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思辨録辑要卷二十九

诸儒类[周至唐宋]

道统云者言道在已而天下宗之已因得为道之统而统天下之道以归于一也

尧舜而下厯禹汤文武皆君师道合若周公已为臣道然负扆而朝成王之治皆周公为之至于孔子始以匹夫为万世师而万世之道统归之然所谓君师道合者已得半而失半矣顾后世不以失半为歉者垂教万世其功大也故曰孔子贤于尧舜语事功也

荆豫章问先生道统论何以不称颜曾曰道统重闻知不重见知葢见知有担荷者在闻知则担荷无人关系特重也且其一段精神特地振起不由师扬遥接圣脉亦与亲承指授者不同故重之观孟子一章之意可见

圣人最不易知圣人之不易知非竒异而不易知也非髙逺而不易知也非深微而不易知也圣人只是一中庸中庸者平常而已以为平常而实非平常以为非平常而实平常故不易知论语曰莫我知也夫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此夫子自言其不易知自言其平常而不易知也呜呼岂知惟其平常而不易知故万世不可及乎

圣人浑然一道而已故知得一分道者知得圣人一分知得三分四分道者知得圣人三分四分如欲知得圣人十分非知得十分道者不能也故子贡曰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子思曰茍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圣人一人耳在庸愚则非之笑之东家某鄹人之子是也在奸恶则沮之忌之谤之詈之甚欲杀之子西晏婴阳货桓魋之类是也在贤知则讥之刺之责之让之甚而鄙之接舆沮溺荷莜荷蒉微生亩诸人之类是也惟蘧伯玉之流则油然相契若合符节此所以谓之圣人若人人道好人人亲爱则一乡愿矣何以为圣人

问接舆沮溺荷莜诸人何以俱讽孔子曰此贤知之不知圣人不及圣人而又不肯自谓不如圣人不肯放寛圣人俱在此处

当时知孔子而善颂孔子者惟五人颜子子贡有若子思孟子仰之弥髙鑚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颜子之善颂也温良恭俭让绥来动和子贡之善颂也出类拔萃有若之善颂也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子思之善颂也仕止久速集大成孟子之善颂也欲知圣人诵此数言而足矣

孔子周流四方不但是急于行道葢亦有访道之意焉如在齐而闻韶适周而问礼是矣司马迁文人之雄尚欲登龙门窥禹穴周览海内名山大川以助其气吾辈有志大道而不能徧游宇内访求遗文折衷有道欲任斯文之絶续胡可得乎颜子不迁怒工夫今人颇疑以为易不知此正颜子正心功夫

到处凡心最忌有所有所便不正迁怒即所谓有所忿懥也喜怒哀乐四者之中惟怒最易有所故颜子不迁怒孔子称之以为难今人易视此三字只不知正心工夫耳

颜子博文约礼则格致之功尽不迁怒不贰过则诚正修之功尽问为邦则齐治平之功尽故曰颜子几于圣人

颜子其心三月不违仁三月之后未能无少间断无少懈怠犹是正心工夫纎毫未尽乎故程子曰颜子未达一间犹是心粗

豫章问颜子何以无著述曰颜子非无著述未须著述也颜子年纔三十二且有孔子在何必著述若使无孔子又天假其年则自然著述也乃后世喜谈心学者遂以颜子为心学之宗而谓为无用著述然则孔子非心学乎

九咸问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孔子贤之孟子以为颜子之时当然乃孔子与颜子同时而复周流求仕何也曰圣贤力量不同故处时亦异使孔子而道力未优固当如颜子之闭户使颜子而道力既足亦当如孔子之周流然则颜子之所以不仕者力量未如孔子而又有孔子在前任行道之责故也

言夏问曾子著述之功于道统如何曰曾子之述大学功在万世矣然以道统论则亦在见知之列有孔子在曾子不必称也若子思则稍逺矣孟子则又逺矣故论道统者孔子而后必称孟子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闻却闻之于子思中庸一书真性与天道之极致也然大旨俱自孔子易系来故曰易与中庸相表里

