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录一

福建票盐志略序

东瀛训土训民录序

上吴仲宣制军书

兵部侍郎福建巡抚清惠徐公墓志铭

福建票盐志略序

管子曰:『海王之国,谨正盐筴』。闽之兴、泉、漳三郡,皆滨海产盐地也;自宋景佑二年始立盐算,课额无多。明末,设转运使,司分场七;我朝增为十三,而行盐之地仅在闽,汀州犹不与焉。出产多则私炽,营销隘则价昂;托是业者,又视盐为利薮。官执法以病商,商抗法以蚀课;而盐法扫地尽矣。元时,两淮盐法久坏,敬俨为运使,黜贪厘弊课役至二十五万余引;然则崇廉洁、黜贪污,岂非盐法救弊之要务乎哉!

同治四年夏,余奉命都转闽海,正值全纲瓦解之余;而其时军务正繁,度支告匮。不忍苛取于民也,不得不规复自然之利;不忍刻求于商也,不得不自除漏卮之源。于是尽革陋规,岁省金钱十余万有奇;改行票运,截清陈引:凡穷变通。久之,方兼盐政,左公又能假以便宜,虽不材如余,行甫期年,犹着成效。计一年所入,较旧任不啻十之比;旧定之正溢两课,亦且倍焉。夫闽之产盐如故也,其行盐亦如故也;而盈绌如此者,岂天降而地出哉!亦以绝利一源,此其尤彰明较著者也。惟是年满奏销,成法无考;几经筹议,乃始定章。余惧后之废兴无常也,适有量移台湾之役,因撮其要者刊为「福建票盐志略」一书,板存库中;后世或废而复兴,庶几得有考焉。

年来典海军沪上,友人多索观是书;而索板印书,已不易得。呜乎!盖人之专利也,甚矣。余复稍更官书体式,重付手民,冀垂久远;而因弁言于首云。

东瀛训土训民录序

丙寅孟冬,余以闽鹾使者奉命备兵台、澎,兼视学政。以海外荒服之地,又值刑政久弛之余;自惟德薄,时兢兢以不克称职为惧。而因检蓝鹿洲「棉阳学准」择其要者,益以方望溪代「礼闱示贡士」文辑之,名为「训士录」。又采阳明公移,于告示中择取数篇辑之,名曰「训民录」。凡余所期言而不能言者,前贤皆代余言之。爰捐赀付诸手民,刊行各属,俾吾士民知所警惕。

昔苏子瞻「请进御陆宣公奏议疏」有云:『病虽愈于医手,方多傅于古人』。余之为此二录也,其亦犹苏子之意也夫。

同治丁卯仲春月上漧,沅陵吴大廷并书于台阳之斐亭。

(附)识语三则

先儒性理书伙矣;余独举「棉阳学准」,以训诸生者,以潮州风气与台相类,对病下药之意也。书凡四条,只「闲邪存诚」四字尽之。前二条,澄品类、严过失,皆闲邪之事;后二条,谨学行、密操存,皆存诚之事。凡我生童,能于此书细心体究,以之冶己并以之劝人,而谓全台风俗有不媲美邹、鲁者,吾不信也。我生童其各勉之哉!大廷谨识。

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八股,其末也。然功令以此取士,士子即以此为进身之级;而陋习相沿,几令制艺一途,竟成绝学。是以文风卑,而士习因之愈坏。今特刊望溪先生「礼闱示贡士」一则,俾我诸生知所趋向,或者于风化不无小补云。大廷谨识。

余悯台民蠢顽,易蹈法网;而并追咎夫地方有司自失其教,遂至于此。兹检王阳明先生公移所以谕告父老子弟并村寨贼巢,明白剀切,虽老妪能解读之;而有不翻然悔悟者,岂人情哉!爰再刊布,俾全台穷乡僻壤读书士子咸有其书;得以就地劝导,于以砭愚订顽,毋蹈强陵弱、众暴寡——结党树旗恶习,用佐吾教化之所不及。某虽不敏,窃愿拭目俟之。大廷谨识。

上吴仲宣制军书

三月朔日,某顿首上书督师尚书执事:

壬戌孟冬,赞军濠上,东接清淮;清淮者,明公驻节之区,而濠上则明公钓游之处也。饫闻仁风,思欲睹休光而亲盛德久矣。会癸亥秋暮,于役皖江,道出盱眙,满拟晋谒阶墀;而同行诸人以由蒋坝赴邗路近且速,迫而从之,遂至违其初志。去夏,左爵官保以台湾见属;中丞徐公知之,不谋于某,为力辞者屡矣。比左爵宫保改调陕、甘,将军英公复为力辞,其言尤极切至:而皆未蒙允诺;并承再四慰勉,许以台事就绪,即为调回。其意似以台湾百事废弛,非某不可;而不知某之不能治台湾也。逡巡数月,竟于十月东渡;以是明公持节南来,又不获随诸僚属拜迎马首。何一见之缘,天之悭之如此!

