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

抵舍

雨歇黃梅後,涼生五月天。

歸人同夏至,明月到家圓。

子職供多闕,鄰逋約又愆。

一囊如紙薄,何事客經年。

六月張燈口號二首

聖皇三駕出臨戎,堠火遙傳絕漠空。

昨日捷書頒節府,勸將歌舞答神功。

料絲五色夾花綾,一片光凝六月冰。

貧士惜無釵釧賣,竹棚仍掛去年燈。

送水村育齋偕遊滇南四首

久為齊東客,又問滇南程。

為有主人賢,不惜萬里行。

歸裝望日卸,別酒朔日傾。

男兒劇可憐,衣食困此生。

水村多良田,隱業何日成。

離堂燭屢跋,拍翅頭雞鳴。

萬里塗遙遙,所曆盡詩境。

夜吟箄船聯,曉詠筍輿並。

當其得意時,僮仆亦生敬。

淫哇一以放,險語各相競。

遙想銀生鄉,自此文雅盛。

書筒勿我疏,竹節一丈硬。

問津檳榔江,取路橄欖坡。

橄欖有正味,檳榔消煩屙。

瘴雲黑如墨,況值黃茅多。

蠻鄉足魑魅,客子慎所過。

滇女白如雪,但令對酒歌。

酒闌遣之去,勿縱伐性柯。

人生七十少,爾我已逾半。

征衣以油為,一歲每一換。

奈何兩月中,草草論聚散。

二子偕遠遊,互幸得佳伴。

我窮靡所騁,暫爾守鄉閈。

手拈永昌棋,懷人動長歎。

題《列子御風圖》

珠宮法律勝人間,況有狺狺豹守關。

絳闕千尋雖在望,何如拂袖御風還。

秋日訪王東岩明府適弄珠樓落成因賦二首

東湖湖水十分清,百頃柔波鏡面平。

曉市魚罝人語鬧,晚汀燈火夜潮生。

笙歌叢裏芳樽瀉,雲樹光中好句成。

不是名賢來主邑,此樓安得遂崢嶸。

畫闌面面豁新愁,水色山容四望收。

九派晴波爭入浦,一丸明月正當樓。

蛤蜊菰葉縈清夢,螃蟹鱸魚作好秋。

賴有詩人為地主,未妨十日此勾留。

題紀山《秋林抱琴圖》二首

秋花錦石曉雲涼,猶有殘荷水面香。

讀罷好書還獨坐,喜無閑客到湖莊。

百衲名琴勝響泉,不將瑤軫上朱弦。

世人盡屬箏琶耳,雅調如何肯浪傳。

題客子《吳船醉吟圖》二首

瓜皮艇子筍皮篷,小泊菱花白鷺叢。

笑殺東華塵土客,鱸魚一箸棄秋風。

鸚鵡洲前漲綠波,鴛鴦湖畔月明多。

夜船吹罷玲瓏笛,更欲尋君學棹歌。

為紀山題南渟畫

秋林老樹染新霜,烏桕通紅鴨腳黃。

驀見前山亭子好,泥君攜酒作重陽。

當湖李潛夫馬和衷兩孝廉各抱高節邑人請祀鄉校沈客子首倡兩俎詩邀和因次其韻

〖李潛夫確〗

弦歌無意學陶潛,結屋龍湫占翠尖。

換米有時治竹簀,畏人終日下蘆簾。

一張榻剩遼東管,百個錢嗤蜀郡嚴。

此日祠堂增栗主,昌菹芳辣酒漿甜。

〖馬和衷嘉楨〗

賦車兩度壓香藤,千佛名經歎未登。

亂後弟兄同避世,生前粥飯只隨僧。

高風似此真難及,野史無多近可憑。

細讀新詩想清躅,正如六月對寒冰。

送元上人遊廬山

我昔雲中望五老,急呼煙艇渡九江。

騾車掀簸不可坐,數錢更顧籃輿扛。

縈紆一徑入濃翠,東林古寺晨鍾撞。

馬耳峰尖雲滃々,猴溪橋底泉淙淙。

三笑頹牆黯遺照,六朝老樹撐空腔。

店旁虎蹤大于碗,愛山不掩黃昏窗。

匡廬雖然落吾手,真面未睹心難降。

花宮五百勞夢寐,悔不著屐淩崆谾。

上人十年遍行腳,謂我欲識廬山龐。

鴨頭水綠鴨腳黃,宮亭湖面浮輕雙。

紅藤七尺拄絕頂,青鞋一緉趟危矼。

禪門邇來頗衰歇,縱有文字徒紛哤。

