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林照觉总禅师

禅师名常生。剑州尤溪施氏。母梦男子。颀然色如金。握白芙蓉三柄。以授之。但一柄得。余委地。觉而娠。后诞三子。伯仲皆不育。总其季也。年十一依宝云寺文兆法师出家。又八年落发。诣建州大中寺。契思律师受具。神观秀异。鸾翔虎视。威掩万僧。伟如也。初至吉州禾山。依禅智材公。材有人望。厚礼延之不留。闻南禅师之风。辞材至归宗。久之无所得而去。归宗寺火。南公迁石门南塔。又往从之。及南公自石门。而迁黄檗积翠。自积翠而迁黄龙。总皆在焉。二十年之间。凡七往返。南公佳其勤劳。称于众。总自负密受。大法旨决。志将大掖临济之宗。名声益远。丛林争追崇之。南公殁。哭之不成声。恋恋不忍去。明年洪州太守荣公修撰。请住泐潭。其徒相语曰。马祖再来也。道俗争先愿见。元丰三年 诏。革江州东林律居为禅席。观文殿学士王公韶。出守南昌。欲延宝觉禅师心公。宝觉举总自代。总知宵遁。去千余里。王公檄诸郡。期必得之。竟得之新淦殊山穷谷中。遂应命。其徒又相语曰。远公尝有谶记。曰。吾灭七百年后。有肉身大士。革吾道场。今符其语矣。总之名。遂闻天子。有诏住相国智海禅院。总固称山野老病。不能奉诏。然州郡敦遣急于星火。其徒又相语曰。聪明泉者。适自涸(远公所酌之泉。在方丈之西也)。凡两月而得旨。如所乞。就赐紫伽梨。号广惠。其徒又相语曰。聪明泉复涌沸矣。元祐三年。徐国王奏号。照觉禅师。总于衲子有大缘。槌拂之下。众盈七百。总尝燕坐。私相告曰。方丈夜有白光。天香郁然。其得众心如此。山门遣化。多边徼瘴雾处。有死于其所者。总必泣设位祭奠。尽礼荐拔。以故人人感动。罗汉系南禅师。祐公之子。有禅学。未为丛林所信。至东林。总大钟横撞。万指出迎。于清溪之上。于是诸方传之。号小南。其成就后学。又如此。总住持十二年。厦屋崇成。金碧照烟云。如夜摩睹史之宫。从天而堕。天下学者。从风而靡。丛席之盛。近世所未有也。六年八月示疾。九月二十九日浴罢安坐。泊然而寂。十月八日全身葬于雁门塔之东。阅世六十七。坐四十九夏。

赞曰。予尝游东林。览观太息。念其创(御名)之功。丛林之盛。非愿力大士。莫能为之也。东坡词曰。堂堂总公。僧中之龙。呼吸为云。噫欠为风。是事且止。聊观其一戏。盖将谈笑不起于座。而化庐山之下。为梵释龙天之宫。渠不信夫。

猜你喜欢
  佛说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一卷·佚名
  晓三界品第六·佚名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五·净挺
  大宋国虚舟和尚语录·虚舟普度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六卷·灌顶
  善恭敬经·佚名
  卷之八·佚名
  卷五百九十八·佚名
  准提净业卷之三·谢于教
  御选语录卷十八·雍正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卷第二·彦悰
  佛地經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复陆心梵居士书·太虚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八·佚名
  卷第八(从第二十四经半尽第三十一经)·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韩元吉·唐圭璋

      元吉字无咎,“全”已见。   鹧鸪天   雨歇云如隔座屏。薰风摇动一天青。今年五十平头过,又喜清歌洗耳听。   浮世事,绝曾经。此生应直斗牛星。且倾田舍黄鸡酒,敢望君家白玉庭。   又   万古光寒太白精。直

  • 诗镜原序·陆时雍

    诗镜原序道发声着情通神逹灵油油接於人而不厌鸟之关关鹿之呦呦未闻其何韵之选何律之调也而闻辄欣然遇之人发声而言言成文而诗古称诗千有余篇而夫子删之存止三百亦取其感通之至捷者耳而後之人必以义断则郑卫何以并存也

  • 卷九 晚唐三·佚名

    全唐诗续遗补卷九 晚唐三李漼 【懿宗】赏花短歌长生白,久视黄,共拜金刚不坏王。 【谓菊花也。《清异录》二】皮日休题惠山泉 【二首】丞相长思煮泉时,郡侯催发只忧迟。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马卿消瘦年纔有,陆

