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五

<经部,四书类,四书或问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或问卷十五

宋 朱子 撰

论语

乡党第十【凡二十一章】

或问序篇诸説如何曰是皆原于程子而尹氏约而精矣杨氏诋世儒之説为有功范氏説在篇中亦明白而切至也

或问恂恂或以为诚实或以为温恭何也曰以诗书训诂考之宜以为信实然亦有温恭之意也曰杨氏便便之説如何曰其説美矣然无所据且下文不属当从明辨之训为得之曰訚訚侃侃之训不同説文为得何也曰太史公称鲁道之衰洙泗之间龂龂如也亦作訚訚説者以为争辨之意而晋人亦有侃侃正色之语葢以音义求之亦宜如此此説文之训所以为得也訚訚之为中正义有不尽衎衎而乐自作此衎字不作侃也后汉书云訚訚衎衎得礼之容寝嘿抑心非朝廷福其意亦以为争辨刚直为是而有此言但侃侃误作衎耳曰踧踖尹义如何曰此未及夫行也当从杨氏曰与与二义如何曰此未可判两存可也曰此其先下大夫次上大夫而后及君何也曰由卑以及尊也

或问君召使摈诸説如何曰范説得之谢説诚于所揖恐无此意杨氏躩如之説亦善宾不顾之説则张子善矣仪礼聘礼篇亦有宾不顾之文郑氏以为于此君可以反路寝是也襜如之説洪氏以为非心平体正敏给安详不能尔者亦为得之

或问中门之説曰疏门中有闑两旁有枨中门谓枨闑之中然则门之左右扉各有中所谓阖门左扉立于其中是也曰诸説如何曰言似不足屏气不息谢氏得之摄齐之説胡氏推之亦善【或问升堂摄齐则手无所执欤曰古者君臣所执五玉三帛二生一死皆以为贽而已笏则止用以指画记事而已不执之以为仪也字文周复古乃不修贽而执笏于是摄齐鞠躬之礼废升堂而躐齐者多矣】曰趋进翼如何以知进字必为衍文也曰降而尽阶则为趋而退矣不得复有进字也曾氏以为音义作退者亦误

或问所谓命圭者何曰古者诸侯受封天子授之以圭为瑞节其具见于注疏矣曰上如揖下如授其説不同何也曰仪礼有授如争承下如送之文应与此同而注疏不类未详其説今且据此论之若如旧説以下为下堂则是时已不执圭而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之文不当系于其下矣礼有执国君之器则平衡之説而左氏记子贡讥哀公邾子执圭髙卑容有俛仰故以此但为奉之平衡不髙不卑之意于义为安也曰享礼注疏与诸説不同何也曰注据仪礼当从之以为燕享者误矣且燕享之礼亦自不同不得并举也曰私觌见于聘礼孔子行之而记礼者以为非礼何也曰胡氏以为若聘礼所记孔子所行者正也当时大夫僣于邦君于是有庭实旅百如享礼然则非正矣故记曰庭实旅百何为乎诸侯之庭此説是也

或间色有正间奈何曰青赤黄白黑五方之正色也以木克土则青黄合而成緑以金克木则白青合而成碧以火克金则赤白合而成红以水克火则黒赤合而成紫以土克水则黄黒合而成骝此五方之间色也曰侯氏以红紫为上服之饰何也曰此説误也曰表而出之旧説以为必加表而后出今説不然何也曰若如旧説则当云加表而后出不得云表而出之矣故诸家虽皆因之而范氏独谓絺绤出于表表不可以亲肤则固已如今之説矣但其説不甚明白故不得不自为説耳曰寝衣之简何以知其错出于此也曰以必有之辞与下章必有明衣者同知其非常日之衣矣且此章防裘之文本自一类而忽以此儳之又似若不伦者今出之以归于下章则彼此皆得其适矣曰寝衣其今之被乎曰愚尝意其非被而曾氏之説亦以为然也曰杨氏狐貉之説如何曰是亦误矣诸侯狐裘以朝何取于善疑哉曰呉氏之説疑如何曰是亦有可疑者姑存其説可也【此章之首以君子发之何也呉氏曰此篇虽杂出弟子所记至纂集而成必出人之手故自篇首称之皆防上所言以见之也独于此章之首又以君子发之不知何谓葢既谓之君子则不得独为夫子之事岂自此之后皆三代典礼而夫子行之不得独称夫子也又不知食不厌精以下亦三代之礼耶彼宗庙朝廷聘享之礼三代行之有异于夫子者故独称夫子也耶此愚窃冇疑之】