人言孟子泰山岩岩观子思直是壁立万仞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其身是何等气象葢是时已入战国非具此等气骨亦撑持不去也

孟子学问甚简要论本体只一性善论工夫只一知言养气论治道只一井田学校

孟子妙处多在机锋机锋妙处只在一逆字一逆便有许多波澜如梁惠王问利其意全在一利字意孟子必以利对孟子却逆折以仁义换他利字齐宣王问桓文其意全在桓文意孟子必以桓文对孟子却逆折以仲尼换他桓文此正用其机锋者也至如沼上之言雪宫之对今乐古乐之论好色好货好勇之说意方自歉则忽逆以予之意方自满则忽逆以夺之一予一夺全是掀翻作用此侧用其机锋者也或正或侧无非机锋孟子虽是圣贤终带英雄作用先儒谓孟子有战国气葢谓此也然孟子犹是显用之至禅家则窃孟子之意而隐用之遂至播弄一时颠倒百世

问孟子学孔子孔子尊周乃孟子以王道说齐梁何也曰孔子尊周然未尝不周流列国其周流列国亦未尝不以王道进但孔子之时言王道则尚可以尊周孟子之时言王道则但可以保民而王时势不同故也虽有圣贤不能违时

问孟子若见用于齐梁果能致王否曰圣贤岂有谩言但亦须看天意何如若天意不肯会须生出事变如许行一班自会来闹抄也

孔子告君之语俱属正锋孟子告君之语多属偏锋性善仁义之外今乐古乐好色好货诸论皆偏锋也偏锋最易入人然齐梁之君当之者依然聋聩世风日下人心陷溺虽圣贤亦末如之何也已矣

孟子之功不在禹下其才亦不在伊周下公孙丑乃疑其不敢当管仲葢当时功利之见入人深也由此观之孔孟古今以来之一人也在当时门弟子中如子路陈亢彭更公孙丑巳皆不识而疑之况他人乎故曰惟圣人能知圣人

问孟子不臣诸侯必欲处宾师之位此是他不及圣人处否曰固是然学问如孟子而又处当日之时势直不处宾师不得问何为曰若不处宾师便讲不得井田学校

孟子之功第一在辟杨墨葢当时邪说诬民充塞仁义天地之间几不复知有圣人之道矣不惟不知有圣人之道且以为即此是圣人之道故至唐韩愈时尚以孔墨并称使非孟子当时鸣鼓而攻则后世谁复知有孔墨之辨我亦欲正人心一章此孟子自叙一生功烈也凡此等俱是大头颅处须要识得

孟子语有极竒辟者非学问至絶顶眼眀口快决不能道如论性则曰人无有不善可以为尧舜论治则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大过则易位论汤武则曰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论尧舜则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皆极竒辟又极平正后来儒者不能道亦不敢道此所以为孟子

孟子之学扩前圣未发之藴奥存一王已废之典章其好处在识大不在好辨好辨是学成以后不得已之事故曰予岂好辨哉予不得已也今人学孟子只学他好辨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问孔孟而后传经之儒如公谷二戴伏生髙堂之属甚多何以儒者不称而称董子为知道曰传经之儒但守章句而不知意义可谓经师也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如董仲舒者天人三策煌煌大篇卓见义利公私之辨王道儒术之原所谓人师也安得不首称为知道乎

诸不在五经六艺之科者勿使并进只此一句当时诸儒言治道者皆不能及

武帝亲擢董子既得而复逺之真是好画龙而不好真龙千古而下儒治何由可复

扬雄不特立身败坏即文字亦不成文字乃后世列之为儒者何也得无为太玄法言所骇耶甚至有爱其人而并为之讳投阁者谓世有两扬雄亦可谓阿私所好矣

荀况视扬雄较有本领但驳杂耳

秦汉而后崇儒重道之君无如汉明惜乎时无儒者桓谭乃得躬逢其盛

汉儒多注疏之学其弊在不根于心心与学离而为二故解书多以私意穿凿谬误百出即有佳处亦属客气

东汉儒者最多但不见本根止见枝节然较之晋代人士一华一实相去不啻天渊矣葢汉儒犹知孔子晋人则惟尚老庄也于此见孔门枝节犹胜老庄

孔明亦是东汉儒者然却造就出如许大人物亦是他天资髙澹泊明志宁静致逺之言已颇见本根非诸儒比也杜诗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言其功烈也若天资则渐近颜子

