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古防书卷三十六

明 孙防 编

洛书甄曜度

纬书以曜称者凡四见曰灵曜曰文曜曰曜钩曰曜嘉未有博极轨度者惟洛书所搆旁蠡周天罔不具悉盖星厯之学圣门所首务焉后世不第弃置之而且曰知星宿衣不覆率用为戒矣嗟乎士子出其户举目则见天而顾不解列宿为何物也亦足羞矣夫天事恒象象则显矣昭昭矣何难知哉人自不学耳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夫一度为千九百三十二里则天地相去六十七万八千五百里周天一百七万一千里一度为二千九百三十二里七十一步二尺七寸四分四百八十七分分之三百六十二

推广九道百七十一嵗进退六十三分百四十四嵗一超次与天相应

按晋志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五百八十九分度之百四十五半覆地上半在地下其二端谓之南极北极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南极入地三十六度两极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半彊绕北极径七十二度常见不谓之上规绕南极七十二度常不见谓之下规赤道带天之纮去两极各九十一度少强黄道日之祈行也半在赤道外半在赤道内与赤道东交于角五少弱西交于奎十四少强其赤道外极逺者去赤道二十四度斗二十一度是也其入赤道内极逺者亦二十四度井二十五度是也日南至在斗二十一度去极百一十五度少强是也陆绩云天东西南北径三十五万七千里此言周三径一也考之径一不啻周三率周百四十二而径四十五则天径三十二万九千四百一里一百二十二步二尺二寸一分七十一分分之十以句股法言之旁万五千里句也立八极万里股也从日邪射阳城也以句股求法入之得八万一千三百九十四里三十步五尺三寸六分天径之半而地上去天之数也倍之得十六万二千七百八十八里六十一步四尺七寸二分天径之数也以周率乗之径率约之得五十一万三千六百八十七里六十八步一尺八寸二分周天之数也又按周髀经周天七衡周而六间是故一衡之间万九千八百三十三里三分里之一即为百步内一衡径二十三万八千里周七十一万四千里分为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度得一千九百五十四里二百四十七步千四百六十一分步之九百三十三次二衡径二十七万七千六百六十六里二百步周八十三万三千里分里为度度得二千二百八十里百八十八步千四百六十一分步之千三百三十二次三衡径三十一万七千三百三十三里一百步周九十五万二干里分为度度得二千六百六里百三十步千四百六十一分步之二百七十次四衡径三十五万七千里周一百七万二千里分为度度得二千九百三十二里七十一步千四百一十分步之六百六十九次五衡径三十九万六千六百六十六里二百步周一百一十九万里分为度度得二千二百五十八里十二步千四百六十一分步之千六十八次六衡径四十三万六千三百三十三里一百步周一百三十万九千里分为度度得三千五百八十三里二百五十四步千四百六十一分步之六次七衡径四十七万六千里周一百四十二万八千里分为度得三千九百九里一百九十五步千四百六十一分步之四百五周二百四十三万里分为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度得六千六百五十二里二百九十三步千四百六十一分步之三百二十七过此而徃者未之或知【又】曰隂阳之数日月之法十九嵗为一章四章为一蔀七十六嵗二十蔀为一遂遂千五百二十嵗二遂为一首首四千五百六十嵗七首为一极极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嵗生数皆终万物复始天以更元作纪厯

甄鸾注引干凿度曰甲子为蔀首七十二嵗次得癸夘蔀七十六嵗次壬午蔀七十六嵗次辛酉蔀七十六嵗凡三百四嵗木德也主春生次庚子蔀七十六嵗次己夘蔀七十六嵗次戊午蔀七十六嵗次丁酉蔀七十六嵗凡三百四嵗金德也主秋成次丙子蔀七十六嵗次乙夘蔀七十六嵗次甲午蔀七十六嵗次癸酉蔀七十六嵗凡三百四嵗火德也主夏长次壬子蔀七十六嵗次辛夘蔀七十六嵗吹庚午蔀七十六嵗次己酉蔀七十六嵗凡三百四嵗水德也主冬藏次戊子蔀七十六嵗次丁邜蔀七十六嵗次丙午蔀七十六嵗次乙酉蔀七十六嵗凡三百四嵗土德也主致养其德四正子午夘酉而朝四时焉凡一千五百二十嵗终一纪复甲子故谓之遂也

