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二

卷二十二

武帝谓汲黯无学

「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弊中国以事夷狄,庇其叶而伤其枝。」若黯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帝且曰「古有社稷臣,黯近之矣。」

张释之谓今法如是

张廷尉当渭桥下惊乘舆马者以罚金,文帝怒,张廷尉争以为不可更重,是也。然谓「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方其时,上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平也,一倾,天下用法皆为轻重」,则非也。廷尉固天下平也,天子独不可平乎?法固所与天下公共也,苟法有不善,为廷尉者岂可不请之天子而修之,而独曰今法如是,可乎?

虞书曰:「宥过无大。」周书曰:「乃有大罪,非终,乃为眚灾,适尔,既道及厥辜,时乃不可杀。」县人闻跸匿桥下久,谓乘舆已过而出,至于惊马,假今有败伤,亦所谓有大罪非终,乃为眚灾适尔,是固不可杀。释之不能推明此义,以去文帝之惑,乃徒曰法旭是。此后世所以有任法之弊,而三代政刑所从而亡也。

杂说

皇极之建,彝伦之叙,反是则非,终古不易。是极是彝,根乎人心而塞乎天地。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是非之致,其可诬哉?

是理之在天下,无间然也。然非先知先觉为之开导,则人固未免于暗。故惟至明而后可以言理。学未至于明而臆决天下之是非,多见其不知量也。

念虑之正不正,在顷刻之间。念虑之不正者,顷刻而知之,即可以正。念虑之正者,顷刻而失之,即是不正。此事皆在其心。《书》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

世固有两贤相值而不相知者,......如老泉之于王临川,东坡之于伊川先生是也。

诚使圣人者并时而生,同堂而学,同朝而用,其气禀德性,所造所养,亦岂能尽同?

至其同者,则禹益汤武亦同也。......虽田亩之人,良心之不泯,发见于事亲从兄、应事接物之际,亦固有与圣人同者。指其同者而言,则不容强异。

然道之广大悉备,悠久不息,而人得之于道者,有多寡久暂之殊,而长短之代胜,得失之互居,此小大广狭浅深高卑优劣之所从分,而流辈等级之所由辨也。

主于道则欲消,而艺亦进,主于艺则欲炽而道亡,艺亦不进。

《书》疏云:「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四分度之一。」天体圆如弹丸,北高南下。北极出地上三十六度,南极出地下三十六度。南极去北极直径一百八十二度强。天体隆曲,正当天之中央、南北二极中等之处,谓之赤道,去南北极各九十一度。春分日行赤道,从此渐北。夏至行赤道之北二十四度,去北极六十七度,去南极一百一十五度。从夏至以后,日渐南至,秋分还行赤道与春分同。冬至行赤道之南二十四度,去南极六十七度,去北极一百一十五度。其日之行处,谓之黄道。又有月行之道,与日相近,交路而过,半在日道之里,半在日道之表。其当交则两道相合,去极远处两道相去六度,此其日月行道之大略也。黄道者,日所行也。冬至在斗,出赤道南二十四度。夏至在井,出赤道北二十四度。秋分交于角,春分交于奎。月有九道,其出入黄道不过六度,当交则合,故曰交蚀。交蚀者,月道与黄道交也。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东南西北海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近世尚同之说甚非。理之所在,安得不同。

古之圣贤,道同志合,咸有一德,乃可共事。然所不同者,以理之所在,有不能尽见。

诚君子也,不能,不害为君子;诚小人也,虽能,不失为小人。

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

学者规模,多系其闻见。孩提之童,未有传习,岂能有是规模?

无德而富,徒增过恶,重后日之祸患,今日虽富,岂能长保?

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故君者,所以为民也。《书》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君不行仁政,而反为之聚敛以富之,是助君虐民也,宜为君子之所弃绝。

 

猜你喜欢
  卷四·朱熹
  论语集说卷八·蔡节
  独善真身与用行舍藏·孔子
  卷二十四·余萧客
  卷一·俞皋
  卷十四·张尔岐
  汝州风穴沼禅师·惠洪
  分别品第八十四(丹本作分别四谛品)·佚名
  卷第二·李遵勖
  大雄大力大无畏之佛法·太虚
  评大乘起信论考证·太虚
  第五十一卷·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八·澄观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六卷·佚名
  观无量寿经义疏·吉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六回 真义女全忠全孝·陈端生

    第二十六回真义女全忠全孝诗曰:忠孝兼全女丈夫,征东救父绾兵符。云师退避丹诚意,奏凯齐歌返帝都。话说女将军亲身拜雾,正然俯伏红毡,约略焚香了一寸,只闻右先锋叫道:友鹤兄,你快些细看呀,有些意思了。左先锋也叫道:啊唷妙呀,贤

  • 巻三·元好问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鼓吹卷三元 郝天挺 注陆龟防【字鲁望举进士不第遂放浪山水间号江湖散人又号天随子甫里先生后以高人征不就今有笠泽丛书三卷并诗文十六卷行于世】忆白菊我怜贞白重寒芳前后丛生夹小堂月朶并开无絶艳

