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萧允传

萧允字叔佐,兰陵人。其曾祖父萧思话,为宋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爵位封陽穆公。祖父萧惠..,任散骑常侍、太府卿、左民尚书。父亲萧介,为梁侍中、都官尚书。

萧允少时出名,他神采庄重,性情豁达有鉴赏力,举止含蓄不露,行为合符礼法。初任邵陵王法曹参军,转任湘东王主簿,迁任太子洗马。侯景攻陷台城,百官逃散,萧允独自衣冠齐楚端坐在官署,侯景军人很是敬佩他,因而没有威逼他。不久出京师居京口,当时寇贼恣肆横行无所忌惮,百姓騷动不安,百官士族,四出逃散,独萧允安然不动。

有人问他缘故,他回答说:“性命之历数,自天意,岂能出逃就活命呢?只是患难的产生,皆起于利欲熏心,如果不追逐名利,灾祸怎么能产生呢?方今百姓振臂而起以此建立大功,因一句善言而取卿相之位,我一书生会有什么作为呢?庄周像躲避自己的影子一样而顾虑重重,我不会这样。”便闭门静处,隔日而食,最后避免了灾祸。

侯景乱平后,高祖镇守南徐州,致信召引他,萧允又称病推辞。永定年间,侯安都任南徐州刺史,亲自临庐拜访,表达他尊敬长辈之意。天嘉三年(562),征辟为太子庶子。三年授职为棱威将军、丹陽尹丞。五年兼侍中,出使北周,回朝任中书侍郎、大匠卿。

高宗即位,迁任黄门侍郎。五年573出京任前晋安王长史。六年(574),晋安王治南豫州,萧允再次任王长史,当时晋安王年纪还小,不能亲自管治民政事务,所以委托萧允代理府州事务。入京任光禄卿。萧允性情敦厚,未曾因追求名利影响自己的情绪。晋安王出镇湘州后,又苦求携萧允同行,萧允年少时和蔡景历要好,景历的儿子蔡征送干肉给萧允以表对父亲朋友的敬意,听说萧允要随行,便对萧允说:“公年岁已高德高望重,为国家的元老,从容镇守,早晚会做高官,何需再辛辛苦苦到地方陈书为官!”萧允回答说:“已答应晋安王,岂能食言。”他对荣誉坦然到如此地步。

至德三年(585),任中卫豫章王长史,历任通直散骑常侍、光胜将军、司徒左长史、安德宫少府。镇卫鄱陽王出镇会稽,萧允又任长史,兼会稽郡丞。萧允行经延陵季子庙,摆放..藻祭祀延陵,假托为异代之交写诗以表达自己的心意,文辞清丽典雅,后主曾问蔡征说:“卿父子与萧允为挚友,你认为此公志操如何?”征回答说:“他那种清净无为玄远高深的思想,深不可测,至于文章,看了这首诗后就不用说了。”于是背诵萧允的诗来对答,后主深为叹赏,同年任光禄大夫。

隋军渡江后,萧允迁到关右。那时陈朝官吏到长安的,一概照例授官,只有萧允和尚书仆射谢亻由以年老多病推辞,隋文帝觉得他俩德行高尚,便厚赐钱帛。不久因病于长安去世,时年八十四岁,其弟为萧引。

猜你喜欢
  志第十四 五行二·范晔
  卷二百五十九 熙寧八年(乙卯,1075)·李焘
  卷之三百十九·佚名
  第二六九谕同治九年十二月九日一一七○一--九·佚名
  ●续吴先贤赞卷之十二·刘凤
  卷三·高士奇
  江淹传·姚思廉
  赵元淑传·魏徵
  马仙鴘传·李延寿
  完颜永成传·脱脱
  卷之七十一  蓬軒類記四(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再论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钱穆
  第三十一章 贫弱的新中央【北宋初期】·钱穆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七·佚名
  四十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三·阮阅

      ●卷十三·警句门中  杨文公云:“钱惟演刘筠首变诗格,学者慕之,得其格者,蔚为佳咏。二公丽语颇多,如惟演《奉使途中》云:‘雪意未成云着地,秋声不断雁连天。’又云:‘客亭厌见名长短,村酒那能

  • 第一场·老舍

    时间 明嘉靖某年。地点 北京,严府。人物 路 楷(御史,丑扮) 严 喜(严府家院,小丑)严世蕃(官居侍郎,但皆以小丞相呼之,抹白脸)〔路楷上。路楷 (念)万般皆下品,只有作官高!来此已是严府,门上哪位在?〔严喜上。严喜 (念)有人见丞相,先

  • 卷十四·金履祥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前编>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前编卷十四 丙子周简王元年晋伯宗夏阳说卫孙良夫甯相郑人伊雒之戎陆浑蛮氏侵宋 左氏曰以其辞会也师于鍼卫人不保说欲袭

  • 燕对录·李东阳

    弘治十年三月二十二日,朝食前,司礼监太监韦泰驰至阁,亟呼曰:「宣四先生。」叩其故,曰:「不知。」臣溥、臣健、臣东阳、臣迁亟具衣冠至文华殿。叩头毕,上曰:「近前。」于是直叩御榻。司礼监诸太监皆环跪于案侧。 (「司礼监诸太

