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读书録卷十

在天为命在人为性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理无空缺与人心之性浑合无间

敬以直内之语自夫子始发之至程朱发明其义无余蕴矣

阳动之时太极在阳中隂静之时太极在隂中以至天地万物无所不在此理不杂乎气亦不离乎气也太极圗上一圏之中冲漠无朕而隂阳五行男女万物之象已具所谓体用一源也隂阳五行男女万物而太极之理随在所谓显微无间也

程子曰以小人贪求不已之心移于进徳则何善如之此即孟子所谓求有益于得者求在已者也

董卓郿坞之金亦愚矣哉身行不义自毙而已其能有之乎

治乱无不自微至大看复姤初爻可见

恶由微以至大坤之初六可见

尚义则道日长尚利则道日消天下治忽分焉

朱子超然逺引当时小人方欲以利禄轻重之是何异防鸮得腐鼠而吓鹓鸾也

滔滔趋利之势不已必至于乱非圣贤孰能救之此孟子之书首言仁义以防本塞源也

人己一也浚人之脂膏以自肥何其不仁如是哉姤一隂生于下羣阳不能自立君子谨之

夏月阳气充盛万物畅茂嘉美之防也

春秋最重民力凡有兴作小大必书圣人仁民之意深矣

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岂非千古之永鉴天理本顺而自逆之是故恶夫凿者

鸟知择巢人不知择所处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南宋之君大抵无刚明者虽朱子之贤不能用群奸得志终至偾国岂非后世之鉴

昭烈孔明抑于史笔之不公至朱子纲目然后大义明于万世

朱子楚词集注成于晚年所感者深矣

元刘靖脩不屑就其意微矣

司马公劝仁宗建储一事可谓大忠

忠臣事君视天下犹一家非为身谋也

圣贤之言专务明理不尚文彩然理明字顺自无不文常人之言专尚文彩理茍未明文亦何用

万物美恶精粗不齐者皆气之为也

耳目口鼻小体也皆能知声色臭味心大体也反不能知义理是非惑莫大焉

或问太虚程子曰亦无虚遂指虚曰皆是理安得谓之虚天下无寔于理者朱子曰天下之理至虚之中有至实者存至无之中有至有者存夫理者寓于至有之中不可以目撃而指数也观程朱之言可以知道矣万事差错只是是非颠倒

人欲肆而羞恶之心亡矣

人犹知论人之是非而已之是非则不知也

吮痈防痔而得车多者小人之无耻也

朱子曰程子言仁本末甚备今撮其要不过数言盖曰仁者生之性也而爱其情也孝弟其用也公者所以体仁犹克己复礼为仁也学者于前之三言者可以识仁之名义于后一言可以知用力之方矣

因黙念一隂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窃以继成皆以气言贴隂阳字说善性皆以理言贴道字说及捡陈北溪性理字义与鄙意合因志之

朱子曰一隂一阳之谓道太极也继之者善生生不已之意属阳成之者性各正性命之意属隂

隂阳之外无一物

继善成性无须臾止息

徃年在湖南尝行沅州北涧谷中雾蒸湿及登髙山絶顶则日光晴霁俯视沅州城郭及众山之低小者云气浮绕徃来其间驶如奔马开阖万变是时必于其下矣以是知云气最低方云合而之时日在云上未尝不光霁也

天最髙日月星辰次之云气最低凡云气皆在日月星辰之下以是知其最低也

邵子曰干四十八而四分之一分为所克之隂也盖自干至泰干夬大有大壮小畜需大畜泰凡八卦共四十八爻分作四分每分十二爻其三分三十六阳爻其一分十二隂爻也又曰坤四十八而四分之一分为所克之阳也盖自坤至否坤剥比观豫晋萃否凡八卦共四十八爻分作四分每分十二爻其三分三十六隂爻其一分十二阳爻也

忠如水之源恕如水之流一个忠做出百千个恕来一个源流出百千道水来即忠恕而一贯之防明矣自然体立用行者圣人之忠恕也尽已推己者学者之忠恕也曾子言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非谓学者尽已为忠推已为恕也姑借忠以明一之体借恕以明贯之用故知尽已推已其施无穷则知一贯之理不尽矣

中庸之忠恕乃学者尽已推已之正名即程子所谓动以人也论语之忠恕乃圣人自然之忠恕即程子所谓动以天也

太极圗见天人合一之妙

太史公言汉武帝谴死钩弋夫人与凡有子之嫔御为能杜絶后来之女乱是则然矣亦非仁者之心也诚使家法严伦理明则后世之女乱非所忧也如文王之修身齐家以及天下欲使万物皆得其所何至不仁如是乎

张子曰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良能是其自然能伸能屈之妙朱子曰者隂之灵神者阳之灵灵即所谓良能也

