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理学类编卷四

明 张九韶 撰

地理

屈子天问九州安错川谷何洿东流不溢孰知其故朱子曰错置也洿深也水注海曰川注川曰溪注溪曰谷此章三问今答之曰九州所错天地之中也川谷之洿众流之防也不溢之故则列子曰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庄子曰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柳子曰东穷归墟又环西盈脉穴土区而浊浊清清坟墟燥疏渗渇而升充融有余泄漏复行器运浟浟又何溢焉三子之言递相祖述而柳又明归墟之泄非出之天地之外也但水入于东而复绕于西又渗缩而升乃复出于髙原而下流于东耳此其説亦近似矣然以理验之则天地之化往者消而来者息非以往者之消复为来者之息也水流东极气尽而散如沃焦釡无有遗余故归墟尾闾亦有沃焦之号非如未尽之水山泽通气而流注不穷也

又问东西南北其脩孰多南北顺防其衍几何 朱子曰脩长也防狭而长也衍余也此问四方长短若何若谓南北狭而长则其长处所余又计多少也答曰地之形量固当有穷但既非人力所能徧歴算术所能推知而书传臆说又不足信惟灵宪所言八极之广原于歴算若有据依然非专言地之广狭也柳对直谓其极无方则又过矣

问周公定豫州为天地之中东西南北各五千里今其边无极而南方交趾际海道里夐殊何以云各五千里朱子曰此但以中国地段四方相去言之未说极边与际海处南边虽近海然地形则未尽如海外有岛夷诸国则地虽连属彼处海犹有底至海无底处地形方尽周公以土圭测天地之中则豫州为中而南北东西际天各逺许多至于北逺而南近则地形有偏耳所谓地不满东南也

或问周礼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隂郑注云日南谓立表处太南近日也日北谓立表处太北逺日也景夕谓日昳景乃中立表处太东近日也景朝谓日未中而景中立表处太西逺日也朱子曰景夕多风景朝多隂此二句郑注不可非但説倒了看来景夕者景晩也谓日未中而景已中盖立表处近南则取日近午前景短而午后景长也景朝者谓日已过午而景犹未中盖立表太北而取日逺午前景长而午后景短也问多隂多风之説曰今近东之地自是多风如海边诸郡极多风每如期而至如春必东风夏必南风不如此间之无定盖土地旷濶无髙山之限故风各以其方至某旧在漳泉验之早间则风始生至午而盛午后则风力渐微至晚则更无一防风色未尝少差盖风随阳气生日方升则阳气生至午而阳气盛午后则阳气微故风亦从而盛衰如西北边多隂非特山髙障蔽之故自是阳气到彼处衰谢盖日到彼方午则彼已甚晚不乆即落故西边不甚见日古语云蜀之日越之雪言其少也所以蜀有漏天言其地多雨如天漏然以此观之天地之不甚濶以日月所照及寒暑风隂观之可以騐矣

朱子曰河图言昆仑者地之中也地下有八柱互相牵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素问曰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注云中原地形西北髙东南下今百川满凑东之沧海则东西南北髙下可知矣

或问天竺国去处极濶朱子曰以昆仑山言之天竺直昆仑之正南所以土地濶而所生亦多异人水经云昆仑取嵩山五万里看来不防如此逺盖中国至于阗二万里于阗去昆仑无缘更有三万里文昌杂録记于阗遣使来贡献使者自言其西千三百余里即昆仑山今中国在昆仑之东南而天竺诸国在其正南水经又云黄河自昆仑东北流入中国如此则昆仑当在西南上或又云西北不知如何恐河流曲折多入中国后方见其东北流耳佛书所説阿耨山者即昆仑也云山顶有阿耨大池水分流四面去为四大水入中国者黄河入东海其三面各入南西北海如弱水黒水之类大抵地形如馒头其撚尖则昆仑也

朱子曰自古无人穷至北海想北海只挨着天殻边过缘北边地长其势北海不甚濶地之下与地之四边皆海水周流地接水上与天接天包水与地

问佛家所谓天地四州之説果有之否曰佛书有之中国为南禅部州天竺诸国皆在南禅部州东弗于逯西瞿耶厄北郁单越亦如邹衍所説赤县之类四州统名娑婆世界如是世界凡有几所而娑婆世界独居其中其形正圆故所生人物亦独圆正象其地形盖得天地之中气其他世界则形皆偏侧尖缺而环处娑婆世界之外不得天地之正气故所生人物亦多不正但其言日初出时先照娑婆世界故其气和其他世界则日之所照或正或昃故气不和只他此説便自可破彼言日之所照必经歴诸世界了然后入地则一日之中须歴照四处方得周匝今才照得娑婆一处即已曛黒若更照其他三处经多少时节如此则夜须极长何故今中国昼夜有均停时而冬夏漏刻长短相去亦不甚逺其説于是不通矣

