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子罕第九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禅解】

卓吾云:“罕言利”,可及也。“罕言利与命与仁”,不可及也。

方外史曰:“言命”、“言仁”,其害与“言利”同,所以“罕言”。今人将“命”与“仁”挂在齿颊,有损无益。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禅解】

卓吾云:“谓门弟子”之言,不敢自安之语也。然“党人”,则孔子知己矣。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禅解】

卓吾云:真是时中之圣。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禅解】

由诚意,故“毋意”;毋意,故“毋必”;毋必,故“毋固”;毋固,故“毋我。”

细灭,故粗必随灭也。由达无我,方能诚意,不于妄境生妄惑。“意”是惑,“必”、固”是业,“我”是苦。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禅解】

道脉流通!即是“文”,非谦词也。如此自信,何尝有“畏”!

【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禅解】

“固天纵之”为一句,子贡谓夫子直是“天纵之”耳,岂可将圣人只是“多能”者耶!此必已闻“一以贯之”,故能如此答话。然在夫子,的碓不敢承当“圣人”二字,故宁受“多能”二字。而“多能”甚鄙甚贱,决非君子之道也。大宰此问,与党人见识,天地悬隔。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禅解】

不但无人问时,体本无知,即正当有人问时,仍自“空空”,仍“无知也。”所“叩”者,即“鄙夫”之“两端”;所“竭”者,亦即“鄙夫”之“两端”,究竟吾何知哉。既“叩其两端”而“竭”之,则“鄙夫”亦失其妄知,而归于“无知”矣。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禅解】

此老热肠犹昔。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禅解】

此与“问仁章”参看,便见颜子真好学,又见颜子正在学地,未登无学。

“约我以礼”,正从“克己复礼”处悟来。“欲罢不能”,正从“请事斯语”处起手。“欲从未由”,正是知此道非可仰钻前后而求得者。两个“我”字,正即克己、由己之“己”字。

王阳明曰:谓之有,则非有也,谓之无,则非无也。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闲,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禅解】

子路一种流俗知见,被夫子骂得如此刻毒。今有禅门释子,开丧戴孝,不知何面目见孔子?不知何面目见六祖?不知何面目见释迦?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并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禅解】

“沾”同,而“待”与“求”不同。世人不说“沽”,便说“藏”耳,那知此意。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禅解】

卓吾云:先辈谓当问其居不居,不当问其陋不陋,最为得之。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禅解】

亦是“木铎”之职应尔。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禅解】

不要看得此四事容易,若看得容易,便非孔子。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禅解】

此叹境也,即叹观也。盖天地万物,何一而非“逝者”?但愚人于此,计断计常。今既谓之“逝者”,则便非常;又复如斯“不舍昼夜”,则便非断。非断非常,即缘生正观。引而申之,有逝逝,有逝不逝;有不逝逝,有不逝不逝,非天下之至圣,孰能知之?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禅解】

惟颜子好学,亦惟颜子好德耳!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禅解】

后一念而方领解,即是惰;先一念而预相迎,亦是惰。如空谷受声,干土受润,大海受雨,明镜受像,随语随纳,不将不迎,方是“不惰”。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禅解】

“进”是下手,“止”是归宿。正在学地,未登“无学”,奈何便死?真实可惜。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禅解】

令人惕然深省。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禅解】

今日立志,后来满其所期,所以“可畏”。四十、五十而不闻道,不能酬今所立之志,则越老越不如后生矣。大凡学道之人.只是不负初心所期,便为大妙,故不必胜今,只须如今,便“可畏”耳。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禅解】

卓吾云:“与”字最妙,即以“法语之言”,“巽与之言”耳。舍“法”,便无以正人。后三语深望其“改”与“绎”也。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禅解】

卓吾云:三军夺帅,亦非易事。借此以极其形容耳。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禅解】

《诗》之妙,在一“用”字。夫子说子路之病,在一“足”字。“用”则日进,“足”则误谓到家,不知正是道途边事耳。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禅解】

王安石诗云:周公吐握勤劳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可与此节书作注脚。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禅解】

卓吾曰:使人自考。

方外史曰:三个“者”字,只是一人,不是三个人也。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禅解】

连说三个“未可”,正要他勉到“可”处。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禅解】

此与“思无邪”一语参看,便见“兴”于《诗》的真正学问。亦可与佛门中念佛三昧作注脚。

卓吾云: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全在“思”;人之所以可为圣贤,全在“思”,故力为辩之,不但为一诗翻案而已。

猜你喜欢
  小雅·谷风之什·佚名
  卷二十 二十之一·孔颖达
  卷十五 十五之一·孔颖达
  赞学 第一·王符
  卷三 事君篇·王通
  孟子説卷三·张栻
  卷二十五·孙瑴
  洪范统一考证·赵善湘
  卷十·毛奇龄
  图说下·朱公迁
  華嚴經十地品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佚名
  四十二章经·佚名
  诸法集要经卷第八·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十六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郑征士玉(师山集)·顾嗣立

    玉字子美,徽州歙县人。敏悟嗜学,门人受业者,所居至不能容,构师山书院以处焉。为文章不事雕刻,亟称于虞、揭、欧阳诸公。至正十四年,除翰林待制,遣使者赐以上尊名币,浮海征之,辞疾不起。十七年,明太祖下徽州,守将要之使出,玉曰:吾岂

