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帝学卷二

汉太祖髙皇帝

太宗孝文皇帝

世宗孝武皇帝

孝昭皇帝

中宗孝宣皇帝

世祖光武皇帝

显宗孝明皇帝

肃宗孝章皇帝

后魏髙祖孝文皇帝

唐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汉太祖髙皇帝初定天下大中大夫陆贾时时前称説诗书帝曰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贾曰马上得之寜可以马上治乎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乡使秦已幷天下修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帝有慙色谓贾曰试为我着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败之国贾凡着十二篇毎奏一篇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嵗称其书曰新语

太宗孝文皇帝时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闻济南伏生治之【生名胜故为秦博士】欲召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诏太常使掌故鼂错徃受之大中大夫贾谊为长沙王太傅嵗余帝思谊徴之入见上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神事而问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谊上书言三代之君教太子之法曰太子少长则入于学学者所学之官也【官谓官舍】学礼曰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则亲疏有序而恩相及矣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防有差而民不诬矣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徳则圣智在位而功不遗矣帝入北学上贵而尊爵则贵贱有等而下不逾矣帝入太学承师问道退习而考于太傅太傅罚其不则而匡其不及【则法也匡正也】则徳知长而治道得矣此五学者既成于上则百姓黎民化辑于下矣【辑和也】世宗孝武皇帝时倪寛见帝语经学帝曰吾始以尚书为朴学弗好及闻寛説可观乃从寛问一篇又诏求能为韩婴诗者徴蔡义待诏久不进见义上疏曰臣山东草莱之人行能无所比容貌不及众然而不弃人伦者窃以闻道于先师自托于经术也愿赐清闲之燕得尽精思于前上召见义説诗甚悦之擢为光禄大夫给事中制曰道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壊乐崩朕甚闵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登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议与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于是建藏书之防【外则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则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説皆充秘府董仲舒对册推明孔氏帝遂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建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厯数协音律作诗乐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

孝昭皇帝始元五年诏曰朕以身获保宗庙战战栗栗夙兴夜寐修古帝王之事通保傅传孝经论语尚书未云有明【贾谊作保傅传在礼大戴记帝虽通此书而孝经论语尚书犹未能明也】其令三辅太常举贤良各二人郡国文学髙第各一人蔡义以韩诗授帝博士韦贤亦进授帝诗

中宗孝宣皇帝髙材好学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元康元年诏曰朕不明六艺郁于大道【郁不通也】是以隂阳风雨未时其博举吏民厥身修正通文学明于先王之术宣究其意者各二人中二千石各一人甘露三年诏诸儒讲五经同异于石渠阁【在未央殿北以藏秘书】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平奏其议帝亲称制临决焉乃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谷梁春秋博士

世祖光武皇帝爱好经术未及下车先访儒雅采求阙文补缀漏逸先是四方学士多遁逃林薮至是莫不抱负坟防云防京师乃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太常差次总领焉建武五年修起太学备笾豆干戚之容帝受尚书通大义召桓荣入説甚善之毎朝防辄令荣敷奏经义帝称善曰得生几晩拜荣为博士车驾幸太学防诸博士论难于前自陇蜀平后未尝复言军旅皇太子尝问攻战之事帝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不对此非尔所及每旦视朝日昃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间諌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頥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显宗孝明皇帝为太子时桓荣以少傅授尚书包咸以郎中授论语及即位尊荣以师礼拜为太常帝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防百官骠骑将军东平王苍以下及荣门生数百人帝自执业每言辄曰太师在是永平二年三雍初成以李躬为三老桓荣为五更养老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帯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荣疾笃帝问之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牀茵帷帐刀剑衣被荣卒帝变服临丧送葬五年以包咸为大鸿胪每进见锡以几杖入屏不趋赞事不名经传有疑辄遣小黄门就舍即问九年为四姓小侯立学置五经师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匈奴亦遣子入学济济乎洋洋乎盛于永平矣

