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平书订卷十 财用第七上

平书曰:九畴之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则货财原上下所恃以为用,而国家不可以或无者。但货财所以权谷帛之轻重而通其穷,非为一人之私蓄也。理之不得其术,则公私皆困;苟得其术,则公私皆利,至于公私皆利,岂非圣人之道乎!古之征于民者三,曰粟米、曰布帛、曰力役,未有征货财者。货财率出于商贾,虽周礼以九赋敛财贿,郑元谓以口率出泉[古钱字],亦即汉之口算,近之所谓丁银,终非出于田亩。唐宋始于田亩有输钱之令,然犹与谷帛并征,无专输钱者。自正统元年改南直隶江西田租为折色,后遂徧行之天下,而正供始尽变为银。夫唐宋未尝尽令输钱,而白居易张方平诸人犹痛切以陈农民之害,况尽折为银,而农之害可胜道哉?不特农也,仓廪处处空虚,一有水旱之灾,而赈济无所出矣;一有师旅之役,而转输之费百数十倍而不可省矣;纳粟劝输,一切之政纷纷四出,而弊且流于后世矣。害可胜道哉!然当日政尚宽大,未尝以聚财为事,征于上者旋施于下,而朝廷之积贮顾无多,乃不知理财之道,耗散无穷而生息少,以致末年中外交讧,军兴用乏,不得已而括余财,又不得已而议加赋,至括宫中银器以充饷[崇祯末年曾以宫中银器发银作局,销银充饷,故锭有银作局三字。○相传城陷时有银十余库者,妄也]。夫正供尽变为财货,天下既日就于困穷,而朝廷之贫又如此,非所谓不得其术则公私皆困者乎?故吾于田制欲悉复古法,特取公田之谷,而户第纳布帛数尺、丁钱百文,房租大者每间二百,小者百文而已[野外不令有私地,而城中则不能尽公,不如听人私相卖买建造,收其房租为便。○有议在后]。至生财则更有道焉,钱法一、盐法一、商税一,而钞法必不可行。钱法今已大坏,宜用随文开皇之制,尽销旧钱,悬新钱为式,不如式者没[司市主之。凡轻重款式不合者不得用,用则受者没而笞,予者杖,私铸者诛]。钱分大小,以权子母,以黄铜为小钱,每文重一钱五分,一贯九斤六两[今称],以青铜为大钱,每文重二钱,一贯十二斤八两[隋五铢钱一千重四斤二两,唐开元钱一千重六斤四两。彼时之衡固三倍于古,然视今犹小,今钱乃重于唐隋一倍两倍有余,似乎太重。然今日铜贱,不如此则私铸盛行,难于禁也]。小钱一贯直银一两。其铸也约费银七钱,是以七钱为一两也;大钱一贯直银二两,其铸也约费银一两二钱,是以六钱为一两也。上下通行,上之施于下者皆以钱,惟买铜则以银[亦欲其上下流通];下之供于上者亦以钱,惟盐买之官则以银,而他税愿输银者听,则利权操之上,而下固无所损也。若民间交易,以其有易其无者,古制也,何不可行之后世,令民各以钱计其物,而论质以相易?然欲以钱者听,钱亦可以并行也,但不得以银为交易,如明太祖之禁耳。[凡钱登百贯,方许以银折,下此俱用钱。惟纳官钱一贯以上以银折。买盐,钱无论多少,俱许以银折],如此则银归于上而悉化为钱矣。钱之利如此,私铸何以禁哉?曰:禁之令固欲其严,而所以禁者不在令之严,在制之善。铜炼欲其精,钱式欲其美,铜精而式美,则私铸自不能及而可不行。且夫圣人之治天下公而已,不但公之天下,且公之万世,故钱有铸无废,钱日多,用日足,而民日富。后世铸以年号,而私为一人之物,以至祖父之钱即不用于子孙,于是销毁无时,工费日广,钱益少而私铸行。若仍古不铸年号,使世世不废,但铸永宝二字于其阴,若周郭,如五铢式。阳则否而磨如镜,此京钱也。州藩亦得铸钱,而阴亦为郭,铸其州藩之字如今式[别之可验其美恶为赏罚]。铸一钱,世有一钱之用,天下何患其不裕哉?盐法至今亦大坏矣,然不必复纳粟中盐之例[有议在后],但一遵唐刘晏之制可耳。其法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自余州县不复设官,其江岭间去盐远者转盐贮之,或商绝盐贵,则减价鬻之,谓之常平盐。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始江淮盐利不过四十万缗,季年乃六百万缗,由是国用充而民不困。若使大司均岁发部引于产盐州藩,州藩使其司均主之,商人纳银请引以领盐[每引盐十石,纳银三两],盐场则郡节史主之[专设一员于场主其事],募人为盐户[籍统于商],使煮盐[或煮或晒,各因地宜。地亦分为区,以保甲编之,不使相害,不使容奸],买以官价[每石钱二百文,欲谷布者,折与之],而按引发商,听随地以鬻[商得盐后,即于县领票缴引,引反之州藩,岁终缴于货部,以便稽核。○凡引必注领者姓名,钤以印而记其日月。缴于县则县批某日月缴,亦钤以印,防奸冒]。商无定所,盐无定商,而无盐处亦用常平盐法,尽除今日之弊,则上下交利而商民俱便矣[李刚主曰:管子兴鱼盐,利尽归国;今则大半归商,商或据数县数府,不许他商侵越,有至者即问以私盐之罪。独垄专利,民莫谁何。甚至本地斥卤出盐,亦不许食,食即问以私盐罪,而民病矣。有引多而县不能销者,则按户勒买,而民益病矣。若不足食者,商则潜带私盐,欺隐漏税,而国亦病矣。至于商税加而又加,无锱铢遗利,至有称贷完课者,而商亦病矣]!盖出以二、入以三,以钱出、以银入,朝廷固得倍利,而商于引价外所费,每引多不过五六百钱,但鬻五六贯而利已厚,七八贯而利且倍,而盐不为贵也。故曰交利而俱便也。且一切商税,俱由县郡州藩除支费积贮,而后上供,此则另籍之,尽归其息于京师,岁计天下所获,应不下银数百万两,足供朝廷经费有余,而他税皆其余焉者矣。 

