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完颜伯嘉传

完颜伯嘉,字辅之,北京路讹鲁古必剌猛安人。明昌二年(1191)中进士,调任中都左警巡判官。孝懿皇后妹晋国夫人家奴买漆不付钱,伯嘉把牵连到的晋国办事家奴数人拘押入狱。晋国告诉章宗,章宗说:“姨付他的钱,那么家奴就释放了。”由此,强横的人避匿。改任宝坻丞。补任尚书省令史,又升太学助教、监察御史。上书抨击平章政事仆散揆。有人说:“与宰相发生矛盾,为什么?”伯嘉说“:职责是这样。”任平凉治中,递升官为莒州刺史。审理属县抢劫犯,伯嘉说:“人说饥寒为盗,如今他抢了二千钱,过月不用一钱说明什么?此必官兵捕他盗不获,捏造罪状来定罪罢了。”责问他们,果是如此。诏令与按察官一起调查编排户籍和百姓收入状况表,在香..被召见。

大安中,三次任同知西京留守,代理本路安抚使。贞..初,升任顺义军节度使。在家守父母丧,百日后,起用为震武军节度使兼宣抚副使,提控太和岭各险要关口。副统李鹏飞陷害杀死彰国军节度使牙改,诏令伯嘉处理这事。贞..四年(1216)三月,伯嘉上奏:“西京副统程琢智勇过人,持心忠孝,用私财募集壮士二万,再次夺取浑源、白登,有恢复山西的志向,已经命他驻扎在弘州了。前些日子靖大中、完颜毛吉打用三千人归附朝廷,各升为节度副使。如今山西已经失守,琢聚集剩下的兵马,向国家尽忠,百战不败。我担心失去战机,就暂拟提琢为昭勇大将军,同知西京留守事,兼领一路义军,给姓名空缺的委任书十二道,许其选择有谋略的人补充州县官。”下令许可,还赏赐琢姓夹谷氏。琢请求说:“前代都赏赐国姓,没有归附他族的,如蒙换赐国姓,荣耀没有大于这了。”诏令改赐姓为完颜氏。

这月,伯嘉升元帅左监军,知太原府事、河东北路宣抚使。用同知太原府斡勒合打为彰国军节度使、宣抚副使。六月,斡勒合打上书:“同知西京留守完颜琢仗着与宣抚使伯嘉很好,迁移到代州居住,肆意侵犯抢掠。遥授太原治中、代理坚州刺史完颜斜烈私离边界,我告诉伯嘉,伯嘉不高兴,派臣护送粮草到代州。我请求增兵,就用弱兵几百交给,一半没有铠甲兵器。我又因为说这事,伯嘉怒臣,几乎把我拷打死。我长年立功,很有些小成绩,伯嘉挟私仇欺压我,不再给我宣抚使同事之礼。我要不说,担心他日反而被诬告,不能自己辩明。”皇上问宰臣,宰臣说:“太原是重镇,防秋就在近前,请下令告诉和解。”诏书说:“太原军事要道,如果因个人私怨废弃国家大事,国家还依靠什么?你们应同心尽力,来分担来自北方的忧患,不要坚持先前非难,误了大计。”七月伯嘉改知归德府事,合打改任武宁军节度使。御史台奏:“宣抚副使合打上告元帅伯嘉因个人怨愤加以杖刑,命令本台察访,现既然出了这事,竟不再追究惩处。如果合打说的是事实,伯嘉怎么能够无罪,伯嘉无罪,合打应当犯欺骗罪,请求审查,纠正是非,明确显示官吏的升降标准。”宣宗说:“现在正是防秋,暂且停止追查吧。”

当初,河东行省胥鼎进言:“完颜伯嘉屡次说同知西京留守兼台州刺史完颜琢,可倚仗他收复山西,朝廷升官赐姓,令屯代北,扼守太和岭。现在听说各隘口全都没有琢兵,大概琢领着太原人,保住五台抢劫罢了。如还认为伯嘉的话可以相信,请求派琢离开太原,或者迁移到内地,分开安置他的部下,以防备不可预测的变化。”宰臣上奏“:已派官亲临研究琢军,并令太原元帅府乌古论德升召琢使用他了。应当把这个意思报告鼎。”没有多久,德升汇报:“琢兵数万人分别驻扎在代州各险要地方,抵抗打仗非常尽力,那些人没有组织,不是琢不可以控制。”胥鼎再奏说“:宣差提控古里甲石伦说,琢刚招降时,说是谋划恢复山西,现逗留在忻、代、定、襄之间,恣意侵扰,没有再走的意思。他们发掘民粮,残杀无辜,虽说不麻烦官府供给,不过以换取为名,实则侵夺抢劫,欺国害民没有像琢的。石伦之言如此,我已命令帅府禁止他了。”宰臣奏道“:所派官从忻、代来,说没有看见劫掠的痕迹,只有按照德升的说法办。”皇帝同意。