天地之开阖世运之兴衰日月之徃来昼夜之变化寒暑之推迁万物之始终皆隂阳之气屈伸消息为之主此神所以体物而不可遗也

海水是众水之聚与山泽通气有源之水不同尝问海上居人海水味咸其海中山岛井泉之水却甘以是知海水与有源之水不同

隂阳不在五行外太极亦岂在隂阳外所谓精粗本末无彼此也

周子言男女而万物在其中言万物而男女在其内互文也

魏公子无忌从车骑虚左迎侯生生直上载公子上坐此载字亦加载之意与老子屈子扬子载魄之载字同义

圣贤之言皆平易易知后世儒者有作禅语以见于文辞者虽曰明理失平易之意矣

陈平以金间楚即战国之术

有以释老机巧之言解吾书者几何而不陷于异端乎

文武成康之治一变而为春秋再变而为战国极矣朱子曰干一而实故以质言而曰大地二而虚故以量言而曰广

程子易传质慤精深广大微妙朱子本义亦有不能出其外者

程子之易主孔子但与本义不合

人之为学当于性情上用功尤切

知而不去为智虽知不能固守而去之焉得为智四方上下徃来古今实理实气无丝毫之空隙无一息之间断

西铭只是欲人存天理

人物皆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所谓天地之塞吾其体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所谓天地之帅吾其性体性人与物皆同所谓理一也然人得其气之正而理亦全物得其气之偏而理亦偏圣人尤得其气之最清最秀者故性极其全与天地合徳贤者禀其次乎圣人故其徳出乎凡民皆分殊也

致知力行惟在于实一有不实则不能造其极矣夫子四教忠信为文行之本

思量万事万理不过一实

为学不实无可据之地

人之所为一有不实即为妄矣

人而不实无一而可

人于实之一字当念念不忘随事随处省察于言动居处应事接物之间必使一念一事皆出于实斯有进徳之地

千言万语只在实

因读天地之塞吾其体之塞字益知上下四方气之充塞无丝毫之空隙

天地之塞吾其体得天地之气以成形也天地之帅吾其性得天地之理以成性也践形则能全天赋我之体尽性则能全天赋我之理知化穷神者乐天而能践形尽性也无愧无忝者畏天而求践形尽性也古语云天定能胜人人定亦能胜天如古者无道之世若秦若隋若武氏之流方其势盛之时虐熖如烈火不可近此人定胜天也及其罪盈恶稔人怨天怒勦絶覆亡之无遗育此天定胜人也善恶之报岂不明甚信古语之不诬继之者善化育之始流行而未已阳也成之者性人物禀受一定而不易隂也

继之者善就造化流行上説成之者性就人物禀受说万物至大者皆有外惟理之大无外万物至小者皆有内惟理之小无内

天地万物皆虚惟理最实

隂阳五行男女万物太极都在里许

朱子谓河圗之数不过一隂一阳一竒一偶以两其五行而已盖河圗一六水二七火三八木四九金五十土皆两其五行也自其著者观之则动静不同时隂阳不同位而太极无不在焉所谓显微无间也自其微者而观之则冲漠无朕之中而动静隂阳之理已具于其中矣所谓体用一源也

理气象数初不相离如干之健理也其象天象也其所以为象者气也气之有次第节限者数也

豫上九曰防豫成有渝无咎复六三频复厉无咎皆广迁善之门也

以五乘十二六十也以十二乘五亦六十也即参伍之义

易曰忧悔吝者存乎介介即周子所谓几善恶也朱子曰大概看易须谨守彖象之言圣人自解得极精密平易窃观朱子解文王彖辞惟主孔子

能艮其背便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

孔子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千万世国家乱亡皆由于此大人虎变未占有孚如成汤自其征伐之先已有傒蘓之望是未占有孚也

朱子之易惟主卜筮与程子异其论亦有不出程传之外者

圣贤千言万语只要人存天理去人欲

天之道知也地之道仁也圣人与天地相似者知仁而已知周乎万物者知也道济乎天下者仁也乐天知命故不忧知也安土敦仁故能爱仁也天地之道不外乎仁智圣人之道亦不外乎仁智此圣人与天地合徳也易曰一隂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继成以气言从隂阳字来善性以理言从道字来

