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五

公孙丒章句上

当路于齐章

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看的太髙以齐王反手也言的太易无恠其惑滋甚文王一段引证亦极明切但未识时务耳今时则易然惟此时为然未有疏于此时未有甚于此时总见机会可乘而时不可失煞有技痒之意引孔子云徳之流行见非伯功所可同日语也 问孟子既卑管仲使孟子当管仲时则如之何双峯饶氏曰亦只是合诸侯以尊周室但孟子真能使王室尊安而诸侯各循王度管仲不过假尊周之名以盖其搂诸侯之实其所为实文武之罪人也王霸之分只在诚伪孔子作春秋亦不过欲诸侯尊周室循周制而已

则不动心章

不动心三字是尧舜至孔子相传的派孟子以见知自负者全在于此虞廷授受从人心道心精而一之允执厥中此不动心之源也至于汤而以礼制心文王而翼翼小心孔子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孟子厯四十学力始得令此心不动是岂可袭取于一朝而强镇于临事也哉其得力全在集义集义便能慊心知言养气是因告子所勿求者反之见己之功夫有如此告子怕言与气动了心任其不得而俱无求孟子却就言与气上都求之于心而使无不得不知言无以知人是孔子家法养气则是孟子创获程子云孟子学已到至处仲尼只説一箇志孟子便説养气出来只此二字其功甚多浩然之气正是乾元静専动直坤元静翕动闢之气惟直养之不铄其刚大之体则俯仰天地无处可限我屈我何不可以配义与道配道义正是塞天地直养是时时求慊于心从自反上用功自反而心安即义也集义而生是从内生出义袭而取是从外取入必有事是集义之功正忘助是义袭之害勿忘勿助之学自不得厌乃所谓智也勿忘勿助之教自不得倦乃所谓仁也智在上则用衆人之长在下则用古今之理仁在上则溉世以利在下则与人以善知不以己仁不私己此为圣人之仁智已矣愿学者正愿学其不厌不倦者也孔子四十不惑孟子四十不动心其衣鉢相承如此 鲁斋许氏曰朱子云孟子养气之论孔子已道了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愚谓与此正相表里自反则内省也直则不疚矣千万人吾往不忧不惧也 维立陈氏曰惴往都是勇不往处正是千万人不敢挠的精神藴蓄处内省时微觉不缩即还他惴的一念惴是本来良心浮气尽歛大勇真种子正在此此节即慊心功夫自反二字不可忽只一段形容愧赧便非 曾子孟子养气大闗头常恐有不缩处不得于心处不慊处行不义杀不辜处若云知言养气更无不得于心不得于言之时是欲抬髙圣贤失却圣贤侧身改过大旨 陆象山云志一动气此不待论独气一动志未能使人无疑孟子以蹶趋动心明之则无疑矣亦自有主客之分又曰居处饮食适宣节之宜视聴言动严邪正之辨皆无暴其气之功也按象山看无暴字甚有著落学者宜深思之 问伯夷伊尹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有所不为何以言之朱子曰以其逊国而逃谏伐而饿非道义一介不取与观之则可见矣 王阳明云心之本体原是不动的只为所行有不合义便动了孟子不论心之动与不动只是集义所行无不是义此心自然无可动处若告子只要此心不动便是把捉此心将生生不息底本体反沮挠了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集义功夫自是养的充满并无馁慊自觉纵横自在活泼泼地此便是浩然之气按阳明此论甚确学者由阳明之説推之益信予説不谬诸家之説皆不可从也

以力假仁章

圣门羞称五霸只为一假字看破是假谁肯心服徳与仁却是浑合服至于思乃所谓中心悦而诚服也其王也自不待大 朱子曰以徳行仁徳非止谓有救民于水火之诚心这徳字説得甚濶是自己身上事都做得来是无一不备了所以行出来便是仁且如汤不迩声色不殖货利至彰信兆民救民水火之中若无前面底虽欲救民不可得也武王亶聪明作元后救民水火之中若无这亶聪明虽欲救民其道何由

