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经济文衡原序

儒者之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其用则经纬天地参赞化育以康济斯世斯民垂教立则传之无穷六经四书如日丽天凡有目者之所共见去圣逾逺正学日以湮微濓洛诸大儒起而阐明之至紫阳朱文公先生集诸儒之大成其所撰述有功圣门与六经四书竝传天地同为悠久矣前辈尝采葺先生答问要语为经济文衡有前后续三集板行已久字多漫灭总督漕运都宪沁水李公谓其传不广出所藏善本属淮安知府西蜀赵君俊重刻之同知杨君戬通判罗君衡推官涂君文祥咸与力焉都宪以书征予序夫先生之文布在经传括天地贯古今穷事物之奥极鸿纎之变吾儒当防其全岂文衡可得而尽耶顾今之学者未仕局于举业仕则夺于职守读书穷理徃徃有遗力焉是书钩撮要自道徳性命之蕴以至簿书名例之细具载乎其中于是玩索而有得焉明体适用之学致君泽民之术庶几乎不昧其所从矣亦可以弗畔矣夫世俗声律伎俩之文徒为木灾较之广是书之传孰得孰失有不待论者一清末学小子何敢序先生之文而都宪志崇风教郡守诸君式克相成皆不可以不着于是乎书正徳四年己巳春正月既望资善大夫都察院右都御史前奉敇总制陜西三边诸军事兼督理马政石淙杨一清识夫经者常道也世之有常道犹天地之有日月日月有二明无两体常道有明体与适用而无二致故本来理性曰经以为天下国家则九经亦曰经文武之政备矣统之以道是谓在兹之文仲尼所以为万代师删述六经也见礼知政知圣者等事功于百王一以贯之之道乎先儒言经术所以经世务此如禹之治水总防其络脉而九川涤荡四海会同耳今之工缛绣以取世资者飞影敷珍岂不艳发然割裂装缀靡靡相胜如华藻之绘明星伎儿之舞讶鼔无当世用或侈谈理性亦复慿虚躭寂号空中注脚谓一切形器法度皆刍狗之余卒至坐忘废务并其世用无之夫无当于世用用犹可循也并世用无之祸身心以祸家国岂小哉紫阳当乾道淳熙间绍濓洛诸儒之学而集其成盖六经之摈诏孔氏之宗臣也其所披陈于四朝者又皆凛若霜雪鉴如蓍筮前辈常总其答问奏记为经济文衡自太极心性及天时律吕自三皇五帝及潮汐井田与夫荒政差役庙祀兵刑亟罢和议以尽战守诸疏靡不殚载夫论世务则世务耳何至合理性于簿书名例之细而以为经济耶理性吾本源也本源理防彼于宇宙内事犹以高下制水燥湿制火按方察脉神明之玅自行固非弃伦絶学之虚而哗世取宠之陋矣史记引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仲尼之徒受业身通者七十二人当是时回为邦赐専对由治赋求理财视禹稷夷防即曰未尽相等使得见诸行事总非空言紫阳羽翼六经其于帝王淑世之规圣贤新民之防固己天开日掲经学经济夫岂二体且闻经纬天地之为文文而经纬天地文之实也仲尼所云得与于斯文而提衡万世者在紫阳哉紫阳遗文亦多在闽闽董公崇相乃出家藏善本以授余余同防孙公李公方砥柱澄清期在共济遂协意锓梓朱生崇沐慨然身任力阐先传因属王生吴生専力校讐刻成而征余序夫紫阳之文以六经为藏府岂尽文衡一编顾其中所载三才一本道器一致至近而逺至显而微何所不尽也独惜其时见嫉羣邪不尽经济之用耳而阐幽明微使仲尼之道厯万世敝用孰与大乎但求紫阳者无博观而精探之则平生所学四字固孔门大经济也明经以经世者将无愿学乎哉时万厯丙午三十有四年仲秋之吉朱吾弼序