孔明心术器量俱是王佐但学术稍未及葢未闻圣人之大道也自比管乐有以夫然而管乐不及逺者心术器量不同故也

世传孔明隆中数语谓未出草庐已知天下三分以此竒之予谓此却误看孔明矣隆中数语只是说初起手规模大凡英雄举事必须得用武之地立定脚根方可做事此时北有曹操南有孙权已畧无余地惟荆益一带尚无雄才割据故孔明欲亟圗之若大势已定根本已立徐兴问罪之师天下事未可料也孔明之不能兴复汉室一匡天下此实天也使五丈原将星不陨当时人力尽可做得

陶渊明竟是儒者当两晋之后举世崇尚老庄清谭放纵废弃名检而彼独知尊孔子其所作诗如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荣木诗先师遗训予岂云坠自序曰总角闻道白首无成屡称孔子为先师又自云闻道皆儒者之言其生平出处亦不倍于道特风味似晋人而诗又特佳故世遂以诗人称之耳予于诗鉴中特为表出

陶渊明饮酒诗其卒章云羲农去已乆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鳯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如何絶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玩其辞意上叙孔子下述六经皆言愿学圣人之意但篇终以饮酒之语乱之故人不之觉耳然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言所行不无过差不能尽如六籍由于好饮亦躬行未之有得之意细玩当自见也

世之论文中子者多不同有极诋之者有极称之者其言皆不平惟程子曰王通隐德君子也当时有少言语后来为人傅会不可谓全书其粹处殆非荀扬所及若续经之类皆非其作此为至当不易之论

王无功言文中续六经今惟见元经而余经不见元经甚琐碎与中说手笔不相类薛收传亦似宋以后人之笔真伪作也

汉初犹有诸儒唐初无一儒者葢汉去古未逺髙祖虽谩骂犹近于朴唐承五代之后太宗虽崇文弥进于华仅有一王通在先而杯水无救舆薪此唐初所以无儒也

李邺侯孔明之俦也然其器量似逊孔明孔明忠诚恳恻有古大臣伊吕之风邺侯则子房而已矣与吾儒尚逺也

邺侯后来无收煞亦是不学问之故若其中夜告君之言调剂父子虽古大臣纳约自牖之道何以加诸

邺侯学问近康节遇事不肯犯手做

韩文公只原道一篇便为有唐儒者所不及葢其说道德仁义四字以前儒者俱未能见到此也虽博爱二字未免说着皮肤然亦近之

韩文公气魄大其佛骨表鳄鱼文至今读之犹凛然有生气然只是欠学问功夫做文字外更无他著作程子谓其因学文而知道谓之倒学愚谓即非倒学然亦不过文学中人若王通则德行政事也朱子亦曰王通识得仁义礼乐都有用处若用于世必有可观又曰他书极有好处虽韩退之道不到

李翱曾巩文章淳正俱可入文学科但较小耳二者之中李翱尤胜

世传李翱文章全学退之复性书凖韩愈之原道也其书虽未能醇乎醇然居唐之时举世浮华而翱独沾沾于此亦可谓中行独复之君子矣至观其全集如平赋书与从弟正辞书及答开元寺僧书若时时留心斯道者较之韩愈似更进焉今愈已配食两庑而翱犹没没故特表而出之

