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二十四

伊川先生语十

邹德久本

「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天后天皆合于天理者也,人欲则伪矣。

修身,当学大学之序。大学,圣人之完书也,其闲先后失序者,已正之矣。

诗言后妃之德,非指人而言,或谓太姒,大失之矣。周公作乐章,欲一作歌之。以感化天下,其后继以文王诗者,言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周南天子之事,故系之周。周,王室也。召南诸侯之事,故系之召。召,诸侯长也。曰公者,后人误加之也。夫妇道一,关睢虽后妃之事,亦可歌于下。至若鹿鸣以下,则各主其事,皇华遣使臣之类是也。颂有二:或美盛德,则燕飨通用之,或告成功,则祭祀专用之。

「诗有六义:曰风者,谓风动之也;曰赋者,谓铺陈其事也;曰比者,直比之,「温其如玉」之类是也;曰兴者,因物而兴起,「关关睢鸠」、「瞻彼淇、澳」之类是也;曰雅者,雅言正道,「天生蒸民,有物有则」之类是也;曰颂者,称颂德美,「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之类是也。」

国风、大、小雅、三颂,诗之名也。六义,诗之义也。篇之中有备六义者,有数义者。一本章首云「能治乱丝者,可以治诗。」

四始,犹四端也。

十五国风,各有次序,看诗可见。

诗大序,孔子所为,其文似系辞,其义非子夏所能言也。小序,国史所为,非后世所能知也。

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太誓书曰:「一月。」曰:「商历已绝,周历未建,故用人正,今之正月也。不书商历,以见纣自绝于天矣。圣人一言一动,无不合于天理如此。」

看书,须要见二帝、三王之道。如二典,即求尧所以治民,舜所以事君。

「五年须暇」者,圣人讨伐,必不太早,自当缓之,非再驾之谓也。此周公所知,无显过可推也。

犬、牛、人,知所去就,其性本同,但限以形,故不可更。如隙中日光,方圆不移,其光一也。惟所禀各异,故生之谓性,告子以为一,孟子以为非也。

庾公之斯遇子濯孺子,虚发四矢,甚无谓也。国之安危在此举,则杀之可也;舍之而无害于国,权轻重可也。何用虚发四矢乎?

「尧、舜性之」,生知也。「汤、武身之」,学而知之也。

「仁之于父子,至知之于贤者」,谓之命者,以其禀受有厚薄清浊故也。然其性善,可学而尽,故谓之性焉。盖气有清浊,故其材质有厚薄。禀于天谓性,感为情,动为心,质干为才。

「生之谓性」与「天命之谓性」,同乎?性字不可一概论。「生之谓性」,止训所禀受也。「天命之谓性」,此言性之理也。今人言天性柔缓,天性刚急,俗言天成,皆生来如此,此训所禀受也。若性之理也则无不善,曰天者,自然之理也。

「天下言性,则故而已」者,言性当推其元本,推其元本,无伤其性也。

伊尹受汤委寄,必期天下安治而已。太甲如不终惠,可废也。孟子言贵戚之卿与此同。然则始何不择贤?盖外丙二岁,仲壬四岁,惟太甲长耳。使太甲有下愚之质,初不立也。苟无三人,必得于宗室;宗室无人,必择于汤之近戚;近戚无人,必择于天下之贤者而与之,伊尹不自为也。刘备托孔明以嗣子,「不可,使自为之」,非权数之言,其利害昭然也。立者非其人,则刘氏必为曹氏屠戮,宁使孔明为之也。霍光废昌邑,不待放,知其下愚不移也,始之不择,则光之罪大矣。若伊尹与光是太甲、昌邑所用之臣,而不受先王之委寄,谏不用,去之可也,放废之事,不可为也,义理自昭然。

先生始看史传,及半,则掩卷而深思之,度其后之成败,为之规画,然后复取观焉。然成败有幸不幸,不可以一概看。

看史必观治乱之由,及圣贤修己处事之美。

孔明有王佐之心,道则未尽。王者如天地之无私心焉,行一不义而得天下不为。孔明必求有成,而取刘璋。圣人宁无成耳,此不可为也。若刘表子琮,将为曹公所并,取而兴刘氏可也。

