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论

    大域龙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等奉 诏译

  归命妙吉祥童真菩萨摩诃萨等。

  般若等成就  无二智如来

  彼中义相应  彼声教道二

  依止及作用  事业同起修

  分别相及罪  称赞如次说

  具信以为体  师资互证说

  说时说处等  得自量成就

  说法者应知  世间时处二

  说者有同证  然后得如量

  一切如是集  我闻等所说

  和合如是义  最上三十二

  分别十六相  空如其次第

  八千颂中说  了异方便说

  今此八千颂  如说义无减

  随所乐颂略  如是义如说

  菩萨我不见  此说实寂默

  能受内诸事  彼说即为空

  色及色自性  此说亦复空

  此等外诸处  所受分皆止

  色等相彼身  安住及相离

  向义若彼见  彼内即无实

  彼诸内空性  自性亦复空

  所有识相种  即起我悲智

  不生亦不灭  有情此等明

  有情生死欲  彼说即为空

  佛法不可见  菩萨法亦然

  此等如所说  空彼十力等

  别别所有法  此说遍计性

  彼胜义非有  诸法如是说

  彼我等见断  大士毕竟作

  而彼人无我  佛一切处说

  一切法不生  此所说亦然

  宣说法无我  一切处实说

  有罪及无罪  不增亦不减

  诸有为无为  所有诸善止

  诸善空性中  彼出亦无尽

  此遍计分别  彼普摄为空

  十种心散乱  心散乱异处

  愚不得相应  无二智不成

  彼止息互相  为能所对治

  于般若教中  彼圆集所说

  若有菩萨有  此无相分别

  散乱止息师  说彼世俗蕴

  此八千颂等  从初语次第

  至了毕皆止  说无相分别

  因言不如是  此唯说事相

  梵网等经中  知一切如理

  菩萨我不见  而此等广大

  世尊此止遣  有相分别乱

  若不见彼名  境界行亦然

  彼蕴一切处  皆不见菩萨

  此止遣遍计  普摄此所说

  乘一切智因  慧分别诸相

  般若波罗蜜  说三种依止

  谓遍计依他  及圆成实性

  无此等说句  一切遍计止

  幻喻等见边  此说依他性

  有四种清净  说圆成实性

  般若波罗蜜  佛无别异说

  十分别散乱  对治如次说

  此三种知已  若即若离说

  如初语圆成  依他及遍计

  无相分别色  彼散乱止遣

  彼佛亦菩提  不见说者等

  至了毕此知  止遣遍计性

  自性空彼色  俱相何所有

  此别异语中  了知已彼止

  此不空故空  如是语所说

  诸毁谤分别  一切说皆止

  如幻亦然佛  彼如梦亦然

  如是如次知  智语边决定

  诸同等所作  此说佛如幻

  幻喻等言等  此说依他性

  若诸异生智  彼自性清净

  故说彼佛言  菩萨亦如佛

  自性自色覆  彼无明因作

  如幻别异现  果如梦弃舍

  无二别异说  果等定毁谤

  毁谤诸分别  彼毁谤此说

  色空非和合  彼互相违碍

  无色无空名  色相自和合

  此一性分别  对治种种性

  空不异彼色  彼空何所有

  此无实所现  彼无明所起

  此无实能表  彼说无明故

  此如是说色  般若波罗蜜

  无二二如是  二分别对治

  如理言净性  亦然不可得

  性无性违等  种种性定见

  说此色唯名  真实无自性

  彼自性分别  容受即当止

  色及色自性  空如先所说

  彼自性俱相  分别此止遣

  不生不灭等  所有诸法观

  佛言若散异  彼差别分别

  虚假名言等  彼法若分别

  声义二非合  彼非自性意

  般若波罗蜜  佛菩萨亦然

  此所说唯名  离实义分别

  所有声义止  此非事止遣

  如是余亦知  语中义决定

  此无所得正  一切名实知

  如义性如是  不止遣彼声

  须菩提二离  声声义如是

  菩萨无有名  我见此有说

  般若波罗蜜  语无决定生

  伺察唯智者  此义微妙慧

  相续义除遣  若别义分别

  般若波罗蜜  彼言说如响

  总略如是义  般若等依止

  如是义循环  复别义依止

  般若波罗蜜  正摄八千颂

  彼所得福蕴  皆从般若生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论

猜你喜欢
  18.说见清净品·佛音
  卷第十(月字号)·朱时恩
  卷第四十五·佚名
  卷三百八十八·佚名
  杂阿毗昙心论 第三卷·佚名
  转凡小旧道德成菩萨新道德·太虚
  卷二·佚名
  卷第七·祖琇
  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佚名
  法句經卷上·欧阳竟无
  卷九·赞宁
  佛说护身命经一卷·佚名
  卷第三十三·呆翁行悦
  与杜万空居士书(三通)·太虚
  四分律卷第二十七(二分之六明尼戒法)·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七十八·彭定求

        卷378_1 【寄张籍】孟郊   夜镜不照物,朝光何时升。黯然秋思来,走入志士膺。   志士惜时逝,一宵三四兴。清汉徒自朗,浊河终无澄。   旧爱忽已远,新愁坐相凌。君其隐壮怀,我亦逃名称。   古人贵从晦,君子忌

  •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臧懋循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杂剧(元)白仁甫撰●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安禄山反叛兵戈举陈玄礼拆散鸾凰侣 正名 杨贵妃晓日荔枝香唐明

