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首八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首八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诗乐

尚书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周礼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乐德敎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敎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敎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大夏大濩大武

太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隂阳之声阳声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隂声大吕应钟南吕函钟小吕夹钟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敎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

瞽蒙掌九德六诗之歌以役太师

钟师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祴夏骜夏

乐师凡射王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大夫以采苹为节士以采蘩为节

龠章掌土鼓豳龠中春昼撃土鼓龡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凡国祈年於田祖龡豳雅撃土鼓以乐田畯国祭蜡则龡豳颂撃土鼓以息老物

仪礼乡饮酒礼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乐南陔白华华黍乃间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山有台笙由仪乃合乐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苹工告於乐正曰正歌备燕礼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笙入立於县中奏南陔白华华黍乃间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山有台笙由仪遂歌乡乐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苹太师告乐正曰正歌备又有房中之乐注云弦歌周南召南之诗而不用钟磬之节也谓之房中者后夫人之所讽诵以事其君子

虞惇按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诗有其义而亡其辞朱子皆谓之笙诗其说曰仪礼乡饮酒礼燕礼自南陔以下曰笙曰乐曰奏不言歌则知其有声无辞也今考仪礼乡射礼奏狸首驺虞驺虞召南之卒篇也亦曰奏国语金奏肆夏繁遏渠肆夏时迈也繁遏执竞也渠思文也皆周颂之篇亦曰奏燕礼升歌鹿鸣下管新宫新宫曰管犹南陔之曰笙也新宫诗今亡而左传宋公享昭子赋新宫是新宫有诗矣管有诗笙何独无诗夫子删诗三百十一篇诗也非乐也如曰有声而无辞是乐谱非诗也曰笙曰乐曰奏不言歌夫太师既告乐正曰正歌备矣是南陔六诗未尝不言歌也

乡射礼乃合乐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苹工告於乐正曰正歌备

大射礼乃歌鹿鸣三终乃管新宫三终奏狸首以射礼记射义天子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卿大夫以采苹为节士以采蘩为节驺虞者乐官备也狸首者乐会时也采苹者乐循法也采蘩者乐不失节也虞惇按射义故诗曰曾孙侯氏四正具举大夫君子凡以庶士小大莫处御于君所以燕以射则燕则誉或曰此即狸首之诗也

乡饮酒义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笙入三终主人献之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

虞惇按升歌三终鹿鸣三诗也笙入三终南陔三诗也间歌三终鱼丽由庚六诗也合乐三终二南六诗也凡乐四节诗十有八篇皆谓之正歌

仲尼燕居升歌清庙示德也下而管象示事也

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可以衣裘帛舞大夏

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乐器从之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於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魏文侯问於子夏曰敢问溺音何从出也子夏对曰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此四者皆淫於色而害於德是以祭祀弗用也子赣见师乙而问焉曰赐闻声歌各有宜也如赐者宜何歌也师乙曰乙贱工也何足以问所宜请诵其所闻而吾子自执焉寛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逹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静亷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爱者宜歌商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夫歌者直已而陈德也动已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星辰理焉万物育焉故商者五帝之遗声也商人识之故谓之商齐者三代之遗声也齐人识之故谓之齐明乎商之音者临事而屡断明乎齐之音者见利而让临事而屡断勇也见利而让义也有勇有义非歌孰能保此

虞惇按师乙声歌之论风雅颂与商齐并称故夹漈郑氏遂以齐为齐风商为商颂而子夏之论溺音所谓郑音好滥卫音趋数者朱子亦即以国风郑卫之诗当之不知此论音非论诗也郑之好滥卫之趋数郑卫之音耳非诗也若谓郑音即郑诗卫音即卫诗则十五国风未尝有宋诗也齐为齐风商为商颂所谓五帝三代之遗声又何以称焉桑间濮上亡国之音圣人亟欲放而絶之而朱子反以桑中刺奔之诗为桑间濮上之音夷雅乐於新声杂淫哇於正始经学之缪未必不由此滥觞矣

春秋传吴公子札来聘请观於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太公乎国未可量也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为之歌魏曰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後谁能若是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偪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卫甯武子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及彤弓不辞又不答赋使行人私焉对曰臣以为肄业及之耳昔诸侯朝正於王王宴乐之於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王於是乎赐之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以觉报宴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

国语叔孙穆子聘於晋晋悼公飨之乐及鹿鸣之三而後拜乐三晋侯使行人问焉对曰夫肆夏繁遏渠天子所以飨元侯也歌文王大明緜则两君相见之乐也皆昭令德以合好也皆非使臣之所敢闻也臣以为肄业及之故不敢拜今伶箫咏歌及鹿鸣之三君之所以况使臣臣敢不拜夫鹿鸣君之所以嘉先君之好也敢不拜嘉四牡君之所以章使臣之勤也敢不拜章皇皇者华君敎使臣曰每怀靡及诹谋度询必咨於周敢不拜敎

