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贾而沽,不藏于椟
【原文】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①而藏诸?求善贾②而沽③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注释】
①韫(yun)椟(du):藏在匣子里、韫,藏;椟,匣子。②贾(gu):商人。③沽:卖。
【译文】
子贡说:“有一块美玉在这里,是把它珍藏在匣中好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把它卖出去好呢?”孔子说:“卖出去吧!卖出去吧!我正等待着识货的商人哩。”
【读解】
儒者常常以水和玉比德,所以,当子贡一说到有美玉在这里时,孔子便知道他是以玉设比,于是作出了“我正等待着识货的商人哩”的回答。
子贡所提出来的,实际上是读书人出不出去做官的政治态上问题。
子贡给出的是两个选择要么“韫椟而藏”,珍藏在匣中;要么”求善贾而沽”。找一个识货的商人把它卖出去。这两个选择实际上就是孔子所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述而》的“行藏”问题。孔子在这里的回答是倾向于“行”的方面,即“沽之哉!沽之哉!”卖出去吧,卖出去吧!这反映出孔子思想中积极入世的一方面。但下面的回答值得我们特别注意,孔于说的是“我待贾者也”而子贡问话中说的是“求善贾而沽诸?”
一“求”一“待”,态度大有不同。
这里面的微妙区别,正如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引范氏的看法:
读书人不是不想做官,只不过厌恶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谋取官位罢了。读书人等待被任用,就像美玉等待识货的商人来买一样以伊尹、伯夷、姜太公等人为例,如果没有成汤文王的任用,就是终身默默无闻也没有关系,绝不会主动去炫耀自己以求做官。
简而言之,读书人可以做官,但却不可以求做官,不可以“跑官”——像后世有些人那样,一到“换届”的时候,东奔西跑利用一切关系和纽带,削尘脑袋往上钻,千方百计向上爬。即便不能往上爬,起码也要保住现有官位不变。
以“毛遂自荐”的观点来看,“待贾而沽”而不“求善贾而沽”,是不是有些迂腐了呢?
何况,如果人人都待贾而沽,那我们今天那些铺天盖地的招聘广告不就都白打了吗?
猜你喜欢 国风·鄘风·佚名 答陆原静书·王守仁 九流第五十五·佚名 帝学卷四·范祖禹 平书订卷四 建官第三中·李塨 浅者见浅,深者见深·孔子 卷二十·严粲 卷一·姚舜牧 卷四百二·佚名 往来品第六·佚名 书复仇以上之后·太虚 佛教教育系统各级课程表·太虚 勉居心诚敬·印光 十住毗婆沙论 第一卷·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六·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