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集义精要卷十五   元 刘因 撰论语十一

泰伯上

首章【泰伯其可谓至徳也已矣】

或问曰何以言三让之为固让之也曰古人辞让以三为节一辞为礼辞再辞为固辞三辞为终辞故古注至是但言三让而不解其目也今必求其事以实之则亦无所据矣曰何以言其让于隠微之中也曰泰伯之让无揖逊授受之迹人但见其逃去不返而已不知其让也知其让者见其让国而已而不知所以使文武有天下者实由于此则是以天下让也曰其为至徳何也曰让之为徳既美矣至于三则其让成矣以天下让则其所让大矣而又能隠晦其迹使民无得而称焉则其让也非有为名之累矣此其徳所以为至极而不可以有加也曰太王有废长立少之意非礼也泰伯又探其邪志而成之至于父死不赴伤毁发肤皆非贤者之事就使必于让国而为之则亦过而不合于中庸之徳也其为至徳何耶曰太王之欲立贤子圣孙为其道足以济天下而非有爱憎之间利欲之私也是以泰伯去之而不为狷王季受之而不为贪父死不赴伤毁发肤而不为不孝盖处君臣父子之变而不失乎中庸此所以为至徳也与鲁隠公吴季子之事盖不同矣曰逃去可矣何必断发文身哉曰先儒论之多矣苏氏以为让国盛徳之事矣然存其实而取其名者乱之所由起故泰伯为此所以使名实俱亡而乱不作也此以利害言之故不足以得圣贤之心而其弟黄门又曰子贡言泰伯端委以治吴则固未尝断发文身也且汉东海王以天下授显宗唐宋王成器以天下授宗皆兄弟终身无间言何必断发文身哉此引子贡之言则其事故有不可考者然以汉唐二事例之则亦未足以尽圣贤之心也盖使王季之心但如显宗宗则可若有叔齐之义则亦不能以一朝居矣使泰伯而不有以深自絶焉则亦何以必致国于王季而安其位哉然显宗宗之心其厚薄又自不同也○至徳论语有二一为文王而则是对武王誓师而言一为泰伯而则是对太王翦商而言若论其志则文王固髙于武王而泰伯所处又髙于文王若论其事则泰伯王季文王武王皆处圣人之不得已而泰伯为独全其心表里无憾也不然则何以有武未尽善之叹且以夷齐为得仁耶【答杨志仁】○若论有徳者兴无徳者亡则天命已去人心已离便当有革命之事毕竟人之大伦圣人切要守得这个看圣人反复叹咏泰伯及文王事而于武曰未尽善皆是微意【防孙】○泰伯夷齐之事天地之常经而太王武王之事古今之通义但其间不无髙下尔若如苏氏讥武王非圣人则非矣于此二者中须见得道并行而不悖处乃善【铢】○至徳是就民无得而称焉处见今人都不去看这一句夫子只説至徳一句便了何必更下此六字当仔细看这一句煞有意思【义刚】○今人才有些子让便惟恐人之不知【同上】○问事之难处有甚焉何也曰夷齐处君臣之间道不合则去泰伯处父子之际又不可露形迹只得不分明去此不是言如夷齐让国事盖谓与夷齐谏伐之心同耳【铢】○问太王剪商只是鲁颂推本之辞今遂据以为説可否曰若是推本不应下实始翦商【贺孙】○太王翦商是周人如此説若无此事他岂肯诬其祖【义刚】○问当时商室虽衰天命时势犹未也太王乃萌是心睥睨于其下岂得不谓之邪心泰伯固让为成父之邪志且自洁其身而以所不欲者推之后人何以为至徳曰翦商乃诗语不从亦是左氏所记当时必有所据看书中説太王肇基王迹中庸言武王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则可见矣此圣贤处事之变不可拘以常法而泰伯之让则是守常而不欲承当此事者也【答陈安卿】○左传谓泰伯不从是以不嗣即是不从太王翦商事耳【防】○问太王方为狄人所侵不得已而迁岐当时国势尚弱如何便有意于取天下曰观其初迁底规模便自不同规模便才立便强大如文王伐崇伐密气象亦可见然文王犹服事商所以为至徳○公刘时得一豳做得盛到太王被狄人苦楚时又衰了太王又旋来那岐山下做起家计但岐山下却是个商经理不到处亦是空地当时邠也只是一片荒凉之所故他去那里辑理起来【义刚】

二章【恭而无礼】

礼只是理只是看合当恁地不恁地若不要恭后却要去恭则必劳若合当谨后谨则不葸若合当勇后勇则不乱若不当直后却须要直便是绞【义刚】○绞如绳两头绞得都不寛舒则有证父攘羊之事矣【木之】○横渠説盖以有礼笃亲不遗故旧在先则不劳葸乱绞与兴仁不偷之效在后耳要之合分为二章【同上】