论语曰师摰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毛氏曰古者敎以诗乐诵之歌之弦之舞之

朱子曰二南正风房中之乐也乡乐也二雅之正雅朝廷之乐也商周之颂宗庙之乐也至变雅则衰周卿士之作以言时政之得失而?鄘以下则太师所陈以观民风者耳非宗庙燕享之所用也

小雅燕礼用施之君臣之间大雅飨礼用惟人君可歌虞惇按史记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是三百五篇皆乐也二南正雅商周之颂固已用之朝庙用之乡国其变风变雅亦皆可以播之乐章因事类而歌吴季札观周乐使工歌周南召南自?鄘而讫於曹郐是则十三国诗皆乐也东汉之末杜夔奏鹿鸣驺虞伐檀文王四篇伐檀今之变风也大戴礼投壶篇云凡雅二十六篇其可歌者八篇鹿鸣狸首鹊巢采蘩采苹伐檀白驹驺虞仪礼乃管新宫三终或云新宫即斯干而春秋传卫献公使太师歌巧言之卒章是虽变雅亦可入於乐有不用未尝不可用非若後世之诗有徒作而不用者也朱子谓?鄘而下仅以观民风而程大昌遂谓南雅颂为乐诗自?至豳为徒诗而不入於乐其说误矣

郑樵氏曰自后夔以来乐以诗为本诗以声为用八音六律为之羽翼圣人编诗为燕飨食之时用以歌而非用以说义也汉去三代未远大乐氏以声歌肄业往往三百篇瞽史例能歌之迨义理之学日胜声歌之学日微东汉之末礼乐萧然曹孟德平刘表得汉雅乐郎杜夔夔老矣久不肄习所得於三百篇者唯鹿鸣驺虞伐檀文王四篇而已太和末又失其三左延年所得唯鹿鸣一篇每正旦大会东厢雅乐常作者是也至晋世鹿鸣一篇又无传自鹿鸣一篇絶後世不复闻诗矣钱澄之曰礼记诵诗三百歌诗三百弦诗三百舞诗三百是三百篇不独可歌亦备乎弦舞之音节矣

顾炎武曰歌者为诗撃者拊者吹者为器合而言之谓之乐对诗而言所谓乐者八音也兴於诗成於乐是也分诗与乐言之也专举乐则诗在其中吾自卫反鲁然後乐正雅颂各得其所是也合诗与乐言之也

诗三百篇皆可以被之音而为乐自汉而下乃以其所赋五言之属为徒诗而其协於音者则谓之乐府自宋以下则其所谓乐府者亦但拟其辞而与徒诗无别於是乎诗与乐判然为二不特乐亡而诗亦亡

安世房中歌十七章郊祀歌十九章皆郊庙之正乐如三百篇之颂也其他诸诗所谓赵代秦楚之讴如列国之风耳

乐府如清商清角之类以声名其诗也如小垂手大垂手之类以舞名其诗也以声名者必合於声以舞名者必合於舞至唐而舞亡矣至宋而声亡矣於是乎文章之传盛而声音之用微然後徒诗兴而乐废

土鼓乐之始也陶匏祭之大也二者之音非以悦耳存其质也国语伶州鸠曰匏竹利制又曰匏以宣之瓦以赞之今之大乐久无匏土二音而八音但存其六矣熊氏谓匏音亡而清廉忠敬者之不多见吾有感於其言读诗质疑卷首八

 

猜你喜欢
  玉藻·戴圣
  非儒下第三十九·墨子
  ●毛詩多識卷九·多隆阿
  理学类编卷四·张九韶
  卷十九·李光坡
  卷首·段昌武
  卷一·吕祖谦
  卷四十四·康熙
  卷十九·康熙
  卷十·秦蕙田
  甫田·佚名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佚名
  思惟品第一·佚名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五·宗喀巴
  求感通为修行大障·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唐艺孙·唐圭璋

      艺孙字英发。有瑶翠山房集。   天香   宛委山房拟赋龙涎香   螺甲磨星,犀株杵月,蕤英嫩厌拖水。海蜃楼高,仙娥钿小,缈结成心字。麝煤候暖,载一朵、轻云不起。银叶初生薄晕,金猊旋翻纤指。   芳杯恼人渐醉。碾微

  • ◎卷上·钟嵘

      ◇古诗  其体源出於《国风》。陆机所拟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其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虽多哀怨,颇为总杂。旧疑是建安中曹氾王所制。“客从远方来”、“

  • ●卷八十六·徐梦莘

      靖康中帙六十一。   起靖康二年三月十七日丁未,尽二十七日丁巳。   十七日丁未张邦昌令尚书省榜施行事件。   三月十七日三省枢密院同奉面旨嗣位之初宜广推恩霈今四方道路未通致赦宥未能宣布缘京城围闭日久

  • 唐鉴卷十四·范祖禹

    德宗三帝问陆贽以当今切务贽以向日致乱【向音向】由上下之情不通劝帝接下从谏乃上疏其畧曰若羣情之所甚欲者陛下先行之所甚恶者陛下先去之【恶乌故切去上声】欲恶与天下同而天下不归者自古及今未之有也又曰四方既患于