某莅台四月余矣,自隶版图以迄于今,凡治乱之迹见诸图籍者,略皆涉猎及之;大约不出戡定、补苴二端,从未有以法整齐约束者也。近自粤逆构乱内地,不能兼顾;而政刑扫地尽矣。夫备边之道,兵威为重;威立而后,人始知恩。台之额兵水陆万四千有余,不为不多也;乃自班戍不行,仅存者衰老疲惫之卒,无不以抗官、通贼为利。至于战舰九十六,今无一焉。以故奸民生心、士豪玩法,厅县坐视其恣横而末可如何!而供亿之繁、酬应之重,势不能省;于是弱者侵蚀正供、强者劫取民财,如俗所称「办案」云者,比比也。夙夜思维:欲隐忍,则必负国;欲刮磨,则先危身。究之身可危而国不可负也,先裁陋规,继禁浮费;各属厅、县年可节番银万数千元。又择其不职者易之,逋逃台湾以蠹政殃民者逐之。虽以此蒙谤,不悔;吏治自是或有转机乎!虽然,兵威不可缓也。先制龙槽师船,分巡内港;继请添置红单师船,以巡外洋。复排众议,商之镇军,力筹裁兵加饷之策。凡所以驭武弁者,亦如文吏。从此土匪、土豪,渐觉敛戢。而又整新书院、捐置义学、清理积案、旌表节孝,虽未能润色鸿猷,然规模粗具;尚冀竭尽驽钝,为明公绥靖海疆,少纡愿见末见之意。

不图精气素薄,用心过劳;旬月以来,饮食顿减,须发渐白。甚至执笔构思,心火上炎。某区区一身,何足爱惜!所虑海外荒服,正班定远所谓「蛮夷怀鸟兽之心,虽养易败」;万一病躯贻误,如地方何!幸明公忠诚许国,素以爱惜人材为心。不顾忌讳,敢求速选贤员前来更替,以重沿海之防、以逭东顾之责;令得进谒三山,不至并世有大贤如明公者,终身以不得见为恨,忻感宁有极耶!

道远无可将意,仅献拙刻「诗文集」、「福建票盐志略」数种,聊助燕闲之清览;统希亮察!临颖不胜悚惶待命之至。

兵部侍郎福建巡抚清惠徐公墓志铭

公讳宗干,字树人,姓徐氏;江南通州人也。曾祖仁滋,贡生;祖宽,生员;父蔚,生员,乡人谥曰「孝毅」。以公贵,均赠光禄大夫。孝毅生男子子三,而公为长。将娩时,叔祖母王太孺人夜梦绿衣童子出暗室中;越日,而公诞生。

嘉庆二十五年,公年甫二十五岁,联捷成进士;以知县,发山东。历曲阜、武城、泰安三县、高唐、临清两州,迁济宁直隶州知州;两兼泰安、兖州俯通判,一署兖州府。以济宁城垣、学宫工竣,加知府衔。用卓异荐,入觐,简放成都府遗缺知府,补保宁府,兼护川北道。迁福建汀漳龙道数月,兼摄漳州府事;以母忧,去任。服除,用举者,特补台湾道;历四年。至咸丰初元,因病四次请开缺,不允;以军功,赏戴花翎,擢福建按察使。尚未去任,忽奉檄调回内地察看。比抵省,制府王公懿德询知其枉,具疏剖晰;奉旨:送部引见。初,命帮办河南英桂军务。嗣又命往安徽,帮同和春、福济办理防剿事宜。未及赴皖,补浙江按察使。以河南剿贼出力,赏加布政使衔。旋擢浙江布政使,因公去位。旋奉旨办理通、泰团练;仅数月,赏还布政使衔。未几,遂授福建巡抚。