肃宗孝章皇帝为太子时张酺侍讲及即位出为东郡太守元和二年东巡狩幸东郡引酺及门生幷郡县掾史防庭中帝先备弟子之仪使酺讲尚书一篇然后修君臣之礼还过鲁幸阙里以太牢祀孔子及七十二人作六代之乐大防孔氏男子二十以上者六十三人命儒者讲论兰台令孔僖因自陈谢帝曰今日之防寜于卿宗有光荣乎对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増煇圣徳至于光荣非所敢承帝大笑曰非圣者子孙焉有斯言乎遂拜僖郎中帝降意儒术特好古文尚书左氏传建初四年防诸儒于北宫白虎观讲论五经同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承制问侍中淳于恭奏帝亲称制临决如石渠故事

后魏髙祖孝文皇帝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亲讲丧服于清徽堂从容谓羣臣曰彦和季豫等年在防稚早登缨绂失过庭之训并未习礼毎欲令我一解丧服自审义解浮疎抑而不许顷因酒坐脱尔言从故屈朝彦遂亲传説将临讲坐惭战交情御史中尉李彪对曰自古及今未有天子讲礼陛下圣叡渊明事超百代臣得亲承音防千载一时唐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初为天防上将开天防府置官属乃开馆于宫西延四方文学之士出教以王府属杜如晦记室房龄虞世南文学褚亮姚思廉主簿李道参军蔡允恭薛元敬顔相时谘议典籖苏朂天防府从事中郎于志宁军谘祭酒苏世长记室薛収仓曹李守素国子助教陆徳明孔頴逹信都盖文逹宋州总管府戸曹许敬宗并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分为三番更日直宿供给珍膳恩礼优厚帝朝谒公事之暇辄至馆中引诸学士讨论文籍或夜分而寝又使库直阎立本图像禇亮为赞号十八学士士大夫得预其选者时人谓之登瀛洲武徳九年帝即位于文殿聚四部书二十余万卷置文馆于殿侧精选天下文学之士虞世南褚亮姚思亷欧阳询蔡允恭萧徳言等以本官兼学士令更日宿直听朝之暇引入内殿讲论前言徃行商确政事或至夜分乃罢又取三品已上子孙充文馆学生贞观二年正月帝着金镜述以示侍臣其畧曰乱未尝不任不肖治未尝不任忠贤任忠贤则享天下之福用不肖则受天下之祸十四年二月幸国子监观释菜命祭酒孔頴逹讲孝经赐祭酒以下至诸生髙第帛有差是时帝大徴天下名儒为学官教幸国子监使之讲论学生能用一大经已上皆得补官増筑学舍千二百间増学生满三千二百六十员自屯营飞骑亦给博士使授以经有能通经者听得贡举于是四方学者云集京师乃至髙丽百济新罗髙昌吐蕃诸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升讲筵者至八千余人帝以师説多门章句繁杂命孔頴逹与诸儒撰定五经疏谓之正义令学者习之二十二年帝撰帝范十二篇以赐太子曰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諌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且曰修身治国备在其中一旦不讳更无所言矣

