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首卷

《中山世譜》序

孤聞夏后殷周垂裳蒞治而天下稱頌;及其衰也,悖天作弊而萬民生怨,皆自爲也,豈必謂之曰天也哉!書曰:「后克艱厥后,臣克艱厥臣。」詩曰:「畏天之威,于時保之,其肻微矣。」惟我國自天孫氏啓宇以來,一興一廢,安危不一。成化年間,我始祖以御鎖側官恭承天命,創業垂統。境內三府三十六島,一視同仁,靡間遐邇;自爾以來,明良協力,慎守基業,戰兢弗懈。迨夫皇清定鼎,文教益明,良臣賢士愈篤忠勤。爰得萬機之暇,纂修國譜,以成全部。昭穆親踈,足以遡之;興廢善惡,足以考之。矧俾後世披譜而觀者,竦然存儆戒之心,油然興忠孝之道。此承邦家之大鑑也。古人曰:「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盖此一言至矣盡矣。尚其仰體。雍正三年二月上旬書。[1]

紫金大夫加授法司品銜,現任國師臣蔡温謹啓:臣温讀麟經而知一王之義,讀詩書而知制作之難。夫禹湯文武,則創業垂統之大聖也。然風化百年而後成,制作累世而後備,盖制作若斯之難也。維我國初,天孫氏以無爲闢治,而姓名事功莫可稽考者,以載記未備之故也。自舜天踐祚而來,國俗革變,政法寢具。迄我始祖金丸王,承天命登大位,集前王之大成,創萬世之鴻業。禮樂政刑,教化之治,燦然大興。而教諸前代規模,則天壤懸隔,猗歟休矣。傳至質王,恭逢皇清定鼎,文明益開。卒以歷代事功及祖德宗功,昭穆親踈之非輕,特命按司向象賢,始用國字,著《中山世鑑》一部。然前代紀籍頗致湮沒,象賢深爲之嘆。既而貞王嗣立,斯文大明如中天。仍命總宗正尚弘德等,改以漢字,重修《世鑑》,顏曰《中山世譜》。時臣温之父紫金大夫臣蔡鐸,奉命手修《世譜》,亦以前代難考而嘆焉。方今恭遇聖上殿下修德崇道,百度悉舉。康熙己亥,受封之時,臣温在冊封使徐公處獲《琉球沿革志》及《使錄》等書。委曲讀之,始知象賢所著《世鑑》果有誤差,兼多缺闕,宣非前籍湮沒之所致也哉。臣温奉命改修是譜。盖是譜也,纘前謨,光後緒,而垂鑒于萬世,誠非臣温樗材之所及;然而今不正焉,則前代履歷之事,其何以得明之!爰以其所獲之書,與夫本國之記傳,及隋唐宋元之史,博採旁搜,互致參考;昔之所誤,今始正之;昔之所缺,今始補之,以成全部。繇是我琉球國,自天孫氏啓宇以來,世統興廢,政治美惡,及昭穆親踈之屬,燦然足遡,昭然足稽,而譜事全備矣。於戲!西周之有天下也,文武以大聖創業,成康以大賢承統。然後始稱咸正罔缺,蓋制作若斯之難也。伏願居今稽古,綜千聖之心以爲心;修己治人,集百王之善以爲善。而政治之美,麟趾之祥,與天地俱垂矣。臣温編輯告成,儘繕呈覽,伏乞上鑒俯賜察奪。爲此具啓以聞。

雍正三年二月 日

凢例十條

一 世者,國王父子兄弟相傳之次;統者,有統無統之別也。今悉定圖,而世統自明,使讀者披圖而昭穆易考。故以冠諸卷之首。

一 天孫氏二十五紀相繼治國,凢歷二萬七千餘年。但記籍未備,而姓名事功無從考求。故歷代總圖中止書二十五紀,是闕疑存信之義也。

一 歷代總圖中,有登中山王位而繼大統者,皆大書之;其或篡位、或裂土稱王,而非中山王統者,附細書之,以便稽考。此所尊大統之義也。

一 自天孫氏至于當今,一系相統者,見琉球一王之義也。然前代諸王,或傳子,或傳賢,其系不一。故天孫氏、舜天王、英祖王、察度王、尚思紹王,及當今萬世之統,各分家系,而明夫親踈之所係也。

一 世統圖中,稱王抬頭一字者,以其即位也;書姓不抬頭者,以其未即位也;不書姓者,以其爲翁主也。

一 譜中獨載庶子,而諸孫不載者,以諸孫改用向氏,而各有家譜之故也,是亦尊卑之分定,而君臣之義明矣。

一 前代興廢因,及所行之善惡,至于後世,必有論焉者,皆指之曰:某也正,某也邪,某也賢,某也肖。雖世歷百年,而其所行者,難免乎後世公論。此則所論之所作也,而儆戒之義存矣。