朱子曰分野之説始见于春秋时而详于汉志然今左传所载大火辰星之説又却只因其国之先曾主二星之祀而已是时又未有所谓赵魏晋者然后来占星者又却有验殊不可晓 鲁斋鲍氏曰分星礼经所载不可磨也其説有三伶州鸠曰嵗星所在则我之分野古堪舆书亡后郡国所入非古嵗星或北或西与古受封所在不同一也唐虞及夏万国殷周千七百国并依附十二州以系十二次之星法先王命亲之意以主祀为重如封阏伯商丘主辰为商星商人是因封实沈大夏主参为夏星唐人是因唐后为晋参为晋星二也今以分野次舍考之青州在东枵却在北雍州在西鹑首却在南以至扬东南星纪在北冀东北大梁在西徐东降娄西豫与三河居中大火在正东鹑火在南此躔次之最差者也三説不同识者当自择之 今按周礼春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郑氏注星土星所主土也封犹界也十二次之分星纪吴越也枵齐也娵訾卫也降娄鲁也大梁赵也实沈晋也鹑首秦也鹑火周也鹑尾楚也寿星郑也大火宋也析木燕也此分野之妖祥主用客星彗孛之气为象

朱子曰冀州正是天地中间好风水山脉从云中发来云中正髙脊处自脊以西之水则西流入于龙门西河自脊以东之水则东流入于海前面一条黄河环绕右畔是华山自华来至中为嵩山是谓前案遂过去为泰山耸于左淮南诸山为第二重案江南诸山为第三重案

或问天下之山西北最髙朱子曰然自闗中一支生下函谷以至嵩少东尽泰山此是一支又自嶓冢汉水之北生下一支至扬州而尽江南诸山则又自岷山分一支以尽乎两浙闽广

朱子曰大凡两山夹行中间必有水两水夹行中间必有山江出岷山岷山夹江两岸而行那边一支去为江北许多去处这边一支为湖南又一支为建康又一支为福建二广

朱子曰岷山之脉其一支为衡山者已尽于九江之西其一支又南而东度桂岭者则包湘源而北径袁潭之境以尽于庐阜其一支又南而东度大庾岭者则包彭蠡之源以北尽于建康其一支则又东包浙江之源而北其首以尽防稽南其尾以尽乎闽粤也

朱子曰江西山皆是五岭贑上来自南而北故皆逆闽中山却是自北而南故皆顺又曰闽中之山多自北来水皆东南流江浙之山多自南来水多北流

九峯蔡氏曰河北诸山根本脊脉皆自代北寰武岚宪诸州乘髙而来其脊以西之水则西流以入龙门西河之上流其脊以东之水则东流而为桑干幽冀以入于海其西一支为壶口太岳次一支包汾晋之源而南出以为析城王屋而又西折以为雷首又次一支乃为大行又次一支乃为恒山此大河北境之山也其江汉南境之山则岷山之脉其北一支为衡山而尽于洞庭之西其南一支度桂岭北经袁筠之地至德安之敷浅原二支之间湘水间断衡山在湘水西南敷浅原在湘水东北孔氏以为衡山之脉连延而为敷浅原者非也

右论地理之广阔 愚按淮南子地形训言阖四海之内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禹乃使大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二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此皆荒诞无稽之语故今不取

程子曰今夫海水潮日出则水涸是潮退也其涸者已无也月出则潮水复生却不是将已涸之水为潮水自然能生也

邵子曰海潮者地之喘息也所以应月者从其类也朱子曰潮汐之説余襄公言之尤详大抵天地之间东西为纬南北为经故子午卯酉为四方之正位而潮之进退以月至此位为节耳以气之消息言之则子者隂之极而阳之始午者阳之极而隂之始卯为阳中酉为隂中也 今按余襄公安道之言曰潮之涨退海非增减盖月之所临则水往从之日月右转而天左旋一日一周临于四极故月临卯酉则水涨乎东西月临子午则潮平乎南北彼竭此盈往来不絶皆系于月何以知其然乎夫昼夜之运日东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竒故太隂西没之期常缓于日三刻有竒潮之日缓其期率亦如是自朔至望常缓一夜潮自望而晦复缓一昼潮朔望前后月行差疾故晦前三日潮势长朔后三日潮势大望亦如之月之际其行差迟故潮之去来亦合沓不尽盈虚消息一之于月隂阳之所以分也夫春夏昼潮常大秋冬夜潮常大盖春为阳中秋为隂中嵗之有春秋犹月之有朔望也故潮之极涨常在春秋之中潮之极大常在朔望之后此又天地之常数也

