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传说例

(宋)刘敞 撰 

公即位例 

即位则书正月未即位则不书正月(原注定无正月是也)继正则书即位继故则不书即位(原注庄闵僖)受命则书王不受命则不书王(原注桓无王) 

雩例 

诸侯之雩主星辰山川天子之雩主上帝鲁用天子之礼故曰大雩也雩得雨则曰雩不得雨则书旱矣书不雨者旱而不害物也或歴时而书不雨或逾时而书不雨见所害也(案刘敞春秋传云一时不雨书之常也歴时而言不雨慢也无志乎民也歴月而言不雨闵也有志乎民也附录于此) 

灾例 

春秋记灾不记火火者人所为也灾者天所为也天所为故大之而记之人所为则被其焚者火之性耳是何足记也宣十六年宣榭灾左氏以为火非是昭九年陈灾谷梁以为火亦非是 

盟会例 

盟会皆君之礼也故微者之盟之会不志乎春秋春秋之所志者必有君与贵大夫居其间者也(原注恶曹之盟三国人似俱微者其实非会者微者不志由大夫之盟始于此故贬称人耳北杏之会五国人似俱微者其实非微者微者不志由大夫之会始于此故贬称人耳)会而后盟则书会(案此条有缺文考刘敞春秋传云盟者何杀牲载书而约也会者何约信命事而不杀也盟曷为或言会或言及及直及也会又会也附录于此) 

遇例 

公与诸侯遇志也外遇不志也其志者以我有事接之也所以谓外遇不志者遇者小事小事不志 

来朝例 

诸侯朝用夷礼者名之朝而旅见者累数之礼不足者则不言朝也(原注介葛卢)夷狄之君虽来而朝犹不曰朝非以其不能朝也盖曰不足以朝录也 

使来例 

君遣再命大夫必以君使为文由大夫尊故正其名也自一命而下微矣君不嫌使微者故不待称君使也帅师则不言君使者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使有常文自内出者皆曰如自外来者皆曰使内不言如外不言使是谓专之(原注臧孙辰乞籴楚屈完来盟于师)其有所归或曰来者来然后归也(原注郑伯使宛来归祊)或不曰来者归而不来也(原注齐人归公孙敖之丧) 

搜狩例 

春田曰搜因以振旅夏田曰苗因以茇舍秋田曰狝因以治兵冬田曰狩因以大阅不得其地则书之不得其时则书之桓公大阅不得其时也庄公治兵亦不得其时也大搜者大比也 

师行例 

将尊师众称某帅师将尊师少称将将卑师众称师将卑师少称人所谓尊者三命再命卿也所谓众者大国三军次国二军也 

侵伐例 

有钟鼓曰伐无钟鼓曰侵其言鄙者鄙逺之也犹曰我不受其责尔其不言鄙者我岂无过也哉过斯受之焉 

纳例 

诸侯有相纳之道诸言纳者纳之是也其纳不正虽兴师旅不得与纳之名卫侯朔齐侯昭是也 

降例 

降者其意也降之者不得已也降者犹得其国家者也降之者虽得其国家不列于诸侯矣迁者亦然(案刘敞春秋传云未失其国家者复见失其国家者不复见附识于此) 

奔例 

国君以仁义为守以礼乐为教以政刑为法以贤智为辅虽有强暴孰能亡之是以春秋诸侯之奔者莫曰人逐之而曰自亡也故诸言奔者将必治其罪则正言其名正言其名有所不通是以讳所尊则曰居(原注天王居)讳所亲则曰孙讳所贤则曰大去大去者将逊于位之意也 

归入例 

归者善辞也有易辞焉入者恶辞也有难辞焉为易辞者而先见所恶突归于郑是也为易辞者而先见所善蔡季自陈归于蔡是也已尝为诸侯南面称孤矣出而复者则曰复归复归者其可复也卫侯衎曹伯襄是也其不可复虽复其位亦不言其复也卫侯朔卫侯郑曹伯负刍是也(案刘敞春秋传云诸侯归可言复大夫归不可言复诸侯世国故可以复大夫不世官故不可以复诸侯之言复者位未絶复可也大夫之言复者位絶矣复不可也诸侯位虽未絶归而不言复已絶者也大夫位虽已絶入而不言复未絶者也与此文互相发明)自某者某为之主也在诸侯则先所自(原注卫侯郑自楚)在京师则先所归(原注曹伯归自京师)归而名者皆在所诛也 

