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牧令书卷七 取善

安肃徐栋致初辑 

内外理上下得由是掺纵在手运用从心以云治民庶乎可矣然而一己之聪明不可恃也四境之利弊未易知也欲时措之咸宜必集思而广益乐取于人以为善此舜之所以大与 

陆世仪 

米汉雯 

袁守定 

谢金銮 

王植 

叶镇 

汪辉祖 

○陆世仪 【见保甲书卷三】 

求言 

△求言 

人非圣人不能无过故君有过臣谏之父有过子谏之代不乏人独为长吏令一邑未辟一言路令羣下得言其过失为民父母而骄亢反过于至尊无拒谏之名有弭谤之实诚所不解也今后吾党为县令时必尊礼有道祈闻得失月朔置一柜令士民投于柜中言我一月中过差庶无冐昧妄行之弊 

○米汉雯 【字紫来顺天宛平人官建员县知县见资治新书】 

为谘访利弊以便兴除事 

△为谘访利弊以便兴除事 

照得民间疾苦与地方利弊惟父老得而陈之古设三老五更必取年高有德正为谘访民瘼今本县视事方新一切兴除事例合行谘访凡民有年过六旬从未罹法者果有灼见地方何利当兴何害当除即条陈具告本县察其有禆即便举行或系难缓之事不论时日具呈但不得假公济私及以迂阔不近人情之语相渎 

○袁守定 【见治原】 

图民录 

△图民录 

何易于为益昌令每召年高坐以问政得失张横渠为云岩令每于月吉具酒食召乡人高年会于庭亲为劝酬问民疾苦且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潘德麟为江东提举行部所过延见父老问疾苦及吏治得失为令者果能每于月朔召近城父老敬而礼之问一月所行得失及应兴应革之故其因事往乡父老来迎即坐而问以一乡之事于政事必有禆益 【谘问耆老】 

郭伋为并州牧聘求耆德雄俊设几杖之礼朝夕与参政事韩延寿历淮阳颍川东郡太守所至必聘其贤士待以礼广谋议纳谏诤陆馥为相州刺史州中有德宿老名望素重者以友礼待之询以政事如此者十人号曰十善宓子贱为单父宰父事者三人兄事者五人友事者十二人贤于子贱师而禀度者五人而单父大治所以然者土著之士于地方利弊无不周知与之商略政事必多受益然必贤而后可不贤则借公行私窃官之声灵以为已利其弊可胜言哉 【广谋议纳谏诤】 

毛硕为曹州刺史有书生投书于硕辞涉谤讪僚属皆不能堪硕延之上坐谢曰使硕常闻斯言庶乎寡过士论以此嘉之夫古帝王设谤木使庶人谤于路商旅谤于市无非欲闻谤以知政事之失而日迁于善也居州县之职事丛于猬安得无错政宜风听胪言以自改涤若闻谤而怒其亦谬于圣贤之道矣 【采谤言以改过】 

管仲乐讥谏之言萧何设书过之吏吕岱喜闻己过诸葛武侯使羣吏攻其过失古人孳孳若此者诚恐一己之径情未当冀取证于人以为后事之戒也今虽不能以一己之是非证之胥吏苟兢兢惟恐有失则随处可以谘问知物议所在而亟改之其于民也必无所咈矣 【随处咨询得失】 

○谢金銮 【见治原】 

居官致用 

△居官致用 

广思集益采纳羣言此居官之要图也然近习之人持权则贤士闭口儿子女婿持权则合亲疏远近无一敢言者矣 

○王植 【见治原】 

谘访 

△谘访 

官不会客杜绝于请耳然地方之利弊人才之良楛与在我之政事当否胥役有无蒙蔽一无闻见则内外之情不通况公则公言吾果铁而不移谁敢犯颜渎请余始到罗定升堂理事时偶一胥传语失实余叱曰尔某任内被责革今复充何改名不改过乎扑之有渎控者语之曰尔某案内已被惩奈何复尔一保长投月结问之曰尔乡某族开赌尚如故乎偶拘一窃至余曰尔近乡某某曾同伙否州人愕然惊以为异或疑私访日久皆莫测其由初余诣学讲书绅士咸集礼毕余谓曰公论出学校诸君私事不必见语语亦不能为情公事关一州利病者或面悉或示以数行当领教无吝一言也已有以条陈实封投入内署隐其名曰罗士所开列州中人若事甚悉余密为小折记之虽所亲莫之见故一下车即博摘发名葢无名氏之教也 

