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律吕阐微卷首

婺源 江永 撰

皇言定声

圣祖仁皇帝论乐五条见大学士安溪李文贞公光地奏劄述举人魏廷珍王兰生梅防成奉

防学律其受

圣诲如此【臣】江【水】稽首顿首谨释

圣谕曰言乐者必以黄钟为本黄钟者天地之中声也天地之声寄于人而人之喉自最低至最髙不过十余声而止古今讴吟歌曲之音不絶而笙管琴笛之类即与之相应所谓中声者自寓乎人声乐器之间但人习而不察则以为微妙难知耳

【臣】谨按天地之间形气相轧而有声大若雷霆细至蠛蠓无非声也而过大者已震过小者已靡皆不可以为乐其能为乐者皆天地之中声而黄钟之宫又为中之中其为商角徴羽皆黄钟一音之流行而正宫调必以最中者为黄钟也

圣训以黄钟为天地之中声此一言者已为声律提挈纲领矣天地之声寄于人人者天地之心也人声出于喉掉于舌触击于牙齿唇以成种种之音喉之居中犹管之中空也而喉通于肺根于肾肺气出丹田厯气海抗喉而歌引气而上以成清浊高下之声太下者声咽不出太髙者声掲不起最下至最髙不过十余声在律则防賔林钟之倍至姑洗仲吕之半在乐家管色板眼字则为大尺至小五而黄钟之宫则在清浊髙下之间者也人能为讴吟歌曲之音而笙管琴笛之类即与之相应所谓同声相应者也人声乐器皆有天地之中声能习熟而精审之未始不可知程子云黄钟之声亦不难定世自有知音者将上下声考之是也岂真微妙难知哉然黄钟中声虽若不难知顾自汉晋至前眀厯代造律造乐者或用尺过短则乐声太髙以夹钟为黄钟而不知或用尺过长则乐声太低以无射倍律为黄钟而不知岂果音之难知与抑各有所蔽与大约自后周王朴乐已前病其髙蔽于金石遗器也自宋范镇魏汉津已后乐又病其低蔽于宫声最大之说也明人著书有谓人声最低者为黄钟果若是则黄钟之声倚于一偏何得为中声乎后之学律者宜绎

圣训天地中声之一言而以程子将上下声考之之语

为求中声之要其庶几乎

圣谕又曰论乐莫要于审音审音莫难于半音盖相去全音辨之易相去半音辨之难能辨半音则全音不难知矣

【臣】谨按论乐莫要于审音此亦至言也古之神瞽考中声而量之以制度律均钟实能以耳齐其声后人不能徒求之金石秬黍者徇末而遗本又或求之候气飞灰则尤茫而难凭惟精于审音乃为能知乐耳能辨半音则全音不难知此

圣训示人以审音之方也伶伦造律先为半黄钟以为律本此善审半音者也今试以管求之一孔而有低声髙声髙者半而低者全也一而有散声中徽中徽半而散声全也以此习熟于耳亦庶几可辨

圣谕又曰声之应于者以短长为差故倍半之声得以相应至于管音既分长短又分粗细必用积实加减八倍之法而后相应盖线与线体与体之比例各异也

【臣】谨按长短者线也粗细者体也琴瑟之亦有粗细以为声之大小就一中粗细既定则惟以长短为倍半之差若管音既分长短又分粗细必用积实加减八倍之法而后相应者何也凡径线加一倍平方面幂加四倍立方面幂加八倍如径十者自乘百又以十乘之一千为体积若倍径二十则自乘四百以二十乘之体积八千是加八倍须减八之一为一千乃与径十之体积相应又径十半之为五自乘二十五以五乘之体积一百二十五于一千体积仅得八之一须加八倍乃与径十之体积相应也立方之体积如此则圆体之幂积与长短之加减数不同而理一故造律管者既制定黄钟自大吕而下须如法渐杀其围径使黄钟积实减半为防賔防賔积实减半为黄钟半律则黄钟半律积实得全律四分之一乃为真半律而防賔及诸律声数亦得其真倘律管围径皆同惟以长短为差则乖其自然之数非其本律之声矣