古州马氏曰礼记朝日曰朝致月曰夕江海之水朝生为潮夕至为汐日太阳也歴一次而成月月太隂也合于日以起朔隂阳消息晦朔望潮汐应焉由朔至望明生而为息自望及晦魄见而为消水隂物也而生于阳潮汐依日而滋长随月而渐移日起于朔月盈于望一朔一望天西运一周有竒月东行迎日之所次月合于地下之中则日之所次也故潮平于地下之中而防于月潮于寅则汐于申潮于已则汐于亥两辰而盈两辰而缩日百刻刻为三分时得八刻三分刻之一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分十二次次得三十度八十分度之三十五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竒渐逺于日故潮汐之期寖移日后六刻三分刻之一一朝夕而再至故一晦朔而再周朔后三日明生而潮壮望后三日魄见而汐涌每嵗仲春月落水生而汐微仲秋月明水落而潮倍减于大寒极隂而凝弱于大暑畏阳而缩隂阳消长不失其时故曰潮信

或问燕肃曰四海潮皆有渐惟浙江涛至则常如山岳奋若雷霆奔激可畏何也答曰龛赭二山谓之海门岸狭势逼涌而为涛耳若言狭逼则东溟自定海吞余姚奉化二江侔之浙江尤甚狭逼潮来不闻有声今浙江之口起自纂风北望嘉兴大山水濶二百余里海舶怖于上潬故取余姚易舟而浮运河以达杭越盖以南北岸下夹以沙潬隔碍洪波蹙遏潮势夫月离震兊他潮已生惟浙江水未洎月径巽干潮来已半触浪推滞后水益来于是溢于沙潬猛怒顿涌声势激射故起而为涛耳非山川浅狭使之然也右论潮汐之消长 愚按先儒有言天包水水承地而一元之气升降于太空之中地乘水力以自持与元气相为升降气升地沉则水溢而为潮气降地浮则水缩而为汐计日十二辰由子至巳其气为阳而阳之气又自有升降以运乎昼由午至亥其气为隂而隂之气又自有升降以运乎夜一昼一夜合天地之气凡再升再降故一日之间潮汐皆再焉当卯酉之月则隂阳之交也气以交而盛故潮之大也独异于他月当朔望之后则天地之变也气以变而盛故潮之大也独异于他日其説见于临安志甚详今剟其大防着于此

猜你喜欢
  大论第五十九·桓宽
  近思録集注附说·茅星来
  卷六·李光坡
  提要·毛奇龄
  卷一百四十三·秦蕙田
  卷二十四·朱熹
  卷六·朱公迁
  卷三·姚炳
  第五 飞箝 3·王诩
  地理划分[宰制第三]·王夫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卷一·欧阳竟无
  第三篇 人生如梦(下)·丰子恺
  卷七十九(鸠摩罗什译)·佚名
  致 嘿 庵 书·太虚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论·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录事昂吉(启文集)·顾嗣立

    昂吉,字启 【一作起。】 文,本唐兀氏,世居西夏。昂吉留吴中。举至正七年乡荐,明年登张秦榜进士。授绍兴录事参军,迁池州录事。为人廉谨,寡言笑,时往来玉山,唱和为多。杨铁厓送启文会试诗有云:「西凉家世东瓯学,公子才名久擅场。

  • 风波·闻一多

    我戏将沉檀焚起来祀你,那么他会烧的这样狂!他虽散满一世界的异香,但是你的香吻没有抹尽的那些渣滓,却化作了云雾满天,把我的两眼睛撞瞎了;我看不见你,便放声大哭,象小孩寻不见他的妈了。立刻你在我耳旁低声地讲:(但你的心也雷样

  • 外集卷十九·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外集卷十九人事娱宾赋          【魏】曹 植遂衎賔而高防兮丹帏晔以四张办中厨之丰膳兮作齐郑之妍倡文人骋其妙説兮飞轻翰而成章谈在昔之清风兮总圣贤之纪纲欣公子之高义兮德芬芳

  • 提要·王偁

    臣等谨案虚舟集五巻明王偁撰偁字孟扬永福人元潮州总管翰之子翰于明初抗节死偁生甫六龄其母教之读书以弱冠领乡荐乞归养母成祖即位征至京师授国史院检讨充永乐大典副总裁坐解缙党下狱死为诸体诗共五巻前有王汝玉序又有