涂文钧曰此事诚佳然无名氏而君子也则可一有小人则售其欺而人不可治愚谓令欲辟聪明目岂无其道如邑有老儒宿学通古今更事变者则敬事而渐渍之倚为谋主无其人则讲书讲约之暇召诸生耆老谕以事不便于民者各以意辨论于前无有所讳岁时省畊劳农召父老问民疾苦则所资于治者宏矣若夫杂术小数偶有近效非经常法也 

○叶镇 【见治原】 

作吏要言 

△作吏要言 

为官不接见绅衿甚属偏见地方利弊生民休戚非咨访绅士不能周知若槩不接见势惟书役之言是听矣况邑有兴建非公正绅士不能筹办如修治城垣学宫及各祠庙建育婴堂修治街道俱赖绅士倡劝始终经理胥吏既无由中饱费省工坚巳亦不劳而治且免浮言槩以不见绅士为远嫌犹未免于内之不足也 

○汪辉祖 【见保甲书卷三】 

客言簿 

稽众 

△客言簿 

民情□俗四境不同何况民之疾苦岂能画一好问察迩是为政第一要著书役之言各为其私不可轻信阍人之说往往为书役左袒绅士虽不必尽贤毕竟自顾颜面故见客不可不勤余初到官见客即问其里居风土再见则问其里中有无匪类盗贼讼师如有其人并其年貌住处皆详问之而告以迟迟发觉必不使闻风归怨故绅士无不尽言者客去一一手记于簿或问其地某多平原某多山泽与某里连界亦手为详记扃之箧中置之内室将升堂逐一检视有改名具词而与所记年貌相类者猝然诘之其真立败或争水利等事间以所闻正之观者惊为不测不半年而讼师盗贼他徙匪类匿迹上官问境内利弊及界址皆能详对劳心者不过半年而逸以数岁皆此簿之力也但勤于见客则周知外事非吏役阍人所乐须先严约束客来无阻以示礼士之诚以收听言之益 

何士祁曰绅士之公正善良者固宜资以备采问若著名败类不但绝其往来并须加之惩创弦响虽虚闻者知警而招摇之弊可免矣 

△稽众 

官莫患于上下暌隔而初任尤甚风俗不知也奸良莫辨也此其要除记客言簿外莫若稽众稽众如何入国问禁为吏亦然初到官时师心判事不协舆情即滋议论每听一事须于堂下稠众中择老成数人体问风俗然后折中剖断自然情法兼到一日解一事百日可解百事不数月诸事了然不惟理事中青亦令下如流水矣但各处方言多难猝解理事之时如令吏役通白必至改易轻重当于到任时雇十一二岁村童早晚随侍令其专操士音留心体问则两造乡谈自可明析不致临时受朦 

猜你喜欢
  卷二十一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司马迁
  卷一百十五·列传第五十三·脱脱
  卷十六·本纪第十六·宣宗下·脱脱
  曲礼公西赤问第四十四·王肃
  卷二二一 唐紀三十七·司马光
  ●卷五十七·徐梦莘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六十二·佚名
  卷之六百二十五·佚名
  卷十七·佚名
  附录·佚名
  袁枢传·姚思廉
  萧岿传·令狐德棻
  魏礠传·脱脱
  卷十三巡警一·冯煦
  三十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揭侍讲傒斯(秋宜集)·顾嗣立

    傒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人。幼贫,读书刻苦。大德间,稍出游湘汉。湖南帅赵淇素号知人,谓之曰:「君,他日翰苑名流也。」程巨夫、卢挚先后为宪长,亦皆器重之。巨夫因妻以从妹焉。延佑初,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

  • 杜诗攟卷四·唐元竑

    (明)唐元竑 撰瀼今皆读音壤注乃党切又奴浪切皆当作灢葢字误故音误也还从上声为是懐郑典设诗岸髙瀼滑限西东又作平声读矣当繇土音无定故耶又赤甲本当作岬自公偶误书今千古遂不可变矣送王判官诗买薪犹白帝鸣橹少沙头少谓

  • 竹斋诗集跋·裘万顷

    宋大理司直先竹斋诗集三巻明嘉靖间工部郎中先鲁江公锓版行世兵燹后版散失先府君将重授诸梓其心未尝一日防也府君知四川之荣经县奏侍荣经署承府君命迄今十有六年又未敢一日忘也奏今待罪锦县县为兴京地土厚民淳无讼狱簿

  • 卷二百一十九·表第十·脱脱

        宗室世系五      《宋史》 元·脱脱等

  • 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二·赵尔巽

      ◎文苑二   ○诸锦沈廷芳 夏之蓉 厉鹗汪沆 符曾 陈撰 赵昱 赵信王峻王延年 何梦瑶 劳孝舆 罗天尺 苏珥 车腾芳 许遂韩海刘大櫆胡宗绪 王灼 李锴 陈景元 戴亨 长海 吴麟 曹寅鲍珍 高鹗 刘文麟 沈炳震 弟炳谦 炳

