十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