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本例卷一

宋 崔子方 撰

例目

王门

例日【凡三】

师败  崩  葬

例月【凡四】

居  入  狩  杀其弟

王后门【王姬附】

例日【凡一】

卒【王姬】

例月【凡三】

逆王后  王后归  王姬归

例时【凡一】

内逆王姬

王臣门

例日【凡一】

例月【凡五】

立  奔  救  杀  葬

例时【凡三】

来  来求  来聘

凡王事门

例月【凡七】

王室乱  使来聘 锡命  归脤

归賵   使求  会葬

公门

例日【凡七】

即位  朝  盟  孙  丧至

薨   葬

例月【凡二十五】

会  如  至  在  居  还

复  次  遇  至  以  城

侵  伐  围  取  追  救

纳  狩  观  视  平国 成乱释诸侯

子门

例日【凡二】

生  卒

夫人门

例日【凡六】

入  致  孙  丧至  薨  葬

例月【凡八】

公纳币 公逆女 姑逆妇 大夫逆女

至 大夫以夫人至 归 飨

例时【凡六】

会  如  至  大夫纳币 诸侯逆女大夫宗妇觌

内女门

例日【凡一】

例月【凡四】

大夫为君逆  归  执  葬

例时【凡十二】

来纳币  大夫自逆  致女  来媵来  来归  复归  遇  逆妇

求妇 朝子  逆丧

内大夫门

例日【凡三】

奔  刺  卒

例月【凡二】

盟  执

例时【凡二十五】

莅盟 会  如  至  来  来归还  复  逆  媵  告籴 乞师堕邑 疆田 城  入邑 侵  伐

围  取  救  次  戍  归丧如葬

宗庙郊祭门

例日【凡十一】

立宫 作主 郊  禘  大事 烝

尝  有事 绎  从祀 纳鼎

例月【凡五】

考宫献羽  卜郊  用牲于社

不告月犹朝庙  屋坏

例时【凡二】

丹楹  刻桷

内戎事门

例日【凡五】

战  败  治兵  大阅  焚邑

例月【凡三】

作军 舍军 作甲

凡内事门

例月【凡三】

诸侯来盟  肆眚  邑溃

例时【凡四十九】

来盟  来朝  来聘  来会 来唁来言  来求  来输平 胥命 凡来以来  逃来  来献捷 来归俘

来归襚 来奔丧 来会葬 侵我 伐我围内邑 入内邑 取内邑 取内田

内入邑 内取邑 内取田 归内田

假田  税  田赋  蒐  狩

乞师  来乞师 平   戍  次

师救  师围  师还  归  城

筑   作   浚   毁  窃

得   取杀

凡外事门

例日【凡十一】

战  败  入  灭  国灭以君归国君灭   诱杀国君  盗弑国君

执国君用之  弑君   卒

例月【凡十七】

诸侯盟 立君  执国君 获国君

释国君 国君奔 国君归 国君入

败小国 入小国 灭小国 戕国君

国迁  国溃  亡  克  葬

例时【凡四十七】

诸侯会 大夫盟 大夫会 相如 如会如师  乞盟  平   还  次

遇   以   逃归  大去

小国君奔  小国君入  小国君归

执小国君  大夫奔   大夫归

大夫入 叛 杀世子   杀君之子

执世子用之 杀大夫   盗杀大夫

获大夫 执大夫 放大夫 讨贼 侵

伐  围  取  救  纳  降

戍  袭  殱  弃师 取师 迁邑入郛 城  小国葬

外域门

例月【凡八】

公与盟 灭诸国 入诸国 败诸国

为诸国灭  国灭以君归 弑君 卒

例时【凡十六】

诸国与盟  诸国与战  为诸国败

为诸国侵  为诸国伐  为诸国围

侵诸国 伐诸国 围诸国 救诸国

执归  诱杀  相灭  相入

相败  相伐

内灾异门

例日【凡六】

日食  地震  震电  山崩

星变  灾

例月【凡二】

雨雪  陨霜

例时【凡十二】

有年  无麦禾 李梅实 大水 旱

饥   有蜚  有蜮  多麇

有鸜鹆 蝝生  获麟

不着例【凡八】

星孛  雹   无冰  雨木冰

螟   螽   雩   不雨

外灾异门【凡一】

例时【凡七】

大灾  火   山崩  大水

雨螽  陨石  鶂退飞

 

春秋本例卷一

猜你喜欢
  卷三十九 论语二十一·黎靖德
  ●《物犹如此》重排流通序·徐谦
  提要·刘因
  卷二十二·郑玉
  卷十九·王鸿绪
  卷六十七·秦蕙田
  叔于田·佚名
  陆稼书先生问学录卷之三·陆陇其
  卷四·乾隆
  田子·田骈
  卷五(惟净译)·佚名
  惟念品第六·佚名
  梵网合注卷第一·智旭
  卷第十二·道原
  复赵慧燮李晴峰居士书·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唐圭璋

    岳 飞(一首)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

  • 卷十三·徐世昌

    胡承诺胡承诺,字君信,号石庄,天门人。明举人。入国朝,隐居不仕。有《菊佳轩》、《檄游草》、《青玉轩》、《颐志堂》等集。郑州道中望周世宗陵五季十三君,显德称有道。继乱骋英图,扶义拥大宝。中权帷幄深,前

