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魔娆乱经

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跋只尸牧摩鼻量鹿野园中。彼时尊者大目乾连。为世尊作窟。时露地彷徉。教授令作。彼时魔波旬。自化其身令微小。入尊者目乾连腹中。彼时目乾连。便作是念。何以故。我腹便重。犹若食豆。我宁可如其像三昧正受。以三昧意。自观己腹。于是尊者大目乾连。离彷徉处。至经行捶。敷尼师坛。结跏趺坐。于是尊者大目乾连。即如其像三昧正受。以三昧意。自观己腹。彼尊者大目乾连。即便知之。此魔波旬。入我腹中。于是尊者大目乾连。还从三昧起告魔波旬曰。汝波旬还出。汝波旬还出。莫触饶如来及如来弟子。莫于长夜遭无量苦。无义饶益。于是魔波旬。便作是念。此沙门亦不知不见。而作此言。汝波旬出。汝波旬出。莫触娆如来及如来弟子。莫于长夜遭无量苦。无义饶益。谓彼世尊。有如是力。如是有所能。彼世尊犹不能知我见我。况复弟子。能知能见。是事不然。汝波旬汝所念。我亦知之汝所作念。沙门不知不见。而作此言。波旬出波旬出。莫触娆如来及如来弟子。莫于长夜遭无量苦。无义饶益。谓彼世尊。有如是力。如是有所能。彼犹不能知我见我。况复弟子。能知见我。是事不然。于是魔波旬。复作是念。此沙门为知见我。而作此言。汝波旬出。汝波旬出。莫触娆如来及如来弟子。莫于长夜遭无量苦。无义饶益。于是魔波旬。即从尊者大目乾连口中出。便在前立。彼魔波旬。却住一面已。尊者大目乾连。告波旬曰。波旬昔过去世有如来。名拘楼孙无所著等正觉。我在彼时。亦为触娆魔。我有妹名迦罗。汝是彼子。汝波旬当以此知。汝是我妹子。彼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魔波旬有弟子。名毗楼(音声)萨若。最上最贤。胜诸弟子。何以故。波旬而令尊者毗楼。字为毗楼萨若。波旬此尊者毗楼者。住梵天上。能以香声。满千世界。无有弟子与此等者与声等者。无相似者。谓能说法。此波旬以是故。而令尊者毗楼。名曰毗楼萨若。此波旬以何方便令彼名萨若字曰萨若。此波旬名萨若者。彼依村城住。早起著衣服持衣钵。诣村城乞食。自护其身。诸根具足。意念常定。彼诣村城乞食已。中后而还。举衣钵澡浴其足。举尼师坛。著右肩上。若至静处。若至树下。若至空处。依敷尼师坛。结跏趺坐。轻举速疾。入想知灭正受。彼中牧羊人。若见牧牛人。或担薪人。或行路人。若见彼速疾入想知灭正受。见已作是念。此沙门。坐此静处今命终。我等宁可以干草木牛粪。若敷碎草木。积覆其身。然火当还。彼牧羊人牧牛人。担薪人行路人。以干草木。若敷碎草木。积覆其身。然火已离而还。于是尊者萨若。过夜已从三昧起。轻举速疾收拭其衣。依城村住。彼晨起著衣服。与衣钵俱。诣城村乞食。自能护身。具足诸根。意念常定。若彼所见。牧羊人。牧牛人。担薪人。行路人。见已作是念。此沙门在他静处而命终。我等以干草木牛粪。若敷碎草木。积覆其身。然火已离而还。而今此尊者。还复命存。此波旬。以是方便故。名为萨若。字曰萨若(还生)。于是度数(弊也)簸提旬(恶也常波)作是念。此剃头沙门。以黑缠形。彼与禅俱。与禅相应。常行于禅。犹若驴常荷担。系在枥上。或不得麦。禅而禅。与禅相应。常行于禅。如是剃头沙门。以黑缠形。或与禅俱。与禅相应。行禅。犹若猫子。在于鼠穴前。而欲捕鼠在中。禅而禅。与禅相应。行于禅。如是此剃头沙门。以黑缠形。常与禅俱。与禅相应。常行禅。犹若犹若鸺狐在空墙上。在中捕鼠。禅而禅。与禅相应。常行禅。如是此剃头沙门。以黑缠形常与禅俱。与禅相应。常行禅。犹若鵁在水岸上。伺鱼于中。禅而禅。如是此剃头沙门。以黑缠形。与禅相应。禅而禅。此云何名为禅。为何所禅。为是何禅。或乱或忘或不定。我亦不见来。亦不见去。亦不见住。亦不见终。亦不见生。我宁可为婆罗门居士说。如是此沙门。精进当骂之。当打。当说非。当恚之。若少多骂打。嗔恚说其非。若意有异者。此恶魔求其便索其便。或得其便。或得其因缘。此魔波旬为弊魔。而向婆罗门居士。彼沙门精进。当骂之说其非。当嗔恚之。彼精进沙门。当以木打之。当以石掷。或以杖挝。或破彼精进沙门头。或裂衣坏钵。谓彼时婆罗门居士命终。彼因彼缘。身坏死生恶趣泥犁中。生彼已。作是念。今已受此苦。更或能复剧是处。而我于精进沙门。发于邪。于是波旬。取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弟子。破其头坏其钵裂其衣。便往至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所。彼时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在无量百千众前围绕。而为说法。