一 總論者,自天孫氏至于當今,大畧紀年紀事,使讀者易考焉。然天孫氏以下至于尚德,名曰「歷代總紀」;當今之紀,名曰「中山萬世紀」者,是亦踈古親今之義也。

一 附紀者,紀即位以前之事也;紀者,紀即位以後之事也。是編則國統之興廢、在位之短修、及政事之善惡,莫不悉紀。俾後世有披世譜而存勸徵之心者,皆在乎是編矣。

一 遺老說傳者,傳以空言,說以巧言,其間變異無常,虛實難辨。若以係倫道者輕許載之,萬有一差,則瀆冒先王,其罪非輕。況凣人之情,以公卿之裔爲榮,以布衣之裔爲辱。若一以遺說許之,則人人貪榮。以虛爲實,以詐爲信,而譜法必主弊矣。故如先王父母兄弟,及妃妻子女之屬,止遵舊譜以紀之。其非有典籍昭然而足稽考焉者,不敢詐以遺說瀆之,是誠重倫闕疑之義也。

附 徃昔之制,諸郡諸村,多置按司治之。由是諸按司各據兵柄,爭雄好戰,興亡不常。今日布衣,明日稱按司;今日按司,明日却無跡。况復昔俗無有姓氏諱號,人異而名同者,不可勝數。上自王子,下至庶人,無不皆然,是虛實之所以難辨也。故雖公卿之家,而父母不詳者甚衆,唯可爲之嘆而已。

當官姓氏

國相

尚 徹 北谷王子朝騎

法司

馬獻圖 浦添親方良意

向和聲 西平親方朝敘

毛承詔 摩文仁親方安政

總宗正

尚盛 越來王子朝慶

向文明 玉川按司朝雄

毛光弼 具志頭親方安亮

纂修司

蔡 温 末吉親方文若

順治庚寅始編番字世鑑當官姓氏

國相

尚 盛 金武王子朝貞

法司

馬加美 大里親方良安

章邦彥 宜野灣親方正成

向錫類 國頭親方朝季

纂修司

向象賢 羽地按司朝秀

康熙辛巳重修漢字世譜當官姓氏

國相

尚弘才 北谷王子朝愛

法司

向世俊 仲田親方朝重

馬廷噐 幸地親方良象

毛天相 池城親方安傳

總宗正

尚弘德 東風平王子朝春

向和禮 伊江按司朝嘉

傅崇道 田崎親方厚清

纂修司

蔡 鐸 志多伯親方聲亭

《中山世鑑》原序

粵琉球國中山王尚圓公七世嫡孫時王尚質公,聰明睿知,纘承太祖君鴻基以來,孳孳圖治。恒慮任君師治教之重,萬機之暇,命攝政金武王子朝貞,三法司大里良安、宜野灣正成、國頭朝季,會博古舊僚,取其議論格言,以使臣象賢撰自古所無之世系圖矣。以「世鑑」名之者,非無所由。殷以夏爲鑑,周以殷爲鑑。詩曰:「殷鑑不遠,在夏后世。後世之君臣,以是爲鑑。」庶幾亦有利哉!伏惟我君慮此,一則先王報本追遠之深意也,一則要使後世裔知萬殊之所以一本而已,可謂忠孝之至矣。然臣樗櫟之材,井蛙之見,文非半豹,字類塗鴉,固慚列於章縫。幸逢熙洽之時,謬忝校劘之任。今編輯已成,謹謄寫進呈。此惟不過使旁觀者掩口而竊笑而已。伏願當使腹笥五經、心貫萬古者損益之。故今臣不顧才拙與語之俚,稽顙頓首撰之,以達聖覽。順治七年,歲次庚寅。大呂吉旦,按司臣向象賢頓首謹撰。

《中山世譜》原序

自昔人君膺圖命世,必以仁孝爲本,此三皇五帝之所共由也。我先王尚質神明天縱,德業日新。于萬機之暇,念及祖宗之功德,將幾於湮沒爲憂。隨命向象賢以國字著《中山世鑑》一部,而祖功宗德,昭然可稽;仁孝之源,始開于斯焉。今國王道高五典,學深三墳。善繼先人之志,能貽後人之謀。特命尚弘德等,以漢文重修世鑑,顏曰《中山世譜》。於戲!風化百年而後成,制作累世而大備。豈不云乎丕顯哉文王謨,丕承哉武王烈,佑啓我後人,咸以正罔缺。夫文謨武烈,既顯且承;歷成及康,覲光揚烈。至穆王之世,始稱咸正罔缺,盖制作若斯之難也。國朝自舜天王開基,歷二百八十餘年;而我始祖尚圓王中興,明王更作,歷一百有七十餘年。而吾國王父子相繼而立,譜事始能咸備。而昭穆親踈燦然,一一可遡。仁孝之風與三代並隆矣。臣鐸等奉命來司厥職,敢言固陋無文,遵依《史記》、《通鑑》之例,編成全部,恭備上覽。伏願億萬斯年,國祚與天地同垂焉。旹康熙四十年,歲次辛乙。九月二十七日,紫金大夫、現任協理府總理司臣蔡鐸頓首謹撰。