大学所谓生财,生众食寡,乃指农事。箕子八政之货,统金玉布帛等物而言。今昆绳所论财货,专指银钱,义微不同也。

金刀之制,先王原为救荒而设,以后遂踵行之,以其赍轻致远,为移易天下之具也。如不为赍轻而致远,衣食之计焉所用之?乃后世征粮尽折银钱,则弊有不一而足者。民所力者粟布,而官所积者金刀,势必贱鬻其物以充官入,故谚有曰:丰年病民。夫凶年不免疾痛,所乐者丰年耳,乃丰而反病,则农尚有乐时乎?于是富商操其奇赢,以至沾泥涂足者无升斗之储,逐末者千箱万仓坐牟厚利。一遇凶急,乃出之以制农民之命,此病民也。官吏之俸皆以银,夫银可卷怀而藏、键笥而积也,而贪官污吏比比矣。若出入皆以粟布,能贮邱山以取败耶?此病官吏也。兵饷以银,遂致韦弁多侈,随手而耗,而庚癸之呼时时不免,此病兵也。一旦猝然有事,兵马蚁聚,无敖仓黎阳之积,可以供给千里,运银籴于一处,米价腾涌,至莫可问,势必饷当一金者费至数金数十金矣,此病国也。夫一隅收获,能支几何?兵不夙饱,民有流亡,上下交惫,无人不病矣。昔有斗米七千、饿殍满道,又有敌人围城、富家皆怀金握玉而死者,非重银钱而不重五谷者之前辙耶?

赋用本色,而后教民勤于树艺蓄字,使饮食取于宫中焉,材木取于宫中焉,布帛取于宫中焉,以至人情往来,令其尽以粟布,而昏丧之需从俭从便,务取密迩,所有者尽可以粟布货物相易,至于钱与银,特储之以备流通之具耳,不专恃以为用也。如是不惟民业日饶,而民风亦日进于古矣。

房租一间二百太重,可仿周礼园廛之征,房听其自盖,而每亩一年征钱不过二百可也。若住官屋者,则如分民篇每屋钱一百文。

司市以中士为之。

明代开中之法,令商输粟于边,而盐场给之盐以酬之。其后商人遂募人屯田于边,边以富饶,至叶淇而坏。此可与刘晏之制并行,原无龃龉,何为废之?

李虔论盐之产于场,犹五谷之生于地,宜就场定额,一税之后不问其所之,则国与民两利。又曰:天下皆私盐,则天下皆官盐也。此正刘士安之遗意。

恽皋闻曰:用银之弊既甚,则但以制钱权轻重而行之可也,何必复留用银之说?其银听如金玉,但为器物之饰而不用,则粟布益重,而农事女工益勤矣。 

猜你喜欢
  孟子集注大全卷一·胡广
  孟子通卷四·胡炳文
  论语集解义疏序·皇侃
  过犹不及·孔子
  读书劄记卷一·徐问
  尚书句解卷九·朱祖义
  卷七·朱申
  第十七章道德--人生的实践(上)·梁漱溟
  卷十二·僧祐
  卷一百五十八·佚名
  顯揚聖教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第五章 奉行, 印赠《玉历宝钞》之善报·佚名
  缘 成 史 观·太虚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六·佚名
  大般涅槃经疏 第四卷·灌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房祺

    钦定四库全书 河汾诸老诗集卷七 元 房祺 编 菊轩段先生成已诚之 题容安堂 陈子少英迈逸气不可挫典刑肖乃翁出语辄惊座行止非所能造物听掀簸功名鹰在鞲岁月蚁旋磨区区一室中十载供史课结庐慕渊明志向有许大淡墨写形

  • 卷十一·王夫之

    ◎金、王、李、陈列传(李元胤刘克安附) 金声桓,字虎符,陕西榆林人。起群盗,号“一斗粟”。拥众万余,降于左良玉,良玉部四十八营,声桓为之长。弘光中,授总兵官都督。寻随良玉东下,与左梦庚俱降清。同刘良佐、高进库攻陷南昌。