宋婺源滕公珙采子朱子文集语类区分条目为经济文衡三集若干卷夫经济以致用也农田财赋礼乐兵刑皆经世要务是编不先治法而首太极道体心性功夫滕公辑录之意深矣天徳王道体用同原本体不立而求致用道徳入于清浄仁义杂以权谋汉唐以降二帝三王之道所以不行也有宋大贤辈出寻坠绪于遗经子朱子集厥大成躬负名世之才而筮仕九考立朝仅数十日正心诚意之论反覆切挚末繇啓沃君上无善治而下有真儒其将以俟后圣于无穷也我

列圣相承逺宗二帝三王之心法数千年来道统治统始合于一皇上至徳渊微治功巍焕所以推而放之四海而准者与子朱子竭诚入告之言一一若合符节至于紫阳之学术事功遗籍绪论上禆

宸修追崇表章超轶前代苏氏有言但使圣贤之相契直如臣主之同时盖子朱子之经济于斯为大而滕公此编迄今而显亦千古一时也南昌杨公守新安校刻纲目年谱名臣言行録既竣复得此本捐俸授梓以广其传而藏板官舍恂与婺源江永襄校厥事爰志此书编辑刋布之源流如此滕公字徳章南夫先生之嗣与兄璘徳粹偕受业朱子之门并得其学入太学登淳熙第为合肥令有仁声杨公名云服字卫京号檀浒雍正甲辰进士由户部郎厯守两郡今荐陞江安粮储叅政乾隆四年九月翰林院检讨新安后学程恂序

猜你喜欢
  四书留书原序·章世纯
  提要·史伯璿
  经济文衡后集卷二十·佚名
  序·卫湜
   九 智慧·林语堂
  提要·赵汸
  卷一百四十九·山井鼎
  卷四十七·乾隆
  卷二十七·魏了翁
  卷十六(竺法护译)·佚名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朱棣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三·宗喀巴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六·宗喀巴
  论如皋广福寺产权有感·太虚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三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117 ·佚名

    贺铸 送汉阳刑狱掾邹永年解官归养 高歌每忆故山薇,笑掷青衫换彩衣。 竟为苍生安石起,本来男子次君归。 脱冠弭棹兴非浅,戴笠乘车誓莫违。 明日渡江聊赠别,武昌官柳尚依依。 贺铸 送何安中之官新安

  • 林婆送肉救继春·佚名

    (末)(郭妈上)林婆一去有札时,不知消息是??再年。(净上)【清平乐】吕浦转来日斜,辛苦喉干脚痛;感谢六娘割股老人脚酸着行。(末)呾那正歇,林婆就来。(净)来了。(末)林婆,脚酸,请坐。(净)阿妈一官病体如何?(末)比林婆去时,又更甚了。(净)不畏伊甚。

  • 卷二百四十九 熙寧七年(甲寅,1074)·李焘

      起神宗熙寧七年正月盡其月   春正月己亥朔,不受朝。   詔諸州自來不造酒處,許以公使錢造,每百貫造十石,額外造者以違制論。見會要七年正月一日。   頒諸班直禁軍名額。會要具載名額資次,或並附此。   癸卯,定教

  • 第五篇 嘉庆道光两朝·佚名

    ○第一章 和珅家产之籍没和珅之为弘历所宠也,一切奢侈,僭拟君王。尝于其密室,穿弘历御用服,临镜自照,以为得计。因是颙琰恶之特甚,恒欲诛这,顾以父在,未之发。及弘历殁,颙琰亲政,甫六日,即下珅于狱。旋数其二十大罪,令自尽。又将

  • ◎宋育仁轶事·李定夷

    宋育仁因主张复辟谬议,由江统领会同京兆尹,派人监护出京,直回四川本籍,兹有京师人士述宋育仁历史者,词颇右宋。然于老悖身世颇详,兹特录之,以质诸海内外之留心公是公非者。自复辟发生以来,外间知为劳乃宣刘廷琛所主张,劳有各种

