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经济文衡前集卷二十四

宋 滕珙 撰

知类

论孟子知觉之説

答胡广仲

此段谓知此事觉此理乃学之至而知之尽

所引孟子知觉二字却恐与上蔡意防不同盖孟子之言知觉谓知此事觉此理乃学之至而知之尽也上蔡之言知觉谓识痛痒能酬酢者乃心之用而智之端也二者亦不同矣然其大体皆知之事也今以言仁所以多矛盾而少契合也愤骄险薄岂敢辄指上蔡而言但谓学者不识仁之名义又不知所以存养而张眉弩眼説知説觉者必至此耳【如上蔡词气之间亦防觉少些小温粹恐亦未必不坐此也】夫以爱名仁固不可然爱之理则所谓仁之体也天地万物与吾一体固所以无不爱然爱之理则不为是而有也须知仁义礼智四字一般皆性之徳乃天然本有之理无所为而然者但仁乃爱之理生之道故即此而又可以包夫四者所以为学之要耳

论觉是知之用之説

答游诚之

此段谓觉者心也日用之间以敬为主自然本心不昧不待致觉而无不觉矣

示谕读书玩理次第甚慰所懐但严立功程寛着意思久之自当有味不可求欲速之功也所论日用功夫尤见其为己之意但心一而已所谓觉者亦心也今以觉求心以觉用心纷拏廹切恐其为病不但揠苖而已不若日用之间以敬为主而勿忘焉则自然本心不昧随物感通不待致觉而无不觉矣故孔子只言克己复礼而不言致觉用敬孟子只言操存舍亡而不言觉存昧亡谢先生虽喜以觉言仁然亦曰心有知觉而不言知觉此心也请推此以騐之所论得失自可见矣若以名义言之则仁自是爱之体觉自是知之用界分脉络自不相闗但仁统四徳故人仁则无不觉耳然谢子之言侯子非之曰谓不仁者无所知觉则可便以心有知觉为仁则不可此言亦有理请试思之

论恻隠非出于觉之説

答游诚之

此段谓功夫用力处则在敬而不在觉耳

仁觉之説前书已详报矣此书所谕恻隠似非出于觉者此语甚佳但所谓觉之一字未必不佳者鄙意亦非以觉为不佳但谓功夫用力处在敬而不在觉耳上蔡云敬是常惺惺法此言得之但不免有便以惺惺为仁之意此则未穏当耳所谕从前驰骛之过此非明者不能自知甚善然既自知之则亦自改之而已他人不得而与也穷理涵养要当并进盖非稍有所知无以致涵养之功非深有所存无以尽义理之奥正当交相为用而各致其功耳

论程子谓知觉言仁之非

答何叔京

此段谓知觉言仁只説得仁之用

知觉言仁程子已明言其非【见二十四卷】盖以知觉言仁只説得仁之用而犹有所未尽不若爱字却説得仁之用平正周徧也

论知行先后之义

答吴晦叔

此段谓知之为先行之为后

泛论知行之理而就一事之中以观之则知之为先行之为后无可疑者【如孟子所谓知皆扩而充之程子所谓譬如行路须得光照及易文言所谓知至至之知终终之之类是也】然合夫知之浅深行之大小而言则非有以先成乎其小亦将何以驯致乎其大哉【如子夏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为先程子谓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及易文言所言知至知终皆在忠信修辞之后之类是也】盖古人之教自其孩幼而教之以孝悌诚敬之实及其少长而博之以诗书礼乐之文皆所以使之即夫一事一物间各有以知其义理之所在而致涵养践履之功也【此小学之事知之浅而行之小者也】及其十五成童学其大学则其洒扫应对之间礼乐射御之际所以涵养践履之者略已小成矣于是不离乎此而教之以格物以致其知焉致知云者因其所已知者推而致之以及其所未知者而极其至也是必至于举天地万物之理而一以贯之然后为知之至而所谓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者至是而无所不尽其道焉【此大学之道知之深而行之大者也】今就其一事之中而论之则先知后行固各有其序矣诚欲因夫小学之成以进乎大学之始则非涵养践履之有素亦岂能居然以夫杂乱纷纠之心而格物以致其知哉且易之所谓忠信修辞者圣学之实事贯终始而言者也以其浅而小者言之则自其常视毋诳男唯女俞之时固已知而能之矣知至至之则由行此而又知其所至也此知之深者也知终终之则由知至而又进以终之也此行之大者也故大学之书虽以格物致知为用力之始终非谓初不涵养践履而直从事于此也又非谓物未格知未至则意可以不诚心可以不正身可以不修家可以不齐也但以为必知之至然后所以治己治人者始有以尽其道耳若曰必俟知至而后可行则夫事亲从兄承上接下乃人生之所不能一日废者岂可谓吾知未至而暂辍以俟其至而后行哉【按五峯作复齐记有立志居敬身亲格之之説盖深得乎此者但知言所论于知之浅深不甚区别而一以知先行后概之则有所未安耳】

