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六十五章 大顺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语译

古时善于以道治国的人,不要人民机巧明智,而要人民朴质敦厚。百姓智巧诡诈太多,就难以治理。如果人民多智,治国的人又凭自己的智谋去治理他们,那么上下斗智,君臣相欺,国家怎会不乱!

如果治国者不用智谋,不显露自己的本领,不开启人民的智谋,只以诚信待民,则全国上下必然相安无事,这岂不是国家的一大福祚?

“以智治国”和“不以智治国”是古今治乱兴衰的标准界限。若能常怀这种标准在心,不以智治国,必能与道同体,而达玄德的境界。

玄德既深又远,不同于普通的物事。当玄德愈见真朴时,万物也就回归了自己的本根,然后才能完全顺合自然,与道一体。

近代的读者几乎无人同意老子无政府主义的“弃智”和“愚民”的学说。主要的原因就是:老子所说黄金时代的单纯思想,把人带进了退步的世界。

读者或许还记得:老子的哲学思想是反“多智”和“多学”的。他不但坚持人民要回复原始的单纯,君王和圣者更应做到不以智治国。因为导致无政府主义产生的因素,是由于当时的政治混乱,人们智力的发展与道德的滋长已不大平衡。

我曾在第十九章之一介绍过庄子那个时代的混乱,这些混乱大多是由一些学者名师引起的。当时的学者,利用人民疲于应付战乱、税金、征兵的机会,一国一国地去宣传他们所谓的和平之道。于是,理想主义的儒家高唱仁义之教,现实主义的政客广布无益的策略之说。

他们都为自己闯出了名声,却把各国的君主带进纷扰的世界,这种现象在当时已蔚然成了潮流。

庄子特别针对那些流浪学者造成的纷扰提出抗议。他觉得,这些人未免太小题大做了。

天下大乱之始

《庄子》之《胠箧》

现在弄得百姓无时不仰头举足,寻求安全的处所。只要听到有人说“某地方有贤人”,便不顾一切地背着粮食,内弃双亲,外抛君主,急驰千里,到达别国的疆域。这都是治者喜欢智识的结果。上位的人一旦喜欢智慧,忽视大道,天下也就大乱。怎么会有这种结果呢?

譬如说:弓、箭、毕、戈等东西一多,飞鸟就困扰;钓、饵、网等东西一多,水中的鱼便混乱;栅、网、阱等东西一多,林中的野兽便慌张;懂得欺诈、狡猾、奸佞的知识愈多,世人就愈会被争辩所迷惑。

世人只知追求不知道的外在知识,而忽略了保守已具有的内在本性;只知批评别人的过错,不知省察自己的错失,天下岂有不乱之理?甚至还连带影响到日月的光辉、山川的精气、四时的运行。这些若受到蒙蔽的扰乱,即使那没有脚的爬虫、空中飞的昆虫,也会跟着失去了它们的本性,这实在是好智引起的大乱啊!

自三代以来,天下就已经是这样了。人们抛弃淳朴,喜好狡诈;不用无为,反用争辩。单单争辩一项,就已足够把混乱带给天下。

导致大乱的原因,除了儒墨之教的盛行,便是曾在第十九章之二提到的民情变化。

“圣人”伤人性

《庄子》之《马蹄》

马的本性原是:饥渴时吃草喝水,高兴时交颈摩擦,愤怒时背立相踢。如果用衡轭驾驭它,用缰绳限制它,它立刻就知道如何睥睨怒视,曲颈猛突,诡诈吐衔,暗中咬辔来对抗。马之所以能有这般狡诈的智力,乃是伯乐的罪过啊!

上古赫胥氏时,百姓安居无为,率性而游;饿了便吃,饱了便遨游四方,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到后世圣人治理天下的时候,便开始创设礼乐来改变世人的行为,高悬仁义来安抚天下的人心。百姓因而竭力追求智巧,贪慕利禄,而不知停止,这又是圣人的过错啊!

