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子序
鬻子名熊,楚人,周文王之师也。年九十,见文王,王曰:老矣。鬻子曰:使臣捕兽逐麋,已老矣;使臣坐策国事,尚少也。文王师之。著书二十二篇,名曰《鬻子》。子者,男子之美称。贤不逮圣,不以為经,用题纪标子。因据刘氏九流即道流也。遭秦暴乱,书记略尽;《鬻子》虽不预焚烧,编秩由此残缺。依《汉书·艺文志》,惟有六篇,今此本乃有十四篇,未详孰是。篇或错乱,文多遗闕,至敷演大道,銓撰明史,阐域中之教化,论刑德之是非,虽卷轴不全而其门可见,然邓林之枝、荆山之玉、君子餘文,可得观矣。鬻子博怀道德,善谋政事,故使周文屈节,大圣諮询。情存帝王之道,辞多斥救之要,理致通远,旨趣恢弘,实先达之奥言,為诸子之首唱。织组仁义,经纬家邦,垂劝诚之风,陈弘济之术,王者览之可以理国,吏者遵之可以从政,足使贤者励志,不肖者涤心。《语》曰:《诗》三百,一言以敝之,曰思无邪。言而不朽,可為龟镜。《鬻子》论道,无邪之谓歟。幸以休务之隙,披阅子史;而书籍实繁,不能精备。至於此子,颇复留心,寻其立迹之端,探其阐教之旨,岂如寓言迂恢,驰术飞辩者矣,亦乃字重千金,辞高万岁。聊為注解,略起指归。驰心於万古之上,寄怀於千载之下,庶垂道见志,悬诸日月。将来君子,幸无忽焉。
猜你喜欢 第十四章·王夫之 卷一·胡寅 第四章 8·辜鸿铭 目録·黄仲炎 卷三·吴澄 卷一百二十九·山井鼎 卷二十九·张廷玉 僖公·僖公二十一年·左丘明 论语正义卷十·刘宝楠 卷十七·佚名 高僧傳卷第七(義解四)·慧皎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玄奘 佛说意经·佚名 卷八十四·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七十一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