论大学格物致知之义

答潘文叔【友文】

此段谓大学格物致知乃是即事物上穷得本来自然之理

知行之説恐古人説知字不如此大学所谓格物致知乃是即事物上穷得本来自来当然之理而本心知觉之体光明洞达无所不照耳非是囘头向壁隙间窥取一霎时间己心光影便是天命全体也

格物类

论格物先后缓急之序

答陈齐仲

此段谓格物先要讲学穷理岂特存心于草木器用之间

格物之论伊川意虽谓眼前无非是物然其格之也亦须有缓急先后之序岂遽以为存心于一草木器用之间而忽然悬悟也哉且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其成饭也来谕似未看破此处病败恐不免出入依违之弊耳不可不察

论格物当先涵养

答林择之

此段谓古人自小学中涵养成就至大学只从格物做起

仁者心体之全其用随事而见所举伊川先生格物两条极亲切上蔡意固好然却只是説见处今且论涵养一节疑古人直自小学中涵养成就所以大学之道只从格物做起今人从前无此工夫但见大学以格物为先便欲只以思虑知识求之更不于操存处用力纵使窥测得十分亦无实地可据大抵敬字是彻上彻下之意格物致知乃其间节次进步处耳

论格物致知皆先涵养

答林择之

此段谓古人自防便做工夫涵养将去自然纯熟

古人只从防子常视无诳以上洒扫应对进退之间便是做涵养底工夫了此岂待先识端倪而后加涵养哉但从此涵养中渐渐体出这端倪来则一一便为己物人只如平常地涵养将去自然纯熟今曰即日所学便当察此端倪而加涵养之功似非古人为学之序也又云涵养则其本益明进学则其智益固表里互相发也此语甚佳但所引三传语自始学以至成徳节次随处可用不必以三语分先后也盖义理人心之固有茍得其养而无物欲之昏则自然发见明着不待别求格物致知亦因其明而明之尔今乃谓不先察识端倪则涵养个甚底不亦太急廹乎

论物则形下形上之义

答江徳功

此段谓格物必至于物理之尽则吾之知识贯通无有蔽碍

夫天生蒸民有物有则物者形也则者理也形者所谓形而下者也理者所谓形而上者也人之生也固不能无是物矣而不明其物之理则无以顺性命之正而处事物之当故必即是物而求之知求其理矣而不至夫物之极则物之理有未穷而吾之知亦未尽故必至其极而后已此所谓格物而至于物则物理尽者也物理皆尽则吾之知识廓然贯通无有蔽碍而意无不诚心无不正矣此大学本经之意而程子之説然也

穷理类

论穷理不必深求之非

答连嵩卿

此段谓穷理未深则不知所行之可否

穷理之要不必深求此语有大病殊骇闻听行得即是固为至论然穷理不深则安知所行之可否哉宰予以短防为安是以不可为可也子路以正名为迂是以可为不可也彼亲见圣人日闻善诱犹有是失况于余人恐不但如此而已穷理既明则理之所在动必由之无论髙而不可行之理但世俗以茍且浅近之见谓之不可行耳如行不由径固世俗之所谓迂不行私谒固世俗之所谓矫又岂知理之所在言之虽若甚髙而未尝不可行哉理之所在即是中道惟穷之不深则无所准则而有过不及之患未有穷理既深而反有此患也易曰精义入神以致用也葢惟如此然后可以应务未至于此则凡所作为皆出于私意之凿冥行而已虽使或中君子不贵也

经济文衡前集卷二十四

猜你喜欢
  卷十三 子路第十三·邢昺
  序·范立本
  十一经问对卷二·何异孙
  卷三十二·沈廷芳
  卷三十四·乾隆
  十六  兼爱下·墨子
  卷七·杨复
  卷十二·朱公迁
  卷十八·王昭禹
  卷四·辅广
  丧服四制·姚际恒
  卷三百七十一·佚名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卷下·欧阳竟无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第九·佚名
  法华文句记卷第四·湛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五十九·彭定求

        卷459_1 【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消即事咏怀寄汴州…尚书】白居易   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红缸霏微灭,碧幌飘飖开。   披襟有馀凉,拂簟无纤埃。但喜烦暑退,不惜光阴催。   河秋稍清浅,月午方裴回。或行或

  • 写给导演者·老舍

    首先我要说明:对于话剧的一切,我都外行,我之所以要写剧本是因为(一)练习练习;(二)戏剧在抗战宣传上有突击的功效。因此,我把剧本写成,自己并不敢就视为定本,而只以它为一个轮廓;假若有人愿演,我一点也不拦阻给我修改。导演者改动剧

  • 卷一百十八·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十八 明 曹学佺 编 晚唐拾遗五 李虞仲 初日照凤楼 旭日烟云殿朝阳烛帝居断霞生峻宇通阁丽晴虚流彩连朱槛腾辉照绮疏曈曨晨景里明灭晓光初户牖仙山近轩楹凤翅舒还如王母过遥度五云