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遥见弟子。头被打破。衣钵被裂。从远而来。见已告诸比丘。汝诸比丘。当见此比丘。为弊魔。向婆罗门居士说。汝当取精进沙门。骂之挝打。当嗔恚少多挝打。嗔恚意或能有若干。而此弊魔。求其便。索其因缘。求其因缘。得其因缘。汝诸比丘。当与慈俱满一方已正受住。如是二三四上下一切诸方意与慈俱。无怨无二无恚。极广极大。无量极分别。满一切诸方已正受住。如是意与悲喜护俱。满一切诸方已正受住。当令弊魔求其便。索其因缘。不得其便。不得其因缘。于是波旬。向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弟子。说如此言。彼与慈俱。满一方已正受住。如是二三四上下一切诸方意与慈俱。无怨无二无恚。极广极大。无量极分别。满诸方已正受住。如是意与悲喜护俱。满一切诸方已正受住。谓彼恶魔求其便。索其因缘。不能得其便。不能得其因缘。于是波旬弊魔作是念。我以此方便。不能得此沙门便。不能得此沙门其因缘。我宁可向婆罗门居士说。汝当取此精进沙门。当恭敬承事礼事供养。少多供养承事礼事已。若意有异。而彼弊魔。求其便索其便。索其因缘。得其便。得其因缘。此弊魔旬。向居士婆罗门说。彼精进沙门。当供养。当承事礼事。令婆罗门居士。脱衣敷地。而作是言。令此精进沙门。当蹈上行。精进沙门当游上行。此精进沙门。为极苦行。当令我等于长夜得义饶益。令婆罗门居士。自洗其发。以敷著地。而作是言。精进沙门。当蹈上行。精进沙门。当游上行。此精进沙门。为极苦行。当令我等于长夜得义饶益。当令婆罗门居士。手执囊种种满中。而作是言。唯愿诸贤。当取此随所用之。当令我等长夜得义饶益。令婆罗门居士信乐。为彼精进沙门。自以手牵。将入己家。随所欲施。唯愿诸贤。当取此施。随所用之。当令我等长夜得义饶益。彼时婆罗门居士命终。彼因彼缘。身坏死。生善处天上。生于彼已。便作是念。我等此乐。无过于是。我等因向精进沙门有等见故。于是波旬为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弟子。供养恭敬。承事礼事。便至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弟子所。彼时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于无量百千众在前围绕。而为说法。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遥见弟子他所供养恭敬。承事礼事。从远而来。见已告诸比丘。汝诸比丘见不。此弊魔波旬。向婆罗门居士。说当供养恭敬。承事礼事。恭敬彼精进沙门。少多恭敬承事礼事供养意。若有异。彼弊魔波旬。求其便。索其因缘。得其便。得其因缘。汝诸比丘。当于一切行。见无常住。当见尽。当见离。当见灭。当见止。当见止住处。而令弊魔波旬。求其便。索其因缘。不得其便。不得其因缘。彼波旬。为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弟子。说如此言。此一切行。见无常住见尽见离见灭见止住处。彼弊魔波旬。求其便。索其因缘。不能得便。不得其因缘。于是弊魔波旬。便作是念。我以此方便。不能得精进沙门便。不能得其因缘。我宁可化作年少小儿童男形像。住他道边。手执大木。当用击尊者毗楼首。破令血流。彼时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依城村住。晨起著衣服持衣钵。欲诣城村乞食。及尊者毗楼。随后比丘。于是弊魔。在他处化作年少小儿童男形像已。在他道边。手执大木。用击尊者毗楼首。令血流。于是尊者毗楼。被击首破流血。随从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后。于是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至村已。以一切身力。右旋顾视而视。不恐不怖。不惊不懅。而观诸方。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见尊者毗楼。被击首破血流。从后而来。见已说言。此弊魔为非为无厌足。复次波旬。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言未竟。彼时弊魔。即以其身。堕大泥犁中。彼波旬。在大泥犁中。具有四事。无乐六更。身现受痛。钩锁锁之。谓彼地狱狱卒。便至弊魔所。到已作是言。汝若此锁解者。汝当知我在地狱中。以满百岁在地狱中。彼时魔波旬。便恐怖身毛皆竖。尊者大目乾连。即时说偈曰。