程复心大学章句圗首画太极圗中间着一气字是以气言太极周子无极而太极专以理言也程说曰太极未有象惟一气耳是即汉儒异端之说又岂识所谓太极哉

河圗之一竒一偶造化之一动一静人之一呼一吸皆一隂阳也

东汉之规模不如西汉者政以光武好吏事不如髙祖得人君之体也

光武以防纬论学何以为出治之本

隂阳无时不相胜隂退则阳胜隂阳退则隂胜阳一隂一阳相胜而不已也

剥尽为坤阳生为复夬尽为干隂生为姤圣人于阳曰复于隂曰姤扶阳抑隂之意也

东汉党锢诸君子正不知羣隂并长之时而欲力胜之难矣

圣人之进退存亡与造化消息盈虚之理为一异乎汉末诸贤矣

汉末诸贤先儒谓一变则至于道

后汉贤者刻意尚行若不可及概以中庸之道则有不合者矣

太极理也生物之本隂阳五行气也生物之具男女万物皆自此出而理气则浑融无间也

至大者道也圣人之门而道存焉游其门者难为言可知矣

三代之后有汉世道之大防也

地处天中而有尽天包地外而无穷

三代圣人皆以道治天下汉髙不喜诗书至溺儒冠岂非世道之大防与

汉髙有功于天下固大矣其修身无本治家无法以诈御臣下视禹汤文武为何如哉

上下四方理气充塞无穷尽无方体

无一时一事而无理故当无一时一事而不习此学而时习之也今人特以执卷诵习为习此特习所知之一端耳又岂能尽时习之功哉

时时皆道处处皆道事事皆道道不可离如此存养省察之功不可须臾或间也

隂阳变易自人身以至天地万物无时不然知此则知易矣

人动作皆以天则无妄不以天则妄矣

曾防见夫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鸢飞鱼跃之意

蓍虽是卜筮之物圣人却未必用而神灵之理已具如武虽是杀人事圣人却存此神武而不杀

不假卜筮而知吉凶所以说神武而不杀

神武得其理而不假其物犹蓍得其神之理而不假卜筮也

顔子问仁专言之仁朱子以心之全徳释之则仁义礼智之徳无不包矣

论语多专言之仁

体用一源是隠而费显微无间是费而隠

程子曰予所传者辞也由辞以得其意则在人焉尔读书之法皆当由辞以得意徒得其辞而不得其意章句文字之学也

只是循天理便有序而和故仁者礼乐之本也

实理皆在乎万物万事之间圣贤之书不过摸写其理耳读书而不知实理之所在徒滞于言辞之末夫何益之有

大徳敦化理一也小徳川流分殊也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者理一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者分殊也

读西铭理明而心广

统天地万物言之一理也天地万物各有一理分殊也就天言之天一理也而天之风云雷之属各有一理其分殊也就地言之地一理也而地之山川草木之类各有一理其分殊也就人一家言之一理也而人之父子夫妇长防之类各有一理分殊也就人一身言之一理也而四肢百骸各有一理分殊也就一国天下言之莫不皆然就一草一木言之一理也而枝干花叶之不同分殊也理一行乎分殊之中分殊不在理一之外一本万殊万殊一本也

一以贯之即大徳敦化小徳川流即一理而分殊也天地间游尘纷扰无须臾止息无毫发间断是皆气机使然观日射牕屋之间可见因有诗曰日射屋山内烟华几丈虹游尘从此见长满太虚中

为学第一工夫立心为本心存则读书穷理躬行践履皆自此进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程子曰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人将已放之心收之反入身来自能寻向上去皆此意也

天地有动静之复无善恶之复人有善恶之复有动静之复圣人无复者以善恶而言也圣人之心浑然至善未尝间断故不见其复若动静之复则亦有之

赵宋立国规模不如汉者以封建之法不立无藩屏根柢之固故一遭变故荡然不可维持也

赵普自谓以半部论语佐太祖定天下盖亦大言而已其实未见行论语一言也如伯夷叔齐求仁而得仁使赵普真知此理其肯定陈桥之策乎

赵普克伐怨欲必行其功虽大而徳或未也

尹和靖谓动静一理伊川曰试喻之适闻钟响尹曰譬如未撞时声固在也伊川喜曰且更涵养窃谓钟未撞时声固在即心未感时理已存隂未动时阳已具皆动静一理也

猜你喜欢
  卷十六 无逸第十七·孔颖达
  成相篇第二十五·荀况
  卷四十七·陈祥道
  和睦类·史洁珵
  卷四·邵宝
  春秋輯傳卷十一·王樵
  第十四章 防闲子弟·佚名
  尚书疏衍自序·陈第
  卷四·王应麟
  提要·王安石
  第一 捭阖 8·王诩
  假号品第三·佚名
  卷一·佚名
  攝大乘論本卷第一·欧阳竟无
  慈悲道场忏法 第四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词综》(卷二十四)·朱彝尊

    宋词七十首点绛唇寇寺丞春睡瞢腾,觉时鸳被堆香暖。起来犹懒,独自情何限? 深院日斜,人静花阴转。柔肠断,凭高不见,芳草连天远。木兰花慢送陈石泉自北归陈参政北归人未老,喜依旧著南冠。正雪暗滹沱,云迷芒砀,梦落邯郸。乡心日行

