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观的科学后序
予著此书既将出版,在中华书局购第三十五期学衡,得读景君昌极评郭任远人类的行为,有足与予诠释科学之义相发明者,录之以当后序。
今世科学方法之特色,厥为实验。实验之义有二:一者、根据现前经验,是如何便还他如何,丝毫不加玄想,此即所谓相应或如如之义也。二者、恐经验之不足恃也,则以人力改进之,如目不能见甚微与甚远之物,则制显微镜、望远镜以验之。热带不能见冰雪,则于实验室内用人造冰雪以验之。玉石在寻常气候中不能化为液体,则加高压力热度化为液体以验之。凡兹种种,皆所以补通常经验之不足。佛家之修行亦犹是耳:知烦恼扰心之令人昏眩也,则修戒以袪之;知心念杂乱之迷惑真相也,则习定以一之;知成见塞心之谬执重重也,则运慧以破之。戒定慧三,谓之三学,皆所以改进通常之经验者也──即予所谓广义的科学之瑜伽方法──。特科学家之改进经验──即予所谓广义的科学之瑜伽方法──。特科学家之改进经验──即予所谓狭义的科学──,重在客观之物件,佛学家之改进经验,重在主观之心识。如人患目眩,不能辨物,科学家则多方移置其物以求一辨,佛学家则努力医治其目以求其明,其为实验虽同,而治标、治本又有异焉。
复次、适谓佛家改造经验,重在主观,即在无病之目,实亦有然。俗人凝视以练目,及其至也,可一望而辨屋上之瓦数;佛家禅定以练心──即予所谓瑜伽方法──,及其至也,可一悟而通宇宙之大道。是亦一实验,安在其非实验也。讲实验者,幸勿于自己未曾实验之事,遽谓他人之无验。
又予日者与章君太炎说人生观的科学中人乘直接大乘之关系,顷来函极蒙赞同,并录以为之殿。
太虚上人侍者:昨日快聆清论,所发明起信大义,洞若观火,拜服拜服!更论人乘、大乘关系,尤有益于世教。昔人云:“俗昧远理,僧滞近教”。宋、明理学诸师,所以不肯直趣佛法者,只以其道玄远,学之者多遗民义,故为此调停补苴之术。然茍识其情,厉行六度,亦与儒术相依,唯有漏无漏为异。若拨弃人乘之义,非独不益世法,亦于六度有亏矣。大抵六度本自平等,十善乃其细者,在家出家皆不能离十善,东圣西圣亦并依于六度。以此倡说──按予于人生观的科学,则既倡说之矣──,自然殊涂同归,未知上人以为有当否?此颂禅悦!章炳麟和南。
中华民国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太虚识于沪堧。
猜你喜欢 不空罥索咒经·佚名 佛说大乘稻秆经·佚名 佛教僧寺财产权之确定·太虚 卷之二十四·别庵性统 卷第四·佚名 卷七十八·佚名 大沩真如喆禅师·惠洪 观音玄义记卷第四·知礼 评宝明君中国佛教之现势·太虚 卷第七十二·佚名 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赞卷下·窥基 菩萨戒本宗要·太贤 利益存亡·佚名 卷第十一·丈雪通醉 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