  • 卷之四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卷之四百二十·佚名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五月。戊辰。谕内阁、朕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懿旨。荣禄现已补授直隶总督。所有菩陀峪万年吉地工程。仍着会同奕劻办理。现月  ○又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议覆庶子

  • 第三六六同立合约字咸丰七年六月一二二○五--二·佚名

    中港闽粤总局联庄合约同立合约字,内外庄闽粤总理叶廷禄、温腾芳、保正林定元、锺捷和、徐振福,暨各庄正副、殷铺户等,为遵谕联庄,以保地方事。窃得中港乃通港大路 上通淡水、新、艋,下通大甲、府、鹿,

  • 第九牌示天运(实则光绪)十五年十月十日一一一○七-五·佚名

    新竹县都城隍、监理醮务,告戒道众守则晋封威灵公、新竹县都城隍、监理醮务示酬恩庆成福醮,法坛供设斯堂。示尔在坛道众,各宜恪静端方,内则凛严斋戒,外维洁整冠裳,行止雍容有度,语言简讷有章。一切专司执

  • 绎史卷十四·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商汤灭夏史记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列女传简狄有娀氏之长女也与其妹娣浴于丘之水有鸟衔卵过而坠之五色甚好简狄取而吞之逐生契焉 古史考契

  • 卷五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五十八选举考【十二】举官乾隆三十四年准学正学录留监题补助教吏部议覆管国子监事侍郎德保奏称国子监学正学录等员向例历俸期满准其咨部以各衙门典簿司务等官补用原以策励微员俾上进有阶各

  • 卷三十五·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三十五宋 宋敏求 编诸王除亲王官上秦王大尉陕东行台制秦王兼凉州总管制秦王益州道行台制秦王天策上将制秦王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制秦王兼中书令制齐王元吉司徒制荆王元景等子孙世袭刺史制郐

  • 钦定南巡盛典卷三十八·高晋

    目录河防【四】 钦定南巡盛典卷三十八河防乾隆二十二年二月初六日傅恒等奏言遵防将南河河务一事与尹继善嵇璜等公同酌议现在毛城铺业经奉防堵闭将来黄流顺轨直赴下游河身自可渐就疏刷但徐州南北两岸当上游之首冲北岸

  • 卷十二·蔡卞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名物解卷十二宋 蔡卞 集解释虫萤  蟋蟀 蛣蜣  阜螽  蟦蛴蛾  蠁  蝶   莎鸡  蜩螟蛉 蜴  蝤蛴  熠燿  蜉蝣萤夜飞腹下有火故字从荧省萤小火也月令季夏曰腐草爲萤不言化者不

  • 菀柳·佚名

    --兔死狗烹的悲剧【原文】有菀者柳①,不尚息焉②上帝甚蹈③,无自暱焉④俾予靖之⑤,后予极焉⑥。有菀者柳,不尚惕焉⑦。上帝甚蹈,无自瘵焉⑧。俾予靖之,后予迈焉⑨。有鸟高飞,亦傅于天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11)。

  • 天运第十四·刘文典

    〔释文〕以义名篇。「天运」,司马作「天员」。暗昧,以意亿度,谓有主司关闭,事不得已,致令如此。以理推者,皆自尔也。方地不动,其义亦然也。 〔释文〕缄古咸反。徐古陷反。司马本作「咸」,云:引也。意者其运转

  • 卷十三·季本

    钦定四库全书诗说解頥正释卷十三   明 季本 撰桧桧国名国语作郐汉地理志作防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在禹贡豫州外方之地荥阳之南溱洧之间其君妘姓武王封祝融之后于济洛河颍之间为桧子其地与虢比邻至平王时国灭而并虢

  • 卷十三·王质

    <经部,诗类,诗总闻钦定四库全书诗总闻卷十三宋 王质 撰谷风一章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汝将安将乐女转弃予此必同经患难而他时稍达弃恩忘旧者也二章习习谷风维风及頽将恐将惧寘予于懐将安将乐弃予如遗頽雨

  •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述记序·太虚

    本性不生灭,自心生灭。所谓本性,真实心是;所谓生灭,虚妄心是。释迦文佛二十二年说般若,开之为七百余卷,括之只二百余字,而实不说一字;以本性无生,无说可说也。或者判般若为空宗,夫诸法空相真空不空者,说为顽空断空不得,故曰:真实不

  • 卷第八·佚名

    禅林类聚卷第八 经教 看经 讲经 论义 祖偈 经教 世尊灭后。诸圣弟子於毕钵岩中结集法藏。阿难既升座。形仪与佛无殊。大众遂生三疑。一疑阿难成佛。二疑佛再现身。三疑他方佛化。阿难唱云。如是我闻。众疑皆息。

  • 卷第十八·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十八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铭 真寂闻谷大师塔铭(并序) 古今大圣大贤之兴於世也。虽隐显殊途。收放异辙。无非范正轨防逸流。俾众生归於本元觉地而已。自入 明来。祖席荒凉。稀若晨星。加之。狂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