李翱复性书所引用者皆学庸语孟及系辞之文当时宋儒未兴学庸语孟与系辞之文俱未显也而翱能见及此亦可谓善读书矣

韩魏公间气所锺其姿禀似曾子其气魄似孟子三代而下少此人物岂可以其不讲学遂谓之非儒乎喜怒不形物我无间知有其国而不知有其身四语韩魏公足以当之令尹子文恐犹未也

范文正八条目咸备表章大学中庸是其格致诚正韲盐长白是其修身义田赡宗族是其齐家治平则不必言矣

韩范行过于知所未及闻者性与天道耳若儒行则几乎备矣性与天道则必俟周程张朱

问欧阳公何如曰欧公是昌黎之次其生平得力文字只本论两篇其余皆文辞也即在文字科亦其次者问东坡于文学何如曰东坡文全是纵横其诗则纯是戏谑无温柔敦厚之意非圣门文学也朱子论之甚详

王荆公却是一文学科也他强要入政事科连德行科都坏

三代而下更无人举行王政是一阙典惟王荆公实实欲举行周官而神宗又极信任之是大好机会荆公不知关雎麟趾之意却先从富强上起手是欲行王政而翻修霸术也只缘工夫不曾在正心诚意上做

荆公本非近霸之人故霸术亦非其所能作徒扰乱耳宇文苏绰却稍有可观所谓不熟不如荑稗也

猜你喜欢
  诛秦第四十四·桓宽
  第十一章 奖智·梁启超
  困知记三续 凡三十六章·罗钦顺
  自警编卷五·赵善璙
  卷六十·江永
  毛诗指说·成伯玙
  卷九·易祓
  书义断法卷六·陈悦道
  卷七十三·顺治
  第二章绪论(下)·梁漱溟
  精进相品第十三·佚名
  涅槃无名论第四·僧肇
  论学佛者须止恶行善·太虚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三·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第三(之下)·智俨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马致远

    (冲末扮东华帝君上,诗云)阆苑仙人白锦袍,海山银阙宴蟠桃。三峰月下鸾声远,万里风头鹤背高。贫道东华帝君是也。掌管群仙籍录。因赴天斋回来,见下方一道青气,上彻九霄。原来河南府有一人,乃是吕岩,有神仙之分。可差正阳子点化

  • 盖上几张油纸·徐志摩

    一片,一片,半空里掉下雪片;有一个妇人,有一个妇人独坐在阶沿。虎虎的,虎虎的,风响在树林间;有一个妇人,有一个妇人,独自在哽咽。为什么伤心,妇人,这大冷的雪天?为什么啼哭,莫非是失掉了钗钿?不是的,先生,不是的,不是为钗钿;也是的,也是的

  • 卷九十五·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九十五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戴复古石屏诗钞戴复古字式之天台黄岩人居南塘石屏山因自号焉负奇尚气慷慨不羁少孤痛父东臯子遗言收拾残稿遂笃志於诗从雪巢林景思竹隐徐渊子讲明句法复登放翁之门而诗

  • 卷七十一·元·蒋一葵

    【贯云石】 〔畏吾人。阿里海涯孙也。父名霄只哥,遂以贯为氏,名小云石海涯,自号酸斋。同时有徐甜斋,失其名,并以乐府擅称,世谓“酸甜乐府。”涵虚子《元词记》:“贯酸斋如天马脱羁,徐甜斋如桂林秋月。”

  • 名山藏卷之八·何乔远

    臣何乔远恭辑典谟记八◆典谟记八十二年正月上谕行在工部臣修治孔子庙元宵节上观灯午门赐羣臣及耆老宴羣臣进诗命翰林第高下赐钞有差并赐耆老钞帛二月随州饥赈之按问长史之不言者上退坐右顺门里衣

  • 卷之二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第四卷 图说二·缪荃孙

    苏州府图说苏州府,江苏省治。在江宁府东南四百五十里。东西距二百二十里,南北距二百五十里。东至太仓州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常州府宜兴县界一百里,南至浙江嘉兴府嘉兴县界一百里,北至大江通州界一百五十里,东南至松江府青浦县