  • 卷五百七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七十二贾岛哭柏岩和尚苔覆石床新师曾占【一作吾师去】几春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禅身塔院关松雪【一作路】经房锁隙尘自嫌双涙下不是解空人山中道士头髪梳千下休粮带瘦容养雏成大【一作老】鹤

  • 卷七·文珦

    <集部,别集类,南宋建炎至德佑,潜山集> 钦定四库全书 潜山集卷七      宋 释文珦 撰五言律 冯深居宰会稽 诏辟稽山县清风在一琴那知致君术不是字民心官舍桐隂合圜扉草色深退衙人吏散应共野僧吟 送赵寒泉重宰

  • 卷中·王冕

    [集部,别集类,明洪武至崇祯,竹斋集  钦定四库全书竹斋集卷中       明 王冕 撰五言律次申屠子廸韵荒城余古堞登眺喜新晴日淡山容静秋高海气清孤鸢随鹤下饥兕近人行感物添惆怅谁能会此情二东南岩壑窅游子欲

  • 本行第十·陆贾

    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故尊于位而无德者绌,富于财而无义者刑,贱而好德者尊,贫而有义者荣。段干木徒步之士,?道行德,魏文侯过其闾而轼之。夫子陈、蔡之厄,豆饭菜羹,不足以接馁,二三子布弊衤р袍,不足以御寒,倥亻?屈厄,自处甚

  • 大事记续编卷二·王祎

    汉孝宣皇帝地节二年春三月以中郎将霍禹为右将军【以列传朱熹纲目修】庚午博陆宣成侯霍光薨【以本纪修】解题曰班固叙传曰博陆堂堂受遗武皇拥毓孝昭末命道遭家不造立帝废王权定社稷忠配阿衡懐禄眈宠渐化不祥隂妻之逆

  • 第五章 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十三)·陈寅恪

    钱氏家难关于牧斋八十生日,除前论&ldquo;丁老行&rdquo;谓丁继之于干戈扰攘之际特来虞山祝寿,殊为难得外,牧斋尚有红豆诗十首,皆关涉其己身及河东君并永历帝者,故与颇饶兴趣之牧斋辞寿札及归玄州恭寿序各一篇,录之于下。至钱

  • 后集卷三·宋名臣言行录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後集卷三 宋 朱子 纂集 文彦博 潞国忠烈公 字寛夫汾州人中进士第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位至丞相除太尉以太师致仕 公幼时与羣儿击球一儿击球入柱穴中

  • 御制读史丹传·班固

    御制读史丹传史美顷侯辅道周皇孙燕啄竟贻忧恰如杜牧评黄绮不是安刘是?刘

  • 卷四十 宣宗南迁·李有棠

    卫绍王至甯元年秋九月甲辰,宣宗即位。讳珣,本名乌达布。显宗庶长子,母曰昭华刘氏,大定三年癸未岁生。安封温国公,进丰王。泰和中,赐名从嘉,徙封邢,改封升,所至著祥异。至是,卫王被弑,迎于彰德府,遂即位。改是年为贞祐元年。乙巳,谕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六·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精进波罗蜜多品第九之二复次舍利子。时彼有情多起邪见横生计执。说法苾刍亦复减少。为人轻贱不生尊重。亦不恭敬亲近供养。有诸苾刍非法说法。

  • 大唐内典录卷第六·道宣

    京师西明寺释氏撰历代大乘藏经翻本单重传译有无录第二序曰。所言大乘藏者。谓诸佛大人之用心也。教本无相理趣无缘。统群有而出重昏。拔心因而静烦妄。斯其致也。故经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强以名相。用显筌蹄。故能

  • 卷之五·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五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十六世 长芦卓禅师法嗣 宁波府育王无示介谌禅师 温州张氏子。谢知事上堂。尺头有寸鉴者。犹稀秤尾无星。且莫错认。若欲定古今轻重。较佛祖短长。但

  • 卷二十六·性音

    宗鉴法林卷二十六 集云堂 编 大鉴下六世 镇州宝寿延沼禅师(临济玄嗣) 因西院来参。问蹋破化城来时如何。师曰不斩死汉。院曰斩。师便打。院连道斩斩。师又随声打。少顷乃谓侍者曰。适来者僧将赤肉抵它乾棒。着甚死

  • 万灵节之死·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侦探小说。“我该如何驱除往事的记忆?”六个人都在想着罗斯玛丽,她已死去将近一周年……罗斯玛丽·巴顿似乎是个什么也不缺的女人:她年轻又美丽,是一大笔遗产的继承人,拥有养尊处优的生活,数不清的仰慕者

  • 让台记·吴德功

    历史著作。作者吴德功,台湾彰化人。另著《戴案纪略》、《施案纪略》行世。此书记叙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台湾割让日本之事,始于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四日清政府与日本国签订《马关条约》割台,终于九月二十七日日本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