  • 铁围山丛谈卷第四·蔡絛

    米芾元章好古博雅,世以其不羁,士大夫目之曰「米颠」。鲁公深喜之。尝为书学博士,後迁礼部员外郎,数遭白简逐去。一日以书抵公,诉其流落。且言举室百指,行至陈留,独得一舟如许大,遂画一艇子行间。鲁公笑焉。吾得是帖而藏之。时

  • 王绍宗传·刘昫

    王绍宗,扬州江都县人,梁朝左民尚书王铨的曾孙,先祖从琅笽郡迁居此地。绍宗年少勤于学业,遍览经书史籍,尤其擅长草书隶书。家境贫寒,常受雇为人抄写佛经以自给,而每月自己所需费用挣够了就不再抄写,即使出高价至翻倍,也予以拒绝

  • 方域四·徐松

    御厨《中书备对》、官廨、第宅附御厨在内东门外之东廊,掌供御之膳羞及给内外饔饩割烹煎和之事。勾当官四人,以京朝官诸司使、副及内侍充。食手兵校共千六十九人。御膳素厨,大中祥符九年置,在玉清昭应宫后,徙御厨内,掌车驾行

  • 第八卷·冯梦龙

    《江南士民公禁檄【张国桢等】》檄为严党贼之诛,申煽惑之禁,以折奸谋,以杜乱萌。事闯逆无天,震惊宫阙,屠我忠良,嵗我士女。杀掳之酷,亘古未闻。侦报甚明,万口无异,乃闻有衣冠狗彘,丧心从贼者,贼淫其妻妾,而反认为亲,贼拷其体肤」而

  • 詩經卷之一  朱熹集傳·朱熹

      國風一。國者、諸侯所封之域。而風者、民族歌謡之詩也。謂之風者、以其被上之化、以有言而其言又足以感人、如物因風之動、以有聲而其聲又足以動物也。是以諸侯采之、以貢於天子、天子受之、而列於樂官。於以考其

  • 卷一·熊过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明志録卷一     明 熊过 撰隐公鲁本侯国姬姓系见史世家今山东兖州府曲阜县奄宅之故地也隐公名姑息惠公妾声子子在位十一年諡法不尸其位曰隐周道衰诸侯莫之适从僭端见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矣孟子曰

  • 抗战四年来之佛教·太虚

    ──三十年七月作──前 言自芦沟桥七七抗战军兴,忽焉将满四年,其实则日本开始侵略甲午之年,而中国亦同肇端其抵抗,迄今已阅五十年矣。虽甲午之后,中国屡经屈辱,然就整个中国民族以言,固无时不在图强御侮之准备中。待临抗战

  •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四·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一一七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弥絺罗国庵罗园中。时。有婆四吒婆罗门尼。有六子相续命终。念子发狂。裸形被发。随路而走。至弥絺罗庵罗园中。尔时。世尊无量大众围绕说法。婆四吒婆罗门尼遥见

  •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卷第一·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精舍。而彼城中。有一长者。名曰善贤。有大财宝富饶自在。然彼长者。于诸外道尼乾陀等。深生信重。长者一时。以彼

  •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八·湛然

    天台沙门湛然述三明判中自二。列章竟。次释初章中二。先分别能所粗妙。次问答释疑。初文二。先略立能所。次以两种四句分别。前教次味。前四句者。列释。若以理为言则一粗一妙。诠理之教巧拙不同。故使通妙理之教别教

  • 大乘二十二问本·昙旷

    见有五蕴□法执□世间□□若深□□□□□涅槃。不乐住世救拔群品。是故声闻缘觉之行。若初发心修行□□□□□□□□□□□□□□□前境界修无相法离一切相。都无所得了人法空故□著□□□□□□□□□□了法空故不乐

  •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四·石雨明方

    嗣法小師淨柱編詩偈二五言律對月懷白僧念屬懷君細,宵嚴景亦工,一方雲影淨,萬里月光通。好護北堂草,須珍林下風,團圞如有語,應寄老山翁。移菊何處殘秋色,當窗復傲然,以爭松柏秀,因對雪霜妍。冷淡宜孤衲,疏狂見隱賢,許多深遠意,如不

  • 东巡记·赵彦卫

    台州临海县章安祥符寺,法堂有高庙御坐。寺僧师颜年八十余矣,能言东巡事,云:时年方十四,事悟讲主。建炎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曰,民间欢言天子航海东来,泊金鳌山下。

  • 校邠庐抗议·冯桂芬

    冯桂芬撰。冯氏字林一,号景亭,江苏吴县人。道光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在地方办团练对抗太平军,入李鸿章幕,为镇压太平军出谋划策。注重经世之学,注意研究和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

  • 四阿鋡暮抄解·佚名

    婆素跋陀阿罗汉造,苻秦鸠摩罗佛提等译,二卷。说功德法依法恶法之三法者。与三法度论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