或问不时不食诸説皆谓朝夕日中之时何不从也曰食以饥饱为节圣人与人同耳若朝夕日中既食矣则他时不食自不待言若朝而有故乃终朝不食以俟日中则非循理者之所为矣惟胡氏以为王制所谓五谷未成果实未熟汉诏所谓穿掘萌芽鬱飬强熟之类最为得之谢氏説人不为饥而死虽不食可也此与下章人死无委壑之理者语气激似少谨厚之意读者详之曰割不正奈何曰范氏得之矣邢疏所引解折牲体礼食则然燕居私食恐其未必尔也不得其酱其物则如疏所引其义则亦当以范説为正曰杨氏诸説如何曰色恶臭恶未必如周礼所言但防鱼馁肉败而言耳肉不胜食之説亦未必然但食以谷为主范谢之説得之矣其曰治未病则善而遂谓疾医施于万民而君子不与则支矣曰惟酒无量不及乱之説如何曰程子之言虽非圣人之事其所以戒学者至矣若解此文则惟字连上文而言葢曰肉多则不食而酒无量但不使过醉耳胡氏説得之【胡氏曰乱者内昏其心志外丧其威仪甚则班伯所谓乱之原皆在于酒圣人饮无定量亦无乱态葢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是以如此学者未能然则如晋元帝永嘉初镇江东以酒废事王导以为言帝命酌引觞而覆之于此遂絶】

或问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诸説如何曰范氏所谓寕不食者失其义也谢杨説亦不然葢不出三日记其事也出三日不食之矣者言其所以然者为此耳

或问寝食不言语之説如何曰范谢得之而曾氏者尤约【曾氏曰食在口非语时寝静黙非言时】杨氏亦通然抑亦未矣曰言语有别乎曰食对人寝独居故即其事而言之也曰之为必何也曰既曰蔬食菜羮矣而又以继之则不辞矣曰必祭则明无不祭之食也曰必齐如则明无不敬之祭也其义则诸説皆得之而尹氏为尤约也曰席不正之説如何曰范谢尹得之注疏杨氏恐未然葢曰失尊卑之序则不待圣人而不敢坐矣列女传言古者妇人姙子寝不侧坐不邉立不跸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亦此意也

或问傩之为礼何也曰见于周礼月令详矣朝服何也曰大夫朝服以祭于礼亦有文也

或问康子馈药之説曰范氏杨尹之説得之曰既不敢尝矣则范氏所谓可饮而饮不可饮而不饮皆在其中何耶曰呉氏以为古者赐之车则乘以拜赐之衣则服以拜赐之饮食则尝而拜也葢今未达故不敢尝而拜耳已而达焉则可服而服不可服而不服皆在其中也

或问廐焚而不问马何也曰退朝闻之一时之间急于问人故未及问马尔然亦岂终不问哉葢必将有以告者矣诸説惟尹氏得之范氏每以教人为説非也圣人之动无非至教然以为是而必以教人则拘矣谢氏捐情之説杨氏未离公门侯氏礼敬之説亦皆未然也曰陆氏释文一读至不字絶句如何曰于理则通然亦不辞矣曾氏又以不字自为一句亦未安也

或问圣人席不正不坐矣岂必君赐食而后正之耶曰席固正矣将坐而又正焉所以为礼也曲礼主人既迎宾则请入为席矣宾既升堂主人则又跪正席矣岂先为不正之席至此然后正之哉葢敬慎之至耳曰诸説如何曰皆得之而杨氏食则或恐馂余以下又精矣