三章【曽子有疾】

或问杨氏以易箦为死生无变于已者诸説之所不及不其至乎曰昔晁詹事尝问此义于程子程子曰礼也晁氏曰今人蔽于老佛之説则不谓之礼而谓之达矣程子然之不知杨氏于此其果以礼为重乎以达为重乎是未可知也○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乃敬之法此心不存则常昏矣今有人昏睡者遇有痛痒则蹶然而醒盖心所不能已则自不至于忘也【洽】○这个身已直是顷刻不可不戒慎恐惧如所谓孝非止是寻常奉事而已当念虑之微有毫发差错便是悖礼伤道便是不孝只看一日之间内而思虑外而应接事物是多多少少这个心略不防检便差失了看世间是多少事至危者无如人之心所以曽子常常恁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贺孙】○张敬夫解形体且不可伤则其天性可得而伤乎曰此亦过髙之説非曽子之本指也且当明本文之意使学者深思保其形体之不易而尽心焉是则曽子所为丁宁之意且天性亦岂有可伤之理乎【与张敬夫】

四章【曽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或问此章之説曰胡氏所考曽子之事则善胡氏曰曽子之疾见于此者二而见于檀弓者一愚尝考其事之先后窃意此章最先前章次之而易箦之事最在其后乃垂絶时语也当是时也气息奄奄仅在而声为律身为度心即理理即心其视死生犹昼夜然夫岂异教坐亡幻语不诚不敬者之所可彷佛学者诚能尽心于此则可以不惑于彼也○正顔色若要相似説合当着得个逺虚伪矣动出都説自然惟正字却似方整顿底意思盖縁是正顔色亦有假做恁地内实不然者若容貌之动辞气之出却容伪不得【贺孙】○暴是粗厉慢是放肆盖人之容貌少得和平不暴则慢暴是刚者之过慢是寛柔者之过鄙是凡浅倍是背理今人之议论有见得虽无甚差错只是浅近者此是鄙又有説得甚髙而实背于理者此是倍不可不辨也【时举】○人之容貌只有一个暴慢虽浅深不同暴慢则一如人狠戾固是暴稍不温恭亦是暴如人倨肆固是慢稍或怠缓亦是慢信实也正顔色便须近实鄙便是説一様卑底説话倍是逆理辞气只有此二者【文蔚】○这三字虽不是做工夫底字然便是做工夫处正如着衣吃饭其着其吃虽不是做工夫然便是做工夫处此意所争只是丝发之间要人自体认得旧来解以为效验语似有病故改从今説盖若専以为平日庄敬持养方能如此则不成未庄敬持养底人便不要逺暴慢近信逺鄙倍便是旧説效验字太深有病【僩】○问若未至此如何用工曰只是就容貌辞色之间用工更无别法但上面临时可做下面临时做不得须是熟然后能如此【淳】○逺便是无复有这气象【防】○三者道之得于身者也所谓本也【文集】○以道言之固不可谓此为道彼为非道然而所贵在此则所贱在彼矣其本在此则其末在彼矣【人杰】○笾豆之事亦非全不理会也但所重不在此耳田子方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之説固美但君不晓乐则如何知其人之可仕不可仕耶不晓笾豆如何能任有司【义刚】○笾豆之事虽亦莫非道之所在然须先择其切已者为之如有闗雎麟趾之意便可行周官法度以笾豆之事告孟敬子必其所为有以烦碎为务者【谟】○今人讲明制度名器皆是当然非不是学但是于自己身上大处却不曽理会何贵于学【谦之】○集注中修身之要为政之本二句最宜玩味【答李时可】