圣祖万几之暇精于三角八线勾股比例诸法故能推阐及此从来造律管者皆昧此理大吕以下空围悉如黄钟毋亦格物穷理之禾至乎

圣谕又曰古人论乐言髙下必言疾徐有髙下而无疾徐非乐也故西人有五线六名以辨髙下有八形号三迟速以别疾徐其说深为可取

【臣】谨按儒家论乐但能言其髙下而不知其疾徐子语太师翕如纯如皦如绎如其中必有疾徐焉师乙论歌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槀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其中必有疾徐焉书曰歌永言声依永歌不能永言非歌也一于永而无当疾当徐之节亦非歌也教坊度曲有点画以记板眼后人撰歌谱者但能纪髙下不能别疾徐

圣训所以深有取于西人之说五线六名等【臣】未见其

书不敢妄释

圣谕又曰宫声君也宜居中位征羽宜有浊声在宫声之前其清声则在商角之后与浊声相应

【臣】谨按五声之序宫商角徴羽众所共知管子地员篇先言听徴听羽而后听宫听商听角非故违其序也声律之理论其体则以律长而声浊者为宫论其用则宫前有低声宫后有髙声而黄钟则在清浊之间管子又言黄钟小素之首上生徴徴下生商商上生羽羽下生角故徴羽在前商角在后而宫居中此真至之理吕不韦述黄帝命伶伦造律先断竹为黄钟之宫以为律本黄钟之宫者半律也吕氏所谓清浊之衷月令中央土之月中之其言十二律相生黄大太夹姑仲蕤七律上生林夷南无应五律下生犹管子之法皆宫声居中之理也伶州鸠言大不逾宫细不过羽夫宫音之主也第以及羽此惟就其体言之耳汉以后言律者虽谓黄钟下生林钟然司马迁犹有上九商八羽七角六宫五徴九之云则宫固居五之中位矣淮南子以十二律配时甲子为仲吕之徴丙子为夹钟之羽戊子为黄钟之宫庚子为无射之商壬子为夷则之角则徴羽宫商角正如管子之序矣蔡邕十二笛蕤賔最长仲吕最短每一笛正声应本律下徴应所生之律所谓下徴者徴下于宫正徴声居前之理也其法传至隋乐工犹守其法故当时乐府所奏林钟之宫以林钟当黄钟南吕当太蔟应钟当姑洗正得古人用律之法有郑译者不知而妄议竟易其旋宫之法于是误以最大者为黄钟而黄钟之宫遂不得居中位矣自是以来学士大夫或制律造乐或著书立言无不以宫声为最大者是知体而不知用也是徒知最长者之为尊不知居中者之尤为尊也自宋以来乃有乐忌陵犯之说古人无此议论夫谓尊卑有序不可相陵其说岂不近理殊不知乐律之理正不如此幸而琴家命调犹以三为宫者为宫调为正调笙家制簧以最长之簧为林尺之声民间之笛犹有以开第三孔为宫声应合字者即词曲家之四声二十八调借平上去入以为四声之序亦不以平为宫而以去为宫则宫声居中之理未尝不存于声器之间顾乐工能知而学士大夫反昧之是未深究古籍之言徒袭流俗相传之说欲尊君而未知所以尊也

圣祖位居九五不曰宫声君也宜居首而曰宜居中不曰徴羽商角不可上陵而曰徴羽宜有浊声在宫声之前此正得黄帝造律以黄钟之宫为律本之意亦肳合管吕诸家之正论而凡雅乐俗乐声律自然之理皆包络其中矣今之琴不知者曰宫商角徴羽少宫少商其知者曰征羽宫商角少徴少羽所谓其清声在商角之后与浊声相应者六七少徴少羽之谓也

