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丁玲女士失踪

近月来在中国发生了一件稀奇的事情,就是作家丁玲女士失踪的消息。这件事自从报纸传出后,从各方面探听,皆无这个人的下落。据外报的消息,则丁玲女士的失踪,出于政府特务机关的诱捕,用的是绑票形式捕去,捕去之后,从此即无踪迹。但消息传出以后,各方抗议营救的较多,上海公安局乃申明被捕者并无丁玲其人,然事实上则人业已被捕,且非由法律手续捕去。十几天前,她曾从另一人传出一个口信:“我已被人诱绑,不自由。”

被“捕”被“绑”不过是词义上的分别,她的失踪由于政治关系,毫无可疑。一个女人被绑也许还有别的原因,或者她生来很美,或者她特别有钱,但这两个理由,在既十分贫穷又非少女的丁玲女士,皆不能成为理由。上海绑票固已成为某种人的专业,但总想不到在政治方面,也居然有人采用这种手段,对于一个作家,使其忽然失踪。

我们对于上海市公安局的申明无可怀疑,因为拘留所若干年青政治犯中,当真未必有“丁玲女士”这个人的名字。这理由不出两点,极易明白:其一,丁玲被捉,不敢承认她是丁玲。其二,被捕由特务机关执行,直属南京某一方面,不必经公安局办理什么手续,公安局也难过问。两种理由必居其一,或者两种理由兼而有之,因被捕固非公安局正式会同租界探员逮捕,然失踪之后,则传闻曾一度拘留公安局也。

中国当前有两个危机,一面是国家那么穷,一面是国家那么乱。一切皆似乎毫无头绪可言。国民党为了自己政策的推行,弄死几个反对这种政策的人,并不算得什么稀奇事情。

因为拥护自己的主张,牺牲一些人,在共产党看来也一定认为十分平常。不过在共产党看来尚以为极不合理的“暗杀政策”,若国民党居然用来作为对付目前一个平常作家的手段,这种政策实在同愚蠢只隔一间。这种手段对于个人牺牲固不足道,对于各方面所得的印象和影响,将成什么结果?

照我个人看来,恶例一开,由于这种不聪明的政策所造成的局面,它的坏处恐怕将超乎我们所想象到的坏处以上。一面凡是用笔对政府表示抗议的青年人,皆有凭空失踪的可能,另一面是学会了用同样方法的报复。若必须到那时节再来清算过去错误,为时未免晚了一点。

政府应当明白,尽把一些稍有生气的青年作家捉去秘密解决,是不成的。这种愚蠢事作了不止一次,实在不应当再作下去。政府一面正在提倡法律,一面又这样蔑视法律。前些日子把年青人捉去时,还形式上尽些法律手续,如今对于一个无罪可坐的作家,居然用这种方法捉去,国民党中若还有知正义明道理的人,就应当出来说几句话。爱护国民党的人,若明白这是政府所作的一件事,也应当站起来说几句话。

政府应明白的是:对于作家秘密逮捕秘密解决的手段,不是一个明智的手段。作家没有一个兵,又没有什么党,他既只是用笔构成他的罪过于前,似乎也只能用笔写些什么抗议于后。但若同时大多数作者都来提倡政府的暗杀政策,提倡受迫害与被虐待者用暗杀来对付政府行为作报复时,政府得详细估计一下那种坏习气所产生的后果。

为这件事情抗议的作家,人已不少,其他暂时沉默的,也正在等候政府一个合理的处置。这个人不能用“失踪”作为结论,她若因此失踪,我的预言是,将来还会有若干作者,相信除了告年青人“自卫”且指示出自卫方法以外,别无再好的话可说。

一九三三年六月四日

(本篇发表于1933年6月12日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第284期。署名沈从文。——编者)

猜你喜欢
  卷四十二·本纪第四十二·顺帝五·宋濂
  卷一百五十五·毕沅
  卷四百六十一 元祐六年(辛未,1091)·李焘
  名山藏卷之八十·何乔远
  第五章 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十一)·陈寅恪
  帝王经世图谱卷六·唐仲友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十一·佚名
  涌幢小品卷之七·朱国祯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纪昀
  一一六七 云南巡抚谭尚忠奏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七十二·阿桂
  第四章 河边的眼泪·冯玉祥
  卷六十八·雍正
  凡例八则·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纳兰词卷三·纳兰性德

    雨中花送徐艺初归昆山天外孤帆云外树,看又是春随人去。水驿灯昏,关城月落,不算凄凉处。计程应惜天涯暮,打叠起伤心无数。中坐波涛,眼前冷暖,多少人难语。鹧鸪天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 第十七齣~第二十四齣·王錂

    第十七齣 遥奠【鹧鸪天】〔旦上〕夫配边城已丧身。孤魂无主我无亲。可怜漠漠沙场鬼。犹是深闺梦裏人。啼哽咽。泪交加。贱妾肠千结。良人天一涯。满拟终身同白首。争知撒手卧黄沙。风潇潇。雨漠漠。魂飞障海头。骨冷蛮