以归例 

以归者囚服者也国君去南面之位而囚服苟免是以贱之而名也 

还复例 

师行使出其反也或曰还或曰复复者事未毕也言中道而复还者事已毕也反而至之辞事毕与未毕按文可见然而圣人别而异之者义将有所施也归父受命而聘晋聘者既反闻君之丧必复命于殡乃可谓终事矣归父聘而反闻君之丧至柽而奔于事为未终当曰复自晋不得云还自晋也仲尼为人之疑于归父之未终事故曰还言归父之家遣矣不可入入则杀杀则増君之恶其出也贤于入故以终事之辞免归父也士匄侵齐至榖而还未终事也仲尼患人之不知义以士匄为未终事也故加之终事之辞所以免贤者也言是乃实终事矣 

卒葬例 

诸侯卒名之正也惟天子不名也诸侯卒则赴赴则必及其名以书于策所以继世序位也其不名者彼不以名来僭天子之尊故因其事以见其僭也徐使容驹吊于邾请视含邾人以为易于杂礼有然矣世或疑臣不当赴君之名是不然古之人不讳也卒哭而后讳其交于鬼神则臣质君之名岂嫌赴于简策哉春秋诸侯之不以道死者皆名也其不名故也若邾人之戕鄫子者也所以起问者决是非也天子之葬公自行公自行常事也常事不书卿往会之非常也非常当书而卿以君命出境亦当书故两书之大夫往会之又薄矣弥非常故亦书而大夫或一命贱不得见经则但一书葬而已弑君贼未讨则不书葬贼既讨则书葬盖必待讨贼而后葬之也隐公不书葬比其葬时不闻讨贼也桓公书葬比其葬时鲁人知杀彭生矣未逾年之王没则书卒不成君也不称王不二君也未逾年之君没则书卒不成君也不书葬不二君也(原注有子与无子同之 案此条亦有缺文考刘敞春秋传云诸侯曷为或卒或不卒或葬或不葬卒自外录也葬自内録也不卒非外也不葬非内也葬者臣子之事也国灭不葬无臣子也君弑贼不讨不葬亦无臣子也又桓十七年葬蔡桓侯传云葬者称公此其称爵何称爵礼也称公非礼也称爵者诔之于天子者也称公者非诔之于天子者也又云莒不书葬其号夷也吴楚不书葬其号嫌也附录于此) 

内女卒葬例 

内女嫁于诸侯则尊同尊同则记其卒记其卒则必记其葬所以申人情也然而夫妇之道王教之本圣人所至慎其行淫其志僻虽欲申人情春秋不听则夺其葬鄫季姬杞叔姬是也其行洁其志贞虽均之于葬春秋嘉之则载其谥宋共姬是也此所以正人伦之大统也内女嫁于诸侯则书其卒或未尝嫁而亦书其卒何也曰许嫁矣许嫁矣则字而筓之死则以成人之丧治之然而葬于女氏也葬于女氏则尊未全尊未全故略其国而没其葬也 

世子例 

春秋之书世子以着其正也故郑忽称世子蔡友称世子卫蒯瞶称世子是皆失位者也得罪者也春秋不以其失位而夺其号不以其得罪而削其名原其所以失者在所不当絶故存之也 

大夫帅师例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战于鞌四之何也(原注据凡师但书元帅)四军非礼也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何忌伐邾三之何也三军非礼也季孙斯仲孙何忌侵卫两之何也两军非礼也然则诸侯军制奈何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小国三卿一卿命于天子元侯之卿有军作师以承天子诸侯之卿无军教卫以赞元侯(原注明诸侯之卿不得立军行但教卫士卫士之数不足军也)鲁次国也一军多矣(原注縁教卫之礼故一军虽为多然尚可也)二军非礼也(原注经称作三军明未作三军之时已有二军然二军亦非礼盖在春秋前有之)三军僭也四军悖也(原注周礼大国三卿三军然晋自武公始以一军称侯而献公乃私立二军鲁作三军而叔孙穆子称鲁不当有军参此三者求春秋之义知周礼所言是后世増加穆子之说为精 案是篇盖据国语叔孙穆子之说而谓不当有军又据杜预左传注而谓鲁未作中军之前止有二军其实费誓称鲁人三郊三遂即大国三军之证又鲁颂公徒三万郑康成云大国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言三万者举成数也则鲁之旧制非止二军明矣况本书师行例一条亦有次国二军语此以鲁不当有军之说为据殆未详考) 

