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法云圆通秀禅师

禅师名法秀。秦州陇城人。生辛氏。母梦有僧臞甚。须发尽白。托宿曰。我麦积山僧也。觉而有娠。先是麦积山有僧。亡其名。日诵法华。与应干寺鲁和尚者善。尝欲从鲁游方。鲁老之既去。绪语曰。他日当寻我。竹铺坡前。铁强岭下。俄有儿生其所。鲁闻之往观焉。儿为一笑。三岁愿随鲁皈。遂冒鲁姓。十九通经为大僧。天骨峻拔。轩昂万僧中。凛然如画。讲大经。章分句折。旁穿直贯。机锋不可触。声著京洛。倚圭峰钞。以诠量众义。然恨圭峰学禅。唯敬北京元华严然。恨元非讲。曰。教尽佛意。则如元公者。不应非教。禅非佛意。则如圭峰者。不应学禅。然吾不信。世尊教外。别以法私大迦叶。乃罢讲南游。谓同学曰。吾将穷其窟穴。搜取其种类。抹杀之。以报佛恩。乃已耳。初至随州护国。读净果禅师碑。曰。僧问报慈。如何是佛性。慈曰谁无。又问净果。果曰。谁有。其僧因有悟。秀大笑曰。岂佛性敢有无之(一本云。岂佛法有无之)矧。又曰。因以有悟哉。其气拂膺。去至无为铁佛。谒怀禅师。怀貌寒危坐。涕垂沾衣。秀易之。怀收涕问。座主讲何经。秀曰。华严。又问。此经以何为宗。秀曰。以心为宗。又问。心以何为宗。秀不能对。怀曰。毫厘有差。天地悬隔。秀退自失悚然。乃敬服愿留。日夕受法。怀公移池入吴。秀皆从之十年。初说法于淮四面山。杖笠之包具而已。衲子追逐。不厌饥寒。秀哀祖道不振。丛林凋落。以身任之。住栖贤。有僧文庆。寒陋不上眼。秀遣督割稻石桥庄。既辞去。有识者曰。庆出世湘乡寺十余年。云盖颙禅师嗣也。秀遣侍者追谢之。且迎以还山。庆曰。俟稻入囷乃还。秀心奇之。称于众。后住栖贤二十年。秀寔使之也。蒋山元禅师殁。舒王以礼致秀嗣其席。秀至山。王先候谒。而秀方理丛林事。不时见王。以为慢己。遂不合弃去。住真州长芦。众千人。有全椒长老。至登座。众目笑之。无出问者。于是秀出拜趋。问如何是法秀自己。全椒笑曰。秀铁面。乃不识自己乎(丛林号秀为铁面)。秀曰。当局者迷。然一众服其荷法心也。冀国大长公主。造法云寺成。有 诏秀为开山第一祖。开堂之日 神宗皇帝。遣中使。降香并磨衲。仍传 圣语。表朕亲至之礼。皇弟荆王。致敬座下。云门宗风。自是兴于西北。士大夫日夕问道。时司马温公。方登庸。以吾法太盛。方经营之。秀曰。相公聪明。人类英杰。非因佛法不能尔。遽忘愿力乎。温公不以介意。元祐五年八月卧疾 诏翰林医官视之。医请候脉。秀仰视曰。汝何为者也。吾有疾。当死耳。求治之。是以生为可恋也。平生生死梦。三者无所拣。挥去之。呼侍者。更衣安坐。说偈三句而化。阅世六十有四。坐四十五夏。李公麟伯时工画马。不减韩干。秀呵之曰。汝士大夫以画名。矧又画马期人跨。以为得妙。妙入马腹中。亦足惧。伯时繇是绝笔。秀劝画观音像。以赎其过。黄庭坚鲁直作艳语。人争传之。秀呵曰。翰墨之妙。甘施于此乎。鲁直笑曰。又当置我于马腹中耶。秀曰。汝以艳语动天下人淫心。不止马腹。正恐生泥犁中耳。驸马都尉王诜晋卿候秀。秀方馔客。晋卿为扫墨竹于西轩。以迟之。秀来未及揖。顾见不怿。晋卿去即漫之。

赞曰。余至京师。秀化去已逾月。观法云丛林。其遗风余烈。尚可想见。及拜瞻其像。面目严冷。怒气巽人。平生以骂为佛事。又自谓丛林一害。非虚言哉。

猜你喜欢
  佛顶尊胜陀罗尼真言·佚名
  梵语杂名·佚名
  卷五十八(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卷第二·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十六般若波羅蜜多分·欧阳竟无
  佛说大乘大方广佛冠经卷上·佚名
  卷十七·性音
  辩正论卷第十·法琳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四·唐慧琳
  盖事因缘品第五十八·佚名
  妙臂印幢陀罗尼经·佚名
  万善先资集卷三·周梦颜
  宗镜录卷第二十三·延寿
  卷第六·元来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一·玄奘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红拂记目录·张凤翼

    第一出 传奇大意 第二出 仗策渡江 第三出 秋闺谈侠 第四出 天开良佐 第五出 越府宵游 第六出 英豪羁旅 第七出 张娘心许 第八出 李郞神驰 第九出 太原王气 第十出 侠女私奔 第十一出 隐贤依附 第十二出 