伯嘉至归德,上书说,请求让犯死罪以下的罪犯交粮赎免罪行。宰臣上奏:“伯嘉前在代州曾施行此法,是暂时的权宜之计,不可作为常法。”于是停止。很快改任签枢密院事。不到一月,改任知河南府事。这时,刚经过打仗后,缺少军粮,伯嘉命令运送枣栗菜根补充,都认为便当。兴定元年(1217),知河中府,担任宣差都提控,没多久,召任吏部尚书。二年(1218),改任御史中丞。

当初,贞..四年(1216)十月,诏令用兵部尚书、签枢密院事蒲察阿里不孙为右副元帅,防备抵御潼关、陕州之敌。临时驻扎在渑池土濠村,兵不战而溃。阿里不孙逃去,丢失佩带的虎符,改变姓名,躲藏在柘城县,与他的妻妹前韩州刺史合喜儿媳纥石烈氏及仆婢三人租民房居住。合喜母徒单氏听说,捉拿纥石烈,断其发,拘禁在佛寺中。阿里不孙又逃去。监察御史完颜药师揭露说“:请求责问纥石烈及其仆婢,应当能得到他所在的地方。他的妻子儿子听说在京师,也不是不知道,请求追究到底。”有司正要拘其家人,特令释放。下诏说:“阿里不孙如能自首,当免死罪。”阿里不孙就让他儿子上书,请求带职赎罪。尚书省奏道“:阿里不孙有幸特令免死,应当到朝廷自首,却叫他的儿子上书,还怀藏观望。”伯嘉抨击说:“古时做将领的,接受命令那天起忘其家,临上阵那天忘其身,穿丧衣,在北墙凿一门出发,来表示必死的决心,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只保护百姓。阿里不孙受国家重托,掌握几万士兵,没有列阵就溃逃,丢弃虎符,既不能拿起鼓槌击鼓拼死抵抗,又不能肩负斧钅质请求惩处,逃命藏匿,苟且居住里巷,挟带隐藏妇女,做这种丑行,圣恩宽大,委曲地赦免他死罪,自己应当急行到朝廷,惶恐地待命。而他安坐不动要挟君主,丝毫没有顾忌,追究他的实罪,的确可杀。这样还不惩处,朝纲要败坏了,请求把他陈尸集市来警戒为臣不忠者!”宣宗说:“中丞说得对,可是已经赦免他了。”阿里不孙终被除去名籍。

五月,担任宣差河南提控捕蝗,允许判决四品以下官。宣宗忧旱。伯嘉奏说“:太阳是君主的象征,阳的精华,干旱是君主极度主观行事的象征,宰执认为是冤狱所致。调和阴阳是宰相的职责,却苟且归罪有司。高琪出身武官,本来不足评论,汝砺等人不知道职责,罪行就大了。汉代制度,遇到灾异应下策免去三公,现在反而归罪有司。我认为今天的旱灾,实在是因为君主主观行事,宰相奉承谄媚,各官署失职的缘故。”高琪、汝砺深怨他。

礼部郎中抹睰胡鲁剌因论事违反圣意,皇上召集五品以上官公开加以指责。第二天,伯嘉劝谏说:“自古帝王无不以尧、舜为榜样而耻做桀、纣,因为尧、舜接受意见,桀、纣拒绝规劝。所以说‘听取意见的昌盛,拒绝规劝的灭亡’。胡鲁剌所说的对,对自己没好处,所说的不对,对国家没有损害。陛下在朝廷上这样侮辱他,难道不想做尧、舜吗?前几天议事者说话涉及诽谤,有司用严刑判罪,皇上释放了他。与其释放他作为恩惠,不如放在一边不追究这件事。”

宰相请求修建山寨用来避兵祸,伯嘉劝道“:建议的人一定说据险可以使君父安全,难道没看见陈后主进入井中吗?假如入山寨可以得生,能再得到国吗?人臣有忠国的,有媚君的,忠国的也许违背皇上的意思,谄媚君主的不替国家打算。我私下论之,有国可以有君,有君未必有国。”高琪、汝砺听说这事,怒气更大。十二月,用御史中丞、暂代参知政事、元帅左监军的身份,行尚书省、元帅府到河中,控制河东南北路,斟酌事势,自行处理。

