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丽泽论说集録卷四

门人集録周礼说

令五家爲比使之相保五比爲闾使之相受四闾爲族使之相五族爲党使之相救五党爲州使之相赒五州爲乡使之相賔成周疆理天下之法有随逺近而差别者有通逺近而一法者如疆以周索疆以戎索此随逺近而差别者也如比闾族党之法自都鄙以至于邦国莫不皆然观上文可见此通逺近而一法者也其言相保相受相救相赒相賔所以不同者成周之法计其地之逺近量其力之厚薄校其人之多寡五家爲比其居甚近非但同其休戚亦可察其竒衺故使之相保保有二义有保民而王之保有不保其徃之保此盖兼二义而言五比爲闾二十五家其居亦近此始之彼终之此倡之彼和之故使之相受此所谓计其地之逺近也四闾爲族使之相百家之中或不幸而有死者百家相与以办其事然不使五家与二十五家供之盖力有所不给故也至五族爲党方使之相救五百家之中或有大利害大患难非百家之所可御必五百家然后足以相拯救至五党爲州方使之相赒二千五百家之中或有水旱凶年饥岁欲以相赒又非五百家之所能办惟二千五百家则井地必阔此或旱他处未必旱此或水他处未必水庶几可以有无相通此所谓量其力之厚薄也至五州爲乡方使之相賔闾胥已书其敬敏任恤族师已书其孝悌睦婣有学者党正已书其徳行道艺州长已考其徳行道艺何待乡老賔兴之盖闾胥所书不过贤于五比而已党正所书则又五百家之贤而已州长所书则又二千五百家之贤而已乡者万二千五百家其人众所谓贤者必灼然可用故登于天府此所谓校其人之众寡也比闾族党散在周官固不可徧举且举比长一官言之便见得当时之民无一人无系属者徙之于此又授之于彼所谓闲民但不耕稼而已有身即有家既有家则必有所系虽有游手之民其间日渐月化亦不自知使成周之君长守此法何縁有不测之变虽有奸雄豪杰亦俯首而不敢倡后世失此法遂使民无所附着游手机巧遍天下成周之兴衰縁此法之有兴衰

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谓之聚万民者札瘥凶荒民皆转徙而之四方故以政聚之政之十有二其条目须当详讲一曰散利二曰薄征此二者荒政之始散利是发公财之已藏者薄征是减民租之未输者已藏者既散之未输者又薄之荒政之大纲既举矣三曰缓刑四曰弛力缓刑谓民迫于饥寒不幸而有过失缓其刑辟以示哀矜之意弛力者平时用民之力嵗不过三日今则常用者亦弛之不用所以休息百姓五曰舍禁平时所谓山虞林衡皆有所掌至荒岁则彻去藩篱恣民取之六曰去几平时闗防皆有几察荒岁必要百货流通使天下商旅出于其市此救荒之要术七曰礼此则专理会荒政凡礼文之可省者省之如有币无牲之类八曰杀哀凡是防纪之节一皆减损所谓不以死伤生专理会荒政九曰蕃乐时和岁丰所以与民共乐乐民之乐亦当忧民之忧所以荒岁不乐十曰多昏凶荒之年多是匹夫匹妇不能自保所以杀礼而多昏使男女自相保之义十有一曰索鬼神靡神不举并走羣望之类是也十有二曰除盗贼前面説缓刑此説除盗贼此便是经权皆举处既与民共忧不幸民有过固可哀矜至于奸人亦有伺变窃发者凶荒之岁民心易动一夫呌呼万夫皆集所以必以除盗贼终之此止乱之萌大抵圣人之经盖通万世而可行者其条目固止于此然周礼之书六官分职合之则有总散之则有所司其闗节脉理皆自相应只去大司徒上看未尽若徧考六官则荒政秩序可见且如散利须考太府天府内府凡掌财赋之官如薄征须考九职九赋九贡如缓刑须考司冦士师所掌之刑他莫不然叅观遍考然后可知