  • 卷四·韩淲

    钦定四库全书 涧泉集卷四       宋 韩淲 撰五言古诗 夜过斯远聼琴 琴声类筝笛俗手多一律伊嚘悦儿女焦急涴桐漆予尝为作评当是养心术大弦寛而和小弦精且密制作务高雅资材在清实既鼓复以歌其气可平壹昨从东海

  • 卷269 ·佚名

    蒲寿宬 送梅峰阮监镇东归 豪气宇宙窄,健笔风雷惊。 处褌笑群虱,有酒甘步兵。 半酣百年寄,一啸千古轻。 青眼能几人,白首识此情。 蒲寿宬 送清老弟归荆湖幕 驱车出闽峤,微宦历江湖。 沙塞马

  • 卷二十九·张九成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传卷二十九宋 张九成 撰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孟子曰子之道貉道也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曰不可器不足用也曰夫貉五谷不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飱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

  • 卷二百七十·杨士奇

    永乐二十二年夏四月丙午朔享 太庙○丁未 命故都指挥同知张森子福都指挥佥事扯扯秃子伯颜不花失列吉子敬俱袭父原职为羽林前卫指挥使金吾左卫指挥同知胜敬叔鬼里赤袭指挥同知赠神武右卫故指挥同知陈荣武城前卫故指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六十六·佚名

    嘉靖二十九年十月辛酉朔时享 太庙命驸马都尉邬景和代 钦天监进明年大统历颁赐群臣 诏改京营提督官名曰总督京营戎政铸戎政之印给咸宁侯仇鸾赞理文臣曰协理戎政不给关防○壬戌 孝洁皇后忌辰遣定国公徐延德祭 陵寝 免两

  • 续后汉书音义卷二·萧常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音义卷二    宋 萧常 撰 列传四解人【音骇】白马【东郡县】艘【苏曹切】襄阳太守【故南郡县今升为郡】荡寇【徒郎切】臂创【初康切】镞【千木切】刮骨【古察切】躄

  • 一七六 北大的南迁·周作人

    九一八以后东北整个沦陷,国民党政府既决定采用不抵抗主义,保存实力来打内战,于是日寇遂渐行蚕食,冀东一带成为战区,及至七七之变,遂进占平津了。国民党政府成竹在胸,军政机关早已撤离,值钱的文物亦已大部分运走了,所以剩下来的

  • 邓景山传·刘昫

    邓景山,曹州人。以文吏见称。天宝年中(742),邓景山从大理评事任至监察御史。至德初年(756),被提升为青齐节度使,转为扬州长史,淮南节度。邓景山执政严谨干练,在朝廷闻名。任职四年,逢刘展作乱,招引平庐副大使田神功带兵马讨伐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五·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五 朱批鄂尔泰奏摺 雍正八年七月二十四日云贵广西总督【臣】鄂尔泰谨 奏为钦遵 谕旨斟酌陈覆事案准吏部咨开广东道试监察御史

  • 艺增篇第二十七·王充

    世谷所患,患言事增其实;着文垂辞,辞出溢其真,称美过其善,进恶没其罪。何则?俗人好奇。不奇,言不用也。故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于心。闻一增以为十,见百益以为千。使夫纯朴之事,十剖百判;审然之语,千

  • 中庸集説啓蒙卷下·景星

    元 景星 撰哀公问政哀公鲁君名蒋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方版也策简也息犹灭也有是君有是臣则有是政矣此引孔子答哀公之问以继大舜文武周公之绪以谓孔子虽不得位茍举而措之是亦中庸之道方

  • 序·康有为

    吾为伪经考凡十四篇,叙其目而系之辞曰:始作伪,乱圣制者,自刘歆;布行伪经,篡孔统者,成于郑玄。阅二千年岁月日时之绵暧,聚百千万亿衿缨之问学,统二十朝王者礼乐制度之崇严,咸奉伪经为圣法,诵读尊信,奉持施行,违者以非圣无法论,亦无一

  • 第三讲 德行·钱穆

    一上面我们已讲过了两次,一次讲的是&ldquo;道理&rdquo;,一次讲的是&ldquo;性命&rdquo;。道理是从外面讲,性命是从内部讲。若我们向外面看世界,可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看成为一个&ldquo;道的世界&rdquo;,一是看成为一个&ldq

  • 第八十二則 智法答非所問·胡兰成

    第八十二則智法答非所問舉:僧問鼎州大龍山智法禪師:色身敗壞,如何是堅固法身?龍云:山花開似錦,澗水湛如藍。這是答非所問,且把問題都來否定了。僧問色身敗壞,如何是堅固法身?智法禪師答的卻是:色身何嘗敗壞?即此山花澗水是堅固法

  • 泰山道里记·聂鈫

    记胜著作。清聂钦撰。一卷。聂钦字剑光,山东泰安人。光绪十一年(1885)夏游泰山后成此篇,三万三千字。为考证泰山长、宽、高度,广征《尚书》、 《山海经》、 《通典》、 《水经注》、历朝《一统志》等几十部古籍。自泰安

  • 刘公案·储仁逊

    本书以清代名臣刘墉(刘罗锅)为主人公,共收录公案小说《刘墉传奇》、《罗锅逸事》、《满汉斗》、《双龙传》、《青龙传》等5种。讲述了平断冤狱,惩办贪官污吏的故事,突出了主人公正气凛然,执法如山但又睿智幽默的性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