或问侍食先饭之説曰程子弟二説得之然亦注疏之旧也杨氏説则饭字当去声读失之矣

或问旧説君视疾则迁居南牖之下于此文何所见耶曰疾者虽居北牖下亦未尝不东首此亦本其礼之当然非为此文设也

或问君命召不俟驾之説曰孟子之时去圣未逺其言必有据矣范氏之説恐亦有可议者葢士之未仕虽其国君召之亦不当徃但致仕之后或召而徃则异他国之君耳谢氏之説虽曰人之大伦不以人废然实有轻君之心焉学者于此但当观圣人事君之礼不当更作此意想也杨氏之説尤不可晓夫孟子固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矣则固无所适而不为臣但不传贽而仕于其朝则不得同于在位之臣耳今曰不得于齐则无适不可故有不为臣之义则非孟子之意而于义亦益薄矣且天下虽定于一而君子之进退辞受固未尝不有义也岂曰率土莫非其臣无召而必徃哉况以外无所逼迫不获已而后委其身焉非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侯氏説亦踈不俟驾者事君之一事耳岂遽为是足以尽臣道哉唯尹氏得之

或问朋友一节如何曰谢説无所归则在我者得之其余激昻奋厉非圣人本意矣杨氏殡而不之説然亦未然葢殡者殡于西阶之上有子弟亲戚而在逺及其月时而之者权也若曰殡而不则孔子之家此殡无时而啓不复可以行吉礼矣夫岂然哉谢杨説不拜之意亦恐不然独范尹为得耳

或问寝不尸诸説皆同而杨氏独异何也曰诸説正矣杨氏之云其旁支之小义耳其论食不语寝不言者亦然

或问谢説齐衰如何曰举衰以见斩耳未必兼功缌而言也曰胡氏以负版为丧服之在背者此葢记者释上文式凶服为必重服有负版者乃式之也然乎曰未可知也然家礼説大功以下无负版恐亦或有此礼姑存其説以俟知者择之

或问盛馔之説曰范杨得之谢氏过矣

或问曰胡氏以为雉之飞也决起其止也下投无翔集之状足以破此説矣大抵此等处必有阙文自不必强为之説也

或问车中之容曰礼之所以如此者为惑人心也圣人则非必为其惑人心而戒之也杨氏之説得之矣范氏知其非止为惑人心则善而以为以礼自防视必以礼则亦非所以语圣人也【此一章在或问色举之上】

四书或问卷十五

猜你喜欢
  商书·仲虺之诰·佚名
  非乐上第三十二·墨子
  内篇鸢鱼第二·汪晫
  作者篇第十·张载
  卷二十五【起成公元年尽二年】·杜预
  孟子通卷三·胡炳文
  卷五·郑方坤
  第九章 7·辜鸿铭
  卷三十四·毛奇龄
  明法第四十六·管仲
  春秋经解卷九·孙觉
  卷三十三·王天与
  提要·梁寅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二·自融
  求人不如求己·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全闽诗话卷三·郑方坤

    ○宋许将艺苑雌黄云修真入道秘言曰以立春日清晨北望有紫绿白云者为三元君三素飞云三元君以是日乗八舆上诣天帝子候见再拜自陈某乙乞得给侍轮毂三过见元君之辇者白日登天岁时广记载此事云臣昔按举场常试立春日望三素云

  • 卷五百八 元符二年(己卯,1999)·李焘

      起哲宗元符二年四月癸酉盡是月庚寅   夏四月癸酉朔,涇原路經略使章楶奏:   先準朝旨,相度天都山一帶南牟會等處進築三城寨,臣日夜與轉運司官經營措置,般運糧草、防守軍器百物及築城盨椽之類,今粗有敍,已剋定四月十日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三·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五年九月辛未朔诏总制司近取漕司杂税及常平增收头子钱钞旁勘合钱耆户长雇钱常平一分<宀十见>剩钱正税零畸剩数等并罢以久旱用都省请也 封吴才人母孺人张氏为咸宁郡夫人弟世景盖并补承信郎壬申徽猷阁

  • 第五回 捣金陵数路并举 俘孙皓二将争功·蔡东藩

      却说马隆既讨平秦凉,朝议将加赏西征将士,偏有人出来阻挠,谓西征将士,已加显爵,不宜更授。独卫将军杨珧进驳道:“前由隆募选骁勇,稍加爵命,不过为鼓励起见,今隆众已荡平西土,未得增赏,将来如何用人,反觉得朝廷失信了。”武帝