土均【止】掌其禁令古之设官有总大法操体统者又有斟酌损益弥缝其间者两者交相济然后大纲举而万目不遗所谓地土之政载在大司徒小司徒如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施十二教井牧其田野此是总大法操体统者乃是大爲之防然一乡之间其土又有肥瘠厚薄无缘事爲之制曲爲之防须设官斟酌弥缝于其间此土均之法所以设也土均所均之土地非在大司徒小司徒之外即是大司徒所掌之土而斟酌损益之若论大纲土地司徒已自平之正缘其间有曲折厚薄肥瘠不同土均之职其位下可以出入阡陌周旋井里随乡土均之盖虽说山林然山林之中又有高下虽说川泽川泽之中又有高下唯是土均周旋阡陌然后能均所谓以均地守者是分民授土各守其地以均地事者是各任其事以均地贡者随土而出贡以和邦国都鄙之政令刑禁和者是斟酌调和言不改大法而就中斟酌也所谓礼俗防纪大法已有大司徒掌之此又就中观其媺恶其中又有重中之轻轻中之重虽有正者所颁之礼然随乡各自有俗君子行礼不求变俗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若冠昏防祭大者固不出先王所颁其他防细又从其俗防纪厚薄之等祭祀多寡之数皆相其恶而爲轻重厚薄地美俗厚法从重地恶俗薄法从轻此所谓轻重之法也且如大司徒施十有二教以祀礼教敬又须土均就祀礼中斟酌得宜凡事莫不如此

师氏掌以诏王伊川先生曰后世知求治而不知正君知规过而不知养徳盖后世谏诤之官其所以匡君之恶者未尝不至若夫从容和缓以养君之徳者则缺焉师氏之官掌以媺诏王者专以从容和缓养君之徳也夫惟其与君朝夕相处无一言之不入而后可以涵养君徳故职是官者专以从容和缓爲事而无一毫矫拂之意不幸而君有过则有保氏之官在师保二官盖朝夕与王处者如师氏说凡祭祀賔客防同丧纪军旅王举则从听治亦如之保氏亦曰王举则从听治亦如之师氏说使其属守王之门外且跸保氏亦曰使其属守王闱以此知二官盖朝夕与王处者古人立此二官一则优游容与以养君之善不使有一毫矫拂一则秉义守正以止君之邪不肯有一事放过故人君既有所养又有所畏所谓礼乐不可斯须去身一于从容和缓则是有乐而无礼一于矫拂正救则是有礼而无乐此二官所以不可偏废学者须知此二官实不相闗而实相资又须看得二官不相参杂则古人之意可见矣以三徳教国子其在春官则以大司乐掌成均而教国子此则又以从容和缓以媺诏王之师氏以教之古人教国子之意盖如此一曰至徳以爲道本至徳者精粹而不可名言之谓道者溥博渊深无声无臭无下手处惟至徳以爲道本则有所据依识得体叚二曰敏德以爲行本既有至徳以爲道本须是见之于行敏者不可息之谓也三曰孝徳以知逆恶以至徳则言以爲道本敏德则言以爲行本孝德则止言以知逆恶者何故此理最难自非实有孝德于已则犯上陵节之事必有习而不察者矣惟实有是孝德方能免此譬如血气流通无病之人方识痛痒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前既说孝徳此又说孝行今人不识德字徃徃见一事之善则谓之德殊不知此乃行也实有诸已谓之德见诸行事谓之行既实有孝悌于已矣须见于行事之间然后吾之孝德愈进亲意愈洽此之谓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盖必尽子弟之职供扫洒应对之事而后先生长者方肯开发我此之谓友行以尊贤良又说顺行以事师长者盖彼之所谓贤良国中之先生长者也此之所谓师长者朝夕与吾处者也朝夕与吾处者其岁月爲最久其条目爲甚繁才有一毫不顺便失事师长之道须是十分逊悌方可故曰顺行以事师长居虎门之左司王朝此见师氏之官近于王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弟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前既教以三德三行以立其根本根本既立固是纲举而目张然又须教以国政使之通达治体古之公卿皆是从幼时便教养之以爲异日之用今日之子弟即他日之公卿故国政之有中者则教之以爲法不幸而国政之或失则教之以爲戒又教之以如何整救如何措画使之洞晓国家之本末源委然后用之他日皆良公卿也后世自科举之说兴学者视国家之事如越人视秦人之肥瘠漠然不知至有不识前辈姓名者异时一旦立朝廷之上委之以天下之事便都是杜撰岂知古人所以教国子之意然又须知上之人所以教子弟虽将以爲他日之用而子弟之学则非以希用也盖人生天地间岂可不尽知天地间事子弟之所以学却是如此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止】大濩大武成均五帝之学以五帝之学法建国之学政合国之子弟而教之自舜命防典乐教胄子以此知五帝三王之学政无不由乐始盖陶冶之功入人最深动荡鼓舞优游浃洽使自得之成均之法虽不可见观舜命防一章大畧可见凡有道者有徳者使教焉是延请有道德者使之教国子弟以后世私心观之既设掌乐之官却不专教国之子弟反资之于他人若此不近事情以此见古人立心之至公义理之无穷规模之广大大抵设教受教当知无穷意思死则爲乐祖祭于瞽宗惟待之甚重则责之不轻所谓君子教思无穷死则爲乐祖祭于瞽宗不特是明尊师敬长之义使之慎终追逺民徳归厚亦是当时有道徳者教之入人也深当时设教有如时雨化之者人自不能忘先王使之祭于瞽宗亦是因人心之不忌与身没教已尽者不同故知古之择人非特一时赖之没世亦赖之其审择之精不言可知以乐德教国子中和只庸孝友此所谓教之条目金石竹匏土草木是乐之物而已非乐之徳乐之徳非有道有徳者不能知之亦如言蓍之徳卦之徳中和只庸孝友所谓乐徳也礼以教中乐以教和乐则导和可也何故兼中言之所谓隂阳刚柔仁义靡不相备乐虽主在乎和无相夺伦岂不是中且如干刚坤柔干固是刚坤固是柔然坤至柔而动也刚乾坤何尝做两叚须于乐上见得中和不可相离然又不可浑然无别正如乾坤固是坤至柔而动也刚又须当知干主乎刚坤主乎柔旧说以中爲忠信之忠改此一字缘是不识中字只者肃然只敬之谓庸者日用常行之谓孝友者见于事亲从兄之间皆乐之徳也中和是乐之本所谓只庸孝友就乐上说其端亦自可见节奏严整使人肃然只敬只之端也条畅流通庸之端也易直子谅之心使人事亲从兄之际油然而生孝弟之端也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乐语非特乐音乐章也后世成周之学政不传所谓读诵不过寻行数墨能举章句而已意思促迫都无生意惟是以乐之理见于言语之间便有感发人处谓之兴者托物引类感发兴起谓之道者从容和缓引之于道谓之讽者倍文曰讽声与文皆增一倍谓之颂者先儒谓以声节之曰颂抑高下使自得之言语者论语所谓食不语寝不言与学者相酧酢谓之语独自说而无问答谓之言所谓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古人自幼成童舞象非独善于口耳必教之以动容周旋屈伸俯仰无非至理所在而可爲入德之门先王之舞皆不徒然屈伸缀兆不言之教自在其中所谓四体不言而喻其理至精防三代之衰此事都废散在末技流于郑卫鼓动波荡犹使人生起淫心因此想象先王之舞安得不生起人之善心如道家所谓熊经鸟伸养其小体尚能延年岂如先王之舞足以养其德体乎