  • 路史卷十五·罗泌

    后纪六疏仡纪黄帝纪下帝鸿氏帝鸿氏,釐姓,帝律生帝鸿,是为帝休。母方纍氏,感掖晶而生,生而多祥。黄帝厌,帝休是立。正朔服度一,仍黄帝之故,故亡思亡为,不虑不图,而臻至治。治四十有七载,卒葬雝,雝之鸿冢是矣。在秦汉,皆列祀典。生白

  • 第八十六卷 文苑 一 三·缪荃孙

    常 州 府 三 清(上)龚百药龚百药,字介眉。三益孙。学问该博,下笔辄数千言。年十八,举顺治丙戌乡试。性落拓,不事生产。诗歌倜傥豪迈,与董以宁、邹祗谟、陈玉瑾称毗陵四家。坐墨误废,益肆力诗、古文词,性情工力,迥出

  • 一四七三 军机大臣谕奉旨将《石渠宝笈续编》缮写正本五分着传知戴均元等遵办·佚名

    一四七三 军机大臣谕奉旨将《石渠宝笈续编》缮写正本五分着传知戴均元等遵办乾隆五十八年二月初六日奉中堂谕:本月初二日面奉谕旨:《石渠宝笈续编》将次纂成,着缮写正本五分,分贮干清宫、宁寿宫、圆明园、避暑山庄、盛京

  • 卷十三·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十三明 杨士奇等 撰敬天宋哲宗元佑八年翰林学士范祖禹上奏曰臣前上仁皇训典愿陛下法则仁宗宜以至诚好学为先今因进讲月令圣人奉天之事臣窃以畏天者莫如仁宗故愿陛下先诚於事天臣闻圣人之

  • 汉纪三十三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下建武三年(丁亥、27)·司马光

    汉纪三十三 汉光武帝建武三年(丁亥,公元27年) [1]春,正月,甲子,以冯异为征西大将军。邓禹惭于受任无功,数以饥卒徼赤眉战,辄不利;乃率车骑将军邓弘等自河北度至湖,要冯异共攻赤眉。异曰:“异与贼相拒数十日,虽虏获雄将,余众尚多,可

  • 卷首下·董鼎

    钦定四库全书书传辑録纂注卷首下元 董鼎 撰【汉刘歆曰孔子修易序书班固曰孔子纂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今考序文于见存之篇虽颇依文立义而识见浅陋无所发明其间至有与经相戾者于己亡之篇则依阿简略尤无所补其非孔

  • 卷五·胡广

    <经部,书类,书传大全钦定四库全书书传大全卷五明 胡广等 撰盘庚上盘庚阳甲之弟自祖乙都耿圯于河水盘庚欲迁于殷而大家世族安土重迁胥动浮言小民虽荡析离居亦惑于利害不适有居盘庚喻以迁都之利不迁之害上中二篇未迁

  • 蕅益大师示念佛法门·周梦颜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佛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云栖云: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五宗。可惜今人,将念佛看做浅近勾当,谓愚夫愚妇工夫。所以信既不

  • 在中央公园谈话·太虚

    十九日,中央公园开讲四十二章经。九时半讲毕,余与王骧陆居士随法师步出公园。途次绿阴满地,凉风沁人,法师欣然,瀹茗对坐。适有章炯居士来求开示,问曰:‘人言宗教之兴,多在乱世,然否’?法师曰:‘普通宗教,多出乱世,唯佛教则不问世之

  • 致常惺法师书·太虚

    常惺法师慧鉴:法师与满、翠二子书,言将赴藏,并述其动机。证之法师素来倾心实证之谈话,知出真诚。且虚近讲救僧运动,首重真修实证以成果,尤见万里同心,不谋而合。此间人莫不奋然欲遮法师旋厦,而虚以极须有如法师之出乎真诚解行

  • 卷之五·佚名

    宋括山一庵释 本觉 编集明如如居士 毕熈载 较订南北朝梁 萧姓。都建康。四主。共五十六年。禅于陈。魏 元氏。至孝武分东西(东魏都邺。一主一十七年。禅于齐。西魏都长安。三主二十三年。禅于周)。壬午(梁武帝)

  • 我是猫·夏目漱石

    《我是猫》,日本近代杰出作家夏目潄石1905年完成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分上、中、下三册出版。这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以中学教员苦沙弥家中一只猫为故事的叙述者,刻画出20世纪初日本那些不满现实、故作清高知识分子

  • 扶天广圣如意灵签·佚名

    扶天广圣如意灵签。撰人不详。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述灵签占卜词。

  • 洞庭湖柳毅传书·尚仲贤

    元杂剧剧本。简名《柳毅传书》。尚仲贤撰。旦本。剧写唐高宗仪凤二年,柳毅应举落第,至泾河县访友,于泾河岸上见一女子牧羊。牧羊女郎形容愁苦,若有所待,柳毅怪而问之,乃知女郎是洞庭湖龙王之女三娘,为泾河小龙之妻;泾河小龙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