不仁则辱章

两国家间暇一则大国畏之一则自求祸真个仁则荣不仁则辱所谓祸福无不自已求之者引诗福之自求也引太甲祸之自求也然祸福常相倚伏强仁则可转祸为福怠仁则可转福为祸总于己取之而已矣 朱子曰此亦只是为下等人言之若是上等人他岂以荣辱之故而后行仁哉 蔡氏曰程子易比卦彖传曰且得他畏危亡之祸而求所以比辅其民犹胜于全不顾者此章近之 三节皆有荣辱意不可分应明政刑与般乐怠敖特其显者耳迨天节正荣辱分界处能治国家谁敢侮之不能治国家则侮之必矣讲此节不可硬説无侮须得恍忽难定安危呼吸之意方与章首二则字合

尊贤使能章

王道以得民心为本五个天下字便见隣国之民仰若父母无敌天下意信能行此谓只就本国做起天下自不能出其范围 双峯饶氏曰无敌于天下一句乃是此章大指盖能行王者之政则可以兴王者之治当时诸侯不得民心惟务侵人土地故孟子教之但行王政以恤其民使隣国之民仰之若父母则天下之民亦仰之若父母如此则东征西伐何向不服不然吾国之民亦讐敌也况隣国乎

皆有不忍章

天地有好生之徳人得之为不忍人之心此性之所以善而人之所以皆有虽情封物蔽之后而乍见孺子入井此心仍依然在也此心统四端犹人之有四体四体身所运用气脉相贯终日用而不能穷四体四端心所运用精神相贯终日运而岂能穷四端知之为良知能之为良能其著力全在扩而充之由不忍觳觫一念善推之则足以王天下由不忍孺子一念能充之则足以保四海扩充二字即子思之致曲曾子之格物孔子之学习 治天下之作用只就不忍一念运旋出来运掌不重易治正形容不忍之心包天地民物旁皇周浃充足有馀不可不扩充意 念庵罗氏曰乍见孺子乃指点真心示人其后扩充正欲时时此心方可与尧舜相对 朱子曰人之一心在外者要收入来如求放心章是也在内者又要推出去此章是也孟子一部书皆是此意大抵一收一放一阖一闢道理森然

惟恐伤人章

尊其身以为万物之主则人皆我役也俛首而处其下则我为人役为人役而辱莫大焉耻莫甚焉欲免此耻须慎于术术字即论语习字矢人初岂甘于不仁贪矢之利不暇自顾其心世主岂忍争地争城之惨只因悞于富强之术不得不兴兵搆怨为仁反己是当时诸侯王对症之药 虚斋蔡氏曰本文惟恐字集注二利字皆以心言心以习异也

人告以过章

与人为善其机全在取人取人为善其机全在舍己由舎得从由从得取此真忘己而浑人我于一原者也不能舍己须要克己孔子絶四舜之舍己也若孔之卓殆庶几乎 中洲金氏曰舎己即是从人从人即是取人特剔出乐字以足上句耳舍非舍己之不善舜心至虚虽善亦舍乐取非著意去取舜忘己忘人併忘其善所谓乐也须知取舍从乐等字皆孟子形容不尽语气

非其君不事章

不屑就画出一箇隘字不屑去画出一箇不恭字若时中之圣天下皆吾一体何忍不屑孟子愿学孔子所由在此隘与不恭是夷惠偏处偏而为圣者行造其极也 嘉善陈氏曰时中之圣恶恶未尝不严顾其恶也乃矜悯之伯夷则直恶之而已矣若将凂焉恻怛微而洁已胜也不磷淄明示入羣不乱之意亦与焉能凂我相似顾其入也乃欲从而变化之栁下则一味玩忽之而已矣不必孳孳于成物盖皆于万物一体有未至处是故清和二圣殊病同根