大夫奔例 

春秋大夫之奔所与也在外则字之(原注宋子哀是矣)在内则微之(原注季子不言奔)所贤也则为文以见其实归父之至柽公孙寿之自鄸是也此两人皆有罪不得不奔然而不以己之得罪而废君臣之礼不怨天不尤人者也可以训后世矣详其地所以贤之也 

大夫归入例 

入者以恶入也归者以善归也加复者其位已絶矣求自复者也记其位絶与未絶者大夫虽有故去国君不埽其宗庙也不累其宗族也不收其田里也出入诏于国爵禄列于朝此之谓有礼君有礼矣然而臣犹敢行称乱此臣之罪也如埽其宗庙累其宗族收其田里则君实凉徳矣是以按春秋之文而察之华亥向寜之罪大栾盈之罪小此所以见也元咺之奔晋其位亦絶矣故其反也曰复然咺非有甲兵之势非有篡逼之谋也求归而已矣故不得言复入也 

杀大夫例 

称国杀而名大夫者罪累上也称人杀而名大夫者大夫罪也称人而不名大夫者大夫无罪由众杀之也(原注宋人杀其大夫)称国而不名大夫者大夫无罪由君杀之也(原注曹杀其大夫)称人杀而不以大夫道者非其大夫也(原注晋人杀栾盈)称君杀者世子母弟也非杀大夫而称公子者称人则为有罪称国则为无罪(原注陈人杀其公子御冦莒杀其公子意恢亦皆世子母弟) 

遂例 

大夫无遂事诸言遂者皆生事也所以知大夫无遂事者设大夫出境君命两事则必两书之公子遂会晋赵盾盟于衡雍公子遂会雒戎盟于暴是也所以谓大夫无遂事者凡遂事必因物造谋而非宿计也或遂而可或遂而不可春秋因其可而与之因其不可而刺之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着其地所以明在境外此遂而可者也季孙宿救台遂入郓台在境内而擅命此遂而不可者也 

弗不例 

弗者诡辞也不者直辞也 

春秋传说例

猜你喜欢
  周书·秦誓·佚名
  论语学案卷八·刘宗周
  四书通旨卷五·朱公迁
  论语精义卷五上·朱熹
  百工居肆,君子求学·孔子
  读朱随笔卷二·陆陇其
  第九章 20·辜鸿铭
  卷十五·钱时
  第九 权篇 2·王诩
  后刑第三十四·桓宽
  道行经守行品第二十三·佚名
  卷十九·佚名
  上海市庙产注册事件·太虚
  分别功德论卷第二·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三·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巻四·吴正子

    宋 呉正子 注刘辰翁 评艾如张【艾音乂】【按晋乐志艾如张乃汉时短箫铙歌之乐及魏受命使缪袭为之词改为获吕布呉使韦昭为之词改为摅武师晋武受禅传女为之词改为征辽东又按隋志梁改为桐柏山北齐改为战韩陵周改为迎魏

  • 崔与之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崔与之(1158—1239)字正子,一字正之,号菊坡,广州增城(今属广东)人。绍熙四年(1193)进士。授浔州司法参军,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特授广西提点刑狱。嘉定中,权发遣扬州事、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使。端平元

  •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二·佚名

    浮海记浮海记黑甜道人张麟白着肃虏伯黄斌卿,号虎痴;兴化卫人。明辨,有智术;仪状轩举。通文义,善谈论。父为北方县丞;斌卿弱冠,随父之任。遇盗,父被害,不能归;遂客游于北。以星术、书写干人,与妓刘氏交好。日久,资用乏。斌卿以应袭

  • 卷一百五十一·杨士奇

    永乐十二年五月癸酉朔驻跸杨林茂 上阅武之暇皇大孙侍语及创业守成之难且曰前代帝王多有生长深宫狃于富贵安逸不通古今不识民难于经国之务瞢然弗究而至于亡者朕常以之为戒汝将来有嗣统之责须勉力学问于凡天下之事不可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三十四·佚名

    嘉靖二十七年三月丙子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玉田伯蒋荣祭 裕陵○巡按直隶御史陈九德言国家财赋仰给东南而苏松常镇四府居半但其土沃民浇飞诡百出管粮同知权轻不能镇压或持法稍严则豪猾大姓輙相与排根去之故奸弊滋长国赋不