贲居曰星纪分野之度自两汉厯志古星经外则蔡邕月令皇甫世纪其分抄已缕缕矣未有及云汉者偶读唐志得僧一行两戒之辨起乎云汉而始知周天之度又古法所未尽者谨志为殿

按僧一行曰天下山河之象存乎两戒北戒自三危积石负终南地络之隂东及太华逾河并雷首底柱王屋太行北抵常山之右乃东循塞垣至濊貊朝鲜是谓北纪所以限戎狄也南戒自岷山嶓冡负地络之阳东及太华连商山熊耳外方桐柏自上洛南逾江汉擕武当荆山至于衡阳乃东循岭徼达东瓯闽中是谓南纪所以限蛮夷也故星传谓北戒为胡门南戒为越门河源自北纪之首循雍州北徼达华隂而与地络相防并行而东至太行之曲分而东流与泾渭济渎相为表里谓之北河江源自南纪之首循梁州南徼达华阳而与地络相防并行而东及荆山之阳分而东流与汉水淮渎相为表里谓之南河故于天象则农分陕为两河之防五服诸侯在焉自陜而西为秦凉北纪山河之曲为晋代南纪山河之曲为巴蜀皆负险用武之国也自陕而东三川中岳为成周西距外方大伾北至于济南至于淮东达钜野为宋郑陈蔡河内及济之阳为鄁卫汉东濵淮水之隂为申随皆四战用文之国也北纪之东至北河之北为邢赵南纪之东至南河之西为荆楚自北河下流南距岱山为三齐夹右碣石为北燕自南河下流北距岱山为邹鲁南涉江淮为吴越皆负海之国货殖之所阜也自河源循塞垣北东及海为戎狄自江源循岭徼南东及海为蛮越观两河之象与云汉之所始终而分野可知矣于易五月一隂生而云汉潜萌于天稷之下进及井钺间得坤维之气隂始达于地上而云汉上升始交于列宿七纬之气通矣东井据百川上流故鹑首为秦蜀墟得两戒山河之首云汉达坤维右而渐升始居列宿上觜觽参伐皆直天闗表而在河隂故实沈下流得大梁距河稍逺涉隂亦深故其分野自漳濵郤负恒山居北纪众山之东南外接髦头地皆河外隂国也十月隂气进逾干维始上达于天云汉在营室东壁间升气悉究与内规相接故自南正达于西正得云汉升气为山河上流自北正达于东正得云汉降气为山河下流陬誓在云汉升降中居水行正位故其分野当中州河济间且王良阁道由紫垣絶汉抵营室上帝离宫也内接成周河内皆豕韦分十一月一阳生而云汉渐降退及艮维始下接于地至斗建间复与列气通于易天地始交泰象也逾析木津隂气益降进及大辰升阳之气究而云汉沈潜东正之中故易雷出地曰豫龙出潜为解皆房心象也星纪得云汉下流百川归焉析木为云汉末山河极焉故其分野自南河下流穷南纪之曲东南负海为星纪自北河末穷北纪之曲东北负海为析木负海者以其云汉之隂也唯陬訾内接紫宫在王畿河济间降娄枵与山河首尾相逺隣颛顼之墟故为中州负海之国也其地当南河之北北河之南界以岱宗至于东海自鹑首逾河戒东曰鹑火得重离正位轩辕之祗在焉其分野在河华之交东接祝融之墟北负河南及汉盖寒燠之所均也自析木纪天汉而南曰大火得明堂升气天市之都在焉其分野自钜野岱宗西至陈留北负河济南及淮皆和气之所布也阳气自明堂渐升逺于龙角曰寿星龙角谓之天闗于易气以阳决隂夬象也升阳进逾天闗得纯干之位故鹑尾直建巳之月内列太微为天廷其分野自南河以负海亦纯阳地夀星在天闗内故其分野在商亳西南淮水之隂北连太室之东自阳城际之亦巽维地也