此篇言养气言仁政言古圣贤其馀答问自言无处不见孟子之学力

公孙丒章句下

天时地利章

兵法亦以得士心为主然鼓舞体恤一将之事非总统天下之大道也得道者多助正言人心所以和也合天下皆顺方是真和区区天时地利岂可同日语哉问是道也何以得之亦曰以仁心行仁政而已 或曰员半千对唐髙宗云太公兵法言天阵星宿孤虚地阵山川向背人阵偏伍弥缝愚谓不然夫师出以义有若时雨得天之时此天阵也兵在足食且耕且战得地之利此地阵也善用兵者使三军之士如父子兄弟得人之和此人阵也三者去矣其何以战按此言得之

孟子将朝章

能陈尧舜之道于王便见辅世长民之徳此正所谓不召之臣也王曰寡人如就见虽非本心是尚知古来有此賔臣师臣之礼故孟子反覆与景丑氏言齐王不可召己而已不当应召非尧舜不敢陈是臣之不敢也伊尹管仲不敢召是君之不敢也以两不敢而两相成合来正是君臣主敬 或曰学焉后臣者虽为臣之时却以学为先重在学也学是师其道徳从尊徳乐道中来后字与论语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后字参看就臣他处便自有汲汲师他处非先从受学次任为臣也

前日于齐章

贪夫无论有处无处槩主之于受亦有介士无论有辞无辞槩主之不受品有汚洁亦属孤诣尹士云君子之辞受取予惟当于理而已此孔子家法也 不为货取孟子自处之道 南轩张氏曰人于不当受而受其动于物固也当受不受亦是为物所动何则以其蔽于物而见物之大也圣贤从容不迫惟义之安外物何有焉物有大小义之所在耳

谓其大夫章

为王诵之非为孔距心称美是绘一幅流民图欲王轸念随意谈説先令距心没处躱闪继令齐王没处躱闪只是道理烂熟统体是易

谓蚳鼃曰章

虽无官守言责却把世道人心俱以一身担任有不去不安欲去不忍者齐人恶得知之所云进退绰然只是未尝受禄机有可待心实无愧故有馀裕耳知此道者即不得其职而去不得其言而去何尝不绰裕

出弔于滕章

君子之待小人不恶而严 新安陈氏曰孟子不欲与王驩言于弔公行子亦可见今答丒不过平平説所以不与言之意未始及也盖欲使丑自悟耳

自齐葬鲁章

当时墨子治丧以薄为道故门人疑其木之美也臧仓亦以后丧踰前丧阻鲁侯孟子举其心之不容己者示之然后尽于人心于人心独无恔乎两个人心要味 或曰此章当味尽于人心及悦字恔字人子事亲至葬而终不得为而僭为与可为而不为皆非尽于人心曰不得不可以为悦则制不得为者决不敢过曰得之有财何独不然则力所能为者何忍不及厚所当厚而不俭于亲无非天理也尽于人心尽天理而已矣

沉同私问章

两不得是燕君臣罪案孟子固未尝轻贷燕以燕伐燕其未尝劝齐也明矣

齐人伐燕章

方幸齐王有此一惭而贾乃借公为解极力囘护为君文过小人哉逢君之恶 或曰全要见得使管叔与诛管叔皆无损于周公皆是变不失正程子曰管叔未尝有恶也使周公逆知其将叛果何心哉惟管叔之叛非周公所能知则其过有所不免矣故孟子曰周公之过不亦宜乎后世处周公时地者不可不知大义灭亲之法论周公心术者不可不知观过知仁之法

致臣而归章

当时诸侯王虽无尊贤之实犹窃敬士之名就见之语自不能不徘徊于心但自处之道须严货取篇中欲富贵贱丈夫杀甚著眼盖士大夫一有欲富之心便是商贾之行孟子素析此义最精读孟子者只不求解 或曰中国授室便不欲其立朝廷之上国人矜式便遗其君用之一边意谓迂濶难用坐镇雅俗以博养贤之空名耳故孟子直以为不可