孔明不死,三年可以取魏,且宣王有英气,久不得伸,必沮死不久也。

孔明庶几礼乐。

孔明营五丈原,宣王言「无能为」,此伪言安一军耳,兵自高地来可胜。先生尝自观五丈原,非非,一作日言。此地不可据,英雄欺人,不可尽信。

荀爽从董卓辟,逊琮避祸,君子亦有之,然圣人明哲保身,亦不至转身不得处。如杨子投阁,失之也。荀爽自度其材,能兴汉室乎,起而图之可也。知不足而强图之,非也。

西汉儒者有风度,惟董仲舒、毛苌、杨雄。苌解经虽未必皆当,然味其言,大概然耳。

东汉赵苞为边郡守,虏夺其母,招以城降,苞遽战而杀其母,非也。以君城降而求生其母,固不可。然亦当求所以生母之方,奈何遽战乎?不得已,身降之可也。王陵母在楚,而使楚质以招陵,陵降可也。徐庶得之矣。

义训宜,礼训别,智训知,仁当何训?说者谓训觉,训人,皆非也。常合孔、孟言仁处,大概研穷之,二三岁得之,未晚也。

先生云:「吾四十岁以前读诵,五十以前研究其义,六十以前反复紬绎,六十以后着书。」着书不得已。

人思如涌泉,浚之愈新。

释道所见偏,非不穷深极微也,至穷神知化,则不得与矣。

先生在经筵时,上服药,即日就医官问动止。天子方幼,建言选宫人四十以上者侍左右,所以远纷华、养心性。

尽己为忠,尽物为信。极言之,则尽己者尽己之性也,尽物者尽物之性也。信者,无伪而已,于天性有所损益,则为伪矣。易无妄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动以天理故也。其大略如此,更须研究之,则自有得处。

韩文不可漫观,晚年所见尤高。

在天曰命,在人曰性。贵贱寿夭命也,仁义礼智亦命也。

动物有知,植物无知,其性自异,但赋形于天地,其理则一。

四端不言信者,既有诚心为四端,则信在其中矣。

充实而有光辉,所谓修身见于世也。

昏礼执鴈者,取其不再偶尔,非随阳之物。

亚夫夜半军扰,直至帐下,坚守不动,安在其持重也。

圣人无优劣,有则非圣人也。

主一者谓之敬。一者谓之诚。主则有意在。

荀氏八龙,岂尽贤者?但得一二贤子弟相熏习皆然耳。

犬吠屠人,世传有物随之,非也,此正如海上鸥尔。

猜你喜欢
  ●恤孤鉴第五(十五案)·徐谦
  论语纂笺卷六·詹道传
  孟子纂疏卷十一·赵顺孙
  《坛经》考之二·胡适
  卷二十六·夏僎
  第二十章 1·辜鸿铭
  卷三十三·江永
  卷七·佚名
  卷九·张廷玉
  卷五·魏了翁
  《仪礼》的流传与注本·佚名
  乡射礼·佚名
  修权第十四·商鞅
  大雲初分神通健度第三十·佚名
  解脫戒經〈出迦葉毗部〉·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周氏·唐圭璋

      氏,丁宥侧室,号得趣居士。   瑞鹤仙   和丁基仲   画楼帘卷翠。正柳约东风,摇荡东霁。缃桃雨才洗。似妆临宝镜。脂凝铅水,云遍髻子。坠钗梁、羞看燕垒。最堪怜,锦绣香中,早有片红飘砌。   闲记。琴弹古调,曲按清

  • 第二折·王伯成

    (驾云)(外末进宝了)(驾、旦、外一行了)(外做宣末科)(正末扮上了)(引仆童上了)(正未云)嗨!对著此景,却不快活!(做教小童斟酒了)(正末云)小童,此处无事,你自回去。如是朝野里官人每,你凿我在这里。(仆童下)(末做住) 【正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纪昀

    列传金 【四】○金四卢彦伦 毛子廉 李三锡孔敬宗 李师夔 沈璋刘彦宗【筈仲诲】时立爱韩 企先□琼李成孔彦舟徐文施宜生卢彦伦毛子廉李三锡孔敬宗李师夔沈璋刘彦宗时立爱韩企先郦琼李成孔彦舟徐文施宜生△卢彦伦卢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九中·袁枢

    宋 袁枢 撰唐平辽东唐髙祖武徳四年秋七月乙丑髙句丽王建武遣使入贡建武元之弟也五年上以隋末战士多没于髙丽是嵗赐髙丽王建武书使悉遣还亦使州县索髙丽人在中土者遣归其国建武奉诏遣还中国民前后以万数七年春二月丁

