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五

 

卷十五

与陶仲赞

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夫妇之愚不肖可以与知能行。圣贤所以为圣贤,亦不过充此而已。学者之事当以此为本。若夫天文地理、象数之精微,非有绝识,加以积学,未易言也。

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等皆德行事,为尊为贵,为上为先。乐师辨乎声诗,祝师辨乎宗庙之礼,与凡射御书数等事,皆艺也,为卑为贱,为下为后。

夫子曰:「君子多乎哉?不多也。」曾子曰:「边豆之事,则有司存。」......百工之事,皆圣人作也。然圣人初不尚此,其能之也,每以教人,不以加人。

吾所明之理,乃天下之正理、实理、常理、公理,所谓「本诸身,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学者正要穷此理,明此理。

为学只是要睹是,不要与人较胜负。

与孙季和

男子生而以桑弧蓬矢射天地四方,示有四方之志,此其父母教之望之第一义也。令尊夫人既许其行,又有二令兄在侍下,岂得便谓失养?颜子之家,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之地,而其子乃从其师周游天下,履宋卫陈蔡之厄,而不以为悔,此岂俗俚之人、拘曲之士,所能知其义哉?

诚使此心无所放失,无所陷溺,全天之所与而无伤焉,则千万里之远,无异于亲膝下。不然,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与唐司法

学者求理,当唯理之是从,岂可苟私门户?理乃天下之公理,心乃天下之同心,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不容私而已。

 

猜你喜欢
  易经·系辞上传·第九章·佚名
  卷三十五(襄二十二年,尽二十四年)·孔颖达
  旗帜第六十九·墨子
  卷三十三·朱熹
  卷二·胡彦升
  卷六·毛奇龄
  卷六十·程川
  卷一百六十六·山井鼎
  卷二十五·吕本中
  卷十三·顺治
  卷二百五十三·佚名
  卷四十六(玄奘译)·佚名
  十誦比丘戒本羯磨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序言一:怀李叔同先生·李叔同
  宗镜录卷第五十八·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严蕊·唐圭璋

      蕊字幼芳,天台宫妓。   卜算子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身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是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如梦令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

  • 第一出 提宗·叶宪祖

    【汉宫春】〔末上〕杜子奇穷。叹生来轗轲。骨肉西东。聘得文姝赵女。两擅才容。豪门相逼。仗鱼娘女侠帲幪。成婚后。春闱同赴。谁知触怒奸雄。失意惭归故里。赖佳人激勉。奋志登庸。更寄新词称庆。京邸相逢。温郞情致

  • 列传第二十 曹志 庾峻(子珉 敳) 郭象 庾纯(子旉) 秦秀·房玄龄

    曹志,字允恭,谯国谯人,魏陈思王植之孽子也。少好学,以才行称,夷简有大度,兼善骑射。植曰:“此保家主也。”立以为嗣。后改封济北王。武帝为抚军将军,迎陈留王于邺,志夜谒见,帝与语,自暮达旦,甚奇之。及帝受禅,降为鄄城县公。诏曰:“

  • 卷四·本纪第四·世祖一·宋濂

        ◎世祖一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讳忽必烈,睿宗皇帝第四子。母庄圣太后,怯烈氏。以乙亥岁八月乙卯生。及长,仁明英睿,事太后至孝,尤善抚下。纳弘吉剌氏为妃。   岁甲辰,帝在潜邸,思大有为于天下,延藩府旧

  • 卷十二·常璩

    钦定四库全书华阳国志卷十二晋 常璩 撰序志巴蜀厥初开国载在书籍或因文纬或见史记久远隐没实多疎略及周之世侯伯擅威虽与牧野之师希同盟要之会而秦资其富用兼天下汉祖阶之奄有四海梁益及晋分益为寜司马相如严君平扬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六·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资治通鉴释例·司马光

    用天子例周、秦、汉、晋、隋、唐皆尝混一九州,传祚于后,子孙虽微弱播迁,四方皆其故臣,故全用天子之礼以临之。帝后称崩,王公称薨。书列国例三国、南北、五代与诸国,本非君臣,从列国之例。帝后称殂,王公称卒。秦、隋未并天下亦

  • 常衮传·欧阳修

    常衮是京兆府人,天宝末年,考中了进士。生性崇尚廉洁,不随便与人交往。从太子正字官,升至中书舍人。文章严密华丽,擅长写诏令公文,在当时很有名望。鱼朝恩仗着皇帝宠信,兼管国子监。常衮上奏说:“太学主持人,应任命有名的学者,不

  • 余玠传·脱脱

    余玠,字义夫,蕲州人。家境贫穷,潦倒失意,行为没有拘束,喜欢功名,好说大话。小时候在白鹿洞书院当过学生,曾经带客人到卖茶的小店,殴打卖茶的老头致死,故逃走到襄阳、淮南等地。当时,赵葵担任淮南东路制置使,余 玠带着所做的

  • 卷四十四·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四十四宋 赵汝愚 编天道门灾异八上哲宗论日食     梁焘臣闻日者衆阳之长人君之象也以清明溥照为德而不容蔽亏侵掩之为患一有此变则君德伤矣乃今春以来蒙浊雾翳不见清明之景者跨六十日

  • 丁玲女士失踪·沈从文

    近月来在中国发生了一件稀奇的事情,就是作家丁玲女士失踪的消息。这件事自从报纸传出后,从各方面探听,皆无这个人的下落。据外报的消息,则丁玲女士的失踪,出于政府特务机关的诱捕,用的是绑票形式捕去,捕去之后,从此即无踪迹。

  • 乡饮酒义·戴圣

    乡饮酒之义: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入,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盥洗扬觯,所以致絜也。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旣,所以致敬也。尊让絜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君子尊让则不争,絜敬则不慢,不慢不争,则远于斗辨矣;不斗辨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孔子

    【原文】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注释】 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其: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的”、“他们的”。这里到底是代指父母还是儿女,历来有不同的理解。 【译文】 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做

  • 卷一·印光

    卷一/书一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戊戌年稿。教行理三,唯约教论。今以教理约教,行果约机,谓依教理以起行,行满方克证果也。)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

  •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三之上·智顗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弟子法慎记弟子灌顶再治分别禅波罗蜜前方便第六之二(从此有两卷。并明内方便。今之一卷正释因。止发内外善根。是中明事理诸禅。三昧善根发通约初禅。初境界罔像而辨止。表行人习因根性不同。故于初

  • 敌后武工队·冯志

    当代长篇小说。冯志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58年11月第1版。作品描写一支敌后武工队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斗争故事。他们和群众同命运、共呼吸,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在敌后的“确保治安区

  •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佚名

    凡三十卷。唐代菩提流志译。又作不空罥索经。说不空罥索观世音菩萨之秘密修行法门。分七十八品。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不空罥索咒经(隋代阇那崛多译)、不空罥索神咒心经(唐代玄奘译)、不空罥索咒心经(菩提流志译)、圣观自

  • 宿命智陀罗尼·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纯咒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