为王留行章

孟子子思之徒也客必是君侧亲信之人素能闗説于王者故责以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恶其以泄栁申详处已也絶字锋利 问泄栁申详无人乎缪公之侧则不安其身二子之贤其心固如是乎朱子曰非谓二子之心倚君侧之人也语其势则然耳若二子之心如此则与世之垢面污行而事君侧便嬖之人者何以异乎

尹士语人章

以足用为善之王庶几有一日之遇则可借安齐以安天下之民此孟子千里见王之意诚不忍遽去敢以濡滞为嫌王如改诸则必反予是出昼时望也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是出昼后望也用是用所陈之王道改是改功利之锢习孟子无限低徊全是为天下而留连眷顾不忍悻悻然而去尹士闻言而以小人自屈此便是君子路上人 朱子曰此与孔子去鲁之心同盖圣贤忧世济时之诚心非若荷蒉之果于去也

充虞路问章

孟子学孔子者也其立心以不怨不尤为主而作事以悲天悯人为怀谓当此时而豫非也谓当此时而实不豫亦非也有王者必有名世名世在我乐行忧违岂二道哉尝按皋夔稷契唐虞之名世也伯益夏之名世也伊尹商之名世也周召文武之名世也留侯汉髙之名世也邓禹汉光之名世也孔明昭烈之名世也房杜唐之名世也赵普宋之名世也刘基明之名世也孔孟得行其志不过伊召诸人公侯宰相而已何如以师道觉天下万世为至圣亚圣其功徳与天地同悠久乎

仕不受禄章

于崇见王便有去志故不受禄以示不久于齐之意然犹惓惓无已总是望其有改之之图耳未尝执定不变也圣贤待人无死杀之理 或问一见思去出昼何独迟迟曰圣贤之救乱世如慈母之伏死子一息未絶尚冀复甦岂忍恝置此便是孔子知不可为而为之家法

此篇第二章以下记孟子出处行实然出处行实何在非学首章得道多助更借学力

猜你喜欢
  附语录抄七则·张载
  卷三·陈士元
  卷二十·余萧客
  刘恭冕后敍·刘宝楠
  孟子卷五·朱熹
  憍陈如品馀·佚名
  卷二十六·佚名
  般若伽陀现世品第十二·佚名
  梵行品第十六·欧阳竟无
  卷十二·普济
  卷九十·佚名
  卷十一·佚名
  佛说罪福报应经之二·佚名
  第四卷·佚名
   第八十四則 維摩詰與文殊問答·胡兰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天籁集巻下·白朴

    元 白檏 撰沁园春金陵鳯凰台眺望独上遗台目断清秋鳯兮不还怅呉宫幽径埋深花草晋时髙塜销尽衣冠横吹声沉骑鲸人去月满空江鴈影寒登临处且摩挲石刻徙倚栏干 青天半落三山更白鹭洲横二水间问谁能心比秋来水静渐教身似

  • 卷五十三·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五十三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徐献忠【一首】献忠字伯臣松江华亭人嘉靖乙酉举人知奉化县及卒友人私諡曰贞宪先生有长谷集【静志居诗话长谷以作者自期持论谓诗人之作代出意匠以増前人之能旨哉言也其比

  • 卷十八·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十八翰林院检讨朱彛尊编方孝孺【十三首】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临海人建文中文学博士靖难兵至首以身殉没后严禁文字门人王稌藏之传有逊志斋集【徐子元云希直文章大家诗亦豪壮非所长也李时逺云正学诗

  • 卷四百一·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一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三十五 杨光溥 饮马长城窟 辞家日已远胡雁飞南征炯炯铁兜牟散被缦胡缨仰视天山雪俯涉交河氷匈奴未殱夷壮士无归情结发习韬略