  • 卷之六 南都甲乙纪(续)·计六奇

      先帝谥号  六月初六日(壬戌),谥大行皇帝曰“思宗烈皇帝”、皇后曰“孝节皇后”。  “大事纪”云:六月二十三日,御定先帝庙号“思宗”。先是,阁臣高宏图奉旨□拟已经点用,及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五·佚名

    弘治十八年九月壬午朔兵部奉诏查武官冗食之应裁革者六百八十三人曰皇亲曰保母曰乳母曰女户曰恩荫曰录用曰勋卫曰将军曰通事曰匠艺人等其中全由传乞者恩劳相参者自陈功劳照例乞升乞恩改调者各若干人因言其原有军功者宜

  • 十四 曹寅奏谢天恩普惠江南摺·佚名

    康熙三十八年五月二十六日 江宁织造.郎中臣曹寅谨奏:为恭谢天恩事。伏惟皇上巡视东南,轸念下民,凡经过地方,蠲赋宥罪,欢呼载道。真唐虞之盛,再见于今。臣寅生逢盛世,已属庆幸,乃蒙天恩普惠,下及全家。臣寅母子焚顶捐麋,难以上报

  • 列传卷第二十一 高丽史一百八·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闵宗儒[*(闵) *(闵)思平*(闵) *(闵)霁]。○闵宗儒平章事令谟玄孙也。 年甫十一选为王子始阳府学友十九调淸道监务。 郡多大姓号难治宗儒不

  • 杨行密传·欧阳修

    杨行密字化源,庐州合淝人。为人高大有力,能手举百斤。唐乾符(874~879)中,江淮造反群起,杨行密因参加造反被抓获,刺史郑蓕以其相貌奇特,解绑放走。后来应募为州兵,戍守朔方,迁为队长。一年戍边期满而还,但军吏讨厌他,又让他去戍边

  • 罗运炎·周诒春

    罗运炎 字耀东。年二十七岁。生于江西九江。已婚。初毕业于九江南伟烈大学。(即同文书院。)历任九江民立第一学校。公立文化高等小学。官立德化高等小学教员。宣统元年。自费游美。后得官费。入比利亚学校。习普通文科

  • 法言義疏三·汪荣宝

      吾子卷第二〔注〕崇本在乎抑末,學大道絕乎小辯也。    法言 李軌注   或問「吾子少而好賦」。曰:「然。童子彫蟲篆刻。」〔注〕少年之事。俄而,曰:「壯夫不為也。」〔注〕悔作之也。或曰:「賦可以諷乎?」曰:「諷乎

  • 卷二·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经问补卷二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方日斯【名迈福建人康熈进士初授萧山令逾月调兰溪去】寄问大学格物两字早嵗读程朱注解窃疑如此格物将白首钻研难言知至皇问诚正乎若格正物欲又遗却在外功夫先生谓物即物有本

  • 卷四·王天与

    <经部,书类,尚书纂传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四     元 王天与 撰禹贡第一         夏书【唐陆氏曰夏禹天下号也凡九篇五篇亡】禹别九州随山濬川任土作贡【汉孔氏曰分其圻界唐孔氏曰计九州之境当应旧

  • 卷九·严粲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缉卷九 宋 严粲 撰 齐    国风 【谱曰齐者古少皥之世爽鸠氏之墟周武王伐纣封太师吕望於齐是谓齐太公都营丘後五世哀公政哀荒淫怠慢纪侯谮之於周懿王使烹焉齐之变风始作○疏曰汉书地理志云齐郡

  • 卷第七·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七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未详法嗣 先净照禅师问楞严大师。经中道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若被物转即名凡夫。祇如升元阁作么生转。严无对。 汾阳昭代大师云。彼此老大。 宝寿方代大师云。今日

  • 第七章 第三结集·佚名

    [于其处]阎浮洲由所有诸方之大会众,有八十俱胝之比丘,九万六千之比丘尼,更具多数之六神通比丘比丘尼等。(一)比丘等依神通威力令平坦大地,行开显世间[神变]可尊重八万四千精舍奉献之祭礼。(二)王立于阿育园眺望阎浮洲。阿育依比丘

  • 人天宝鉴·佚名

    全一卷。南宋昙秀撰。乃依内典及儒、老之外籍等,编集学道之须知、修行之龟鉴等佳言秀句数百条,于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上梓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