公以文事起家,年本少而饶吏干;廉能办治,所在有声。方其官泰安也,徂徕山为盗薮,公深入剿捕,并严治匪党,盗为衰止。泰山倏有狼患,公为祷于神;一夕,大雷雨,狼竟溺死。而又以俸钱捐驿递小车,免派阔布,岁省民钱至数十万有奇。其在高唐,随巡抚经额布往潍县剿办教匪马刚等戕官谋逆,公力请于抚军,就地诛首恶而免其缘坐者百数十人;闻者翕然。又尝遴干役潜入一炷香匪党,于期会日掩捕之;罪其魁,余宥自新。后数年,东昌教匪案发,将兴大狱;而公所治武城、高唐,无一波及者。其在济宁,撤淫祠以祀先贤。诸善政甚伙,而其尤著者,金乡县挑浚彭河,屯民千余人阻工,误伤差官,势汹甚,当事欲请兵往;公闻,立驰至,谕众「以畏水患故」自首,而并力解于大吏,事竟释然,所全活无算。及其官汀漳龙道也,浒茂等庄,官吏素所不能到;公单骑至其地,父老迎谒,受约束维谨。故视事仅五月,而漳民至今思之。台湾虽处海外,而占籍者大半漳、泉人;公既为漳人所思,移以治台。缉匪安良,民益大和。然荒服蛮民难静易动,大吏又往往喜遥度;故咸丰三年台、嘉中路及南路凤山匪徒同时蜂起,戕官陷城——公虽随时派兵剿办,旋就扑灭,而撤任之耗至矣。幸大吏不护前,而又逢先帝仁明,素稔其治行,虽再起再踬,不数年竟令巡抚福建。当是时,东南发逆势尚猖獗,而台湾、汀州及上下府匪氛充斥;公以一人支拄其间,战守兼筹,次第平定。洎同治三年巨逆李世贤、汪海洋突犯龙、漳,势尤张;督帅左公率雄师自浙来闽,公又能同心协规,无毫发私;不半载,而全闽肃清。世固以此多左公之功,而尤以公之推贤让能为不可及也。然公年已七十有一,而劳病不可支矣。

同治五年十一月二十日,以疾薨于位;身后萧然,无异寒素。遗疏闻,天子轸悼,赐恤如例;并加恩编入国史「循良传」,入祀福建名宦祠,予谧「清惠」。子毓海,由附生捐署正衔中书科中书;服阕,送部引见。生平着有「斯未信斋集」若干卷,其它编辑甚多;而所著「虹玉楼制艺」,尤为世传诵云。

娶刘夫人,无子,早卒;侧室四:一聂、一陈、一吕、一顾。生女子子四人,大妮字丁、娟字汤,聂出;媛字孙、荣字王,陈出。生男子子一,毓海,顾出;后以顾为继室。

公爱士出于至诚,所至修复书院,皆躬自督课,而衡鉴尤精。在福建,为监临并主武闱者再。三为山东乡试同考官,五举台湾岁、科试。所拔取,先后入词林者数人,并有任兼圻者。

大廷初官福建盐道、公以「才堪大用」密疏保荐;比左督帅以台湾道见属,公为力辞不获。濒行,公在病中,怆然别去。未旬日而公薨,余曾为文以哭之。兹公子将以某年某月奉公柩葬于某乡某原,而以行状介公门人观察周君懋琦来请铭,余焉忍辞。

铭曰:公初试吏,廉干夙成;植禾翦莠,赫其有声。洎登高位,世方艰难;彼强厉者,剜缺不完。公独终始,履险若夷;莫或惎之,谁实尸之!惟公忠清,上结主知;遗疏上闻,天子曰嘻!褒终饰美,为凡吏师;有稽疑者,来征铭辞。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一·张廷玉
  归田录卷一·欧阳修
  卷三百 元豐二年(己未,1079)·李焘
  國語卷第四·韦昭
  后汉孝章皇帝纪下卷第十二·袁宏
  第六十四回 遭鬼祟田蚡毙命 抚夷人司马扬镳·蔡东藩
  第九十三回 守蜀境累得贤才 劾史氏力扶名教·蔡东藩
  贫士传后序·黄姬水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九十·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七·佚名
  卷之六百五十七·佚名
  第二节金制管乐器·李叔同
  卷三十上 苏竟杨厚列传第二十上·范晔
  卷五十七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司马迁
  卷二十四·叶隆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 子·关汉卿

    ;[卜儿蔡婆上,诗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老身蔡婆婆是也,楚州人氏,嫡亲三口儿家属。不幸夫主亡逝已过,止有一个孩儿,年长八岁,俺娘儿两个,过其日月,家中颇有些钱财。这里一个窦秀才,从去年问我借了二十

  • 五集卷八十三·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八十三古今体六十九首【癸丑七】喜晴【六月初八日】昨日晓晴直至酉将谓晴定庆额手然而聚散犹恋宇傍晚霏丝复纷纠不安衾枕恐成霖展转思维增惕丑或适烟雨楼之作语近

  • 附集外诗·陶弼

    (据合璧事类増) 咏藕 万顷金沙里,谁将玊节栽。丝应鲛乞与,津是蚌分来。盘贮氷犹结,刀侵雪易摧。防风骨外折,混沌窍中开。月寺僧家钵,风亭酒客杯。胸中秋气入,牙角雨声回。自愧尘泥贱,得蒙尊爼陪。与君消酷暑,瓜李莫相猜。蜨 暖