  • 卷一百二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二十二卢象卢象字纬卿汶水人开元中由前进士补秘书郎转右卫仓曹掾丞相张九龄深器之擢左补阙河南府司録司勲员外郎名盛气高少所卑下为飞语所中左迁齐邠郑三郡司马入为膳部员外郎禄山之乱象

  • 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司马迁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

  • 班马异同卷十三·倪思

    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史记九十七郦陆朱刘叔孙传第十三汉书四十二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吏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食其问闻其

  • 凡例·杨陆荣

    一、是编悉遵本朝正朔,各藩所僭位号不以统年。一、是编虽杂采「劫灰」、「浮海」、「甲子」、「江人事」、「江难」、「也是」、「遗闻」、「编年」、「遂志」等书,然一以王大司农奉旨分编之史传为正。故与野史所载,微有

  • 卷之四百四十四·佚名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五月。丁未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丙子皆如之。  ○上奉皇太后御仪鸾殿。日本国使臣矢野文雄。觐见呈递日本国主后恭送两宫宝星。  ○谕内阁、端郡

  • 一百零三 曹寅奏陈江南总督病故日期摺·佚名

    康熙四十八年七月初七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江南总督邵穆布,自五月内感热疾,忌口不清,由疟转痢,今于本月初六日身故。谨具摺奏闻。 朱批:总督之死,早已闻知,此摺迟了,当病重的时候奏闻才是。 一百零四 曹寅奏江

  • 第七卷 军学·缪荃孙

    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十八日张之洞奏窃维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方今时局孔及,事事需材,若不广为培养,材自何来?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二十八日,奉上谕:自来求治之道,必当因时制宜,况当国事艰难,尤宜上下一心,图自强而弭隐

  • 后集卷五·宋名臣言行录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後集卷五 宋 朱子 纂集 唐介 质肃公 字子方荆南人举进士事仁宗英宗神宗官至参政 张尧佐者以进士擢第累官至员外郎知开州会其侄女有宠於仁宗遂骤迁

  • 霍维华传·张廷玉

    霍维华,东光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中进士,被授予金坛县知县,又被征回任兵科给事中。天启元年(1621)六月,宦官王安应执掌司礼监印,他称病推辞住在外邸,希望得到温旨劝慰即起来理事。王安与魏忠贤有矛盾,阉人陆荩臣是霍维华的

  • ●皇朝通典卷八十一·佚名

    刑二 ○刑二 刑制二 △刑制二 雍正元年三月嚴八旗科派之禁更定蒙古盜牛治罪之例七月定偽造假銀為首絞候為從及知情買使枷杖之例二年閏四月定私刨人參審結之例定銷毀刺字枷責之例嚴禁運丁私忿持戈放箭殺傷及搶奪民閒衣

  • 景公成柏寝而师开言室夕晏子辨其所以然第五·晏婴

    景公新成柏寝之台,使师开鼓琴,师开左抚宫,右弹商,曰:“室夕。”公曰:“何以知之?”师开对曰:“东方之声薄,西方之声扬。”公召大匠曰:“室何为夕?”大匠曰:“立室以宫矩为之。”于是召司空曰:“立宫何为夕?”司空曰:“立宫以城矩为之

  • 第八十七則 雲門藥病相治·胡兰成

    第八十七則雲門藥病相治舉:雲門禪師示眾云:藥病相治,盡大地是藥,哪個是自己?碧巖錄裏有好幾則是引用佛經的,但皆別出新意,與原文的主題不對。佛經原文是:「文殊菩薩一日命善財童子去採藥,云:不是藥者採將來。善財遍採,無不是藥。

  • 卷第二十八·雷庵正受

    嘉泰普灯录卷第二十八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颂古下 ○大沩佛性泰禅师十二首 净果与演化至报慈。化问。如何是真如佛性。曰。谁无(云云)。 朝三暮四一何少。暮四朝三何太多。多少未能知数量。有无从

  • 卷第六·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六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普说下 兴福寺授戒普说。师拈香祝圣竟。僧问。六百年前行此令。今朝兴福又重新。祇如七省师僧一时云集。和尚将甚么利生。师云。空中书梵字。进云。忽遇个五戒不持。十善不

  • 皇明文征·何乔远

    总集名。明何乔远编。七十四卷。所收作品起于明洪武迄于崇祯初,分赋、乐章琴操、乐府、古体诗、近体诗、诗余、各体文诸大类。以“词之雅驯而近古”为标准,编纂时注意选取不同流派的作品。有明崇祯四年刻本。

  • 国语·左丘明

    又名《春秋外传》。21卷(或作21篇)。作者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左丘明。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分国记事史。上起西周中期周穆王征伐犬戎,下迄春秋战国之交晋国韩、赵、魏三家灭智氏(前453年),前后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