洛书摘六辟

此盖祧诸帝矣而耑于茫眇之代间取其道德尤者靳于六君云

孔子曰洛书摘六辟日建纪者嵗也成姬仓有命在河圣孔表雄德庻人受命握麟徴易厯曰阳纪天心【建纪者谓夫易爻六七八九之数此道成于文王圣也孔表雄着汉当兴以庶人之有仁德受命为天子此谓使以获麟为应易尤象也孔子以厯説易名曰象也今易象四篇是纪古説假借字耳】别序圣人题录兴亡州土名号姓辅叐符【言孔子将比应之而作防三十六卷】亡殷者纣黒期火代仓精受命女正昌効纪承余以着当【火成午部也午为火必言火代者木精将生为之将相代上也又当为火子又使其子为木阙   塞水是助仓精絶殷之象字或作之灭阙   动效承余以着所当文王所出云今入元者是也】

洛书录运法

此其书亦必有闗运位盖防存焉而世不闻耳

黄帝坐扈阁上与大司马容光左右辅将周昌二十二人临观凤图【一作】临观鳯凰之至

舜以太尉受号为天子五年二月东巡狩至于中州与三公诸侯临观黄龙五采负图出置舜前也

孔子曰昔逢氏抱小女嬉观帝为癸妃【一本】逢氏抱小女妺喜帝孔甲悦之以为太子履癸妃

有人夘金握天镜

按竹书纪年癸命篇伐山民山民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后爱二人女无子焉斵其名于苕华之玉苕是琬华是琰而弃其元妃于洛曰妺喜于倾宫饰瑶台居之

述异志夏桀宫中有女子化为龙不可近俄而复为妇人甚丽而食人桀命为蛟妾告桀吉凶惟楚庄王时宫人一旦而化为野蛾飞去此为最奇

孔子河洛防

二口建戈不能方两金相刻发神锋空穴无主竒入中女子独立又为双

注二口建戈刘字也晋金行刘姓又金故曰两金空穴竒入为寄字女加又奴字

录运期防

九侯七杰争民命炊骸道路谁使主者且来【谓刘德也】甄燿度防

赤三德昌九世防备合帝际【指刘备也】

沙流不言小人起擅百川乱不言小人执政

古防书卷三十六

猜你喜欢
  开宗明义章第一·佚名
  卷十五 十五之二·孔颖达
  卷八·高诱
  读四书丛说卷一·许谦
  孟子集疏卷十四·蔡模
  春秋春王正月考序·张以宁
  卷四十三·黄伦
  卷十三·朱鹤龄
  卷六·司马光
  歐陽東泅斃哀紀碑·欧阳竟无
  现证品第四·佚名
  四十六、竿头进步·慧开
  贤愚经卷第十·佚名
  佛说决定毗尼经·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九十七·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九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一百三十一 傅汝舟 泛湖 出自钱塘门延伫西湖滨寒冬十一月松柏凄已陈积水何湛湛楼观列青旻微阳回景光俯见白骨新白骨一何

  • 卷二百十·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十杖类四言古灵夀杖颂        【魏】王 粲兹杖灵木以介眉夀奇干贞正不待矫輮据贞斯直植之爰茂卭竹杖铭        【晋】傅 咸嘉兹奇竹质劲体直立比高节示世矜式

  • 卷四百七十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七十四徐凝徐凝睦州人元和中官至侍郎诗一卷送马向入蜀游子出咸京巴山万里程白云连鸟道青壁遰猨声雨雪经泥坂烟花望锦城工文人共许应纪蜀中行送李补阙归朝驷马归

  • 卷四·蔡正孙

    韦苏州朱文公云:&ldquo;其诗无一字做作,直是自在。其气象近道,意常爱之。&rdquo;又云:&ldquo;苏州诗高于王维诸人,以其无声色臭味也。&rdquo;徐师川云:&ldquo;自李、杜以来,古人诗法尽废。惟苏州有六朝风致,最为流丽。&rdquo;

  • 天朝田亩制度 全文·佚名

    凡一军:典分田二,典刑法二,典钱谷二,典入二,典出二,俱一正一副,即以师帅、旅帅兼摄。当其任者掌其事,不当其事者亦赞其事。凡一军一切生死黜陟等事,军帅详监军,监军详钦命总制,钦命总制次详将军、侍卫、指挥、检点、丞相,丞相禀军

