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性命

  正命者,完却正理,全却初气,未尝以我害之,虽桎梏而死,不害其人正命。若初气所凿丧,正理不完,即正寝告终,恐非正命。

  德性以收敛沉着为第一,收敛沉着中又以精明平易为第一大段。收敛沉着人,怕含糊,怕深险。浅浮子虽光明洞达,非蓄德之器也。

  或问:“人将死而见鬼神,真耶?幻耶?”曰:“人寤则为真见,梦则为妄见。魂游而不附体,故随所之而见物,此外妄也。神与心离合而不安定,故随所交而成景,此内妄也。故至人无梦,愚人无梦,无妄念也。人之将死,如梦然,魂飞扬而神乱于目,气浮散而邪客于心,故所见皆妄,非真有也。或有将死而见人拘系者,尤妄也。异端之语入人骨髓,将死而惧,故常若有见。若死必有召之者,则牛羊蚊蚁之死,果亦有召之者耶?大抵草木之生枯、土石之凝散,人与众动之死生、始终、有无,只是一理,更无他说。万一有之,亦怪异也。”

  气,无终尽之时;形,无不毁之理。

  真机、真味要涵蓄,休点破。其妙无穷,不可言喻,所以圣人无言。一犯口颊,穷年说不尽,又离披浇漓,无一些咀嚼处矣。

  性分不可使亏欠,故其取数也常多,曰穷理,曰尽性,曰达天,曰入神,曰致广大、极高明。情欲不可使赢余,故其取数也常少,曰谨言,曰慎行,曰约己,曰清心,曰节饮食、寡嗜欲。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辨,是第三等资质。

  六合原是个情世界,故万物以之相苦乐,而至人圣人不与焉。

  凡人光明博大、浑厚含蓄,是天地之气;温煦和平,是阳春之气;宽纵任物,是长夏之气;严凝敛约、喜刑好杀,是秋之气;沉藏固啬,是冬之气;暴怒,是震雷之气;狂肆,是疾风之气;昏惑,是霾雾之气;隐恨留连,是积阴之气;从容温润,是和风甘雨之气;聪明洞达,是青天朗月之气;有所锺者,必有所似。

  先天之气,发泄处不过毫厘;后天之气,扩充之,必极分量。其实分量极处,原是毫厘中有底,若毫厘中合下原无,便是一些增不去。万物之形色才情种种可验也。

  蜗藏于壳,烈日经年而不枯,必有所以不枯者在也,此之谓以神用先天造物命脉处。

  兰以火而香,亦以火而灭;膏以火而明,亦以火而竭;炮以火而声,亦以火而泄。阴者,所以存也;阳者,所以亡也。岂独声色、气味然哉?世知郁者之为足,是谓万年之烛。

  火性发扬,水性流动,木性条畅,金性坚刚,土性重厚。其生物也亦然。

  一则见性,两则生情。人未有偶而能静者,物未有偶而无声者。

  声无形色,寄之于器;火无体质,寄之于薪;色无着落,寄之草木,故五行惟火无体而用不穷。

  人之念头,与气血同为消长。四十以前是个进心,识见未定而敢于有为;四十以后是个定心,识见既定而事有酌量;六十以后是个退心,见识虽真而精力不振。未必人人皆此,而此其大凡也。古者四十仕,六十、七十致仕,盖审之矣。人亦有少年退缩不任事,厌厌若泉下人者;亦有衰年狂躁妄动喜事者,皆非常理。若乃以见事风生之少年为任事,以念头灰冷之衰夫为老成,则误矣。邓禹沉毅,马援矍铄,古诚有之,岂多得哉!

  命本在天,君子之命在我,小人之命亦在我。君子以义处命,不以其道得之不处,命不足道也;小人以欲犯命,不可得而必欲得之,命不肯受也。但君子谓命在我,得天命之本然;小人谓命在我,幸气数之或然。是以君子之心常泰,小人之心常劳。

  性者,理气之总名。无不善之理,无皆善之气。论性善者,纯以理言也;论性恶与善恶混者,兼气而言也。故经传言性各各不同,惟孔子无病。

  气、习,学者之二障也。仁者与义者相非,礼者与信者相左,皆气质障也。高髻而笑低髽,长裾而讥短袂,皆习见障也。大道明,率天下气质而归之,即不能归,不敢以所偏者病人矣;王制一,齐天下趋向而同之,即不能同,不敢以所狃者病人矣。哀哉!兹谁任之?