云何止地狱而令恶在中

犯佛婆罗门及犯此比丘

名阿鼻泥犁而令恶止中

犯佛婆罗门及犯此比丘

锁解则为百在中受苦痛

在阿鼻泥犁令恶止其中

若有不知者比丘佛弟子

如是受此苦当受黑之报

在于园观中及此地众生

不种食粳米当生北拘牢

极大须弥山亲近于解脱

自能分别者身则行念持

彼山止泉中常住于此劫

其形如金色光明靡不照

作众诸伎乐是释乐所游

彼亦有二俱在前而恭敬

若释在前行升此高堂上

见释所从来各各自娱乐

若见比丘来还顾有羞耻

若有升堂上则能问比丘

当知有此魔爱尽得解脱

当为比丘记闻说当如是

拘翼我知汝爱尽得解脱

闻说智慧记释得欢喜乐

比丘多作行当为更说此

若有升此堂释者能致问

云何名为堂汝释在其上

汝释我当记此名受报处

如是千世界有此千世界

无有胜此堂如是受报处

释得自在游在中最清明

化一能为百在此报堂上

释得自在游升在此堂上

足指能动之令天眼而睹

释得自在游升在鹿堂上

神足能动转甚深极覆藏

难动难可转彼有琉璃地

圣之所居处滑泽极柔软

所敷极软褥言语亦柔软

最胜今天王善能作伎乐

种种若干异诸天来会聚

趣向须陀洹无量诸千种

及百诸那术至三十三天

说法为作眼彼闻此法已

信乐则然可我知有此法

则名曰仙人谓至梵天上

能令诸梵问彼梵有此见

所见亦如前常见有常住

我当为梵记仙人我此见

不见不如前我常有常住

我见报相应梵天身在前

我今当何说我常计有常

谓能知此世等觉之所说

若有有所习所生受其报

火无有是念我当烧愚人

火烧愚人已随行则被烧

如是汝波旬近于此如来

久作斯恶行受报亦当久

汝魔莫厌佛及莫娆比丘

以此比丘说魔在鼻量国

鬼有忧戚念目连所感勤

恐怖极恐惧忽然则不现

猜你喜欢
  撰集百缘经卷第七·佚名
  跋·书玉
  普曜经卷第四·佚名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卷下·妙叶
  卷第十八·白岩净符
  卷十八·道世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卷三·佚名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佚名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三·佚名
  译序·胡兰成
  觉 社 宣 言·太虚
  覆天童净心老和尚书·太虚
  卷第二·函昰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118 ·佚名

    洪皓 次韵学士重阳雪中见招不赴前后十六首 萸房觅得惜其陈,拟学宗王问鬼神。 不放黄花资献寿,故飞白雪恼留宾。 一身抱病蹒跚苦,万里思亲况味辛。 正是悲秋增感慨,诗翁摛藻与为春。 洪皓 次韵学士

  • 雍熈乐府卷之五·郭勋

    仙吕宫点绛唇      祝圣夀国泰●昌万民仰望山河壮圣夀无●玩赏在金銮上混江龙喜孜孜髙擎羙醸列金钗十二出红妆朱围翠绕炰凤烹凰翠巍巍花团如锦绣緑依依翠竹绕回廊珠●摇晃紫雾飘香祥云瑞霭荡荡祥光端的是紫府瑶

  • 列传第三十六 儒 林·李百药

    李铉 刁柔 冯伟 张买奴 刘轨思 鲍季详 邢峙 刘昼 马敬德子元熙 张景仁 权会 张思伯 张雕 孙灵晖 石曜班固称“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行教化”者也。圣人所以明天道,正人伦,是以古先哲王率由

  • 庙学典礼卷二·佚名

      程学士奏重学校集贤直学士少中大夫臣程文海,至元二十三年二月日奏:臣闻国于天地,必需材以为用,而人材之盛,非自盛也,全在国家养育之勤,其衰也,反是,参之历代可考也。国家自中统建元以来,中外臣僚亦时闻表表伟杰者,皆自往时故