  • ●卷五·法式善

    《读史漫录》。张南轩告孝宗云:&ldquo;陛下当求晓事之臣,不必求办事之臣。若但求办事之臣,则他日败天下事者,未必非此人也。&rdquo;此二语者,可为万世用人之法矣。天下求小才私智可以备一官之用者,未尝无人。惟至国家利害安

  • 卷之六百九十七·佚名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十月己亥谕据杨应琚等奏办理奎素屯务。官兵甚属奋勉请将该屯出力之千总刘如桂等交部议叙等语着照所请刘如桂田希华马成宗刘廷柱杨天成俱着交部议叙所有出力之兵丁赏给一月钱粮在屯之遣犯着赏给一月

  • 卷之三十八·佚名

    宣统三年。庚戌。秋七月。壬寅朔。时享太庙。遣豫亲王懋林恭代行礼。  ○谕军机大臣等邮传部奏遵查粤路弊混情形。分别惩处尤拟办法一摺。着依议。  ○又谕、电寄瑞澂、据电奏、湖北候补道张赓扬出身微贱牟利营

  • 萧允传·姚思廉

    萧允字叔佐,兰陵人。其曾祖父萧思话,为宋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爵位封陽穆公。祖父萧惠..,任散骑常侍、太府卿、左民尚书。父亲萧介,为梁侍中、都官尚书。萧允少时出名,他神采庄重,性情豁达有鉴赏力,举止含蓄不

  • 秦王与中期争论·佚名

    【提要】 伴君如伴虎,对于拥有一国政治、经济、军事极权乃至生杀特权的君王来说,谋臣们实际上都是弱者,除了智谋和口才之外,谋臣们一无所有。从下面的故事可以看出谋臣们的生死命运往往掌握在君王的一喜一怒之间。 【原文

  • 卷二十·沈棐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比事卷二十    宋 沈棐 撰外裔古者天下未尝不有外裔之患然古者明王在上则驱攘之功一出於天子故不庭之国虽病中原而兵威震讨礼义柔服海内卒赖以安若文王采?之师宣王六月之伐是也周衰王道不振遂

  • 卷三·陈启源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稽古编卷三吴江陈启源撰邶鄘卫谓康叔初封即兼有邶鄘衞此汉书地里志之说而服防从之者也【汉书云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邶鄘衞是也谓之三监三监叛周公诛之尽以其地封康叔号曰孟侯】谓康叔止有衞子孙并

  • 卷十八·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十八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十八圜丘祀天元史文宗本纪至顺元年九月敕有司缮治南郊斋宫祭祀志至顺元年将亲郊十月辛亥太常博士言亲祀仪注已具事有未尽者案前代典礼亲

  • 卷三·投子义青

    林泉老人评唱投子青和尚颂古空谷集卷三 后学性一阅 生生道人梓 第三十四则米胡问悟 示众云。形兴未质。方知形是影根。名起无名。始信声为响本。莫有向无形无影无响无声处会得的么。 举米胡和尚令僧问仰山(走口送舌)

  • 第十二 小诤·佚名

    一习斗诤之裁断,至比丘僧伽时,谦让而应以如拭尘埃之心至僧中。应善辨座席而着,不挤进长老比丘之间,不推开年少比丘之座,应著于适当之座,不言前后相违之语,不应言无益徒劳之语,应自说法,或应问其他,或不得轻视圣者之默静。于僧众

  • 竹洲集·吴儆

    宋代诗文别集。20卷。吴儆撰。另附《棣华杂著》1卷。卷1、卷2为奏议,卷3为政议,卷4为表启,卷5、卷6为启,卷7至卷9为书,卷10、卷11为记,卷12为序,卷13为祭文,卷14为杂文,卷15为铭赞,卷16为古赋,卷17至卷19为诗,卷20为

  • 李云英风送梧桐叶·李唐宾

    明初杂剧剧本。简名《梧桐叶》。李唐宾撰。旦本。剧谓唐时蜀人任继图参赞哥舒翰军事。值“安史之乱”,妻子李云英被掳,转辗被尚书牛僧孺收为义女,与牛的女儿金哥姐妹相称。“安史之乱”平定后,任继图回京游览大慈寺,因思念

  • 江上孤忠录·赵曦明

    清赵曦明著,江阴抗清81天史实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