翁山歸儒澹歸死,香林如爾今無雙。

我才邾莒小國耳,敢埒齊魯稱大邦。

新詩推與亦太過,傑句未免驚愚蠢。

投名入社儻相許,春頭為我沽村缸。

題金聖歎詩箋

鍛冷嵇中散,須亡謝客兒。

一箋遺墨在,腸斷是朱絲。

題鑒微上人《折枝蔬果》

老圃三蔬錢舜舉,《豳風·七月》馬和之。

未如釋子彌天秀,淡著鉛黃寫折枝。

京口阻風二首

輕裝附楚艄,遠役逼歲暮。

此行有底急,直以饑寒故。

同舟客未來,半月泊江步。

局促短篷中,有若雞在笯。

掀掀黿鼉嬌,洶洶波濤怒。

遙想家中人,謂我已前路。

豈知蒜山下,日夕神魂怖。

傷哉遊子心,有口向誰訴。

陶有乞食詩,顏有乞米帖。

古來賢達人,亦為饑所脅。

低心向親朋,未免口嚅囁。

我徒拙治生,終歲行劫劫。

天寒風雪緊,波浪乃輕涉。

朝餐箸或停,夜枕夢屢魘。

冷披舊征衫,悶理破書篋。

何時足山資,不與人世接。

同十八弟登金山

廿載身為南北客,呼船屢渡楊子江。

非徒行役有牽迫,涉險先已神魂

猜你喜欢
  第一出--第十七出·张凤翼
  ◆元叟禅师行端(寒拾里人稿)·顾嗣立
  乙集第三·钱谦益
  前集卷八·罗椅
  卷五·唐圭璋
  竹坡词巻二·周紫芝
  卷109 ·佚名
  牧羊儿的悲哀·刘半农
  卷十四·钱子正
  卷十七·高棅
  卷九·郭元釪
  卷一百九·陈元龙
  第六场·田汉
  须溪四景诗集巻一·刘辰翁
  竹斋诗集跋·裘万顷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四十二·彭定求

        卷242_1 【郢城西楼吟(一作郎士元诗)】张继   连山尽塞水萦回,山上戍门临水开。珠帘直下一百丈,   日暖游鳞自相向。昔人爱险闭层城,今人复爱闲江清。   沙洲枫岸无来客,草绿花开山鸟鸣。   卷242_2 【登

  • 唐诗拾遗卷六·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拾遗卷六明 高棅 编五言律诗【中】钱起嵗初归旧山詶寄皇甫侍御欲知愚谷好乆别与春还莺暖初归树云晴却恋山石田耕种少野客性情闲求仲应难见残阳且掩闗送屈突司马充安西书记制胜三军劲澄清万里余星飞

  • 契丹國志卷之四·叶隆礼

      世宗天授皇帝   世宗諱阮,番名兀欲,太祖孫,東丹王突欲之子也。東丹王歸唐,卒於滑州。太宗南入大梁,兀欲隨駕[一],於後求父遺骸骨。會太宗會同十一年四月歸,崩於欒城,燕王趙延壽恨太宗負許代中國之約[二],即日引兵入恆州

  • ●卷三·司马光

    太祖时,赵韩王普为相,车驾因出,急幸其第。时两浙钱ㄈ,方遣使致书及海物十瓶于韩王,置在左庑下。会车驾至,仓卒出迎,不及屏也。上顾见,问何物,韩王以实对。上曰:“此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韩王皇恐,顿首

  • ◎伪官可用,伪学生要罚·恽逸群

    钱大钧的市政府成立后,对于留在沦陷区而没有落水的旧市府职员的复任问题,甄别审查极为严格,而且录用时大都降级,待遇更与重庆来的大相悬殊。然而对于伪市政府的大小职员则继续任用的不少,因为重庆来的官吏和南京系统的伪市