兴定三年(1219),伯嘉到河中,上奏说“:本路是军事要冲,不可以缺官,凡是被征召的往往用艰险来推辞,请求凡是行文征召无故不到的应给予降职处罚,尽心办事掌管的看他经历升迁。”诏令经召不到的杖击一百,其他照所请的办。朝廷商议想放弃河东,迁移当地百姓充实陕西。伯嘉上书谏道:“中原有河东,好比人有肩背。古人说‘不得河东不称雄’,万一失去它,恐不容易取回。”又极大地违背了宰相的意思。不久,召回京城,免为中丞。伯嘉进朝拜见,上奏说:“像我才短力弱,本应召回,另外需要速派大臣镇守安抚。”宣宗认为这很对。伯嘉上疏说:“国家兵不强,力不足用来有所作为,财不富,赏不足用来周济大众,只靠官爵来激励人心。前些天因为功劳升官到京城请求调派的,有司往往驳斥他们,假冒不实的诚然有十分之三,已经给了又夺走官爵,这样的做法不是用来激励立功的。请求按军功升官,宣布命令没有假的立即允许任用他。”又说“:从战争发动以来,河北凶悍狡猾之徒往往聚众自保,没有稳定的归属。请求赏赐招抚,给他们以官号,不为他人抢先这么做。”又说“:河东、河北有能招集余民完守城寨的,请求不问他的门第地位,都超越原有等级,授给本处现任的官职。”又说“:河中、晋安披山带河,保障关、陕,这是必争之地。如今虽然残破,地形高下平险之势依然存在,如果让他人占据它们,依靠盐池的富足,聚集军队积蓄粮食,那么河津以南、太行以西都不足依靠了。”

四年(1220)秋,河南发大水,充当宣慰副使,巡行京东。上奏说:“亳州灾最重,应当免交三十余万石。三司只说去掉十万石,百姓将陷入悲惨境地,只有皇上能怜悯他们。”诏令惩处三司不如实报告灾情的行为。伯嘉行至蕲县,听说前面有红袄贼,不敢到泗州。监察御史乌古孙奴申弹劾伯嘉违诏,没有全面巡视。又说“:伯嘉知道永城县主簿蒙古讹里剌违法,沈丘令夹谷陶也受贿,隐瞒不报。前谷城县令独吉鼎术可曾跟从伯嘉学习,伯嘉暗示御史征召他。”命令有司审问,适逢免罪。

五年(1221),起用为彰化军节度使,改任翰林侍讲学士。伯嘉贤良正直,不能随波逐流,曾说:“生为男子,当益国泽民,其他不可学也。”高汝砺正在求宠固位,伯嘉议论事情总和他抵触,由此诽谤伯嘉的人很多。元光元年(1222),因犯议事过激罪,降官遥授同知归德府事。二年(1223)三月,遥授集庆军节度使,代理参知政事,行尚书省在河中,率陕西精锐部队和平阳公史咏共同收复河东。不久,伯嘉有病。六月,逝世。

伯嘉离开太原后,完颜琢军队寄住平定石仁寨,代理平定州刺史范铎用阎德用担任本州提控。德用凶暴倔强,藏着奸谋,铎不能控制,曲意宽容庇护他。兴定元年(1217),德用率领所管部队偷袭,杀琢及属吏程皀等百余人,于是占据石仁寨。铎害怕,带着家里人逃奔太原。德用就占领平定州。二年(1218)十月,诏令杀死范铎。

猜你喜欢
  卷六十一·志第三十·刑法志上·脱脱
  卷三百四·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张廷玉
  卷七 晋语一·左丘明
  卷第二百三十五 唐紀五十一·司马光
  卷二百七十六 熙寧九年(丙辰,1076)·李焘
  卷之一千八十三·佚名
  涌幢小品卷之二十三·朱国祯
  ●崇祯记闻录卷三·佚名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司马迁
  金陵纪略·佚名
  儒林传序·李延寿
  刘荣传·张廷玉
  ●皇朝通典卷五十·佚名
  卷十七·雍正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八出 悟奸·李渔

    〖双劝酒〗(副净上)婚姻做谐,新郎被拐。调停欠乖,他人得彩。既把顶头撺卖,也分他一股余财!——何二妈做了一世媒婆,不曾见过这般诧事。起先遇着个拐骗的,把一位现成新郎,被他马扁了去,这也罢了。谁想等到如今,又遇着个

  • 歧路·周作人

    荒野上许多足迹,指示着前人走过的道路,这许多道路究竟到一同的去处么?耶稣说,“有人打你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而我不能决定向那一条路去,有向东的,有向西的,摩西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我相信是这样的。我爱耶稣,我如果