五章【以能问于不能】

或问能矣而问于不能多矣而问于寡不几于巧伪近名乎曰愚尝闻之于师矣曰顔子深知义理之无穷惟恐一善之不尽故虽能而肯问于不能虽多而肯问于寡以求尽乎义理之无穷者而已非挟其能而故问也但自他人观之则见其如此耳谢説意盖如此而洪氏曰吾固能矣然岂不犹有所不能彼固不能矣然或不能此而能于彼也吾固多矣然岂不犹有所阙彼固寡矣然或失于此而得于彼也是以下问而不以为难亦此意也曰孟子三自反不如顔氏之不校信乎曰孟子所言学者反身修徳之事若顔子则心理浑然不待自反物我一致不见可校者也二者优劣固不待言而喻矣然自学者观之则随其所至之深浅而用力各有所当不可以此废彼而反陷于躐等之失也曰有谓犯而不校非特自反且有包之之意焉有彼之之意焉有愧之之意焉莫非理也其説然乎曰夫犯而不校固不待于自反今曰非特自反则既失之矣且其所谓包之者骄也彼之者狭也愧之者薄也是岂顔子之心哉曰吴氏曰子贡多闻故于顔子见其闻一知十曽子力行故又见其如此信乎其优入圣域也如何曰即其言足以见三子之气象亦善言也○想是顔子自觉得有未能处但不比常人十事晓得九事那一事便不肯问人观顔子説毋伐善毋施劳则他也是把此一件做工夫【义刚】○见得顔子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不是故意姑且如此始有进步处耳【答汪长孺】○不与人校强弱胜负道我胜尔负我强尔弱【焘】○不是着意去容他亦不是因他犯而遂去自反盖其所存者广大故人有小小触犯处自不觉得【时举】○他力量大犯者如蚊虱一般如汪汪万顷之波澄之不清挠之不浊【南升】○问若常持不校之心如何曰此只看一个公私大小故伊川云有当校者顺理而已【方子】○问几于无我曰圣人则全是无我若顔子却但是不以我去压人却尚有个人与我相对在圣人便和人我都无了【义刚】○顔子正在着力不着力之间就从事上看便分明【答陈安卿】

六章【可以托六尺之孤】

命只是命令之命【恪】○可以二字犹以其才言不可夺处乃见其节重处正在此也【答潘端叔】○才节兼全方谓之君子若无其才而徒有其节虽死何益如受人托孤之责自家虽无欺之之心却被别人欺了也是自家不了事不能受人之托矣如受人百里之寄自家虽无窃之之心却被别人窃了也是自家不了事不能受人之寄矣自家徒能临大节而不可夺却不能了得他事虽能死也只是个枉死汉济得甚事如晋之荀息是也所谓君子者岂是敛手并脚底村人耶故伊川説君子者才徳出众之名孔子曰君子不器既曰君子须是事事理会得方可若但有节而无才也唤做好人只是不济得事耳【僩】○有猷有为有守托孤寄命是有猷有为临大节而不可夺却是有守霍光能有猷有为矣只是无所守如许后之事则大节已夺了【恪】○此事惟诸葛亮能之【防孙】○圣人言语自浑全温厚如此章及后章语见得曽子直是峻厉【淳】

七章【士不可以不毅】

是开濶周遍【防孙】○非止是容物乃容得众理耳今之学者执徳不才得些子道理便自足他説更入不得如此则滞于一隅如何得如何胜得重任耶【谦之】○道理自是个大底物事无所不备无所不包不大着心如何承载得起若才小着这心便容两个不得心里便只着得一个这两个便相阻碍在这里道理也只着得一説事事都只着得一边任重是担子重非如任天下之任【僩】○毅是立脚处坚忍强厉担负得去底意思【叔卿】○毅是忍耐持守着力去做【义刚】○须是认得个仁又将身体验之方真个知得这担子重今自家全不曽担着如何知得他重所以学不贵徒説须要实去体而行之方知【僩】○而不毅虽能胜得重任却恐去前面倒了【时举】○程子所云无规矩是説目今难立是説后来【必大】

四书集义精要卷十五

猜你喜欢
  御製題鶡冠子·鹖冠子
  卷六 主德五·孙星衍
  ●草木子卷之四上·叶子奇
  第十三章 18·辜鸿铭
  卷五·姚际恒
  卷二十二·吴澄
  卷二·张自超
  春秋説卷十·洪咨夔
  卷五十七·顺治
  卷十三·王昭禹
  卷之五十一·邵经邦
  刺权第九·桓宽
  晏婴论和与同(昭公二十年)·佚名
  卷三十·佚名
  卷四·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余桂英·唐圭璋

      桂英字子发,号野云。   浩然斋雅谈卷中作俞桂英,云:苦吟一生,异时贾似道称之。绝妙好词与浩然斋雅谈俱周密作,其姓一作余,一作俞,未知孰是。   小桃红   芳草连天暮。斜日明汀渚。懊恨东风,恍如春梦,匆匆又去。早知

  • ●又编·贺裳

      ○初唐  △太宗皇帝  《大风歌》冲口而出,卓伟不群。即《鸿鹄》酸楚之音,犹有笼罩一世之气。太宗沾沾铺张功烈,粉饰治平,即此便输汉祖一筹,不徒骨之靡弱。○“萤火不温风”,真为宫体之靡。“圆花钉

  • 卷二·郭则沄

    国朝以忠厚开基。入关之始,为明庄烈帝发丧,祭葬悉从帝礼。复有诏,设置明陵员户,春秋致祭。顺治时,有倡开煤之议者,意以窥孝陵,江甯守林公恶而杀之。见蜀人李长祥集。而魏禧所述,则己亥海师至金陵,陵木为之一空