  • 讽谕一 古调诗五言 凡六十四首·白居易

    贺雨  皇帝嗣宝历,元和三年冬。自冬及春暮,不雨旱爞爞。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遂下罪己诏,殷勤告万邦。帝曰予一人,继天承祖宗。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元年诛刘辟,一举靖巴邛。二年戮李锜,不战安江东。顾惟眇眇德,遽有巍

  • 卷九十三·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九十三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二十 何逊【字仲言东海郯人承天曾孙也天监中起家奉朝请迁建安王水曹参军王爱文学日与宴游及迁江州逊犹掌书记复为安西安成二王参军

  • ●敦煌歌辞总编补遗·任中敏

    只曲类 组曲类 五七言体 (一)只曲类 失调名(发箭到长安) 失调名(一家归) 失调名(男儿出外) 浣溪沙(黄莺) 失调名(问安) 失调名(草头霜冷) 临江仙(大王处分) 望江南(大丈夫汉) 失调名(远征行)&nbs

  • 岳阳晚景·张说

    张均(一作其父张说诗)晚景寒鸦集,秋风旅雁归。 水光浮日出,霞彩映江飞。 洲白芦花吐,园红柿叶稀。 长沙卑湿地,九月未成衣。

  • 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酷吏·欧阳修

    太宗定天下,留心听断,着令:州县论死三覆奏,京师五覆奏。狱已决,尚芋然为彻膳止乐。至晚节,天下刑几措。是时州县有良吏,无酷吏。武后乘高、中懦庸,盗攘天权,畏下异已,欲胁制群臣,椔翦宗支,故纵使上飞变,构大狱。时四方上变事者,皆给

  • 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二十九·张廷玉

        齐泰 黄子澄 方孝孺 练子宁 茅大芳 卓敬陈迪 景清 胡闰 王度   齐泰,溧水人。初名德。洪武十七年,举应天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历礼、兵二部主事。雷震谨身殿,太祖祷郊庙,择历官九年无过者陪祀,德与焉,赐

  • ●卷三·王恽

    杨凝式,小字诗,字虚白,五代时人,号希维居士。又云关西老人,癸巳人。 《心印帖》、《李老君枕中经》、《招客同饮帖》,皆唐人书。韩魏公书杜少陵《画鹘诗》。擘窠大字墨迹,山谷书。 《继月帖》云;&ldquo;继月学书,未知其要处。

  • 卷三十六·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三十六      宋 苏辙 撰孙武吴起列传第十三孙武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人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

  • 卷二十四·王溥

    梁开平元年五月,改枢密院为崇政院。〈始命敬翔为院使,仍置判官一人。自后不置判官,置副使一人。〉二年十一月,置崇政院直学士二员,选有政术、文学者为之。〈始以尚书吏部郎中吴蔼、尚书兵部郎中李珽充选。其后又改为直崇政

  • 卷二百四十三·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四十三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军礼十一田猎下汉书司马相如传尝従上至长杨猎是时天子方好击熊豕驰逐埜兽相如因上疏谏其辞曰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

  • 周秦第五十七·桓宽

    【题解】本篇继续就&ldquo;礼治&rdquo;和&ldquo;法制&rdquo;问题展开辩论。因为周朝实行&ldquo;礼治&rdquo;,秦朝实行&ldquo;法制&rdquo;,所以用&ldquo;周秦&rdquo;作为篇名,御史坚决拥护&ldquo;立法制辟&rdquo;的重要措

  • 中阿含经卷第一·佚名

    东晋孝武及安帝世隆安元年十一月至二年六月了于东亭寺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道祖笔受中阿含七法品第一(有十经)(初一日诵)(有五品半合有六十四经)善法.昼度树城.水.木积喻善人往.世福日.车.漏尽七(一)中阿含七法品善法经第一

  • 卷第三·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第三中华五祖并旁出尊宿共二十五人第二十八祖菩提达磨道育禅师(菩提达磨旁出三人)道副禅师尼总持(已上三人无机缘语句不录)第二十九祖慧可大师僧那禅师(慧可大师旁出七世共一十七人)

  • 翻译名义集卷第三·法云

    宗翻译主篇第十一彦琮法师云。夫预翻译。有八备十条。一诚心受法。志在益人。二将践胜场。先牢戒是。三文诠三藏。义贯五乘。四傍涉文史。工缀典词。不过鲁拙。五[怡-台+禁]抱平恕。器量虚融。不好专执。六沈于道术。

  • 卷第三·佚名

    翻梵语卷第三&middot;比丘尼名第十二&middot;沙弥名第十三&middot;沙弥尼名第十四&middot;声闻德行名第十五&middot;杂观行名第十六&middot;罪障名第十七&middot;迦絺那衣法第十八比丘尼名第十二&middot;比丘尼(译曰

  • 现果随录目录·戒显

    卷之一陈益修以力护关庙大士赐目  赵志清挂冠修行先几免祸  赵时雍施异僧一钱便获贤嗣  徐成民身理阴司刊行冥判  圆通师禀受大戒顿脱无常  朱纲魂游冥府论前世判事  隐圆师以礼忏放食消解夙冤  碧璠毁

  • 美人赋·司马相如

    辞赋名篇。西汉司马相如作。一说出于后人伪托。《古文苑》、《艺文类聚》见载。葛洪《西京杂记》:“司马长卿素有消渴疾,及还成都,悦文君之色,遂发痼疾,乃作《美人赋》,欲以自刺而终不能改。”文章述己游于梁王,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