  • ◎卢英被捕还要”面子”·佚名

    当第三方面军缉捕伪旧南市警察局长卢英时,先包围其住宅,而将其家人加以搜查,见备有短铳者一一没收,时卢英挺身而出,缉者立将其双手铐住,卢拒绝受铐道:“我虽然做了汉奸,可是我有我的道理,我跟你们走就是,手铐太失我面子。&

  • 卷之一百零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明名臣琬琰録卷二十一·徐紘

    (明)徐纮 撰春坊赞善陈先生行状  金实先生讳济字伯载姓陈氏常州武进县人上世居温之乐清代为儒家高祖号月岩为瑞安州学正有子七人其第六子曰可山者因游平江兵兴不得还遂侨寓常熟之双凤里先生之曾大父也大父益初父贞又

  • 第二八五具领状同治十二年闰六月十三日一一七○三--九·佚名

    难妇之生母具领其女具领状人黄江氏,今当大老爷台前,领得氏女黄富娘一名,回家安业,不敢冒领。所具领状是实。〔批〕附。 私记戳记 署分府何、给粤籍代书、金承恩戳记同治拾贰年闰陆月十三日具领状人黄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五·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孙学士洙墓志铭李清臣元丰二年十一月天子有诏尚书祠部员外郎知制诰洙学术行谊有名于时博习坟史多识典故其以为翰林学士入谢赐黄金带廐马涂金羁勒文韀勑从官同燕集内侍监治具悉如故事名声光荣赫然惊众士大

  • 别集上卷三·宋名臣言行录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録别集上卷三 宋 李幼武 纂集 张焘 忠定公 字子公饶州德兴人以门廕补太学斋郎升上舍政和八年廷试三人授太学録宣和初除博士三年连丁内外艰吉再为博

  • 郁新传·张廷玉

    郁新,字敦本,临淮人。洪武年间,以人才被征,授予户部度支主事,后升为郎中。过了一年,升为本部右侍郎。皇上曾问他天下户口田赋的数据,以及地理险易情况,郁新都应答无遗,皇上称赞他的才华。不久他进升为尚书。当时亲王每年的禄米

  • 民數第二十·徐干

      夫("夫"字原脫,據《通典》卷三補。)治平在庶功興,庶功興在事役均,事役均在民數周,民數周爲國之本也。故先王周知其萬民衆寡之數,乃分九職焉。九職旣分,則劬勞者可見,怠(《通典》作"勤")惰者可聞也,然而事役不均者未之有也。事

  • 思辨録辑要卷三十三·陆世仪

    经子类天下古今之书文冗乱极矣有王者起必当厘正而大焚之焚书正所以存书也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亦是焚书之意友人有言古本大学之妙者予曰仪于大学只读得圣经于圣经只读得三节在明明徳一节明明徳于天下一节修身

  • 体论·杜恕

    君第一人主之大患,莫大乎好名。人主好名,则羣臣知所要矣。夫名,所以名善者也,善修而名自随之,非好之之所能得也。苟好之甚,则必伪行要名,而奸臣以伪事应之,一人而受其庆,则举天下应之矣。君以伪化天下,欲贞信敦朴,诚难矣!虽有至聪

  • 佛教世俗谛的人生观之一·太虚

    ──十四年七月在庐山大林寺讲──人生观、是观察人的价值与意义,而决定如何及如何发达人生的。古今所说,种种不同,今就佛法言之。但佛法之真谛,离名绝相,凡有言诠,尽归俗谛,故今又就佛法之世俗谛言之。真俗二谛,摄佛法藏尽。

  • 怀麓堂集·李东阳

    明代诗文别集。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著。为李东阳自编,初刻于正德年间。集前有正德十一年(1516)杨一清序。一百卷。凡诗前稿二十卷,文前稿三十卷,诗后稿十卷,文后稿三十卷,杂记十卷。有清康熙间廖方达校刻本。嘉庆间

  • 相马经·伯乐

    我国现存最早的相马术著作。春秋战国时期孙阳(伯乐)撰。成书于公元前168年以前。该书总结了以往及当时相马家的经验以及作者自己在相马实践中的体会。介绍了关于马的外形学的知识和理论,揭示马体各部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 清宫史话·齐如山

    齐如山著。在宫里,妃嫔不能与皇帝同桌用膳;上朝前,官员都在街边小馆吃早饭;有人坐火车去祈雨,结果掉了脑袋;有人在如意馆画画,后来平步青云;南书房里最多的不是书而是酱菜;内务府里管事的绝不是太监而是皇室贵胄……《齐如山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