丽泽论说集録卷四

猜你喜欢
  卷八 咸有一德第八·孔颖达
  爲學第二卷·朱熹
  提要·高拱
  卷二·李衡
  卷十三·林之奇
  原儒·章太炎
  卷四十二·佚名
  虚舟省禅师语录卷之四·虚舟普度
  佛教中医慈济院缘起·太虚
  谈临济四宾主·太虚
  卷第三十一·智旭
  卷十一·佚名
  第七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九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九卷·灌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雍·隋树森

    赵雍,字仲穆赵孟頫,以荫守昌国(今浙江定海县)、海宁(今浙江海宁县)二州。历迁至翰林院待制。以书画知名。 小令 【黄钟】人月圆 人生能几浑如梦,梦里奈愁何?别时犹记,眸盈秋水,泪湿春罗。绿杨台榭,梨花院宇,

  • 后集卷四·罗椅

    钦定四库全书 放翁诗选後集卷四 宋 罗椅 撰 古诗 西郊寻梅 西郊梅花矜絶艳走马独来看不厌似羞流俗蒙市尘宁堕荒寒傍茆店翛然自是世外人过去生中羞一念浅颦常鄙桃李学独立不容莺蝶觇山矾水仙晚角出大似春秋吴越僭余

  • 卷一百二十八·徐世昌

    陈沆陈沆,字太初,号秋舫,蕲水人。嘉庆己卯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有《简学斋诗存》。晓行破晓才分路,输啼响复停。大霜疑小雪,残月避高星。树影连村暗,鸡声带水听。谁家林馆静,幽梦未曾醒。万寿寺七松韵不雨何

  • 列传第二十八 文学·姚思廉

    ◎杜之伟颜晃江德藻庾持许亨褚玠岑之敬陆琰弟瑜何之元徐伯阳张正见蔡凝阮卓《易》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子曰“焕乎其有文章”也。自楚、汉以降,辞人世出,洛汭、江左,其流弥畅。莫不思侔造化,明并日月,大则宪章典谟,裨

  • ●卷一百七十一·徐梦莘

      炎兴下帙七十一。   起绍兴七年正月一日癸亥,尽十五日丁丑。   绍兴七年正月一日癸亥朔车驾驻跸平江府下移驻建康府诏。   诏曰:朕获缵不图行将一纪每念多故惕然於心昨以盛秋载亲戎乘露居於野率示四方属叛逆