  • 卷一百二十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二十六隄岸类五言古登隄望水        【梁】元 帝驱马河隄上非谓城隅游怀山殊未巳徒然劳九愁旅泊依邨树江槎拥戍楼高岸翻成浦曲港反通舟枣野良知叹瓠河今可俦愿假宣尼道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四·佚名

    正德七年二月丙子朔○丁丑□奠先师孔子遣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费宏行礼○命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彭泽同咸宁伯仇钺提督军务御马监太监陆訚监督军务司设监太监尹生监管神枪时河南贼刘三赵风子邢老虎等连破州县亲王及守臣

  • 卷之三百七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二百五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张文蔚传·薛居正

    张文蔚,字右华,河间人。父亲张衤易,在唐僖宗朝代,接连任显要官职。张文蔚幼小时即砥砺文章德行,求知交友,有名士的声誉。唐乾符初年,登进士第,当时丞相裴坦兼管盐铁事务,张文蔚进入仕途暂任巡官。不久,服家丧,以孝行闻名。中和年

  • 卷三百三十四·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三十四明 杨士奇等 撰御边宋高宗建炎元年尚书右仆射李纲上言曰臣闻居於山者必高垣墙固柴栅以虞虎狼之害居於野者必盛僮仆厉甲兵以防盗贼之

  • 卷十九 宋初和战·李有棠

    穆宗应历十年春正月,宋太祖称皇帝。夏五月,宋潞州叛归汉。六月,宋兵围汉石州。庚申,遣大同节度使阿拉率四部往援,诏萧思温以三部兵助之。秋七月己亥朔,宋兵克石州,潞州复归宋。十三年春正月丙寅,宋欲城益津关,命南京留高勋、统

  • 唐纪七十二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下之上中和四年(甲辰、884)·司马光

    唐纪七十二 唐僖宗和四年(甲辰,公元884年) [1]六月,壬辰,东川留后高仁厚奏郑君雄斩杨师立出降。仁厚围梓州久不下,乃为书射城中,道其将士曰:“仁厚不忍城中玉石俱焚,为诸君缓师十日,使诸君自成其功。若十日不送师立首,当分见兵为

  • 卷五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五十四庆祝五【贡献一】康熙五十二年恭遇皇上六旬万寿普天同庆皇子诚亲王胤祉等十三人率皇孙弘昇等二十六人谨择吉日於万寿节前预祝遐龄恭进万寿之

  • 景公使梁丘据致千金之裘晏子固辞不受第二十五·晏婴

    景公赐晏子狐之白裘,玄豹之茈,其赀千金,使梁丘据致之,晏子辞而不受,三反。公曰:“寡人有此二,将欲服之,今夫子不受,寡人不敢服。与其闭藏之,岂如弊之身乎?”晏子曰:“君就赐,使婴修百官之政,君服之上,而使婴服之于下,不可以为教。”固

  • 八经·韩非

    一、因情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废置无度则权渎,赏罚下共则威分。是以明主不怀爱而听,不留说而计。故听言不

  • 卷第二十五(弥沙塞)·佚名

    五分律卷第二十五(弥沙塞)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第五分初破僧法尔时调达第三念言。我今破沙门瞿昙僧得大名称。一切当言沙门瞿昙有大神力而调达能破其僧。念已便语眷属頞鞞分那婆薮般那卢醯伽卢帝舍瞿伽离骞荼

  • 觚不觚录·王世贞

    笔记。明王世贞(1526—1590)撰。一卷。世贞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已著录。书约成于万历十四年(1586),凡五十五条,近万字。作者感于世风日降,可叹者多,故取孔子伤“觚之不复旧觚”之意名书。专记明典章制度,尤详于今昔沿革。

  • 周官总义·易祓

    三十卷。宋易祓撰。易祓,字颜章,号山斋,湖南宁乡人,淳熙进士第一,诏事苏师旦,历官礼部尚书,师旦败,贬死。生平着述颇多,除着《周官总义》外,还有《禹贡疆理记》、《易学举隅》、《周礼释疑》、《汉南北军制》及《山斋集》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