吃人的言:儒家“解决困难之愚行”

《庄子》之《庚桑楚》

庚桑楚说:“自从尧、舜以来,治者便开始尊敬贤人,擢用能人,优待善人,并给予利禄……”

“实在说来,那尧、舜二人又有什么值得让人称颂的地方?他们像在断垣残壁中种植杂草一样地穷于无味的争辩,又像是选长发梳洗、数米粒煮饭一样地困于乏味的计较中,这样又如何能救世呢?”

“要知道:推举贤能,百姓就会有所图谋;任用才智,百姓便会彼此相欺。这些方法不但不能使百姓淳厚,反而给他们制造了谋利的机会,于是,子弑父,臣弑君,白昼抢劫,正午行窃的事情层出不穷。”

“我告诉你吧!社会大乱的原因,必定是起自尧、舜的时代。它不但影响到现在,更会波及千年以后的社会,到那时,人吃人的事是绝对避免不了。”

回返本性:海鸟的寓言

《庄子》之《至乐》

从前,有只海鸟降落在鲁国的郊外,鲁侯把它载进庙堂,献酒给它喝,奏《九韶》乐给它听,还备办了丰盛的筵席请它吃。但那海鸟由于内心太过悲伤,粒米未进,滴酒未沾,过了三天就死了。

这是用“养人之道”来养鸟,不是用“养鸟之道”来养鸟啊!用“养鸟之道”来养鸟的,应当是让鸟在深林里栖止,在沙滩边遨游,在江湖上飘浮;应当用泥鳅喂它。随它自由翱翔,自由栖息才对。

若是以“养人之道”来养鸟,便违反了它的本性。事实上,它连人说话的声音都不喜欢听,要那些噪人的音乐有什么用?以此养鸟,岂不是太愚蠢了。

请参阅第十六章之四,庄子对“玄德”和“大顺”的描述。

猜你喜欢
  卷十六 季氏第十六·邢昺
  读书録卷九·薛瑄
  四书管窥卷一·史伯璿
  论语纂疏卷八·赵顺孙
  律吕阐微卷四·江永
  自警编卷九·赵善璙
  第七章 23·辜鸿铭
  群经补义卷三·江永
  卷八十六·秦蕙田
  度地第五十七·管仲
  卷十五下·王天与
  大爱道般泥洹经全文·佚名
  卷十·佚名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七·圆悟克勤
  卷第五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朱昆田

    抵舍雨歇黃梅後,涼生五月天。歸人同夏至,明月到家圓。子職供多闕,鄰逋約又愆。一囊如紙薄,何事客經年。六月張燈口號二首聖皇三駕出臨戎,堠火遙傳絕漠空。昨日捷書頒節府,勸將歌舞答神功。○料絲五色夾花綾,一片光凝六月冰。

  • 卷九十二·志第六十八·兵四·张廷玉

        ◎兵四   ○清理军伍 训练 赏功 火器 车船 马政   明初,垛集令行,民出一丁为军,卫所无缺伍,且有羡丁。未几,大都督府言,起吴元年十月,至洪武三年十一月,军士逃亡者四万七千九百余。于是下追捕之令,立法惩戒

  • 卷十六·金履祥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前编>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前编卷十六 丁巳周景王元年夏五月葬灵王 左氏曰夏四月葬楚康公及陈侯郑伯许男送葬至于西门之外诸侯之大夫皆至于墓公还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七十六·佚名

    万历四十六年十一月丙戌朔直隶巡按曾陈易请增畿南武科名数言畿南多产将材乙卯以按臣偶缺停科诸士觖望今辽左多事乞不拘旧额凡骑射优长膂力出众者即论策稍疵亦在所录但不必补足前科八十之数下科仍以原额为限不得援例以

  • ◎金香炉·李定夷

    宁垣地方审判厅,本系洪杨时之驸马府。当失败时,曾将金器若干,窖诸花园荷花池内。有蔡绥年其人者,云其祖某曾充藏埋之工人。特具图说,及保证金五千元,禀请军民两署,准其开挖。当奉督军省长批准,限期十日竣事。期满卒未见效,惟忽

  • 一四九六 浙江巡抚吉庆奏缴换《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四九六 浙江巡抚吉庆奏缴换《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乾隆五十八年十二月初九日浙江巡抚臣觉罗吉庆跪奏,为缴换《通鉴纲目续编》,遵例汇奏事。恭照乾隆四十八年奉颁《通鉴纲目续编》改本一部,钦奉谕旨,命将抽改若干部,年底