  • 冯玉兰夜月泣江舟·臧懋循

    冯玉兰夜月泣江舟杂剧(元)无名氏撰●冯玉兰夜月泣江舟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金御史清霜飞白简 正名 冯玉兰夜月泣江舟第一折〔冲末扮冯太守引凈张千丑家童

  • 贺寿诗(五言古风)·徐志摩

    照颜范谤传,髦苏母所督。汉宋两贤媛,先后耀嘉淑。渊渊夫人穆,与以分鼎足。相夫一片心,相借挽车鹿。脱簪添膏火,学成举芳躅。倾囊育英才,天启后来福。有子况范苏,舆台视潘陆。白头西伉俪,堂上花灯卜。今日进一辞,更为期颐祝。

  • 卷十一·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十一许景先若耶春意越水正逶迤,艳阳三月时。中有婵娟子,含怨望佳期。鲜肤润玉泽,微眄动蛾眉。解佩遗中浦,折芳怀所思。彩色岂不重,(坏去土改王)艳难久滋。一歌江南曲,再使妾心悲。 【见《会稽掇英总集》卷七。

  • 卷五 内篇五·章学诚

      ○申郑   子长、孟坚氏不作,而专门之史学衰。陈、范而下,或得或失,粗足名家。至唐人开局设监,整齐晋、隋故事,亦名其书为一史;而学者误承流别,不复辨正其体,於是古人著书之旨,晦而不明。至於辞章家舒其文辞,记诵家精其考

  • 卷第九十七·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十九〔起玄黓摄提格(壬寅),尽强圉协洽(丁未

  • 一百三十四 曹寅奏闻龙眼菩提子发芽事摺·佚名

    康熙五十年七月初四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江南各处雨(“扬”之“扌”换作“日”)时若,田禾大好,市米价贱如常,百姓太平安乐无事。 菩提子织造局内所种四粒,已出一

  • 第一四八移光绪十四年四月十五日一一三二三—五·佚名

    新竹知县方,对北右营游府翁,移知讯问站兵吴瑞启之情形钦加五品衔、特授埔里分府、署新竹县正堂方为移覆事。案准贵府移开:「本年四月初四日,据城泛把总郑飞熊禀称:(云云照移叙至)须至移者」等由(注一),计移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十六·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六 洪武二十五年二月壬子朔,监察御史宫俊奏:“刑名不实,法司以面欺,例当斩。”上曰:“奏对不实,自有常律,何得一以例论?宜依律。” 云南布政使司贡生员杨嵩等六人入国子监,命月朔朝见,著于令。 诏:

  • 郭登瀚·周诒春

    郭登瀚 年四十岁。生于天津。兄秀生。业盐商。已婚。子一女三。初学于北洋大学。光緖三十三年。以官费游美。入哈佛大学。习经济学。宣统二年。得学士学位。是年回国。任津浦铁路英文书记。民国三年。任该路会计科科

  • 御盗第二十一[缺]·商鞅

    [缺]

  • 胡子衡齐卷八·胡直

      泰和胡直正甫譔  申言上  有难于弟子者,曰:子之先生,以菱芡稻麦鸡犬决理之不在物也,輙曰理自人,理自人斯疎矣。且天下之物众矣,物若无理,则子午针曷为不东西指也?嶰谷之竹曷为能制律,子谷之黍曷为能起龠也,阳燧曷为致火

  • 卷三十六·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三十六特牲馈食礼第十五之三长兄弟洗觚爲加爵如初仪不及佐食洗致如初无从正义郑氏康成曰大夫士三献而礼成多之为加也不及佐食无从杀也致致于主人主妇 贾

  • 法演禅师语录卷上·法演

    舒州白云山海会演和尚初住四面山语录参学才良编师开堂日。授疏示众云。兵随印转。将逐符行。请对尊官。分明剖露。宣疏了指法座云。此大宝华王座。从朝至暮。与诸人同起同坐。诸人还见么。若见。更不在升。若不见。莫

  • 角虎集目次·佚名

    卷上  死心新禅师(临济宗)  慧海仪禅师  楚石琦禅师  商州张无尽居士  济川冯居士  天界信禅师  天如则禅师  空谷隆禅师  天奇瑞禅师  古音琴禅师  天童悟禅师  径山信禅师  邓尉藏禅师 

  • 第五品 苏那长老品·佚名

    一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尔时,憍萨罗国波斯匿王与胜鬘王妃俱已升最优宫殿之上层,憍萨罗之波斯匿王如是告胜鬘王妃云:&ldquo;胜鬘!汝亦增己爱者,其他尚有谁?&rdquo;答曰:&ldquo;大王!我亦增己爱者此无其

  • 大沩五峰学禅师语录·如学

    一卷。明代释如学撰。如学,俗姓任,字无为,号五峰,临潼(今陕西省)人。二十岁于五台山出家,从天齐师观修净业,学思并进。广阅佛书,遍游金刚。先后出游天台、杭州虎跑、金陵等,参师闻法,成为明代高僧之一,终于大沩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