  • 八九三 吏部为知照四库全书馆正月至三月记过人员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附黏单)·佚名

    八九三 吏部为知照四库全书馆正月至三月记过人员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附黏单)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初十日吏部为遵旨查议事。考功司案呈,吏科抄出本部会题前事等因,乾隆四十七年六月初四日题,本月初七日奉旨:嵇璜、曹文埴、德保

  • 卷五 韩延徽辅政·李有棠

    〔韩知古等附〕太祖神册元年春二月丙甲,太祖称帝,以韩延徽守政事令、崇文馆大学士,中外事悉令参决。延徽,字藏明,幽州安次人。幼英敏,事刘仁恭,为观察度支使。后守光为帅,时与六镇构怨,延徽力谏,不听;遣之来聘,不屈,太祖留之,使牧马

  • 卷第十三·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十三〈起天平十年正月、盡十二年十二月〉」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臣菅野朝臣眞道等奉勅撰。」天璽國押開豊櫻彦天皇〈聖武天皇〉十年春正月庚午朔。天皇御中宮。宴侍臣。饗五位已上於朝

  • 程材篇第三十四·王充

    论者多谓儒生不及彼文吏,见文吏利便,而儒生陆落,则诋訾儒生以为浅短,称誉文吏谓之深长。是不知儒生,亦不知文吏也。儒生、文吏皆有材智,非文吏材高而儒生智下也,文吏更事,儒生不习也。谓文吏更事,儒生不习,可也;谓文吏深长,儒生浅

  • 卷一百二十四 陆氏·黎靖德

      性质。陆子美。精神。子静。〔若海〕   问陆梭山同异辨。曰:"若本有,却如何扫荡得?若本无,却如何建立得?他以佛氏亦晓得理。如既晓得理后,却将一个空底物事来口头说时,佛不到今日了。他自见得一个道理,只是空。"又曰:"佛

  • 卷六·刘瑾

    钦定四库全书诗传通释卷六元 刘瑾 撰诗朱子集传唐一之什唐国名本帝尧旧都在禹贡冀州之域太行恒山之西大原大岳之野【郑氏曰今大原晋阳是尧始居比后乃迁河东平阳】周成王以封弟叔虞为唐侯【孔氏曰晋世家云成王与叔虞

  • 卷十七·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増修东莱书説卷十七   宋 时澜 撰洪范第六       周书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殷之当胜纣之当杀武庚之当立箕子之当以归并行而无心循天命之正由至公之理也上三语所以拨天下之乱下一

  • 外道大略之相·印光

    外道之法,秘而不传,欲说而恐污我口,欲书而恐污我手,但以至诚念佛念观世音,为转彼之法,即不能转,岂为彼所转乎?外道之得以遍行全世界者,以秘密及发恶咒二种,使去此二种则冰消瓦散矣。光本欲略说,恐忌者降祸,姑说其大略而已,魔徒炽甚

  • 佛说大般泥洹经卷第一·佚名

    东晋平阳沙门法显译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夷城力士生地。熙连河侧坚固林双树间。与八百亿比丘前后围绕。二月十五日临般泥洹。时诸众生各各悦乐。自计清净无疑厌想。忽自觉悟今日如来应供等正觉。哀愍

  • 福贵·赵树理

    现代短篇小说。赵树理著。《福贵》叙述了一个破产后迷入下流社会的青年农民的经历和遭遇。福贵本是个正派青年,庄稼活“各路精通,一个人能抵一个半”,又是民间戏班中的好角色。只因娶亲和安葬母亲,他借了地主王老万30块钱

  • 复古诗集·杨维桢

    诗别集。六卷。元杨维桢撰。杨维桢诗集甚多,此集所载皆琴操、宫词、冶春、游仙、香奁等作,并杂有古乐府,为其门人章琬所编,以其体皆时俗弃而不为,故以“复古”为名,中有黄溍评语和章琬简注。章序称“辑前后所制者二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