  • 一四四六 热河总管福克精额等奏文津阁书籍校竣已照式归架折·佚名

    一四四六 热河总管福克精额等奏文津阁书籍校竣已照式归架折乾隆五十七年闰四月二十七日奴才福克精额、佛保谨奏,为书籍校竣,现已照式归架,恭折奏闻事。前经纪昀遵旨带领看书人等恭赴文津阁下,校阅各书。此内舛错无多者,卽

  • 卷二十五 下 郊祀志 第五下·班固

    【原文】是时既灭两粤,粤人勇之乃言:“粤人俗鬼,而其祠皆见鬼,数有效。昔东瓯王敬鬼,寿百六十岁。后世怠嫚,故衰耗。”;乃命粤巫立粤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帝百鬼,而以鸡卜。上信之,粤祠鸡卜自此始用。公孙卿曰:“仙人可见,上往常

  • ●皇朝通典卷一百·佚名

    邊防四 ○邊防四 北序畧 △北序畧 (臣)等謹按杜氏邊防典北方四十一部五朝續典分北及正北凡十八部葢以北方事游牧數移徙所居不常唐以後皆屬於遼元則起自沙漠諸地皆歸統攝明代北方之地盡為元裔所據故史載北方唯韃靼一傳而

  • 第五十九卦 涣 风水涣 巽上坎下·佚名

    涣:亨。 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彖曰:涣,亨。 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 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 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初六:用拯马壮,吉。象曰:初六之吉,顺也。九二:涣奔其机,悔亡。象曰:

  • 乡党第十·孔子

    这一篇在《论语》中非常特殊,不是记录语言,而是记录孔子的日常生活情况,是一篇孔子的生活素描。全篇原文没有分章,后世研究者根据各自的理解分为若干节。本书根据刘宝楠《论语正义》25节的划分选出6节,以见孔子生活情况之

  • 春秋大全卷二十二·胡广

    明 胡广等 撰成公上公名黒肱宣公子母穆姜夫人齐姜在位一十八年諡法安民立政曰成周 鲁成公五年定王崩子简王立郑 鲁成公四年襄公卒悼公费立成六年悼公卒弟成公睔立齐 鲁成公九年顷公卒子灵公环立宋 鲁成公二年文

  • 尼乾子问无我义经·马鸣

        马鸣菩萨集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尔时尼乾子等。心怀异见发起疑惑。寻求往诣解大乘者所。到已作礼合掌恭敬。问无我义使除暗钝。如佛所说为我开示。若

  • 凡例·书玉

    沙弥十支戒相。是五篇三聚之基。二十四门威仪。乃三千八万之本。必须清净守持。以为八德之要。凡受戒者。不可忽也。  前之十戒。次第已分。后之威仪。条章先列。自不庸科。然其间解法。事有差殊。有直释戒相者。有

  • 湖山叙游·刘暹

    湖景丽于昼,湖情暇于夜。主一舟焉,以司昼夜之长。晴开雨泊,傍树依云,栩栩然也。虽然,犹未也。神飘忽而无所着,其为游也,不静矣。于是舍舟而僦居。半在山,而半在水。背高而凭流,浣以红,而沃以青。眠食于其间,徘徊于其上。极朝昏之

  • 太上洞神五星赞·佚名

    题“张平子撰”。述五星占。

  • 梦游录·任蕃

    小说集。唐任蕃(一作繁或翻)撰。一卷。蕃有《唐任蕃诗小集》已著录。是编杂取诸书,凡六篇,全编约四千余字。其中“樱桃青衣”、“邢凤”出自《异闻集》,“独孤遐叔”出自《河东记》,“沈亚之”条即沈亚之”《秦梦记》,亦出

  • 多铎妃刘氏外传·胡朴安

    清摄政王多尔衮,与顺治母结婚,世多传者。豫亲王多铎之妃刘氏,系虞邑黄氏妻,知者绝少。康熙间墅西逸叟志此事颇详。删节为此篇,当亦清史中一段逸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