  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发肤还父母之初,无些毁伤,亲之孝子也;天全而生之,人全而归之,心性还天之初,无些缺欠,天之孝子也。

  虞廷不专言性善,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或曰:“人心非性。”曰:“非性可矣,亦是阴阳五行化生否?”六经不专言性善,曰:“惟皇上帝,降衷下民,厥有恒性。”又曰:“天生蒸民,有欲无主乃乱。”孔子不专言性善,曰:“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又曰:“性相近也,惟上智与下愚不移。”才说相近,便不是一个。相远从相近起脚。子思不专言性善,曰:“修道之谓教。”性皆善矣,道胡可修?孟子不专言性善,曰:“声色、臭味、安佚,性也。”或曰:“这性是好性。”曰:“好性如何君子不谓?”又曰:“动心忍性。”善性岂可忍乎?犬之性,牛之性,岂非性乎?犬、牛之性,亦仁、义、礼、智、信之性乎?细推之,犬之性犹犬之性,牛之性犹牛之性乎?周茂叔不专言性善,曰:“五性想感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又曰:“几善恶。”程伯淳不专言性善,曰:“恶亦不可不谓之性。”大抵言性善者,主义理而不言气质。盖自孟子之折诸家始,后来诸儒遂主此说,而不敢异同,是未观于天地万物之情也。义理固是天赋,气质,亦岂人为哉?无论众人,即尧、舜、禹、汤、文、武、周、孔,岂是一样气质哉?愚僭为之说曰:“义理之性,有善无恶;气质之性,有善有恶。”气质亦天命于人而与生俱生者,不谓之性可乎?程子云:“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将性气分作两项,便不透彻。张子以善为天地之性,清浊纯驳为气质之性,似觉支离。其实,天地只是一个气,理在气之中,赋于万物,方以性言。故性字从生从心,言有生之心也。设使没有气质,只是一个德性,人人都是生知圣人,千古圣贤千言万语,教化刑名,都是多了底,何所苦而如此乎?这都是降伏气质,扶持德性。立案于此,俟千百世之后驳之。

  性,一母而五子。五性者,一性之子也。情者,五性之子也。一性静,静者阴;五性动,动者阳。性本浑沦,至静不动,故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才说性,便已不是性矣。此一性之说也。

  宋儒有功于孟子,只是补出个气质之性来,省多少口脗!

  问:“禽兽草木亦有性否?”曰:“有。”再问:“其生亦天命否?”曰:“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安得非天命?”

  或问:“孔子教人,性非所先。”曰:“圣人开口处都是性。”

  水无渣,着土便浊;火无气,着木便烟。性无二,着气质便染。

  满方寸浑成一个德性,无分毫私欲便是一心之仁;六尺浑成一个冲和,无分毫病痛便是一身之仁。满六合浑成一个身躯,无分毫间隔便是合天下以成其仁。仁是全体,无毫发欠缺;仁是纯体,无纤芥瑕疪;仁是天成,无些子造作。众人分一心为胡越,圣人会天下以成其身。愚尝谓:“两间无物我,万古一呼吸。”

猜你喜欢
  卷七 广至德章第十三·邢昺
  晏子使晋晋平公问先君得众若何晏子对以如美渊泽第十五·晏婴
  墨子後語上·孙诒让
  东溪日谈録卷五·周琦
  管窥外篇卷上·史伯璿
  卷三十七·纳兰性德
  体论·杜恕
  卷二十·段昌武
  郑志卷下·郑小同
  卷十二·孔颖达
  卷二百二十七·秦蕙田
  卷二十·盛世佐
  卷三十五(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三十六·念常
  佛说龙施女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四十六·彭定求

        卷746_1 【赠温州韩使君】陈陶   康乐风流五百年,永嘉铃阁又登贤。严城鼓动鱼惊海,   华屋尊开月下天。内使笔锋光案牍,鄢陵诗句满山川。   今来谁似韩家贵,越绝麾幢雁影连。   卷746_2 【闲居寄太学卢

  • 初集卷八·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八古今体一百十首【壬戍一】壬戍元旦同诸王宴乾清宫韶律应三阳元辰福履昌展亲醻伯叔明命凛穹苍凤琯春风入龙墀化日长献椒歌有庆行苇乐无央古风建极抚五辰执中御八埏望道而末由朝夕增惕乾曩余

  • 卷四·沈德潜

    庄昹昹字孔旸,江浦人。成化丙戌进士。官翰林,授检讨。以谏谪官,后迁南京吏部郎中。天启初追谥文节。【端午食赐粽有感】蓬莱宫中悬艾虎,舟满龙池竞箫鼓。千官晓缀紫宸班,拜向彤墀贺重午。大官角黍菰蒲香,彩绳万缕云霞光。