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为太子时褚无量以国子祭酒侍讲及即位加右散骑常侍开元三年帝谓宰相曰朕每读书有所疑滞无从质问可选儒学之士使入内侍读卢懐慎荐太常卿马懐素乃以懐素为左散骑常侍与无量更日侍读毎至閤门令乘肩舆以进或在别馆道逺听于宫中乗马亲送迎之待以师傅之礼以无量羸老特为之造腰舆在内殿令内侍舁之五年懐素为秘书监奏省中书散乱讹缺请选学术之士二十人整比校补从之于是搜访逸书选吏缮写命国子博士尹知章桑泉尉韦述等二十人同刋正以褚无量为之使于乾元殿前编校羣书八年无量卒命右散骑常侍元行冲整比羣书行冲上羣书四録几书四万八千一百六十九卷十一年置丽正书院聚文学之士秘书监徐坚太常博士贺知章监察御史赵冬曦等或修书或侍讲以张説为修书使以总之有司供给优厚中书舍人陆坚以为此属无益于国徒为糜费欲悉奏罢之张説曰自古帝王于国家无事之时莫不崇宫室广声色今天子独延礼文儒发挥典籍所益者大所损者防陆子之言何不逹也帝闻之重説而薄坚十三年帝与中书门下及礼官学士宴于集仙殿帝曰仙者慿虚之论朕所不取贤者济理之具朕今与卿曹合宴宜更名集贤殿其书院官五品以上为学士六品以下为直学士以张説知院事右散骑常侍徐坚副之二十五年帝制训诫六篇以示诸王其旨盖明君臣父子之义齐祭稼穑之事宰臣李林甫等请宣布中外手诏曰周公诫伯禽无以鲁国骄人朕万圣虽惭岂防诫子聊示庭训何足宣布也天寳二载帝自注孝经颁于天下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留意典坟毎览前代兴亡得失之事皆三复其言又读贞观开元实録见太宗撰金镜书及帝范宗撰开元训诫帝遂采尚书春秋后传史记汉书三国志晋书晏子春秋新序説苑等书君臣行事可为龟镜者集成十四篇一曰君臣道合二曰辨邪正三曰戒权幸四曰戒防行五曰任贤臣六曰纳忠諌七曰慎征伐八曰慎刑法九曰去奢泰十曰崇节俭十一曰奨忠直十二曰修徳政十三曰谏畋猎十四曰録勲贤分为上下卷目曰前代君臣事迹元和四年以其书写于屏风列之御座之右遣中使以书屛六扇至中书宣示宰臣李藩裴垍曰朕近撰此屛风常所观览故以示卿藩等上表贺

臣祖禹案欧阳修赞曰唐有天下可称者三君宗宪宗皆不克其终盛哉太宗之烈也今臣述明皇宪宗取其务学而已

帝学卷二

猜你喜欢
  定公(元年~十五年)·谷梁赤
  隐公(元年~十一年)·谷梁赤
  法行篇第三十·荀况
  第五章 原女子被屈之由,本于繁衍人类之不得已·梁启超
  读大学法·景星
  读诗略记卷一·朱朝瑛
  卷四十二·程川
  卷一·杨于庭
  卷二十三·鄂尔泰
  第56章·老子
  十二门论讲录·太虚
  卷第七十五·佚名
  卷三 烟霞词客·李叔同
  佛说演道俗业经·佚名
  第十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八·杜文澜

    卷十八喜朝天晁补之词、纤绉匀殷句、绉误作搊、又便离披&M022333;损句、原空&M022333;字、又素李来禽总俗句、原空李字、均应从戈氏校本补、竹马儿叶梦得词、田阴纵在句、阴字疑园字之误、征部乐

  • 第三十六回 议新法创设条例司 谳疑狱狡脱谋夫案·蔡东藩

      却说王安石既承主眷,渐渐露出锋芒,意欲变法维新,炫人耳目。是时大内帑银,所存无几,神宗年少气锐,方以富国强兵为首务,安石隐伺上意,遂倡理财足国的美谈,歆动神宗。熙宁元年仲冬,行郊天礼,辅臣以河朔旱灾,国用不足,乞南郊以后,

  • 三藩纪事本末卷二·杨陆荣

    青浦杨陆荣采南氏编王师平南浙王师平闽金、王收江西李成栋平粤东鲁藩据浙东益藩扰湖东(附傅、揭)王师平南浙顺治二年(乙酉)五月二十日,王师抵镇江,知府某、推官某、丹徒令某俱死之;巡抚霍达遁。徇常州、苏州,下之。苏州在籍谕

  • 雍正实录卷之三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  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之五·佚名

    光绪元年。乙亥。三月。戊戌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康庆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如之。  ○以恭上大行皇帝尊。谥。前期遣官。告祭天地太庙后殿。奉先殿。社稷。  ○谕内阁、朕寅承丕绪。抚驭万方。敬念列

  • 皇王大纪卷三十六·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桓王十九年冬十一月齐侯卫侯郑伯盟于恶曹楚屈瑕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莫敖患之鬭防曰郧人军其郊必不诫且日虞四邑之至也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我以鋭师宵加于郧郧有虞心而恃其城莫有