  • 第十一回 商垫款熊秉三受谤 拒副署唐少川失踪·蔡东藩

      却说国务总理唐绍仪,正因借款交涉,受了银行团代表的闷气,心中非常懊恼,凑巧来了一个阁员,看官道是何人?便是新任财政总长熊希龄。希龄字秉三,湖南凤凰厅人,素有才名,时人呼为熊凤凰,此时来京任职,当由唐总理与他叙谈,把借款

  • 一一 署理浙江巡抚熊学鹏奏购访遗书情形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一一 署理浙江巡抚熊学鹏奏购访遗书情形并进呈书目折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署理浙江巡抚臣熊学鹏跪奏,为遵旨先行奏覆事。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承准大学士刘统勋字寄内开,乾隆三十七年十月十七日奉上谕:前以历

  • 绎史卷七十二·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诸侯弭兵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赵文子为政令薄诸侯之币而重其礼穆叔见之谓穆叔曰自今以徃兵其少弭矣齐崔庆新得政将求善于诸侯武也知楚令尹若敬行其礼道之以文辞以靖诸侯兵可以弭 【二十六年】齐人城

  • 上元·周绍良

    №上元001【盖】失。【志文】唐故朝散大夫南阳张君夫人陇西李氏志铭并序夫人讳字三娘,陇西成纪人也。相州安阳县令李恭之女。原夫建□佐舜,天轮类马之英;柱史匡周,神降犹龙之圣。洎乎金行御辩,斯乃礼阁元台;火

  • 哀太子萧大器传·李延寿

    哀太子萧大器字仁宗,他是简文帝的嫡长子。中大通四年(532),被封为宣城郡王。太清二年(548)十月,侯景入侵建邺,皇帝令太子为台内大都督。三年五月,简文帝即位。六月初三,立大器为皇太子。大宝二年(551)八月,侯景废了简文帝,准

  • 陈希亮传·脱脱

    陈希亮,字公弼,他的祖先是京兆人。唐朝广明(880)年间,避难迁居眉州青神县的东山。陈希亮幼年丧父,但很好学,十六岁,将要拜师求学时,他哥哥为难阻止他,派他去将三十多万放出的息钱收回,陈希亮把借钱的人都叫来,烧毁借据然后走了

  • 梁纪十六 高祖武皇帝十六太清元年(丁卯、547)·司马光

    梁纪十六 梁武帝太清元年(丁卯,公元547年) [1]春,正月朔,日有食之,不尽如钩。 [1]春季,正月朔(初一),发生日偏食,未被遮尽的太阳象钩一样。 [2]壬寅,荆州刺史庐陵威王续卒。以湘东王绎为都督荆·雍等九州诸军事、荆州刺史。续素贪

  • 势第四十二·管仲

    战而惧水,此谓澹灭小事不从,大事不吉。战而惧险,此谓迷中,分其师众,人既迷芒,必其将亡之道。动静者比于死,动作者比于丑,动信者比于距,动诎者比于避。夫静与作,时以为主人,时以为客,贵得度。知静之修,居而自利。知作之从,每动有功。

  • 卷十四·李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会通卷十四     元 李廉 撰宣公【名接諡法善问周达曰宣在位十八年】左氏【注宣公文公之庶子母敬嬴敬嬴私事襄仲文公薨襄仲杀大子赤及母弟视乃立】【周匡王五年】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公羊【继弑

  • 卷七·李钟伦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纂训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纂训卷七安溪李钟伦撰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乡里之委积以恤民之囏阨门闗之委积以养老孤郊里之委积以待宾客野鄙之委积以待羇旅县都之委积以待凶荒【遗唯季反刘音遂

  • 卷十六·王植

    钦定四库全书正蒙初义卷十六邳州知州王植撰王禘篇第十六补训首节从礼说起以下杂引礼制间及论语左传之言亦关乎礼制者也春秋一段苗而不秀一节无所属故缀於末愚按此篇凡二十三节所论祫禘烝尝之制有考?未深者余亦多有出

  • 华严经普贤观行法门序·法藏

    此书乃法藏大师所制为显普贤观行之宗趣也其文简而义无尽其科要而理融通学者当尽心焉一日华严性阇棃观诵之暇偶得之古箧持以示余余欣然展读数四而后欲寿梓以公海内且傍施和训将使末学者易解云犹有未正之处更俟后之识者

  • 嘉兴退庵断愚智禅师语录卷上·佚名

    嗣法门人机轮等编康熙甲辰腊月望日众檀护请升座僧问如何是夺人不夺境师云径僻游郎绝林深月影迟进云如何是夺境不夺人师云芟除闲草木脚下迥无私进云如何是人境两俱夺师云不存车马迹岂立主宾仪进云如何是人境俱不夺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