  • 七一 下宿的情形·周作人

    我最初来到东京,住在伏见馆下宿屋里。伏见馆在东京的本乡区汤岛二丁目,是中下等的下宿,——我这样说也是没有什么根据的,只是凭我的估计罢了。本来下宿是按月计算房饭钱,与按日计算的旅馆不同,这是最大的区别,至于下宿本身的

  • ●卷四·文秉

    癸酉,应天乡试,论题:《圣心如日明水清》。墨卷多用“青山绿水”等句,皆性理中语也。上阅之大骇,又御笔涂出文理纰缪者八卷,以礼部不行纠驳回奏,反行曲庇。尚书李康先闲住,主考庶子丁进降调,举人李愫、王佩等停革有差

  • 秦淮画舫录跋题·捧花生

    捧花生别三年矣。顷附邮筒,缄其近辑《秦淮画舫录》二册视余。余维秦淮佳丽,甲于虎疁萤苑、金牛湖诸胜。历朝以来,屡见名人诗咏,闻者莫不神移。降自胜国末年,尤为极盛。当四方兵戈纷扰,告警之书,日不暇给,而河上笙歌,尚复喧阗竟

  • 杨维桢·周诒春

    杨维桢 字维桢。年三十一岁。生于四川新津。本籍住址。四川新津花桥子。已婚。女一。初学于日本东京成城学校。上海复旦公学。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科罗拉多矿业学校。习采矿冶金科。民国三年。得矿工程师学位。

  • 卷一 一之二·孔颖达

    《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于女功之事,躬俭节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躬俭节用,由于师傅之教,而后言尊敬师傅者,欲见其性亦自然。可以归安父母,言嫁而得意,犹不忘孝。○覃,本亦作蕈

  • 春秋世族谱卷上·陈厚耀

    右谕徳陈厚耀撰王子系未详者王子党【僖十见】王子瑕【襄三十见奔于】王子廖【□襄三十见奔】王孙没【于□昭十】王子还【二杀子 朝之党昭】 王子处【二十二杀】王子姑 发弱鬷延定 稠【昭二十二见以上俱灵景】王子

  • 宋朱熹的《诗经集传》和《诗序辨》·傅斯年

    这两部书很被清代汉学家的攻击——其实朱子同时的人,早已有许多争论了。——许多人认他做全无价值的“杜撰”书。但是据我看来,他实在比毛公的传,郑君的笺,高出几百倍。就是后人的重要著作

  • 庄公·庄公十八年·左丘明

    【经】十有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夏,公追戎于济西。秋,有《或虫》。冬十月。【传】十八年春,虢公、晋侯朝王,王飨醴,命之宥,皆赐玉五珏,马三匹。非礼也。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不以礼假人。虢公、晋侯、郑伯使原庄公逆王

  • 一切如来真实理金刚三昧仪轨分第二·佚名

    尔时大毗卢遮那佛。复自说此般若波罗蜜多教诸佛菩提法门。所谓金刚平等菩提故。是即菩提。金刚坚固义平等菩提故。是即菩提。第一义平等菩提故。是即菩提。自性清净诸法平等菩提故。是即菩提。诸法无分别亦复如是,此四

  • 入楞伽经卷第八·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刹那品第十四  尔时圣者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如来应正遍知为我说。善逝为我说一切法生灭之相。云何如来说一切法念念不住。佛告大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哉大慧。汝今谛听

  • 卷第二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第二十一婆薮盘豆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分别三摩跋提品第八由依止智慧一切功德。谓智慧种类分别说已。别性类功德今当分别说。是故最初依定应作分别说。由一切功德依止彼故。偈曰。四定有二种。释曰。

  • 八家后汉书辑注·周天游

    周天游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东观汉记》基础上撰写的《后汉书》,今可知者有十二家,除晋人袁宏《后汉记》、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流传至今外,余皆亡佚。周氏吸取前人辑佚成果,引用北宋末以前

  • 陆氏南唐书·陆游

    十八卷,音释一卷,宋陆游撰。陆游(1125-1210)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务观,号放翁。绍兴二十四(1154),应试礼部,因论恢复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陆游出任枢密院编修官并赐进士出身。乾道间入蜀为夔州通判,先后为王炎及范成大幕

  • 春秋繁露义证·苏舆

    《春秋繁露》注释本。十七卷。清苏舆注。成书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苏舆,字厚康,又字厚庵。湖南平江人。清光绪进士。后改庶吉士,做过邮传部郎中。王先谦之门人,政治上反对戊戌变法。苏舆自少年起就喜读《春秋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