  • 卷四百十·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十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四十四 石珤 远游 君之出矣游如之何朝览冀野夜宿滹沱帝子不逢中流扬歌高鸟堕林游鳞遡波曷发崑仑曷濯洧盘禾黍蔽野童欣耄欢新声在梁清酒在尊聊以永日以抒

  • 薛涛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 约834)字洪度,长安人。幼时随父入蜀。 后为乐妓。能诗,时称女校书。曾居浣花溪,创制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蜀笺谱》谓其卒时年七十三,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现存涛诗以赠人之作较多,情调伤感。原有集,已佚,明

  • 卷十二·岳珂

      王卢溪送胡忠简   胡忠简(铨)既以乞斩秦桧,掇新州之祸,直声振天壤。一时士大夫畏罪箝舌,莫敢与立谈,独王卢溪(廷圭)诗而送之,今二篇刊集中曰:"囊封初上九重关,是日清都虎豹闲。百辟动容观奏牍,几人回首愧朝班。名高北斗星辰

  • ●卷九十五·徐梦莘

      靖康中帙七十。   起靖康二年四月二十一日庚辰,尽二十八日丁亥。   二十一日庚辰大元帅告诫府发济州。   汪伯彦日历(改作纪)曰:二十一日五更初发先锋次发前军次发左军次发右军辨色发中军发讫请大元帅府王上马

  • 东都事略卷九十三上·王称

    列传七十六上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父洵见儒学传轼生十年而洵宦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欧阳脩试礼部进士得轼论欲以冠多士疑曾巩所爲巩脩门下士也乃置第二遂中乙科授福昌簿脩复以直言荐之

  • 第二十二章荆公之文学(下)·梁启超

    诗词世人之尊荆公诗,不如其文。()虽然,荆公之诗,实导西江派之先河,而开有宋一代之风气,在中国文学史中,其绩尤伟且大,是又不可不尸祝也。千年来言诗者,无不知尊少陵,然少陵之在当时及其没世,尊之者固不众也。昌黎诗云:李杜文章在

  • 首卷一·佚名

    ●世祖章皇帝实录 首卷一康熙序朕惟自古帝王、膺图御箓。显扬遗烈。必有信史以纪政绩而范来兹。典綦重也我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文武圣神并隆千古固已光昭典册炳若日星矣我皇考世祖体天隆运英睿钦文大德弘功至仁纯

  • 伊洛渊源録卷十二·朱熹

    宋 朱子 撰张思叔【名绎尝记伊川言行一编亦名师説所着诗文甚多今存数篇】遗事【三条】张思叔河南寿安人家甚微年长未知读书为人佣作一日见县官出入传呼道路思叔颇羡慕之问人何以得如此或告之曰此读书所致耳思叔始发

  • 治国第四十八·管仲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

  • 卷十九·陈士元

    钦定四库全书论语类考巻十九明 陈士元 撰器具考木铎邢昺曰木铎金铃木舌施政敎时所振也朱子曰木铎金口木舌施政敎时所振以警众者也元按金铎木铎其体皆以金为之而舌有金木之异金舌谓之金铎木舌谓之木铎邢谓木铎金铃

  • 卷之六·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六仁父子之仁《宋史》:真宗大中祥符,九年五月一曰太子生,後宫李氏所出也。知开封府周起方奏事,帝曰:知朕有喜乎。起曰:不知也。帝曰:朕始生子。即入禁中,怀金钱出探以赐起。李氏,杭州人,初入宫侍刘修仪,庄重寡言,帝合为

  • 垦令第二·商鞅

    题记:本篇共分两方面内容,一是有关垦荒法令的内容,共有二十条法令,二是对法令的论证和解释。不允许官吏留下当日的政务不办,那样邪恶的官吏就没有空闲时间到百姓那里谋求一己私利。假如群臣的政务不相互拖延,那么农民就会有

  • 中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梵志青目釋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一]觀如來品第二十二   問曰.一切世中尊唯有如來正徧知號爲法王一切智人.是則應有。答曰.今諦思惟   若有應取.若無何所取.何以故. [二]如來   非[

  • 佛说大乘稻秆经讲记·太虚

    经题释经 甲一 序分 甲二 发起分 甲三 所知事分 乙一 标举徵起 乙二 依问解释 丙一 流转门 丙二 还灭门 甲四 所知性分

  • 卷第四·晦翁悟明

    联灯会要卷第四 住泉州崇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六祖慧能大师法嗣 潭州南岳怀让禅师(凡四) 金州杜氏子。少习毗尼藏。一日自叹云。夫出家者。为无为法。以报佛恩。以此拘身。於道何益。 遂同坦然禅师。谒嵩山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