琉球輿地名號會紀

三府、五州、三十五郡。【俗叫府州曰方,又叫郡曰間切。】

【中頭】中山府:五州、【首里三平等、那霸、泊。】十一郡。【西原、浦添、宜野灣、北谷、讀谷山、越來、美里、中城、勝連、與那城、具志川是也。原有八郡,康熙年間分爲十一郡。】

【島尻】南山府:十五郡。【真和志、南風原、東風平、大里、佐敷、知念、玉城、摩文仁、具志頭、喜屋武、真壁、高嶺、兼城、小祿、豐見城是也。原有十四郡,康熙年間分爲十五郡。】

【國頭】北山府:九郡。【恩納、金武、久志、名護、羽地、本部、今歸仁、大宜味、國頭是也。原有五郡,康熙年間分爲九郡。】

三十六島:

庇郎喇【俗叫平良】、姑李麻【俗叫來間】、烏噶彌【俗叫大神】、伊奇麻【俗叫池間】、面那【俗叫水納】、伊良保【俗叫惠良部】、達喇麻【俗叫多良間】。以上七島,總稱之曰宮古島。

又曰麻姑山、伊世佳奇【俗叫石垣】、姑彌【俗叫古見】、烏巴麻【俗叫小濱】、阿喇斯姑【俗叫新城】、達奇度奴【俗叫武富】、巴梯呂麻【俗叫波照間】、姑呂世麻【俗叫黑島】、巴度麻【俗叫鳩間】、由那姑尼【俗叫與那國】。以上九島,總稱之曰八重山。

又曰大平山、姑達佳【俗叫久高】、津奇奴【俗叫津堅】、巴麻【俗叫濱比嘉】、伊奇【俗叫伊計】、姑米【俗叫久米】、東馬齒山【俗叫前慶良間】、西馬齒【俗叫西慶良間】、度那奇【俗叫渡名喜】、阿姑尼【俗叫栗國】、椅世麻【一曰椅山,俗叫伊江】、葉壁【俗叫伊平屋】、硫磺島【俗叫鳥島】、度姑【俗叫德島】、由論【俗叫與論】、永良部【俗同】、由呂【俗叫與呂】、烏奇奴【俗叫沖野】、佳奇呂麻【俗叫垣路間】、烏世麻【俗叫大島】、奇界【俗叫鬼界】。

凣管轄之島,星羅碁布,環國如藩,皆隔海之地也。衣服容貌,自古至今,總受中山一統之制,而與他國不類。自明以來,中華人所稱琉球三山六六島者,即是也。

琉球輿圖

琉球輿圖

腳註

1.此序的作者爲琉球國王尚敬。

猜你喜欢
  志第十二 律历中·魏徵
  列传第十六·李延寿
  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二百十五·外国八鞑靼·张廷玉
  卷十六·黄以周
  卷九·常璩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李心传
  翰苑遗事 全文·洪遵
  卷之一百六十七·佚名
  第七章 选举·吕思勉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纪昀
  五○四 谕四库馆奏清厘冒籍事着军机大臣会同顺天府查办·佚名
  卷八十三·班固
  一八二 监狱生活·周作人
  第十九章 秦汉学术·吕思勉
  三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五十一·彭定求

        卷451_1 【洛阳春】白居易   洛阳陌上春长在,惜别今来二十年。   唯觅少年心不得,其馀万事尽依然。   卷451_2 【恨去年】白居易   老去唯耽酒,春来不著家。去年来校晚,不见洛阳花。   卷451_3 【早

  • 卷二百九十二·彭定求

        卷292_1 【题玉真观公主山池院】司空曙   香殿留遗影,春朝玉户开。羽衣重素几,珠网俨轻埃。   石自蓬山得,泉经太液来。柳丝遮绿浪,花粉落青苔。   镜掩鸾空在,霞消凤不回。唯馀古桃树,传是上仙栽。   卷29

  • 卷下·叶梦得

      姑苏南园,钱氏广陵王之旧圃也。老木皆合抱,流水奇石,参错其间,最为上。王翰林元之为长洲县宰时,无日不携客醉饮,尝有时曰:「他年我若功成后,乞取南园作醉乡。」今园中大堂,遂以醉乡名之。大观末,蔡鲁公罢相,欲东还,诏以园赐公