  • 卷十七 刘汉之立·李有棠

    世宗天禄五年春正月,汉郭威弑其主贇而自立,国号周。河东节度使刘崇闻之,称帝于太原,仍用乾祐年号。所有者并、汾、忻、代、岚、宪、隆、蔚、沁、辽、麟、石十二州之地。夏六月辛卯朔,崇为周所攻,遣使称侄,乞援,且求封册。即遣

  • 尧问篇第三十二·荀况

    尧问于舜曰:“我欲致天下,为之奈何?”对曰:“执一无失,行微无怠,忠信无倦,而天下自来。执一如天地,行微如日月,忠诚盛于内,贲于外,形于四海,天下其在一隅邪!夫有何足致也!”魏武侯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喜色。吴起进曰:“亦尝有

  • 平书订卷九 武备第六·李塨

    平书曰:人知周之尚文,而不知周之尚武。大司马春振旅而搜,夏茇舍而苗,秋治兵而狝,冬大阅而狩,其教战之法甚备。顾以田为名者,盖商周之得天下俱以武,而周有甚焉。周公恐其后之杀伐是尚也,故为之礼以柔之,不存其名而存其实,使人但习

  • 卷八·佚名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集说钦定四库全书周礼集説卷八秋官司冦郑氏曰象秋所立之官冦害也以秋肃杀万物天子立司冦使掌邦刑所以驱耻恶纳人于善道也 王氏曰舜命臯陶作士而先戒之曰蛮夷猾夏冦贼奸宄则刑以惩冦为急也刑

  • 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佚名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已得无量善利。当求无上佛大菩提。何以故。佛菩提者。世出世间无等等故。若未来世诸众生等。发

  • 念佛勿闭目·印光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但眼皮垂帘(即所谓如佛像之目然),则心便沉潜不浮动,亦不生头火。(复沈弥生居士书)

  • 深不可测·佚名

    有一位研究经律论的三藏法师,问大珠慧海禅师道:&ldquo;请问吾人本性真如到底变异与否?&rdquo;大珠禅师:&ldquo;会变异!&rdquo;三藏法师:&ldquo;您错了。&rdquo;大珠禅师:&ldquo;你有没有真如?&rdquo;三藏法师:&ld

  • 卷第二十七·佚名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二十七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随眠品第六之三如上所辩十种随眠。次第生时谁前谁后。诸随眠起无定次第。可一切后一切生故。然有一类烦恼现行。前后相牵非无次第。就此一类辩次第者。颂

  • 卷第九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九十五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智蕴第三中学支纳息第一之三云何为见。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正理故。谓或有说。诸有为法皆是见性。所以者何。行相猛利说名为见。

  • 慈明禅师五会住持语录(并序)·楚圆

    智度山定林禅寺沙门 本延 述禅宗八代。至江西马祖大师。分枝列派。大盛於天下。师门既广。学者益众。即非之论既失。权巧之机遂张。将绝异端必从正见。所以南泉赵州截断於众流。黄檗临济逈超於三世。为师不易。求人

  • 易冒·程良玉

    十卷,清程良玉撰。《系辞传》说《易》能冒天下之道,故其书命名《易冒》。因作者是一位职业卜者,所以《周易》“四尚”,此书集中发挥“以卜筮者尚其占”。全书介绍和讨论的占法基本不同于《春秋》内外传所载古占法,多秦汉之

  • 本经疏证·邹澍

    《本经疏证》,本草著作,26卷。清代邹澍(润安)撰。约成书于道光十二年至二十年(1832~1840年)间。作者“取《本经》、《别录》为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外台秘要》为纬”,交互参证,阐释药性理论。全书又

  • 石霜楚圆禅师语录·楚圆

    全一卷。全称慈明禅师五会住持语录。又作慈明和尚语录。宋代僧石霜楚圆撰,黄龙慧南重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编集楚圆于袁州广利寺、潭州道吾山、潭州石霜山崇胜院(寺)、南岳山福严寺等处之示众、上堂语,及机缘、勘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