  • 东观集卷八·魏野

    宋 魏野 撰薛端公寄示嘉州道中所作因次韵以答之绣衣不问薜萝衣春草嘉州入咏思忆我茅庐欹枕处当君骢马着鞭时展眉喜近龙头境回首伤遥鹤髪期从此亲题山馆里多情顿掩阆仙诗【贾岛有嘉州之作】送刘煜大着移任龙门知县天

  • 卷二O九 唐紀二十五·司马光

      起著雍涒灘(戊申),盡上章閹茂(庚戌)七月,凡二年有奇。   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景龍二年(戊申,公元七O八年)   春,二月,庚寅,宮中言皇后衣笥裙上有五色雲起,上令圖以示百官。韋巨源請布之天下;從之,乃赦天下。   迦葉志忠

  • 近代词人逸事·张尔田

    鹿潭,先君子学词之师也。性落拓。官两淮盐大使。罢官,避地东淘,杜小舫观察爱其才,时周给之。小舫之词,多出其手定。鹿潭素不善治生,歌楼酒馆,随手散尽。晚年与女子黄婉君结不解之缘,迎之归于泰州。又以贫故,不安于室。鹿潭则大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二十八·佚名

    嘉靖三十四年十一月壬辰朔○日有食之○升提督操江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史褒善为南京大理寺卿寻罢还原仕先是褒善得旨升用给事中杨巍言东南倭夷方炽参赞巡抚俱以失事黜责褒善幸脱罪谴乃得美迁以释重负因循规避若此寇患

  • 八十八 曹寅奏为恭请圣安并报地方情形摺·佚名

    康熙四十七年十二月初二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江南百姓接阅邸抄,伏闻圣体违和,闾阎里巷,皆恭焚斗香,争建保安万寿经蘸,日夜祷祝,祈佑无疆,仰乞圣躬万安。上召天地之庥祥,下慰苍生之?望。普天之下,虽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纪昀

    昆虫草木略 【一】(臣)等谨按郑樵通志二十略殿以昆虫草木盖约释诗名物志尔雅补注本草外类而成之者也樵尝惜陆玑毛诗疏孙炎郭璞尔雅 注张揖广雅曹宪博雅音释支离疏略乃积五六年之勤为虫鱼草木之学以其所得者传诗释尔雅补

  • 职官四三·徐松

    提点司【宋会要】《两朝国史志》:提点司有提点、同提点。提点并以朝官以上充,掌提辖诸县刑狱、兵民、贼盗、仓场、库务,兼管勾沟洫河道之事。勾押官一人,典七人。元丰改制,因之。 职官 ~ 提举常平仓农田水利差役此题原作正

  • 钦定南廵盛典巻八十五·高晋

    名胜【江南镇江常州蘓州】金山在镇江府西北七里大江中唐裴头陀于此防山得金故名一名浮玉山随山搆屋金碧交辉与江光相激射有泉曰中泠陆羽品为天下第一山之东有日照岩东麓有善才石一名鹘峯西有石山其顶则金鳌妙髙诸峯

  • 简介及目录·佚名

    刘子经名:刘子。北齐刘书撰,明袁孝政注。十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参校本:《四库全书》 文渊阁本(简称文渊本)。目录卷一清神第一防慾第二去情第三韬光第四吕学第五专学第六卷二辩乐第七履信第八思顺第九慎独第

  • ●参天台五台山记卷第八·成寻

    【延久五年(宋煕宁六年)四月一日~六月十二日】参天台五台山记第八六年 癸丑 四月一日 雨下。今日日蚀,卯时云々。为不令晴现祈雨,从寅时雨下,巳时,雨止,中心感喜。斋时,三藏送羹四杯、菜一杯。午时,御药桑,王御带同来,以笔言问

  • 五大虚空藏菩萨速疾大神验秘密式经一卷·佚名

        金刚智所译  我依瑜伽经所说  为像末薄福比丘  久持诸佛秘密语  若其福智不现前  及以无官无位伦  贵姓高人福因薄  为化度一切众生  此显明极秘密法  三世诸佛神验道  速疾甚深究竟法 

  • 卷第十(月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十(月字号) 甲子(周景王八年起)壬午(敬王元年)癸亥(周敬王四十一年止) (丙寅)八祖佛陀难提传法伏驮蜜多 佛陀难提。迦摩罗国人。姓瞿昙氏。顶有肉髻。辩捷无碍。初遇婆须蜜。传佛心印。既而领徒行化。至

  •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佚名

    一卷,唐实叉难陀译。佛于菩提树下成正觉时,十方之诸佛,现菩萨之形,为观音普贤等,无量之菩萨,现声闻之形,为舍利弗等。佛入三昧,名如来不思议境界。于诸相中现十方之佛刹,于诸好中现往昔之行门,于是德藏菩萨问普贤菩萨此三昧之名

  • 时非时经·佚名

    一卷,西晋若罗严译,记时念非时食之法。分别十二月,各有时与非时。

  • 杂藏经·佚名

    一卷,晋法显译。记饿鬼与目连之问答。前半皆鬼问,目连答。后半更有多种因果,又有现在国王出家等种种缘。又一华献佛,罗汉及弥勒,亦不知其果报边际,俟成佛乃知之。

  •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窥基

    凡四卷。唐代窥基撰。略称成唯识论枢要、唯识论枢要、唯识枢要。或单称枢要。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三册。系唯识三种注疏之一,与成唯识论演秘、成唯识论了义灯并称为唯识三疏,或唯识三个疏。本书初叙成唯识论之成立、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