  • 列传第十四 王裕之 王镇之 王韶之 王悦之 王准之·李延寿

    敬弘少有清尚,起家本国左常侍、卫军参军。性恬静,乐山水,求爲天门太守。及之郡,妻弟荆州刺史桓玄遣信要令过己,敬弘至巴陵,谓人曰:“灵宝正当欲见其姊,我不能爲桓氏赘婿。”乃遣别船送妻往江陵,弥年不迎。山郡无事,恣其游适,意甚

  • 志卷第三十三 高丽史七十九·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食货*(二)。户口。○国制民年十六为丁始服国役六十为老而免役州郡每岁计口籍民贡于户部凡征兵调役以户籍抄定。仁宗十三年二月判: 居京大小

  • 范阳王高绍义传·李延寿

    范阳王高绍义,文宣帝的第三个儿子。他最初封为广阳王,后来又封为范阳王。历任侍中、清都尹。喜好与一群无赖小儿一起饮酒,擅自到内廷打死博士任方荣。武成帝打了他二百杖,又送给高昭信,昭信又打了他一百杖。  后主逃向邺

  • 源贺传·李延寿

    源贺,是西平乐都人,是自封河西王秃发亻辱擅之子。秃发亻辱擅被乞伏炽盘所灭,源贺从乐都投奔魏。源贺相貌伟岸,风度翩翩。太武帝一直听说他的大名,等召见后,很赏识他的机智才干,赐他西平侯之爵。太武帝对他说道“:卿和朕为同一

  • 褚不华传·宋濂

    褚不华字君实,隰州石楼人,性格沉默,有器度。自泰定初年,先后任中瑞司译史、海道副千户、嘉兴路治中、南台及西台监察御史、河西道廉访佥事、淮东副使。汝州与颍州农民举行起义,声势很大。不华巡视各郡,至淮安,极力策划抵抗义

  • 平蜀记·佚名

    (明)不着撰人洪武四年春正月丁亥 上亲祀上下神祗告伐明升命中山侯汤和为征西将军江夏侯周德兴为左副将军德庆侯廖永忠为右副将军率京卫荆湘舟师由瞿塘趋重庆颖川侯傅友德为征虏将军济宁侯顾时为副将军率河南陜西等处步

  • 六九、宋辟公乃桓侯辟兵其元年当周安王二十二年·钱穆

    非周烈王四年在位四十一年非三年辨《年表》载宋昭公卒,误后十八年,(详《考辨》第四十五。)以下纪宋年均依此误。梁氏《志疑》定悼公元在齐宣公三十五年,(周威烈王五年。)休公元在齐宣公四十三年,(周风烈王十三年。)辟公元在齐康

  • 三 大声疾呼的国文课·邹韬奋

    当时我进的中学还是四年制。这中学是附属于南洋公学的,叫做“中院”。大学部叫做“上院”,分土木和电机两科。(当时南洋公学虽已改称为交通部工业专门学校,但大家在口头上还是叫南洋公学。)中院毕业的可免考直接升入上院。

  • 颜德庆·周诒春

    颜德庆 字季馀。年三十九岁。生于江苏上海。已婚。初学于上海英华书馆。同文馆。及法文书馆。光緖二十二年。自费游美。入勿吉尼亚某高等学校。光緖二十四年。入勿吉尼亚大学。习工程。光緖二十五年。入理海大学。光

  • 仲秋纪第八·吕不韦

    仲秋一曰: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牵牛中,旦觜巂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南吕。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凉风生,候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天子居总章太庙,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旗,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

  • 黄书 全文·王夫之

    原极第一夫观初始於天地者,岂不大哉!洋洋乎金以铣之,木以干之,土以敦之,火烜、风挠、水裹以烝化之,彼滋此孕以繁之,脉脉门门,泮涣搏翕以离合之,故盛德行於无疆而不知其届也。然而清其族,绝其畛,建其位,各归其屏者,则函舆之功所以为

  • 卷七·邱濬

    ▲简侍从之臣 《书冏命》:王(穆王)若曰:“昔在文、武聪明齐圣,小大之臣咸怀忠良。其侍(给侍左右者)御(车御之官)仆从(太仆、群仆凡从王者)罔匪正人,以旦夕承(承,顺)弼(正救)厥辟,出入起居罔有不钦,发号施令罔有不臧

  • 第十七章 24·辜鸿铭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 “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子贡)问:“聪明而高尚的人也会有

  • 伤科方书·江考卿

    伤科著作。清江考卿撰。一卷。考卿字国兴,清华(今江西婺源)人。擅治跌打损伤,常有奇验,名著于时,并将其经验汇编成帙。约一万一千字。有断死证秘诀、秘授不治方法、受伤治法、通用方、秘传方五部分。以七言歌诀概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