  • ●第三卷 大赦 停勾·缪荃孙

    大赦吴吴大帝黄龙元年,魏太和三年正月甲申,即位,改元,大赦。九月,迁都建业。三年十二月丁卯,大赦。改明年为嘉禾元年。嘉禾六年(魏景初元年)十二月,赤乌集前殿,大赦。改明年为赤乌元年。赤乌三年四月,大赦。七年八月,诏曰:“

  • 第十二卷 漕运二·缪荃孙

    运 道《会典》:凡岁漕京师者,有河运。江安粮道,每届循办河运,先期委员分往江北里下河一带,照应运米数采买,雇用民船兑装。由淮扬运河北行,经淮安府,又西北经清江浦,又西经清河县北为清口,又北为邳宿运河,西北经桃源县,又北经宿

  • 第十二册 天总二年毛文龙等处来文六件·佚名

    第十二册 天总二年毛文龙等处来文六件天总二年四月来书云:金国之汗思欲和好,即归还旧地,誓告於天。我若怀前仇,阴谋杀害,肇起异端,则惟天鉴而诛我毛文龙。【原档残缺】等,若心口不一,阳奉阴违,违悖前盟,则上天鉴之,死於非命。我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纪昀

    天文略 【三】日月五步规法上○日月五步规法上历元度法及赤道黄地道平经纬度岁实日躔盈缩日道交周月离迟疾实朔望△历元后汉志日周于天一寒一暑四时备成万物毕改摄提迁次青龙移辰谓之岁岁首至也月首朔也至朔同日谓之

  • 卷八·杨大雅

    <史部,史钞类,两汉博闻钦定四库全书两汉博闻卷八宋 杨侃 辑大驾 法驾 小驾【舆服志二十九】胡广汉制度曰天子出有大驾法驾小驾大驾则公卿奉引大将军参乗太仆御属车八十一乗备千乗万骑法驾八卿不在卤簿唯河南尹执

  • 司马睪传·姚思廉

    司马詗字文升,河内温人,其高祖是晋侍中、光禄勋司马柔之,以南顿王之孙承袭齐文献王司马攸的封嗣。父亲司马子产,梁尚书水部侍郎、岳陽太守,是梁武帝的表兄。幼时聪明机警,性情纯厚。十二岁时,母亲离世,思慕亲人过于毁顿,滴水不

  • 韦睿传·李延寿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世代都是三辅地区的著名族姓。祖父韦玄,为躲避作官隐居长安南山。宋武帝入关,征召他为太尉掾,他不去就任。伯父韦祖征,在宋末作光禄勋。父亲韦祖归,任宁远长史。韦睿侍奉继母以孝闻名。伯父韦祖征屡

  • 陆贽传·欧阳修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十八岁考中进士,又在吏部考中博学宏辞科,调任郑县尉,后被免职回乡。寿州刺史张镒名望很高,陆贽去参见,交谈了三天,张镒认为他是奇才,请与他结为忘年交。告辞时,张镒赠钱百万,说“:请作为母亲大人一日的费

  • 卷二百五十五·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五十五明 杨士奇等 撰赋役唐德宗时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陆贽论度支令京兆府折税市草事状曰度支奏缘当年税草支用不充诸塲和市所得又少所以每至秋夏常有欠缺请令京兆府折今年秋税

  • 卷二百五十一·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五十一明 杨士奇等 撰水利宋哲宗元佑二年翰林学士苏辙论黄河必非东决疏曰臣去岁领户部右曹以财赋不足而开河之议不决河北费用不赀曾上三章

  • 卷五·陈启源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稽古编卷五吴江陈启源撰王【变风】黍离集传曰黍苗似芦高丈余穗黒色实圜重案此乃今之芦粟【辨详总诂】非黍也陶贞白已有黍苗似芦粒亦大之语晦庵殆祖其说乎今北土自有黍其苗似茅高可二尺余一茎数穗穗散

  • 荒漠甘泉·考门夫人

    美国考门夫人(Mrs Cowman,1870—1960)著。1920年出版。以日记体讲述作者的灵修体验。《荒漠甘泉》以圣经经文为据,摘录了考门夫人所喜爱的司布真、马德胜、爱德华兹等多人的著述或语录,结合作者的经历思考,书写了一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