  • 二集卷二十六·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二十六古今体八十首【辛未五】题董邦逹西湖画册十四幅邦逹曾为西湖各景图以献兹临明圣游覧畅观信足娱志以境证画允擅传神旧有十景及灵隐云栖诸胜久羶芗人间者无不究妙吟奇所作即书邦逹册端以

  • 卷六十五·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六十五明 高棅 编五言律诗十接武【中之一】皇甫冉巫山高巫山见巴东迢迢出半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高仲武云终篇奇丽】秋夜宿严维宅昔闻度宅门

  • 汉诗总说·费锡璜

    [清] 费锡璜费锡璜,字滋衡,四川新繁人,寓居江苏江都。康熙三十五年随父作《江舫唱和》诗。登之罘,投其诗于海中,痛哭而返,伤其才之不遇。着有《道贯堂文集》四卷、《掣鲸堂诗集》十三卷。  一 《三百篇》后,汉人创为五言,

  • 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六·王称

    附録四  钦宗既即位金人欲退师郭药师曰南朝未必有偹不如姑行斡里雅布至信徳府视城陋甚援枹攻之未防守陴者立帜城上城中皆降逸而出城者斩之驱守臣杨信功以出金人至邯郸遣药师为前驱付以千骑药师求益复以千骑与之药师

  • 卷七十五·元·蒋一葵

    【吕思诚】 〔字仲实。至正间官中书左丞。〕 吕仲实未显时,一日晨炊不继,欲携布袍质米于人,室氏有吝色,因戏作一诗曰:“典却春衫办早厨,山妻何必更踌躇?瓶中有醋堪烧菜,囊里无钱莫买鱼。不敢妄为些子事,

  • 卷之二百九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老学究风流史·吴虞公

    学究某年且天命学宗宋儒性理,虞山人也。识与不识,皆以学究为老前辈古朴之人。某日,有人行经本邑某织布厂门首,从窗中望入,忽见学究从布机中地板下扒挲而出,见者讶之,匆遽入内,扶之起。询其状,学究忸怩述之,谓失足堕入机中者,见者

  • 康君立传·薛居正

    康君立,蔚州兴唐人,世代为边地豪强。乾符年中,任云州牙校,事奉防御使段文楚。这时有大群强盗出没在黄河以南,天下将乱,代北仍然每年有饥荒,各部豪杰都有聚众起事,建立功业之心。碰上段文楚削减军人粮饷,兵士怨声四起。康君立和

  • 野史无文卷六·郑达

    永历皇帝兵败入缅甸土司纪事考永历皇帝以顺治四年丁亥十月建位号于肇庆府,至九年壬辰二月移驻安隆土司,至十三年丙申十二月移驻云南府。是时清朝经略洪承畴兵入湖南长沙府。流贼孙可望与李定国不合。可望自武冈州投降于

  • 中庸集解原序·石墪

    中庸之书子思子之所作也昔者曾子学于孔子而得其传矣孔子之孙子思学于曾子而得其所传于孔子者焉既而惧夫传之久逺而或失其真也于是推本所传之意质以所闻之言更相反覆作为此书孟子之徒实受其説孟子没而不得其传焉汉之诸

  • 卷九·赵汸

    <经部,春秋类,春秋属辞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属辞卷九       元 赵汸 撰假笔削以行权第二之二四十三外特相盟防不书虽参以上不书必有关于天下之故而后书隐二年冬纪子帛莒子盟于密 三年十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

  • 顯揚聖教論大科·欧阳竟无

         ┌總敍緣起─────────────────┐   ├正明瑜伽┬一聞持┬知法九事────────┴攝事品一   │    │   └知義四相─────────攝淨義品二   │    ├二修行┬

  •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三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三卷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之五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第七功德。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作是思惟。何法能为大般

  • 卷第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十一  尊者大目乾连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多界品第二十之余云何欲界。谓于欲境诸贪等贪。乃至贪类贪生。总名欲界。复次欲贪及欲贪相应受想行识。并所等起身业语业。不相应行。总名欲

  • 太上洞神洞渊神咒治病口章·佚名

    太上洞神洞渊神呪治病口章,撰人不详。盖为唐代洞渊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言道士上口章召神役鬼,为人治病之仪法。内称人之有病灾,皆因凶神恶鬼灾星作祟, 神将吏兵星神治之。召神之法有发炉,出吏兵、

  • 二薇亭诗集·徐玑

    宋诗别集。1卷。徐玑著。作者曾任地方官吏,因此写过一些关切时政的诗歌,如《传胡报二十韵》有“晋赵非殊异,山河本浑全。人心方激切,天道有回旋”的句子,表现了对恢复中原的渴望。但更多的诗作却是表现长期离家担任下吏的

  • 大慧度经宗要·元晓

    将说此经六门分别。初述大意。次显经宗。三释题名。四明缘起五者判教。六者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