  • 白莲集卷九·齐己

    唐 释齐已 撰春寄尚顔含桃花谢杏花开杜宇新啼燕子来好事可能无分得名山长似有人催檐声未断前旬雨电影还连后夜雷心迹共师争几许俗人嫌处自迟回寄梁先辈慈恩塔下曲江边别后多应梦到仙时去与谁论此事乱来何处覔同年陈

  • 晞发近藁钞【《天地间集》附。】·吴之振

    福唐黄坤五语余,《晞发集》近世行本多遗漏,曾抄畜二十馀首,皆刻板所无。余闻之心往,恨其不携行笈,得一见也。从子愚忠,自苕上潘氏抄得《晞发近藁》一帙,为发狂喜。原集古诗大半,此多作近体。屈蟠沉郁,吐茹奇艳,皆世所未睹,岂即黄

  • 卷二·喻良能

    钦定四库全书 香山集卷二      宋 喻良能 撰五言古诗 石钟山 南北两石钟上下一水侧造物妙熔冶蜚亷巧撞击镗鞳仍噌吰歌钟与无射丰山吾焉知蒲牢尔何力咨余久愿游偶此事行役时秋风飕飕日暮水激激初如钧天鸣乍若

  • 卷之三百三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二百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第二五二移光绪九年十二月初九日一一六○六--三·佚名

    前代理新竹知县周,将卷簿移交于新任知县朱前代理新竹县正堂周为交代事。案蒙本府宪陈札:「以敝县代理新竹篆务,已逾三月,所有前县徐任交代,应即照章接办,并委淡水县监盘会算」等因。遵经会同查算,将徐任

  • 通志卷二十·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后妃传第二晋宣穆张皇后 景懐夏侯皇后 景献羊皇后文眀王皇后 武元杨皇后 武悼杨皇后【左贵嫔胡贵嫔诸葛夫人】恵贾皇后 恵羊皇后【谢夫人】懐王皇太后元夏侯太妃 元敬虞

  • 食货五·徐松

    青苒下熙宁三年三月五日,右正言娉觉上言:「切见制置三司条例司画一文字,颁行天下,晓谕官吏,使知法意,其凡有七。至于论敛散出入之弊,分城郭田野之民,忧将来之失陷,其利害灼然,人人所能知者,臣皆请置而不论。至于援引经谊,以傅会先

  • 黄启明·周诒春

    黄启明 年三十岁。生于广州。未婚。初毕业于广州岭南学校。任该校教员。著有最新小学算术教科书。商务印书馆出版。宣统三年。以官费游美。入哥仑比亚大学师范科。习教育。民国二年。得学士学位。得官费。民国三年。

  • 绪论 序文·林语堂

    主要的思想潮流若想了解中国的思想,多少知道一些老庄时代、中国学术发展的背景和杂学的兴起是非常有益的。但是,由于很少有人将中国的思想介绍给西方,因此我认为“详释老子”这桩有意义的工作,借庄子的说明,比经

  • 三 无可无不可·林语堂

    中国人的忍耐虽属举世无双,可是他的“无可无不可”,享盛名尤为久远。这种品性,吾深信又是产生于社会环境。下面有一个对照的例子,故事虽非曲折,却是意味深长,堪为思维。吾人且试读英国文学里汤姆•博朗(TomBrown)母亲

  • 校邠庐抗议·冯桂芬

    曾文正公复冯宫允书 辛酉岁接奉惠书,猥以诗人所称,方召盛轨,远辱勖勉,祓饰逾量,非所敢承。又蒙示以校邠庐大论四十首,属为序跋。细诵再四,便如聆叶水心、马贵与一辈人议论,足以通难解之结,释古今之纷。至其拊心外患、究极世变,

  • 僖公·僖公二十三年·左丘明

    【经】二十有三年春,齐侯伐宋,围婚。夏五月庚寅,宋公兹父卒。秋,楚人伐陈。冬十有一月,杞子卒。【传】二十三年春,齐侯伐宋,围缗,以讨其不与盟于齐也。夏五月,宋襄公卒,伤于泓故也。秋,楚成得臣帅师伐陈,讨其贰于宋也。遂取焦、夷

  • 卷三·王引之

    惟、唯、維、雖惟,發語詞也。《書·皋陶謨》曰:「惟帝其難之。」《洪範》曰:「惟十有三祀。」哀六年《左傳》引《夏書》曰:「惟彼陶唐。」是也。字或作「唯」,或作「維」。家大人曰:亦作「雖」。文十七年《左傳》曰:「

  • 修行观界第十三·佚名

    安般不净念,退住与升进。决定真实相,悉已分别说。修行界方便,广略差别相。甚深微妙义,今当次第说。有因先修习,安般不净念。然後观诸界,安乐速究竟。自以方便度,此苦难成就。顶上两眉间,系念令不乱。寂止润泽生,三摩提增长。所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二分衆德相品第七十六之三   復次善現.八十隨好者.謂如來指爪狹長薄潤光潔鮮淨如華赤銅是爲第一.如來手   足指圓纖長[月*庸]直柔輭節骨不現是爲第二.如來手足各等無差於諸指閒悉

  • 上清河图内玄经·佚名

    《上清河图内玄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真诰》卷十一、《无上秘要》卷四引《河图内元经》,当即此书。今本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分五篇,其中第一篇(序文)已残缺。第二篇《太一秘讳》,言存思人首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