  • 郑孝穆传·令狐德棻

    郑孝穆字道和,荥阳开封人,是魏国将作大匠郑浑的十一世孙。祖父郑敬叔,曾任魏国颍川、濮阳郡守,又任本州中正。父亲郑琼,任范阳郡守,追赠安东将军、青州刺史。郑孝穆自幼谨慎宽厚,以清和简约自守。不到二十岁时,就广泛阅读经史

  • 王武俊传·刘昫

    王武俊,契丹族怒皆部落人。祖父可讷干,父路俱。开元年间,饶乐府都督李诗率领其部落五千帐,与路俱、南河承袭了汉人的衣冠袍带,皇上下诏褒奖表彰,因而王武俊随其父居住蓟州。王武俊原名没诺干,十五岁便能骑马射箭。上元年间,任

  • 萧翰传·脱脱

    萧翰,又名敌烈,字寒真,宰相敌鲁之子。天赞初,唐军包围镇州,节度使张文礼派使者前来告急。萧翰受诏与康末怛前往救援,击败唐军,杀死其将领李嗣昭,攻取石城。会同初,领汉军侍卫。八年(945),太宗伐晋,击败晋将杜重威,追至望都。萧翰

  • 卷七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七十六土田志十五土田教令崇德元年十月太宗文皇帝命户部承政英固尔岱玛福塔传谕曰朕惟谷甚贱伤农甚贵伤民有粮之家辄自居奇必待市价腾贵方肯出粜此何意耶今当各计尔等家口足用外有余即以粜

  • 三 徇私舞弊和礼俗·林语堂

    每个家族,在中国,实际系一互助小组织,在这个组织里头,各人尽其力而取所需。其间分子与分子的互助,发展到很高的程度,盖受着一种道德意识和家族光荣的鼓励。有时一个兄弟会渡海离家数千里,以恢复那破了产的哥哥的名誉

  • 春秋輯傳卷三·王樵

    <經部,春秋類,春秋輯傳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輯傳卷三明 王樵 輯莊公元年春王正月穀梁傳繼弑君不言即位正也【啖氏曰穀梁是也左氏不逹曲為說曰莊公不言即位文姜出故也母以得罪去國猶曰不忍父為他國所殺其情若何不舉其大

  • 菩提道次第略论卷第七·宗喀巴

    止观寅二学观法分四,卯一修观资粮,卯二观之差别,卯三修观之法,卯四成观之量。 卯一修观资粮分二,辰一总明修观资粮,辰二别明抉择正见。辰一总明修观资粮, 修次中篇说,依止善士,求闻正法,如理思惟,是毗钵舍那三种资粮。尤以亲近

  •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四卷·佚名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四卷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成大修行 因上入三解脱门疾得菩提。故大慧请如来说如。诸菩萨等。所修行法无漏方便佛言大慧菩萨摩诃萨(至)则得名为大修行者 如来言具四方便能成就大修行。此举

  • 三宝感应要略卷下目录·非浊

    &middot;第一文殊师利菩萨得名感应&middot;第二文殊化身为贫女感应&middot;第三阿育王造文殊像八万四千躯感应&middot;第四照果寺解脱禅师值遇文殊感应&middot;第五释智猛画文殊像精诚供养感应&middot;第六五台县张元

  • 祖庭事苑卷第一·睦庵善卿

      睦庵 (善卿) 编正●云门录上师讳文偃。生东吴之嘉兴。姓张氏。受业於兜率院。访道诸方。初至睦州。参陈尊宿。扣其门。陈问。阿谁。曰。文偃。陈开门把住曰。道。道。师无语。陈曰。秦时[车*度]辂钻。遂托开。

  • 艾轩集·林光朝

    宋代诗文别集。林光朝著。九卷,附录一卷。陈宓为本集写的序说:“初,先生从子成季裒其稿,不轻以示人。近族孙同叔搜罗略备,得诗文若干首为十卷”。刘克庄序称:“陈公宓所序者才十之二三,外孙方之泰访求裒拾汇为二十卷。”至

  •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佚名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盖系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士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辑录数种六朝上清派经典法诀。主要有《太极真人服四极云牙神仙上方》、《清灵真人说神宝经》、《太

  • 御定历代题画诗类·陈邦彦

    一百二十卷。清陈邦彦(生卒年不详)奉敕编纂。陈邦彦,字世南,号春晖。陈元龙从子,浙江海宁人,康熙时人,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工小楷,著有《乌衣香牒》、《春驹小谱》。此书又称《历代题画诗类》,这是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