  • 何跋·佚名

    何跋光绪建元五月,宝应王中丞奉命渡台,檄予随营办理文案。越四月,而中丞病作;又一月,中丞内渡就医,遽捐馆舍。杜陵失武,余甚恸之!方中丞之在台也,公余之暇,日事吟咏,因作「台湾杂诗」;每成一绝,即以示予。予受而录之,积至三十二首;嗣

  • 明诗平论二集卷十七·朱隗

    五排曹学佺一首葛一龙一首钱谦益一首沈德符一首钟 惺二首谭元春一首方以智一首黄景昉一首蔡维宁一首季孟莲一首陈子龙一首华 淑一首项 煜一首张 爕一首自 扃一首联句一首七排王思任一首钱谦益一首钟 惺一首陈函

  • 汪元量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汪元量(1241-约1317后)字大有,号水云、水云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咸淳间入太学,以善琴出入宫掖。德祐二年(1276),元兵陷临安,随三宫北往大都,留北十三载。元世祖尝命奏琴,至元二十五年(1288)得赐黄冠南归。细主瀛国公、

  • 第七十一回 报私仇射毙李敢 发诈谋致死张汤·蔡东藩

      却说李广因失道误期,愤急自刭,军士不及抢救,相率举哀。就是远近居民,闻广自尽,亦皆垂涕。广生平待士有恩,行军无犯,故兵民相率畏怀,无论识广与否,莫不感泣。广从弟李蔡,才能远出广下,反得从征有功,封乐安侯,迁拜丞相。广独拚

  • 卷之三百三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三百五十四·佚名

    光绪二十年。甲午。十一月。戊子。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山东办理团防。州县奉行不善。请饬查办一摺。据称山东昌邑胶州等州县。因举办团练。所在纷扰。民不聊生。益都乐安兰山三县尤甚。抽丁敛饷。按户勒派。签票

  • 金佗稡编卷十一·岳珂

    <史部,传记类,名人之属,金佗稡编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稡编卷十一宋 岳珂 撰家集二奏议上乞赴行在奏禀边防奏镇南军承宣使神武後军统制江南西路舒蕲州兼荆南鄂岳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臣岳飞状奏准枢密院劄子令臣依已

  • 卷二十六·温达

    <史部,纪事本末类,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二十六六月乙酉朔发驾至昻吉尔图命二郎保赍勅往谕青海萨楚黙尔根台吉上谕大学士伊桑阿侍郎安布禄曰今当会议遣檄于青海之

  • 贺若弼传·魏徵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陽人。 他的父亲贺敦,因勇武刚烈而闻名,在北周时任金州总管,宇文护因嫉妒他的才能而陷害他。 临刑时,贺敦把若弼叫到跟前对他说:“我决心平定江南,但是此志不能实现,你应成就我的志愿。 我是因为不慎言而

  • 易经·系辞下传·第一章·佚名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聩然示人简矣。爻

  • 卷三十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三十七丧服小记斩衰之葛与齐衰之麻同齐衰之?与大功之麻同麻同皆兼服之此言既虞之服也斩衰既虞则变苴絰为?絰与齐衰初死之麻絰大小同齐衰既虞亦变牡麻为?絰与大功初死之麻絰大小同若居重丧

  • 卷九十·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九十士之孝爱亲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

  • 卷第七·佚名

    正源略集卷第七 维扬嗣祖沙门(宝轮际源高旻了贞)辑 天台国清 达珍 编 青原下宗镜六世 瑞白雪禅师法嗣(二十三人) 弁山龙华久默音禅师 语溪李氏子 上堂。化母动乎煦气。王孙生於烧痕。莺梭乱掷轧轧机声来柳上。燕

  • 卷第十·寒松智操

    嘉兴大藏经 寒松操禅师语录寒松操禅师语录卷第十嗣法门人德圣编录座元寮秉拂语录受法衣秉拂拈衣示众云个事由来彻底穷寻常懒得向人通今朝授受亲承旨千圣从教立下风下风且置个中事作么生宝印当空妙重重锦缝开披衣就

  • 莅蒙平政录·陈朝君

    在昔孟子以亚圣之才。当七雄之世。崇王抑霸。行仁讲义。尝以君子平其政为谆谆。余读书至此。未尝不叹士之生也。处为大儒。出为名臣。大则平其政于天下。小则平其政于一邑。斯上不负乎。朝廷。下不误乎百姓。而臣子之

  • 清忠谱·李玉

    明末清初传奇剧本。又名《五人义》。清初李玉撰,叶时章、毕魏、朱同编定,《新传奇品》等著录。存顺治间苏州树滋堂刊本,《古本戏曲丛刊本》,1982年收入《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明末宦官魏忠贤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