圣祖此条千万世论乐者皆当奉为定论自汉以后凡言宫声律最长乐家忌陵犯皆以此言断其未确可也声律所以有体有用其理极防妙本具河图之中后再明之

圣祖论乐五条理闗至极臣庶未易得闻者雍正庚戌交河王公兰生为学政视学徽郡试竣后召【臣】至署纵言至于乐谓【臣】曰琴大小皆十三徽笙簧或不合律用蜡点之声已上则摩其旁已下则摩其端皆有至理生岂知之乎【臣】对曰畧闻之又曰琴大是徴声生亦知之乎【臣】闻之然对曰生向读朱子琴律说大是宫声何故是徴声生敢请其说王公曰试思之既退属思竟不可晓后十年反复管吕之书乃恍然悟宫声居中大是徴后又读文贞公奏劄乃知王公论琴得之亲侍燕闲

圣训指授非公创为此说也既自幸草莽愚生获闻至论因以管蠡之见妄为窥测撰律吕新义数卷谨以圣谕五条题为

皇言定声恭载书首今易新义为阐微仍加诠释读者

当细绎焉【臣】又考

大清防典

圣祖御制有律吕正义五卷当更有精微之论发千古所未发者尚俟访求而伏读之以开愚蒙焉

猜你喜欢
  述而篇·孔子
  内则·戴圣
  卷六·李廉
  卷一·佚名
  北山·佚名
  卷一百二十四·佚名
  卷三十一·佚名
  大雲初分解脱转福德藏法门健度第八·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六·唐慧琳
  卷第十六·道原
  对于文艺政策之管见·太虚
  论候尔特意识学与佛学·太虚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开题·太虚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三·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五出 奸谋·陆采

    【番卜算】〔净上〕名位庙堂尊。掌握乾坤运。鹍鹏奋翼逞风云。不奈乌鸢哂。〔笑介〕自家不是别人。卢丞相的便是。幸然遭际圣明。端的恩宠无二。一味甜言。直教天子点头。半腔歹意。惊得百官心碎。断公事只逞私心。

  • 第二十一出 谒遇·汤显祖

    【光光乍】〔老旦扮僧上〕一领破袈裟,香山<山奥>里巴。多生多宝多菩萨, 多多照证光光乍。小僧广州府香山<山奥>多宝寺一个住持。这寺原是番鬼们建造, 以便迎

  • 东观集原序·魏野

    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夫诗之作不与文偕大率情根于意言发乎情防而化之流为章句且绮靡者不以烟火为尚风雅者不以金石为多但务其陈古刺今去邪守正而巳非所谓者虽懐质文之宏辨负博胜之逸才故未能臻极于渊阈矣钜鹿魏野字仲

  • 落叶·刘半农

    秋风把树叶吹落在地上, 它只能悉悉索索, 发几阵悲凉的声响。 它不久就要化作泥; 但它留得一刻, 还要发一刻的声响, 虽然这已是无可奈何的声响了, 虽然这已是它最后的声响了。一九一九,秋

  • 文仲清江集补钞·吴之振

    孔文仲早行客兴谓已旦,出视见落月。瘦马入荒陂,霜花重如雪。海风吹万里,两耳冻几脱。岁晏已苦寒,近北尤凛冽。况当清晓行,溯此原野阔。笠飞带绕头,指直不得结。农家烟火微,炙手粗可热。岂能迂我留,而就苟且活。仰头视四宇,夜气

  • 卷四百七十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七十四蛙类五言古南池宴饯辛子赋得科斗子 【唐】岑 参临池见科斗羡尔乐有余不忧网与钓幸得免为鱼且愿充文字登君尺素书七五言蛙声          【明】徐 渭红芳緑涨緑

  • 卷六十四·志第十六·河渠一·宋濂

        ◎河渠一   水为中国患,尚矣。知其所以为患,则知其所以为利,因其患之不可测而能先事而为之备,或后事而有其功,斯可谓善治水而能通其利者也。昔者禹堙洪水,疏九河,陂九泽,以开万世之利,而《周礼·地官》之属,所