  • 列传十二·薛居正

    杨师厚,颍州斤沟人也。为李罕之部将,以猛决闻,尤善骑射。及罕之败,退保泽州,师厚与李铎、何絪等来降,太祖署为忠武军牙将,继历军职,累迁检校右仆射,表授曹州刺史。唐天复三年,从太祖迎昭宗于岐下,李茂贞以劲兵出战,为师厚所败。及

  • 卷一百八十六 嘉祐二年(丁酉,1057)·李焘

      起仁宗嘉祐二年六月盡是年十二月   六月壬子,以汝州龍山孔旼為校書郎、致仕,絳州稷山韓退為安逸處士。翰林學士承旨孫抃薦旼、退有行義也。   自趙彥若制策不入等,閱四年,遂無應科者。上曰:「豈朕待之不至耶?」此據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六·佚名

    万历二十六年九月癸未朔遣王赋业以原官充总兵镇守临洮地方○赠已故尚书陆光祖太子太保荫一子国学生赠已故工部侍郎吕鸣珂工部尚书○甲申御史乔璧星议廷推谥法二事一敕吏部将五品以上资俸及推升规格开造书册按季送会推

  • 史记集解卷八十七·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厠中防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防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防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

  • 严实传·宋濂

    严实,字武叔,泰安长清人,略知书,性情豪放,不治家产,喜交结朋友,好施舍。在穷困失意时,多次因肇事被捕入狱,一些讲义气朋友死力相救,才得出来。太祖八年(1213)秋,蒙古大兵自紫荆口入金朝境,攻取山东、河北、河东,然后又北归。金朝东

  • 卷之八十六  君子堂日詢手鏡上(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君子堂日詢手鏡,二卷(別本有作一卷者),未著撰人姓氏。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顧氏文房叢刻本、明紀錄彙編本皆作王濟撰。濟,字伯雨,號雨舟,烏程人,官至廣西橫州判官。事蹟詳國朝獻徵錄卷一0一本傳。) 君子堂日詢手鏡

  • 歴代建元考卷五·钟渊映

    秀水钟渊映撰东晋列国考汉【刘氏 后改号赵】髙祖光文皇帝渊新兴匈奴人以晋永兴元年甲子起兵离石自称汉王戊辰称帝徙都平阳在位六年庚午殂太子和立为弟聪所杀改元三元熙【四】永凤一河瑞【一 以得玉玺于河改元】烈宗

  • 卷三十九·郑玉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阙疑卷三十九    元 郑玉 撰 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葬曹悼公 公如晋次于乾侯 公如晋将如乾侯子家子曰有求于人而即其安人孰矜之其造于竟弗听使请逆于晋晋人曰天祸鲁国君淹恤在外君亦不使一个辱

  • 众经目录卷第五·彦琮

    隋翻经沙门及学士等撰阙本(旧录有目而无经本) 合三百七十八部六百十卷&middot;闲居经十卷 晋世沙门竺法护译&middot;海意经七卷&middot;宝顶经五卷&middot;如来恩智不思议经五卷右三经宋明帝世沙门法眷于广州译。&m

  • 漆园指通卷之一·净挺

    云溪俍亭道人净挺 着豫章灯岩居士文德翼阅逍遥游庄子游方之外者也屈子远游未离于域内也故夫驰域外之观者则无往不适也自适己适而非适人之适者也。通云踏毗卢顶上行驾铁船入沧海。北溟有鱼(至)六月息者也。鱼耶鸟耶南

  • 夏小正·佚名

    相传为夏代的历法。它根据天象、物候来定季节与月份。记有各月昏旦伏见和南中天的星象,并指明初昏斗柄方向和时令的关系 (可能即后世每月斗建的起源),为我们提供了从以观测物候定农时的自然历,向以观测天象确定农时的

  • 催官篇·赖文俊

    二卷。宋赖文俊 (生卒年不详)撰。赖文俊.字太素,处州 (今属浙江省)人,曾官于建阳,好相地之术,后弃职浪游,号布衣子,世称赖布衣,撰有 《绍兴大地八钤》、《三十六钤》、《催官篇》等。《催官篇》一书,分 《评龙》、《

  • 太上元始天尊说消殄虫蝗经·佚名

    太上元始天尊说消殄虫蝗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对太极真人讲述。谓天下人民不生敬信,故虫蝗兢起,水旱不调。天尊命神将神君、风伯、雨师、雷公、雷母、龙王龙神等降

  • 含中集·李锴

    诗集。5卷。清汉军旗人李锴撰。此为睫巢集之初稿本,与之多有异同,有《辽海丛书》本。

  • 乾隆晋政辑要·海宁

    清海宁修,郑源璹纂辑。海宁,满洲正黄旗人,籍贯奉天长白(今属吉林)。乾隆五十三年(1788)任山西巡抚。郑源璹,直隶丰润(今属河北)人。贡生,乾隆四十八年由广东布政使调任山西布政使。是书纂辑于乾隆四十九年,供巡抚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