  • 卷四十一·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四十一    明 冯惟讷 撰 晋第十一 刘琨【字越石中山人少以雄豪着名永嘉初为并州刺史建兴二年加大将军都督并州三年进司空四年其长史以并州叛降石勒琨遂奔蓟段匹磾因与结婚约以共戴晋室元

  • 杨巨源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755— ?)字景山。河中(治今山西永济)人。 贞元进士。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除国子司业。第五卷。《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杨花落 杨巨源 北斗南回春物老, 红英落尽绿尚早。 韶风澹

  • 卷四百二十二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起哲宗元祐四年二月盡其月   二月壬寅朔,寶文閣直學士、新除刑部尚書謝景溫知鄆州。(政目在正月二十八日。)右正言劉安世言:「臣伏見自去冬謝景溫除權刑部尚書,臣等疏其姦邪罪惡,乞行寢罷,伏蒙陛下特徇公議,外移鄆州。

  • 钦定执中成宪卷一·佚名

    唐帝尧书稽于众舎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论语尧曰咨尔舜天之厯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六韬帝尧王天下之时吏忠正奉法者尊其位亷洁爱人者厚其禄民有孝慈者爱敬之尽力农桑者慰勉之旌别淑慝表其门闾平心正节以法度禁邪

  • 评鉴阐要卷九·乾隆

    宋孝宗以张浚为枢密使都督江淮军马纲孝宗初召张浚向用之意甚殷既曰倚魏公如长城又曰虽乞去之章曰上朕决不许赐书又有须与卿终之之语若深相倚任者何以福州之命去之曽无难色及虞允文宣抚四川且戒以无效张浚迂濶又若夙所

  • 晏子·子华子

      子华子谓晏子曰:天地之间有所谓隐戮者,而莫之或知。知之者其几于道乎?晏子曰:何谓也?子华子曰:天地之生才也实难,其有以生也,必有所用也。如之何其将拥之蔽之,而使之不得以植立也?天地之所大忌也,日月之所烛燎也,阴阳之所杌移

  • 圣经学规纂卷一·李塨

    学明则格物明而明亲之道可得矣故以学规附大学后焉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注疏引皇氏曰:学有三时一身中时内则曰:十岁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十五成童舞象是也二年中时王制曰: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

  • 有度·韩非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社稷也,而荆以亡。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袭涿、方城,残齐,平中山,有燕者重,无燕者

  • 抱朴子內篇卷之十二   辨問·王明

    或問曰:「若仙必可得,聖人已修之矣,而周孔不為之者,是無此道可知也。」 抱朴子答曰:「夫聖人不必仙,仙人不必聖。聖人受命,不值長生之道〔一〕,但自欲除殘去賊,夷險平暴,制禮作樂,著法垂教,移不正之風,易流遁之俗,匡將危之主,扶亡徵

  • 指月录卷之二十六·瞿汝稷

    六祖下第十三世▲隆兴府黄龙祖心晦堂宝觉禅师少为书生有声。年十九。而目盲。父母许以出家。遂复明。参云峰悦三年。难其孤硬。告悦将去。悦曰。必往依黄檗南公。师至黄檗。四年不大发明。又辞再上云峰。会悦谢世。就

  • 卷第十七·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十七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疏 独诣师造静室疏 原夫。无动无静者。妙道之体。有动有静者。妙道之用。舍静趋动者。凡夫之迷。厌动耽静者。二乘之执。若然。则晏坐深林。株守寒谷。避尘氛而弗入。甘

  • 任光禄竹溪记·唐顺之

    唐顺之撰。见《荆川先生文集》卷十二。其舅光禄任君治园荆溪,遍植以竹,不植他木,并于竹间作一楼,请顺之作记,因为此文。古来写竹之文不知有多少,而此文堪称绝妙。江南人薪竹而贵奇花石,京师贵奇花石亦贵竹而苦于不能移植,推想

  • 儿科醒·芝屿樵客

    儿科著作。清芝屿樵客撰。撰年未详。共12论,前列总论及诊治法,后将儿科疾病分别按表、里、寒、热、虚、实论证。次撰“辨惊风之误论”一文,认为古无惊风之名,所谓惊风,乃“大惊猝恐”等10病。最后3论为小儿“不可饿论

  • 摄生纂录·王仲丘

    唐代王仲丘撰,1卷。《新唐书·经籍志》、《通志·艺文略》均著录。书书4篇;《导引篇》有赤松子坐引法、婆罗门导引法;《调气篇》载吐纳炼气法、胎食胎息法、食日月精法; 《居处篇》有摄理法、推岁德法、推月德法、埋

  • 师子奋迅菩萨所问经·佚名

    一卷,失译。华积楼阁陀罗尼经之旧译也。师子奋迅菩萨,新译作师子游戏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