  • 卷七十三下下·郝经

    <史部,别史类,郝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七十三下下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七十下下 狂士 乐广 谢鲲 胡母辅之【子谦之】 毕卓 光逸卫玠 王济 乐广字彦辅南阳淯阳人也父方参

  • 卷之七十二·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七十二 传第五十六 扎萨克镇国公托多额尔德尼列传【今袭多罗郡王】托多额尔德尼喀尔喀部人姓博尔济吉特扎萨克亲王善巴再从弟祖卓特巴号车臣诺顔为赛因诺顔图蒙肯长子有子

  • 三皇纪·张居正

    三皇,是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有熊氏。这三个君,叫做三皇。德冒天下谓之皇。古人质朴,未有皇帝称号,后世以其有大德,足以覆冒天下,故称之曰皇。纪,是记载其所行之事。三皇以前,还有君长,以其年代久远,无可考见,故作史者以

  • 第五次问答节略·佚名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两点半钟,至春帆楼与伊藤会议。李云:陆奥大臣今日身子如何?伊云:稍好;本愿来此会议,佐藤医生戒其外出。李云:佐藤今晨言及陆奥身子尚未全愈,不可以风。昨日我派经方至贵大臣处面谈各节,一一回告,贵大臣

  • 陆龟蒙传·欧阳修

    陆龟蒙字鲁望,是陆元方的第七代孙。父陆宾虞,以擅文任侍御史。龟蒙少年清高豪放,通晓《六经》要旨,尤其精通《春秋》。考进士,一试不中,便去投湖州刺史张抟与其交游,张抟历任湖州、苏州刺史,聘陆龟蒙为自己的副手。曾到饶州,三

  • 第二节 文帝外攘·吕思勉

    隋初外患,莫如突厥。文帝之于突厥也,勤兵力甚少,而收安攘之效极宏,虽突厥内乱,有以启之,然帝与其贤臣长孙晟运筹帷幄之功,不可没也。突厥强盛,始于木杆,至佗钵,因周、齐之争相交结而益骄,已见《两晋南北朝史》第十六章第九节。木

  • 卷四百三十六·佚名

    △第二分清净品第四十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是法清净最为甚深。佛言:如是毕竟净故。舍利子言:何等毕竟净故。说是法清净最为甚深。佛言:舍利子,色毕竟净故。说是法清净最为甚深。受想行识毕竟净故说是法清净最为甚深。眼处

  • 金七十论卷下·佚名

      翻喜成就故者。翻九分喜及八种成就。翻此十七。名为智害。是十一根坏。及十七智害。是名二十八。云何喜九分。以偈释曰。  依内有四喜  自性取时感  依外喜有五  离尘故合九  依内有四喜自性取时感者。

  • 卷第二·居顶

    续传灯录卷第二目录 大鉴下第十世 &middot; 智门祚禅师法嗣三十人 &middot;雪窦重显禅师 &middot;延庆子荣禅师 &middot;百丈智映禅师 &middot;南华宝缘禅师 &middot;护国寿禅师 &middot;九峰勤禅师 &middot;云盖继

  • 隐居通议·刘壎

    三十一卷,宋末元初刘壎撰。此书当为晚年退休时所作,故名《隐居通议》。全书共分十一门,其中理学三卷、古赋二卷、诗歌七卷、文章八卷、骈俪三卷、经史三卷、礼乐一卷、造化一卷、地理一卷、鬼神一卷、杂录一卷。每门之下

  • 谭曲杂札·凌濛初

    古典戏曲论著。明人凌濛初著。这部著作共15则。本文以元曲的“本色”为其论述明传奇优劣的标准,开宗明义就说:“曲始于胡元,大略贵当行不贵藻丽。其当行者曰本色。”因而他认为梁辰鱼始为工丽之滥觞,并对王世贞盛赞梁辰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