  • 卷之二十七·佚名

    宣统元年。己酉。十二月。丙子朔。翰林院侍读荣光奏、各省已修铁路。请仿照京奉铁路办法。安设巡警。京奉一路。于站路巡警之外。宜酌添护路巡警。下邮传部知之。现月  ○丁丑。监国摄政王面奉隆裕皇太后懿旨。明

  • 四一五 谕曹锡宝着在四库全书馆行走·佚名

    四一五 谕曹锡宝着在四库全书馆行走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十八日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十八日奉旨:曹锡宝着在四库全书馆行走。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附录一·吴大廷

    福建票盐志略序东瀛训土训民录序上吴仲宣制军书兵部侍郎福建巡抚清惠徐公墓志铭福建票盐志略序管子曰:『海王之国,谨正盐筴』。闽之兴、泉、漳三郡,皆滨海产盐地也;自宋景佑二年始立盐算,课额无多。明末,设转运使,司分场七;我

  • ●序·文秉

    烈皇昔由藩邸入继大统,毒雾迷空,荆棘满地,以孑身出入于刀锋剑芒之中,不动声色,巨奸立扫,真所谓聪明睿智,神武不杀者耶!仪监于殷,尽彻诸内奄,政事俱归于外庭,诚千载一时也。然而逆珰遗孽,但知力护残局,不复顾国家大计,即废籍诸公,亦阅

  • 尉元传·魏收

    尉元,字苟仁,代郡人。世代都是豪族。父亲尉目斤,因有勇有谋而著称于当时。泰常年间,任前将军,跟从皇帝平定虎牢,颇有军功,被授任为中山太守。尉元十九岁的时候,以善于骑射而著称。神..年间,任虎贲中郎将,转任羽林中郎,为人小心谨

  • 舒化传·张廷玉

    舒化,字汝德,临川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进士。授职为衡州推官。改任凤阳推官候补升户科给事中。隆庆初年,三次调任至刑科给事中。皇帝任用宦官,旨令多从宫中发出。舒化称:“法律是天下的公理,大小罪犯应该全部交付给法司

  • 卷二·黄佐

    钦定四库全书翰林记卷二      明 黄佐 撰殿阁大学士洪武十五年十二月戊午仿宋制置殿阁学士以礼部尚书邵质为华盖殿大学士翰林院学士宋讷为文渊阁大学士检讨吴伯宗为武英殿大学士典籍吴沈为东阁大学士文华殿亦

  • 门人黄修易录·王守仁

      〔1〕黄勉叔问:“心无恶念时,此心空空荡荡的,不知亦须存个善念否?”先生曰:“既去恶念,便是善念,便复心之本体矣:譬如日光被云来遮蔽,云去光已复矣。若恶念既去,又要存个善念,即是日光之中添燃一灯。   〔2〕问:“近来用功,

  • 卷八·何楷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世本古义卷八 明 何楷 撰 殷帝辛之世诗二十篇 采蘩美太姒亲蚕也【朱子云古者后夫人有亲蚕之礼此诗亦犹周南之有葛覃也子贡传亦以为诸侯之夫人勤于亲蚕国人美之申培说同愚谓夫人即太姒也何以证之

  • 《坛经》考·胡适

      一、跋《曹溪大师别传》  《曹溪大师别传》一卷,中国已无传本。此本是日本所传,收在《续藏经》二编乙,19套,第五册,页483—488。有日本僧祖芳的书后云:  昔于东武获《曹溪大师别传》,曩古传授大师从李唐手写赍

  • 摄大乘论释论 第六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论 第六卷世亲菩萨造隋天竺三藏笈多共行矩等译入应知胜相胜语第三论曰。如此已说应知相。入应知相云何可见。多闻所熏习依止。非阿梨耶所摄。如阿梨耶成种子。正思惟所摄似法似义所生。似所取物有见

  • 卷第三十八(结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三十八(结字号) 甲子(宋高宗绍兴十四年起金皇统四年)己巳(金改天德)癸酉(金改贞元)丙子(金改正隆)辛巳(金大定元年)癸未(孝宗隆兴元年)乙酉(改乾道)甲午(改淳熙)庚戌(光宗绍熙元年金明昌元年)乙卯(改庆

  • 苗宫夜合花·佚名

    一代之亡国伤心史,其中必有嵌奇磊落之士,捐家产,掷头颅,特起苍头军以与大盗元凶相奋斗,斗而不捷,则阖家赴难,举族骈诛,前仆后继,略不沮怯。及夫大势已去,天命不归,识微韬晦之士,又往往仗剑出塞,披发入山,吊禾黍之故宫,哭松楸之鬼塚。

  •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

    长篇小说。沈从文著。1928年上海新月书店出版。分上下两卷。这是一部长篇童话小说。阿丽思写信给兔子约翰·傩喜先生,相约一起去游览中国。事前约翰·傩喜先生弄到一本《中国旅行指南》,知道了中国的一些情况,如住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