  • 卷一百十七·王奕清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一百十七司经局洗马掌局事兼翰林院修撰加二级【臣】王奕清奉旨校刊词话【南宋一】光尧当内修外攘之际尤以文德服远至於宸章睿藻日星昭垂者非一绍兴二十八年将郊祀有司以太常乐章篇序失次文

  • 卷七·蔡正孙

    孟东野本传云:“孟郊调溧阳尉,有积水,郊间往坐水傍,徘徊赋诗,而曹务多废。为诗有理致,最为韩愈所称,然思苦奇涩。”韩退之《荐士诗》云:“有穷者孟郊,受材实雄骜。冥观洞古今,象外逐幽好。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

  • 二二○ 江西巡抚海成奏遵旨再行搜罗遗书分别进呈折·佚名

    二二○ 江西巡抚海成奏遵旨再行搜罗遗书分别进呈折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十八日江西巡抚臣海成谨奏,为遵旨搜罗遗籍,分别进呈,仰祈睿鉴事。窃臣前恭奉谕旨,饬查有无不应存留之书,再委妥员查办。当经臣将局内从前已校各书,查无

  • 孟浩然传·欧阳修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年少时讲义气,喜欢助人解困,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才去京师。曾在太学赋诗,满座的人都叹服,没人敢与之抗衡。张九龄、王维十分称道他。王维私下邀他入内署,一会儿玄宗来了,浩然躲到床下。维据实报告,皇帝

  • 卷一百七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七十二人物志五十二大臣传三十八【满洲镶红旗二 永顺 都敏富喀禅 康喀勒 布善 察哈泰 和托 玛沁 瓦尔喀 车尔布 觉罗伊图 佛尼埒】永顺永顺先世居栋鄂以地为姓太祖高皇帝时

  • 论语学案卷二·刘宗周

    (明)刘宗周 撰○上论八佾第三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佾音逸】圣人诛乱臣贼子往往就处心积虑处摘发他真种子出来使他罪状无逃亦便指点他良心开以自新之路于季氏八佾则曰是可忍也于宰予短丧则曰于女安

  • 卷七·佚名

    △贤首菩萨品第八之二又放光明名爱乐,彼光觉悟一切众。心常爱乐诸如来,无上法宝清净僧。常会十方诸佛前,逮成无上深法忍。教化无量群生类,心常念佛深妙法。开发众生菩提心,因是得成爱乐光。又放光明名德聚,彼光觉悟一切众。

  • 解深品第五十四·佚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解深般若波罗蜜者为至何趣。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能解深般若波罗蜜者,当趣萨云若。须菩提白佛言:如萨云若所趣者,是为菩萨摩诃萨解深般若波罗蜜。趣萨云若者,则为一切众生作导。须菩提言:世

  • 答赵辰官问(十五则)·太虚

    问一:佛家所谓“不生不灭”,又所谓“随生随灭”,二者的界限如何?  答一:不生不灭是法性,随生随灭是法相。问二:佛家把色、受、想、行、识归为五蕴,实际上其他四蕴皆是因缘识蕴而生,它们的关系是平行的还是对峙的呢?  答二:在

  •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卷第四·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尔时光明长者。施作种种悲愍利乐布施等事已。而不告诸眷属亲爱。潜诣佛所。到已头面礼世尊足。前白佛言。世尊愿佛。今时施我善利。我今于佛法中。乐欲出

  • 卷第三·宗密

    圆觉道场礼忏禅观法事卷第三 终南山草堂寺沙门 宗密 述 第二上 (十四唱五字四十二偈。述圆顿法及六波罗蜜。忏根本无明。事理各有重偈发愿。成就始觉之智。此下每上皆唯七门。除启请故)。 (第二供养)一切恭敬礼常

  •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

    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集体编写。游国恩、王起等5人主编。因5人分别为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山东大学的教授,故该书又被称为“五教授本中国文学史”。全书4册,86.4万字,1963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始出版,1964年3月出齐

  • 南北史通俗演义·蔡东藩

    《南北史演义》是蔡东藩著作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书之一。该书叙述了南北朝一百七十年间由分裂到对峙统一的史实,观点平实,内容丰富,论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洵为通俗史著的经典。该书取材谨慎,主本信史,旁

  • 盂兰盆经疏·宗密

    佛典注疏。唐宗密撰。二卷。是西晋竺法护译《佛说盂兰盆经》的注释书。宗密自序云:“早年丧亲,依此经追荐亡灵。后还乡里,应乡亲之请,制此新疏。”书中判此经属律藏,为人天藏所摄,以拔苦报恩为宗。疏分四段:一教起所

  • 称赞如来功德神咒经·佚名

    一卷,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与《十二佛名神咒较量功德除障灭罪经》同。而文稍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