  • 卷之八十八·佚名

      顺治十二年。乙未。春正月。丙戌朔。免行庆贺礼。  ○朝鲜国王李淏遣陪臣临平大君李<泬目>等。表贺冬至、元旦、万寿圣节附贡方物、及□山戊不□贡。宴赉如例。  ○戊子。两广总督李率泰奏报、广西土贼伪总

  • 卷之六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朱珍传·欧阳修

    朱珍,徐州丰县人。少年时和庞师古跟随梁太祖为盗。珍当将军,善于治军选士,太祖当初镇守宣武,珍帮助太祖创立军制,选将练兵非常有办法。太祖得到诸将所招募的兵士和降兵,都交给珍训练,珍选将五十多人,都是有用之才。梁军击败黄

  • 石天应传·宋濂

    石天应,字瑞之,兴中永德人,善于骑射,豪爽不羁,好读书。太祖时,太师、国王木华黎南下,天应率众归附,木华黎授天应为兴中府尹、兵马都提控,令他随大军南征。天应督造的军器灵活多变、敏捷如神,因功而拜龙虎卫上将军、元帅右监军,戍

  • 晋纪七 孝惠皇帝中之下太安二年·司马光

    晋纪七 晋惠帝太安二年(癸亥,公元303年) [1]春,正月,李特潜渡江击罗尚,水上军皆散走。蜀郡太守徐俭以少城降,特入据之,惟取马以供军,余无侵掠;赦其境内,改元建初。罗尚保太城,遣使求和于特。蜀民相聚为坞者,皆送款于特,特遣使就抚之

  • 均任第二十九·佚名

    为有宽隘,量有巨细,材有大小,则任其轻重,所处之分,末可乖也。是以万硕之鼎,不可满以盂水;一钧之钟,不可容于泉流;十围之木,不可盖以茅茨,榛棘之柱,不可负于广厦,何者?小非大之量,大非小之器,重非轻之任,轻非重之制也。以小量大,必有枉分

  • 卷二十六·陆陇其

    <经部,四书类,四书讲义困勉录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讲义困勉録卷二十六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公孙丑上夫子当路于齐章总防 沈无回曰通章以功徳二字作眼目图伯计功致王以徳究之王者之功亦非伯者之所能比 又曰徳是根本时

  • 卷四·王安石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官新义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新义卷四    宋 王安石 撰天官四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嵗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

  • 佛学之人生道德·太虚

    一 以佛法为非伦理非人生的错误二 众生升沈以人为枢纽三 人于一切众生中最富创造力四 佛法中五乘共法最重人生道德五 善生经之六方与儒家五伦六 人生道德之十善与五常七 以自他二方现未二世均益为善八 自他俱

  •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八(之三)·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集二六交报二。一总标。云何六报。阿难。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 造业既从六根而出。受报还归六根。因与果交。故云交报。又下一根受报备历六根。根根皆尔。故云交报。此云六识造业者。且

  • 卷第六·佚名

    嘉兴大藏经 青城竹浪生禅师语录青城山凤林寺竹浪生禅师语录卷第六嗣法门人广成等编法语示苍石西堂学道之士务要精勤如登万仞山必须穷其巅方见世界宽广不负登山之志如渡大洋海必须达其岸不负渡海之诚学道必须学其所

  • 王氏谈录·王钦臣

    一卷,北宋王钦臣(生卒年不详)编。此书原不著撰人名氏,《说郛》载之,题曰王洙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以为翰林学士南京王洙之子录其父所言。今观此书,凡九十九则,而称先公及公者七十余则,说明此书不是王洙亲撰。王洙(9

  • 卜筮正宗·王维德

    《卜筮正宗》,清人王洪绪辑撰,宏道堂梓行,十四卷,十四册一函全。半页九行,每行二十字。书页宽大,左右双边,版心单鱼尾。《卜筮正宗》是易学六爻预测学的集大成之著作,对后世占卜影响深远。书中系统地总结、发展、完善了六爻占

  • 船子和尚拨棹歌·释德诚

    唐代诗人船子和尚著,无法忍寺首座坦禅师刻本,正集2卷,续集2卷,收船子和尚渔父歌词29首,以及历代僧俗和咏等。船子即德诚,遂宁(今四川省内)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中唐时期。《五灯会元》卷五说他“节操高邈,度量不群”,得法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