  • 一百七十六 曹(禺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初一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禺页)谨奏;恭请万岁圣安。江南米价照常,八九钱不等,百姓安乐,太平无事。今将十月分晴雨录,恭呈御览,伏乞睿鉴。 朱批:知道了。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五·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唐叅政介传实録熈宁二年四月丁未叅知政事唐介卒其弟奠之介字子方荆南人举进士为鼎州武陵尉岳州沅江令秘书省著作佐郎知莫州任丘县契丹使徃来多诛索民甚苦之介坐驿门上敕供馈如式妄求取一不与輙坏什器者以

  • 崔道固传·沈约

    崔道固,清河人,世祖时代,以能干被赏识,当太子屯骑校尉,左军将军。大明三年(459),出外当齐、北海二郡太守。百姓焦恭挖开古墓,搞到一套玉铠。崔道固搜索到手,献给朝廷,并把焦恭捉起来关住。便到内地当新安王刘子鸾北中郎谘议参

  • 杨忄音传·李百药

    杨忄音,字遵彦,小名秦王,弘农华陰人氏。父津,魏时官至司空、侍中。..孩提时,好像不能说话,但风度深敏,出入门闾,不曾嬉戏。六岁学史书,十一接受《诗》、《易》,喜欢《左氏春秋》。幼年丧母,曾在舅源子恭家生活过一段时间。子恭同

  • 卷七十七·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七十七雍正七年正月上谕二十二道初五日奉上谕台湾地方远隔重洋全在道府厅县各得其人而该员又须熟悉其风土情形殚心办理於地方始有裨益向例文员俱以三年为满後经原任总督满保条奏请将

  • 论邹第五十三·桓宽

    大夫曰:“邹子疾晚世之儒墨,不知天地之弘,昭旷之道,将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万方,犹无准平而欲知高下,无规矩而欲知方圆也。于是推大圣终始之运,以喻王公,先列中国名山通谷,以至海外。所谓中国者,天下八十一分之一,名曰赤县

  • 书蔡氏传旁通卷一上·陈师凯

    元 陈师凯 撰序文文字也书书籍也说文序云依象形故谓之文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着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盖制字之初以象形为本如日月虫鱼之属次则指事如上下字次则谐声如江河字次则防意如武信字次则转

  • 卷十九·李光坡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述注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述注卷十九安溪李光坡撰○大仆掌正王之服位出入王之大命注曰服王举动所当衣也位立处也出大命王之敎也入大命羣臣所奏行○掌诸侯之复逆注曰郑司农云复谓奏事也逆谓受

  • 卷五十四·佚名

    △初分辩大乘品第十五之四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住第五极难胜地时。应远离十法。何等为十。一者应远离居家。二者应远离刍尼。三者应远离家慳。四者应远离众会忿诤。五者应远离自赞毁他。六者应远离十不善业道。七者应远

  • 众经目录卷第一·法经

    隋沙门法经等撰大乘修多罗藏录第一(六分)合六百四十五部一千四百七十八卷众经一译一合一百三十三部四百二十一卷&middot;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晋义熙年沙门佛陀跋陀罗等共法业等扬州译)&middot;大般涅槃经四十卷(北

  • 悟真集·李通玄[道]

    悟真集,金末元初全真道道士李通玄撰。二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书中辑录诗歌一百五十余首。或述怀,或寄答,或叹时警世,宣扬全真教旨,倡言性命双修。有云:「专气保精能实腹,抱元守一自虚心。」又鼓吹三教一致,谓「释道从来本

  • 静春堂集·袁易

    诗别集。元袁易(堂名静春) 著,袁易殁后,其子袁泰所编。四卷。卷前有龚、陆文圭、杨载、汤弥昌诸序,钱仲鼎、郭麟孙 识语,虞集题辞以及陈绎曾后序等,序后是黄 溍撰《袁君墓志铭》。集中所收诗未按体裁类 编,卷末附录三

  • 春秋·孔子

    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兼历史散文集。相传为孔子所编。记载周王朝、鲁国及其它各国大事,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行文简扼谨严,寓带褒贬,称“春秋笔法”,对后世历史著作和散文著作甚有影响。解释《春秋